社会热点

天天正能量 70位老师和一笔不计偿还的 ldquo;爱心账 rdquo;

电脑版   2018-12-24 20:00  

午饭时,许老师在给一名学生泡快餐面。
学生们排队搽护手霜。
用来当书桌的小板凳。


□姜国维本报记者康福柱文/摄

哈尔滨东南,香坊区安通街上,有一所“平凡”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哈尔滨市热电学校。说它“平凡”,大概是因为它不惹眼,没有所谓“名校”的光环。

“热电学校”现有70位老师,427名学生,其中,95%的学生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三成多是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多子女家庭约占两成,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近2%。这样一所普通又特殊的学校,却有着不一样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老师和孩子们。

“秘密账本”

记下老师满心牵挂

每次拉开抽屉,那个小本就会映入张丹老师的眼帘,那是个“秘密账本”,记录着她给学生垫钱、还钱的“往来账”。她说,从没想着要学生还钱,保存这个账本,就是保存着一丝念想、一份牵挂,牵挂着那些曾经没钱吃饭的孩子们,现在好不好?

翻开账本,每一笔账都有故事。前两年,张老师接手了一个初四毕业班,当时班里有个男孩儿,每到该交钱订饭时,他都说“订”,但第二天、第三天……带不来钱。张老师家访了解到,男孩儿没有爸爸,和母亲、姐姐一同生活。母亲患重病,长年在外地治疗。平日里,家里只有姐弟二人。母亲偶尔回来,姐弟二人手里的吃饭钱经常“断溜儿”。

张老师第一次给孩子的妈妈打电话,家长说:“老师您给垫上吧,过些日子我回去。”张老师和孩子“债务”往来就这样开始了。有了开头,孩子妈也越发“不客气”,有时甚至直接给张老师打电话:“老师,我有事回不去,麻烦您借给他们姐俩三头二百的,要不他们就得饿着……”张老师每次都“有求必应”。

“你就这么心甘情愿吗?家里人也同意你借钱给学生吗?”面对记者的好奇,张老师也不遮掩:“能那么情愿吗?我工资不高,家里也得过日子。可不借咋整,看着小姐俩饿着?”

张老师一再说,“这孩子也会还钱”。其实,孩子家里每次都只能还一小部分,从没有把之前借的钱一次性还清的时候。

张老师替孩子垫了不少钱,但她特别在意孩子的心理状态。在班里特别维护这个男孩儿的形象,核心意思只有一个“人穷志不能短”。毕业后,男孩儿没再联系张老师。张老师说,不管什么原因她都理解,她只想知道,那孩子现在过得好不好。

在这个校园里,有“秘密账本”的老师不只有张丹一人,吴白娃、王威等老师也都有,他们为学生垫付的饭费也都有一两千元了。垫钱老师的说法出奇一致:“总不能看着学生没饭吃挨饿吧?”

“空”信封

帮孩子保留尊严

每次拿到孩子交上来的信封,见那信封封口严实,许冰晖老师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她告诉记者:“那一刻心里会想着,还好,这次又没发现。”

许冰晖老师提到的“信封”也是个秘密。在她教的班级里,有个孩子家庭出了变故,按相关政策,学校给这孩子减免了费用,但出于心理健康考虑一直没告诉他。为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许老师想了个招儿:每到要交钱时,她会给班里每个孩子发一个信封,让孩子们交给家长,把该交的钱装信封里带来。每次交钱,许老师都会提前与那孩子家长沟通,让家长在信封里装些纸条,封严实,外面摸起来像装了钱一样。

维护学生尊严的事儿,老师们每天都在做。王威老师说,她教的第三届学生中,有个女生父母离异后和母亲一起生活。三年级时,女孩儿的母亲突然去世,父亲又不管孩子。原来挺好的女孩儿变得脏兮兮,夏天浑身味儿,同学们不愿和她玩。王老师每周带孩子回家洗一次澡,还有老师给孩子送来衣服,一直到小学毕业。老师们说,与其说对女孩儿多了份疼爱,倒不如说他们在帮女孩儿留住有尊严的童年记忆。

一盒公共护手霜

影响孩子一生习惯

18日中午,“热电学校”二年级教室里悄无声息,同学们都在闷头吃饭。饭后,孩子们洗完手在讲台前排起了队,讲台上有一大盒护手霜,孩子们轮流上前涂抹、揉搓着小手。这个习惯,他们已保持了两年。

护手霜是班主任许冰晖给孩子们准备的,这一大盒能用一个多月。从教21年来,这是许老师带的第九批学生。她所有的学生都养成了午饭后仔细洗手、搽护手霜的习惯。许老师说,她的很多学生家长忙于生计,很少关注孩子们的日常生活细节,每到冬天,一些孩子的双手皴裂,让人心疼。第一年当班主任她就买了护手霜,每天中午让学生们搽一次,这些年过去,很多学生因此改变了个人卫生习惯。

许老师说,别看孩子们小,但老师做的每一件事对他们都有影响,也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她就曾收到了学生送的“大礼”。那是个来自离异家庭的女孩儿,发现孩子缺少照顾,许老师不仅平时关注得多,还曾把孩子带到家里住,帮其打理个人卫生,买好吃的、送衣服……后来,这个女孩儿去了国外。就在当年的母亲节那天,许老师突然接到女孩打来的长途电话,孩子泣不成声地喊:“妈妈,节日快乐!”那一瞬,许老师捂住了嘴,泪水夺眶而出……女孩儿用自己人生第一个月工资给老师买了一份礼物寄来,许老师一直珍藏着。

炕上板凳书桌

别成寒门学子心坎

在“热电学校”,老师家访“需要”更多一些。18日,记者跟随“热电学校”王政磊老师到红星村的小黄同学家家访。

小黄同学家挺冷,屋里一铺炕。一个上下铺架子床外,一张破旧的写字台是唯一家具,上面还摆满了锅碗瓢盆。老师问黄妈妈,“孩子在哪儿写作业?”黄妈妈指了指炕上一个小板凳。

小黄妈妈说,这房子每月房租150元,家里没有煤,孩子冻得伸不出手。前几天,隔壁邻居搬走了,送给她家一麻袋煤,只在晚上烧一会儿炉子,孩子放学后就趴在炕上的小板凳写作业,炕上能暖和些。

家徒四壁,但这个家明显有自己的骄傲——墙壁上贴着好几张小黄同学得到的表扬信、奖状,这面“荣誉墙”似乎在见证着孩子的成长。小黄的两个姐姐都上大学了,大姐明年就毕业了,现在已和外地一家单位签约了。小黄的妈妈笑着说,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走出小黄家,王老师告诉记者,“热电学校”的老师们不仅在日常生活上对同学们无微不至地关照,在教学上也都是一把好手。学校每年都有不少学生考入省市重点。

王政磊老师说,小黄家炕上的小板凳更像“标志物”,也许就代表着寒门学子心里的一道坎。“热电学校”的老师们就是想让孩子们懂得,该经历的苦难,不怕;该奋斗的人生路,不歇。

新晚报制图/宋占晨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李靓蕾会原谅王力宏吗

2021-12-30 1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