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转型中的蜂企 得年轻者胜

电脑版   2018-11-22 12:00  

QQ截图20180912083538.jpg

图片来源图虫:已授站长之家使用

作者:从浅

来源:锌财经(ID:xincaijing)

“大蒜,番茄企业都纷纷上市了,但蜂蜜企业上市的没几家。”

作为上海老牌蜂蜜企业森蜂园的创始人,于富民在接受锌财经专访时将国内蜂蜜企业很难上市的原因归结为 “缺乏创新”。但同时,眼前这一切即是机遇又是挑战:消费者在变、社会在变,传统企业的经营理念也在变。

目前国内的蜂蜜市场体量已达万亿,除了传统蜂蜜食品外,还横跨中成药、香烟、日用品等不同领域。

过去 20 年,于富民带领森蜂园从上海南区的一家小店铺,发展成拥有 2 万多平米生产基地、 6000 多平米生产车间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过各种挑战:国内品牌的迅速扩张、海外品牌的网上直购、假蜂蜜的低价竞争等。但今天,于富民把重心聚焦到了“年轻人”身上——森蜂园和此前锌财经关注过的所有传统企业一样,越是传统,越要创新。

于富民和他的公司正试图通过一系列动作触达年轻人,赢得年轻人。他说:“得年轻者,不仅会赢在当下,而且能赢得未来。” 

出 拳

于富民的第一拳出现在不久前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

每个参加进博会的农产品外商都明白中国市场巨大的魅力,为了争取订单他们往往会压低售价,大多数都比中国本地的农产品的售价要低——而此次进博会上,一罐小小的新西兰蜂蜜却叫价 100 美元,比中国本土蜂蜜贵了数十倍。

这罐蜂蜜叫做“荷塔威麦卢卡蜂蜜”,品牌历经百年,传承五代。蜜源来自麦卢卡树花,花期短暂,产量稀少。

森蜂园全资收购的新西兰麦卢卡蜂蜜品牌——荷塔威

此次进博会上,森蜂园出手买下了这家新西兰百年品牌。

此前,智研咨询发布的《2018- 2024 年中国蜂胶市场运营态势与市场发展前景预测报告》中显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蜂蜜生产国和重要出口国和进口国,然而中国出口蜂蜜与进口蜂蜜的单价,平均相差了超过 5 倍。这次森蜂园的成功收购,向全球的蜂蜜行业宣告:“高端蜂蜜,中国来了!”

“得年轻者,不仅会赢在当下,而且能赢得未来。”                                  

“麦卢卡蜂蜜在中国销量紧俏、真假难辨,可以说是卖方市场。”于富民告诉锌财经,森蜂园全资收购荷塔威,就是为了这款蜂蜜。因为二十年的创业生涯告诉他,市场已经改变,企业必须改变——只有掌握优质稳定的高端产品才能在越来越挑剔的年轻消费人群中做大市场。

作为一家传统企业的领导者,于富民必须挥别过去,重新下场。

养蜂人的过去

过去是难忘的—— 50 年前,于富民的爷爷和父亲在东北蜂场圈地盖房,开始于氏的养蜂之路。

他的整个童年都是在蜂场里度过的。二月春花初上的福建,三月油菜飘香的浙江,五六月份河南河北一望无边的花海,养蜂人追着花期四处奔波。这是于富民整个童年的回忆。

1992 年于富民进入吉林省延边自治州宝利祥蜂业有限公司,捧起了国企的铁饭碗。几年之后,他被企业派遣到上海开拓市场,每天穿梭在超市和卖场,他和销售人员、采购、卖场主管打交道,“骑坏三辆自行车,体重下降十多斤”。于富民还记得那年年底,他完成公司全年销售任务两倍的成绩。

很快,和九十年代很多“生意人”一样,他看到了机会。

1998 年,由于国有企业政企分家,于富民的工资待遇都“被调整”,于是他干脆砸碗下海,借钱创业,在上海南区开了属于自己的一家小店铺。面对这个竞争并不充分的蓝海市场,凭借自己对市场的熟悉,于富民和那个时代很多的创业者一样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三年后,他又租下奉贤的一个厂房,生产出森蜂园的第一瓶产品。随后的故事,和很多民营企业一样——赚钱、扩张、又赚钱、再扩张,不过短短十几年,森蜂园就成为了拥有一万多平米生产基地、 6000 多平米生产车间的大型蜂蜜企业。当年奉贤的那个厂房甚至被上海市科委评定为上海市首家蜜蜂博物馆,成了一个景点——故事似乎得到了一个大团圆结局。

森蜂园上海蜜蜂博物馆

然而,于富民不这么想,因为在他眼中市场已经改变了,森蜂园也必须改变。行动要快,大赛的下一场马上开始。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李靓蕾会原谅王力宏吗

2021-12-30 1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