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天天正能量 一针一线都是爱 ldquo;毛衣奶奶 rdquo;暖山区

电脑版   2018-11-05 18:10  

“毛衣奶奶”受到孩子们的热烈欢迎
准备发放毛衣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有一个由19名离退休女职工组成的编织队,队员平均年龄75岁。今年9月27日,“爱心编织队”一行为昭通巧家县药山镇半箐村小学的师生们送上了手工编织的184件毛衣和自费购买的180双袜子,让他们温暖度过寒冬。奶奶们的善举感动了无数人,半箐村的孩子们尊称她们为“毛衣奶奶”。

9个月织出184件毛衣

“人生已近夕阳,也要发挥自己的余热。”2017年,一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干处舞蹈队担任队长的退休职工贾秀华,做了一个决定:组织退休职工打毛衣,为福利院的孩子们送去温暖。就这样,组建了一个编织队,队员平均年龄75岁,最大的85岁,最小的也有67岁了。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离退休党总支书记蔡志玲知悉后,提议将毛衣送去该院“挂包帮”的贫困点,献上一片爱心。医院的职工积极响应,纷纷捐出了家里闲置的毛线和一些旧毛衣,还有人买了数十斤各色毛线,摆满了老年活动室。在小小的老年活动室里,19名编织队队员以满腔的热情分工协作。一双双灵巧的手,飞针走线,经历了9个月的辛勤编织,共织出了184件毛衣。

“织大一点、织好一点”是奶奶们打毛衣时常常说的一句话。因为毛线来自各家各户,每件毛衣的配色、配线都耗费了很多心血,件件不重样。她们希望织出的毛衣能让孩子们穿得久一点,甚至传给家里的弟弟妹妹,将爱心传下去。

2018年9月27日,医院方代表亲自把毛衣送去了巧家县药山镇半箐村小学,其中169件是送给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孩子,剩下的几件则分送给了学校的老师和职工。由于最初统计时的疏漏,没有把20名刚招的学前班孩子统计进去。想着日渐变冷的天气和孩子们渴望的眼睛,“毛衣奶奶”们加班加点,返昆后的短短1个月里,又织好了12件毛衣。编织队长贾秀华说,争取下周就把20件毛衣的任务完成,及时给孩子们寄去。

很累时她才休息一会儿

贾秀华看起来十分精神,织毛衣特别娴熟,一针一线在手中翻飞,全然看不出来已经74岁高龄。

“从小就喜欢织毛衣,已经织了60多年了。”贾奶奶是个高产的织毛衣高手,平均两三天就能织好一件毛衣,每织好一件毛衣,脸上就会浮现出满意的笑容。作为编织队的主心骨,贾奶奶的任务更加繁重,不仅要织好样衣给其他奶奶学习,也要分线、配色、想毛衣的花样。

但贾奶奶身体不太好,2010年因冠心病做过心脏手术,目前每天都得吸氧。有时候织得久了眼睛干涩、手腕也酸痛。很劳累时,她才会放下手里的针线休息一会儿。

今年9月,贾奶奶亲自去了半箐村小学,把编织队一针一线织出的毛衣送到了孩子们的手里。看着他们穿上新毛衣高兴的样子,贾奶奶心里也觉得暖暖的。贾奶奶说,今后还要送更多的爱心毛衣给更多需要关爱的孩子,自己能做好织毛衣这件事,就要一直做下去,就算自己做不动了,还有更多的爱心人士会加入进来。

“毛衣奶奶”感动许多人

刘胡秀今年68岁,以前是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一名营养师,退休以后喜欢和一群老姐妹织毛衣,慢慢地人越来越多,就组成了编织队。

刘奶奶说,一开始织毛衣只是因为兴趣爱好,自从变成公益活动后,觉得更有价值。刘奶奶说,听说我们织毛衣是献爱心,有一位做毛线生意的老板主动把毛线以最低价出售给我们。

“还记得我们去巧家那天,我和贾老师早上8点就出发了,下午4点才赶到巧家。孩子们看到我们时,立马立正向我们喊‘奶奶好’,并口口声声‘谢谢奶奶’。虽然我们只是用绵薄之力,来让孩子在寒冷的冬天中温暖一些,却没有想到许多人听说都很感动。我们也被他们感动了,心里暖暖的。孩子们眼神里面充满的感恩,我永远都记得!”刘奶奶说。

本报记者左学佳

实习生左思娜曾欣摄影报道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李靓蕾会原谅王力宏吗

2021-12-30 1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