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天天正能量 餐饮店主四年风雨无阻为社区老人送免费午餐 店开一天行善一日

电脑版   2018-09-19 02:01  

从2014年开始,俞迎春(右)坚持为一些高龄老人送去免费的午餐,风雨无阻。青年报首席记者范彦萍摄

静安区一家名为新旺美食林餐饮店的老板俞迎春有个奇怪的习惯。每天在午市高峰前,他不在店里张罗,反而不务正业地骑着助动车在餐馆附近的小区“乱窜”,当起了“外卖小哥”。4年来他自掏腰包送出了价值近20万元的午餐,为的是让不便出门的孤寡老人能第一时间吃到热乎乎的饭菜。

昨日,青年报记者跟着俞迎春体验了一次特别的送外卖经历:送餐车转入保德路上的一个老式小区,俞迎春蹬蹬蹬跑上四楼。打开餐盒,里面有大排、青椒肉丝、牛肉等五道菜。“我希望把免费午餐送给最需要的老人,让他们老有所依。我不图什么,就是行善积德而已。”

俞迎春说,送餐加上每年几次老人聚餐,一年开支也不小。自己做的是小本生意,并非大富之家,但只要店还开一天,就会将此善举一直做下去。

最近,静安区领导做了批示,建议更多的餐饮企业能调研俞迎春餐饮店的爱心送餐模式。这给了俞迎春很大的鼓励,“未来会有更多的店参与进来,为社会养老增加新活力。”

■A07

静安区一家名为新旺美食林餐饮店的老板俞迎春有个奇怪的习惯。每天在午市高峰前,他不在店里张罗,反而不务正业地骑着助动车在餐馆附近的小区“乱窜”,当起了“外卖小哥”。4年来他自掏腰包送出了价值近20万元的午餐,为的是让不便出门的孤寡老人能第一时间吃到热乎乎的饭菜。

昨天,青年报记者跟着俞迎春实地体验了一次特别的送外卖的经历。

青年报首席记者范彦萍

现场

给小区困难老人送餐四年来风雨无阻

18年前,1978年出生的俞迎春怀揣着500元现金从崇明来到岭南路上租下了一个门面,开了一家餐饮店。

从2014年开始,他坚持为岭南路700弄居民区的一些高龄独居、腿脚不便的老人们送去免费的午餐,风雨无阻。

这源于4年前一次聚餐时,他无意中听说有位老人饿死在家中,心头一震。于是,他和居委会提出,先试着给社区里一两位困难老人免费送餐,如果效果好再增加人数。俞迎春的考虑很周到:不能盲目扩大送餐人数和范围,万一发生食物中毒就好心办坏事了。在摸索一两个月后,他逐渐增加了送餐的人数,最多的时候有到8个人。

昨天上午10点40分,记者慕名找到了俞迎春位于岭南路上的餐饮店,此时此刻,俞迎春和妻子金祖香正在打包免费午餐。他将餐盒分成两类,一类是给糖尿病老人准备的无糖盒饭,一类是正常盒饭。店里挂满了老人们送来的锦旗,有的还是老人坐轮椅亲自来送的。

开始送餐了,车子转入了保德路上的一个老式小区,“蹬蹬蹬”跑上四楼,89周岁的殷阿婆热情地将俞迎春和记者迎进里屋。“老板逢年过节请我们老人吃饭,一年要请三四次呢,坚持了十几年了。这个月我大病初愈,他从居委得到消息后,开始给我送餐,真是大好人啊。”

“我希望把免费午餐送给最需要的老人,让他们老有所依。”听到夸奖,俞迎春略有些不好意思,突然他想起了什么,叮嘱殷阿婆。“阿姨,你平时烧水要当心点,我前两天去一位爷叔家里,他早上起床后在煤气灶上烧了水睡回笼觉。我打开他家门时发现水壶都烧干了,赶紧将他叫醒,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打开餐盒,里面有大排、青椒肉丝、牛肉等五道菜,殷阿婆匀出一半来,打算留到晚上再吃。“分量足够,一盒饭可以管两顿呢。”

“送餐一天不能断,不管是除夕还是下暴雨,老人们都等着呢。”生怕饭菜凉了,俞迎春疾步快走,走向第二位老人家。来到89岁的王鸿英家门口,门早已开了。刚从医院归来的王阿婆见到俞迎春来了,精神有些亢奋,“阿姨,喏,这是我买的牛肉饼,今天给你们加餐。”

“我如果不在家,你就把饭挂在门口好了。”王阿婆建议。俞迎春说,“不,如果你不开门,我会打电话给居委会,就怕老人在家出意外。一般老人要出门,会提前一天和知会居委会。”临走前,俞迎春反复叮嘱王阿婆烧水要当心点,并复述了烧干的水壶的故事。

64岁的低龄老人张桂琴是所有老人中年纪最轻的,来开门时,可以看到她的腿部已经溃烂,病得不轻。“我这样子无法出门,老板人很好的,给我送餐一年多了,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他都坚持来。我不知道他名字,只管叫他老板。”

对于别人不知道他的名字,俞迎春似乎并不介意,下楼梯的间隙,他轻声说,“我不在乎,我不图什么,就是行善积德而已。”

有送餐需求的六七位老人遍布在一个大型社区里,11点半左右,俞迎春熟门熟路地来到最后一位老人——85岁的伏迎凤家。“阿姨,吃饭了!”伏阿婆有些耳背,很多时候俞迎春摁门铃后要耐心等上五六分钟,阿婆才拄着拐杖来开门。但昨天恰好家住桃浦的女儿来看望老母亲。看到俞迎春,老人的女儿赞赏不已,“这位小伙子态度绝对好,刮风下雨都来的。我老娘腿脚不好,需要拐杖出来,每次要让你等,挺不好意思的。”

幕后

倒贴近20万元哪怕淡季亏本也要坚持

送完饭后,青年报记者找到了岭南路700弄居委会主任周俊,这位“85后”“小巷总理”今年刚到该居委,他表示,“还没到这个居委的时候,他的事情我就知道了。他一直帮助社区老人,坚持了那么多年了。到他店里,墙上都是锦旗,还有老人推着轮椅上门送锦旗。不管重阳节、中秋节等节假日,他都不忘给老人送温暖。我每个月会和他协商最新的老人名单,帮助最需要帮助的老人。”

这些年,他送餐的名单一直在变。有的老人去了养老院无需继续送餐了,有的则因为出院后无人照料上了白名单。在俞迎春免费送餐的老人中,还有一对伉俪,爷叔半身不遂,全靠阿婆来照料,不料之前因为一次意外阿婆骨折了,俞迎春得知后免费为这对夫妻送了4个月的爱心餐,直到阿婆痊愈。“目前,我送餐的对象中有6位老人是免费的,我所在的社区有独居老人300多名,如果全部免费送餐显然不现实,只能挑家境最困难的,上下楼出门都难的老人。”

起初,有人质疑他的行为,还试探地问,“是不是街道给你补贴?”“没有。都是我自掏腰包的。”也有居委干部和老人好心提议,他可以象征性地收取5元、10元的餐费,但被他婉拒了。“我是这样考虑的,如果收费,这一爱心之举就打了折扣了。甚至可能还有人说老板赚老年人的亏心钱。我希望将好事做到底。”

餐饮有旺季和淡季,每年二、三月份淡季店里会出现亏本状态,俞迎春告诉记者,他不会因为店里亏了就不做好事了,赚了就做大。这件事要持续做下去,不能受盈亏的影响。

他将每天10点半到11点多定为送餐时间,考虑中午高峰期有时候忙不过来,他偶尔会让店员代劳。有一次下暴雨,小区里水漫金山,他浑身上下被淋透了。俞迎春说,“你要理解老人的心态,他们在家里等着呢,其实给他们送餐不光是解决吃的问题,他们怕孤独,喜欢和你聊天。我送餐的老人中有一位原本性格很孤僻,后来我每次和他说说话,他的心情就舒畅多了。”

太太金祖香十分支持先生的决定。俞迎春透露说,送餐的话一个月的开销为2500元到3000元,加上每年几次老人聚餐,一年开支也不小。现在税收、房租也很厉害。自己做的是小本生意,并非大富之家,但只要店还开一天,就会将此善举一直做下去。

心声

希望言传身教培养儿子重情义

送餐时经历的点滴也给俞迎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位老人赴养老院前夕拿出了结婚时穿的礼服准备送给俞迎春,希望给他留一些纪念。俞迎春婉拒了,“这件衣服对你来说很珍贵,我不能收。”

有一年暑假,儿子到店里帮忙,俞迎春让他给老人送餐。有一名老人见送餐的不是小俞便问对方是谁,“我爸开餐馆的,我是他儿子。”听毕这句话,老人给俞迎春的儿子鞠了个躬。儿子见状也给老爷爷回了一个鞠躬。

这件事对儿子的触动很大,回店后他对老爸说,“老爸,你做的事我支持你。哪怕我零花钱少用点。”“我希望言传身教,培养小孩做一个重情义的人。”俞迎春欣慰地说。

原本俞迎春一直很低调,但送爱心餐的事无意中被街道发现了,甚至连静安区区领导都知道了。一传十十传百,事情还传到了住在崇明老家的父母那里,老妈虽然颇为支持,但还是嘀咕了一句,“你自己还缺钱花,送掉20万不心疼吗?”

对此,俞迎春觉得自己并非乱做慈善,而是有针对性地帮助困难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而非超出承受范围。“我也希望自己年纪大了做不动了,也有人来给我来送餐呀。一家店做不容易,但如果有100家店同时来做这件事呢,每家店照顾两个老人一点压力也没,除非老板不愿意。有人也许觉得这是亏本生意,没任何补贴。我不管外面评价如何,我就把本分工作做好,多帮一个人算一个。”

最近,静安区区领导做了批示,建议更多的餐饮企业能调研俞迎春餐饮店的爱心送餐模式。这给了俞迎春很大的鼓励,“未来会有更多的店参与进来,为社会养老增加新活力。现在之所以没有其他餐饮企业做,一来可能是他们没老人资源,二来还没想到这个献爱心的渠道,其实饭店最不缺就是吃的。”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李靓蕾会原谅王力宏吗

2021-12-30 1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