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阿里资本十年 超级买家的棋局与未来

电脑版   2018-08-23 12:01  

阿里巴巴.jpg

图片来源图虫:已授站长之家使用

2018 年中国互联网行业迎来上市大潮,资本涌动,巨头身影也在其中穿梭不断。

有趣的一点是,腾讯的出现次数最多,远高出已经部署 10 年的阿里资本——从已经上市的易鑫、B站、虎牙、优信二手车、拼多多,到待上市的美团点评、同程艺龙、蔚来汽车、趣头条,一共 9 家独角兽企业,腾讯都是重要股东——而阿里方面,除了宝宝树一家被投企业待上市,在这股IPO热潮中几乎难觅这家电商巨头的身影。

并不是因为阿里的投资动作太少。相反,截至 2018 年 7 月 30 日,凤凰网科技记者根据公开资料整理发现,阿里已经投出了五十多个项目,总金额超过 1200 亿元人民币,用 7 个月的时间超出去年全年阿里近 900 亿元的投资总额。

原因可能与阿里极高的投资项目并购率有关,据凤凰网科技记者不完全统计,在阿里 2018 年的 55 起投资中,目前已经有 6 起大并购, 2017 年的 57 起投资中有 7 起大并购,并购率均超过10%。与之可以对比的是,据公开披露的投资项目中,腾讯在这两年没有产生过一起并购案。

今年截至 7 月 30 日,凤凰网科技记者根据公开信息统计,阿里投资的项目,E轮以后、战略投资和PIPE投资项目的比例达到52.9%,而腾讯对应的数字是32.9%;而在 2017 年,阿里和腾讯的这组数据分别是49.1%和20.8%。

在这其中, 2017 年阿里独立投资的占38%,领投占40%,二者合计78%,腾讯该项数据为63%,而阿里跟投的比例只有4%,腾讯则高达23%。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比之腾讯,阿里更倾向于在投资中占有更多话语权,这也因此为阿里投资招来“强势”、“控制力强”等标签。在腾讯投资坐拥“把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的口碑之时,阿里投资的中心化路径,显得霸道、强横。

外界对阿里的投资褒贬不一。

阿里的众多投资案例中有两个极端,正向的极端是UC俞永福,从外臣位列至合伙人级别,一度被认为是这个电商帝国的“太子”;负面的极端是美团王兴,曾经携手并进,而后决裂,如今成为阿里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如芒在背。

阿里战投部已经成立 10 年,从最初设立时的财务投资者逐渐进化成典型的战略投资者,目前阿里内部对战投部的定位,是通过投资的手段配合集团战略,讲求中心化投资,往往追求三样东西——流量、用户和技术。

应该用单一的“强势”标签来定义阿里投资吗?未免太过简单,我们需要了解更立体的阿里战投部画像。

比之腾讯投资的投行化,阿里的投资更能够成为一个参考样本:一家公司在做大之后,是如何利用投资并购手段,来不断加固自己的护城河?

阿里投资的“中心化”棋局

阿里是典型的战略投资者。

在阿里最新发布的 2018 财年报中,明确提出不会出于纯粹的财务原因进行投资和收购,而是侧重于加强阿里的生态系统、创造战略协同效应,并提高公司整体价值。

阿里内部对战投部的定位,是通过投资的手段配合集团战略。

一位阿里战投部前员工林达(化名)告诉凤凰网科技记者,“战投部当时整理第一优先级到底是什么,第一诉求绝对是战略,考虑跟母体业务的结合,互补或者加强。”

去年 6 月的阿里投资者日上,阿里执行副主席,同时也是阿里战投部的负责人蔡崇信,详细阐述了阿里投资并购的逻辑,他把投资并购看作是围棋游戏,在游戏中,把子放在棋盘上,可以从任一点开始,任一点结束。

“我们就是把正确的资产放在正确的位置上,战略投资和并购是作为赢得围棋的一部分,给阿里建立长期的战略价值。”

阿里 2017 年投资者日展示的投资并购逻辑

在这张棋盘上,被收购或者控股的饿了么、优酷、口碑、高德、UC、LAZADA、paytm等都是执白方阿里的活棋,对它们来说,是否在自己领地获得一隅的优势并不重要,目的是联合起来吃掉最多的黑子,帮助阿里赢得全局胜利。

互联网观察家尹生的观点是,腾讯的定位是一个连接者,很多公司即使整合收购进来,腾讯自身也没有相应的业务形态去承接;而阿里的主业是交易型的,需要逐步增长自己在整个产业链中的比重,对于整合进来的企业,阿里现有的商业模式是可以承载的,通过整合去提高效率,以此去创造价值。

多数被阿里收购的项目,早期都经历了先少数股权投资,而后被整体并购的命运:

  • 2013 年阿里以2. 94 亿美元购入高德28%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随后 2014 年阿里花费10. 45 亿美元完成对高德的并购;
  • UC历经了B轮、E轮、F轮阿里多轮投资,后者持股比例一路增持到66%,后于 2014 年 6 月被阿里收购;
  • 2014 年阿里53. 7 亿港元获得银泰28%的股份, 3 年后银泰启动私有化,阿里支付 126 亿港元现金对银泰股权增至74%,成为控股股东,今年 2 月,阿里付出 67 亿港元现金从银泰的若干少数股东收购额外股权,目前阿里对银泰股权增至98%;
  • 阿里联合蚂蚁金服前后共计四次投资饿了么, 2016 年 8 月12. 5 亿美元、而后又先后于 2017 年 4 月和 8 月共投资 12 亿美元、今年 5 月又投入 55 亿美元收购尚未拥有的所有饿了么已发行股票,成为饿了么控股股东。

以上几个案例,从阿里初始投资到最终收购整合,总时长都跨越了超过一个财政年度,这源于阿里方面对投资收购战略采取的谨慎和分阶段操作方法。

阿里习惯于先从少数股权投资开始,展开商业合作,当对阿里的业务战略价值越来越大时,阿里会选择增加投资或完全收购这家公司。

阿里的这种投资风格被描述成“中心化投资”,往往要三样东西:流量、用户和技术。“至于投出去的钱是赚是亏,阿里不太在意,只要拿到这三样东西就赚了。”早期就加入阿里战投部的韦青(化名)说。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李靓蕾会原谅王力宏吗

2021-12-30 1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