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苏芬战争,百万苏联大军为何拿不下小小芬兰,还差点被反杀?

电脑版   2020-11-26 17:37  

苏芬战争,百万苏联大军为何拿不下小小芬兰,还差点被反杀?: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苏联为了拓展列宁格勒防御纵深,提出了割让和调整芬兰部分领土的

1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苏联为了拓展列宁格勒防御纵深,提出了割让和调整芬兰部分领土的要求,遭到了拒绝,苏联军队制造了“曼妮拉事件”,挑起了战争。当时芬兰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都是一个无法和苏联匹敌的小国。芬兰整个国家人口才440余万,常备陆军仅有3.2万,更为严峻的是德国、英国和法国由于各种原因都无法对芬兰实施援助,在这种情况之下,芬兰只能独自迎战!

芬兰在第一阶段一鼓作气抵挡住了苏联的进攻,1940年2月苏联增兵后,芬兰最后不得不接受苏联的停火协议,损失了大量的土地!直到苏联和德国之间的战争爆发后,芬兰军队应德国的要求一起进攻苏联,夺回了一年前丢失的土地。1944年苏联反败为胜,解放了大量被德国侵占的领土,斯大林向芬兰索要6亿美元的战争赔款和北部矿产资源丰富的佩琴加地区。

芬兰绝不答应,选择通过战争取得自己的权益。第二次苏芬战争在盟友的调解下最终结束。两次战争,苏联都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尤其是在第一场冬季战争中,苏联伤亡人数达50多万是芬兰的两倍之多,一百多万苏联士兵耗时三个月仅有40多万的士兵的芬兰投降,无论是人数上还是装备数量上芬兰都远远差于苏联,而芬兰能重挫苏联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芬兰巧妙借助地形,擅长游击!苏芬边境人烟稀少、森林茂密、湖泊纵横,冬季战争中擅长滑雪的芬兰军队大显身手,经常轻装小部队作战伏击。苏联红军的重装大部队却很难发挥优势。第二点,英、法、瑞典、挪威的向芬兰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尽管冬季战争中,英法等国在战争后期才抵达的援助,却给了绝境的中芬兰强硬的后备力量;瑞典和挪威等领国志愿者纷纷协助芬兰作战对抗苏联的入侵,所以苏联才见好就收,和芬兰签订停战协议!

最后,芬兰士兵保家卫国的亮剑精神!当时苏联军队尽管数量众多,当刚刚受到大清洗,损失了三分之二以上的干部,士兵也大多是新兵,战斗力很差。而芬兰人口不多,国民素质却很高,在战争中表现出了英勇无畏保家卫国的精神!所以苏联尽管取得胜利却被虐的很惨,许多苏联高层都认为苏芬战争是苏联的耻辱!

2

最主要的原因是苏联在1937年到1939年间开展了血腥的大清洗运动,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军队骨干几乎被处决殆尽。

在这场政治斗争中,5名元帅被干掉了4人,15名集团军司令被干掉了13人 ,85名军长被干掉了57人,196名师长被干掉了110人,406名旅长中被干掉了220人,苏联最高军事委员会的80名成员里有70人被干掉。这些高级军官都是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军队骨干,斯大林这种自废武功的行为,如何能维持军队的战斗力?

1939年9月,苏联以120万的绝对优势兵力入侵芬兰,而芬兰全国兵力不过20来万。让人所料未及的是,这场被苏联认为可以在几小时内结束的战争打了整整4个月,而且苏联没有占到一点便宜,最后以伤亡63万余人的代价换来了芬兰区区5.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且芬兰仅伤亡10万余人。

苏军在苏芬战争中的糟糕表现,使斯大林醒悟到单纯用政治手段无法加强军队的战斗力。苏芬战争后,斯大林重新起用有能力的军事指挥官,并加强军队现代化。这个转变对后来苏军战胜纳粹德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

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简单总结就是,极端的准备不足,糟糕的战术和后勤组织,还有就是上下沟通不顺畅。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双方的兵力跟伤亡人数对比。

苏军投入的兵力月度平均超过80万(这个数字大约跟同期的侵华日军一样多),芬兰动员到极限的兵力大约也只有30-35万人。以“师”的数量而论,苏军在开战之时一共是23个步兵师外加6个坦克旅,后来增加了13和15两个集团军的10多个师和2个坦克旅的支援。而芬兰人这边开战时一线是8个步兵师,另外还有2个步兵师作预备队,后来又勉强组建了三个步兵师参战。

装备方面自不必提,苏军一方至少是10倍甚至是数十倍的优势。

苏军一共有6个轻坦克旅和2个重坦克旅参战,加上附属于步兵师的独立坦克营,累计投入应该不少于2000辆,包括T-28和试验的T-35/SMK重型坦克,芬兰方面大概是一战坦克FT-17和6吨维克斯各32辆,其中FT-17实际上基本不能使用,所以基本相当于纯步兵部队。

航空兵上,芬兰开战时才146架作战飞机,相当一部分是20年代甚至一战时代的,后来从国外订购了148架,苏军则有近2500架飞机参战。

火炮就只有wiki上给的苏军2876门大炮对芬兰的534门,但需要注意的是苏军的重炮比例远比芬兰高得多,弹药供应也远为充足。所以炮兵优势估计也得有10倍以上。

伤亡数字,按克里沃舍夫数据,苏军死亡126875人,伤188671人,累计死伤30万。另外还有一些更高的估计,但也就多个百分之二三十。芬兰一侧克里沃舍夫给了一个4.8万人死亡、4.3万人受伤的数字,但没有break up——在wiki上查到有break up的数字是25904人死亡,43557人受伤。当然无论哪个数字苏军伤亡几倍于芬兰是肯定的。

可以说,苏联当时无论是在装备上还是人数上都是压倒性的优势,但为什么还是失败了呢?

几个比较重要的原因,一个是极端的准备不足,一个是糟糕的战术和后勤组织,还有就是上下沟通不顺畅。

首先第一个,一个典型的例子,第8集团军直到10月下旬仍然在诺夫哥罗德,到11月下旬——可想而知,集团军司令部对当面敌情近乎全然无知。

第二个,这里要着重指出的就是苏军极度糟糕的步坦协同,几乎每一次,芬兰人的火力都能成功的分离苏军的步兵和坦克,往往形成坦克孤军在前的局面。比如苏马村战斗中,第20重坦克旅的T-28坦克,轻松突破了芬兰人脆弱的反坦克屏障。

第三个,这个其实可以算是大清洗最重要的恶果了——在大清洗的氛围下,任何的失败甚至是谨慎都有可能被扣上“失败主义分子”、“破坏分子”甚至“叛徒”、“内奸”之类的毛子,所以有时候苏军指挥官的死板和僵化达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

4

反杀不至于,但对于苏联来讲,惨胜芬兰也相当于是败了,我觉得更严重的后果是让希特勒看到了苏联的外强中干的实力,并在一年之后和芬兰一起给了苏联一个大大的惊喜(二战苏德战争爆发,苏联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整整一代苏联男人几乎全部死亡),在芬兰他们叫做继续战争,意思是苏芬战争的延续。

苏芬战争的原因与背景

要说芬兰这个国家,原本就与俄罗斯帝国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17世纪的时候,芬兰还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当时属于瑞典王国,而瑞典在后来和俄罗斯帝国发生的北方战争中战败,并于1809年和俄罗斯爆发的芬兰战争中再次战败,导致芬兰从瑞典独立出去,成立了附属于俄罗斯帝国的芬兰大公国,直到1917年的时候,由于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趁着当时俄国一片混乱,芬兰顺势宣布正式独立,刚刚成立的苏联在列宁领导下决定干预芬兰独立,并支持芬兰国内的红军和宣布独立的芬兰白军爆发内战,而此时正处于一战状态下的德国乘机拉拢芬兰白军政府并协助芬兰政府击败了苏联支持的红军。

但这也使芬兰落入德国的控制之下,所幸一战很快结束,德国战败投降,芬兰很快摆脱了德国的控制。

紧接着,芬兰开始和苏联划定边界,由于苏联正在和波兰打仗,没有精力和芬兰扯皮,直接导致两国签订的《塔尔图条约》让芬兰占了大便宜,南部卡累利阿地峡的边界紧邻旧沙俄首都圣彼得堡(后来改名列宁格勒),以苏联战斗民族咄咄逼人的脾气,哪吃得了这种亏啊,有机会一定会找回来,这就为后面的苏芬战争埋下了伏笔。

芬兰在一战结束之后一直严防苏联对其的窥视,不断的向西方的英国、德国示好,可以输说英德完全不设防,并且还在英德专家的帮助下在卡累利阿地峡修建了以曼纳海姆的名字命名的坚固防线,目的很明确,就是防苏联,而苏联的圣彼得堡离卡累利阿地峡近在咫尺,只有20公里,不夸张的说,芬兰在边境线的重炮都能直接炮击圣彼得堡,这给了苏联很大的危机感。

可以说一直到二战之前,苏联和芬兰都在不断煽动本国民族主义情绪,苏芬两国长期处于不友好甚至敌视状态。

二战开始后暗潮涌动

1939年8月23日,苏联和德国签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其中有个秘密条款就是关于芬兰的,条款规定,苏德两国在东欧国家中划分势力范围,其中将芬兰划归苏联,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苏联趁机取得波兰寇松线以东领土,此时德国转向与英法作战,苏联也开始进行野心勃勃的东方战线计划,其中就包括对芬兰的战争。

苏联先是以谈判为由要求芬兰置换卡累利阿地峡属于芬兰的领土,代价是无足轻重的苏联其他地区,芬兰当然不能同意,于是苏联趁机制造了“曼尼拉事件”,并宣称芬兰军队炮击曼尼拉村造成苏联士兵的死亡,进而要求芬兰政府赔礼道歉,并将军队后撤20到25公里,芬兰政府当然会拒绝。苏联正好以此为借口废除《苏芬互不侵犯条约》,11月30日,23个师共54万军队攻入芬兰边界,迅速抵达曼纳海姆防线,苏芬战争爆发。

是不是像极了卢沟桥事变,可见弱国无外交,无论中外,概莫如是,只不过芬兰军队的抵抗可就坚决有力的多了。

那么为什么看上去十分强大的苏联对一个小小的芬兰作战,打的如此艰难呢?

这就要从苏联自己身上找原因了。

苏联过于自大,对于苏芬战争没有做好任何必要的战前准备

对于芬兰,苏联一直是轻视的,从战前两国投入的兵力和武器对比来看,苏联的优势是压倒性的。

苏联战前调动的军队总数为54万(后期战争不顺增加到最高峰时80万人)

而芬兰最多的时候也只有30万人左右。

苏联开战时拥有战车2500辆,大炮2000门,飞机700架(后期增加到2500架),后面更是补充了很多。

而芬兰只有32辆老旧坦克和不到两百架老旧飞机,后面更是越打越少,基本上是纯步兵对抗苏联。

无论怎么看,苏联打芬兰都是EASY模式,可结果就是这么打脸。

按照克里沃舍夫战后统计数据,苏军死亡126875人,伤188671人,累计死伤30万,芬兰则在巨大劣势之下4.8万人死亡、4.3万人受伤。弹尽粮绝之下最终无奈与苏联议和。

可以说,苏联在战争初期就是闭着眼睛一通乱打,毫无章法,骄傲自大的心态导致虽然赢了,但是损失巨大。

1934~1938年苏联肃反运动(也称大清洗)造成苏联优秀指挥官损失殆尽

苏联肃反运动,后来事实证明就是斯大林为了维持自己的地位,借时任苏联中央书记基洛夫被暗杀一事(凶手和所有现场见证人都莫名其妙的死去),对所有可疑人员的一次大规模的清洗,后来逐渐发展到所有与斯大林意见不和的人都受到处理,一直持续到1938年,1937至1938年被称为苏联“大恐怖”时期,在此期间,130万人被判刑,其中68.2万人遭枪杀,一大批党政军优秀的领导者被迫害。

其中就包括了为数众多的苏联军队中高级军官,以至于参加苏芬战争的军人的指挥能力严重不足,导致战争过程中,军队调动经常失灵,作战方式极其僵化,并且由于斯大林的恐怖威慑力,大部分的苏联军官不敢产生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想法,机械的执行远在千里之外的命令也是失败的一大原因。

结语

苏芬战争,我们很难看到苏联的正义性,看到的只是强权对小国的压迫。

而芬兰的反抗得到了芬兰人民的大力支持,在正义与侵略之间,恐怕也是苏联损失惨重的原因之一吧。

5

因为芬兰的背后有更加强大的德意志!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李靓蕾会原谅王力宏吗

2021-12-30 1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