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你是怎么看待晚清名臣李鸿章的历史定位的?

电脑版   2020-11-26 17:23  

你是怎么看待晚清名臣李鸿章的历史定位的? 李鸿章是淮军的创始者与领导者,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功勋卓著,而后又成为晚清洋务运动的中流砥柱之一,创办了很多

1

抛开一切个人情感因素来讲,李鸿章和秦桧有的一拼。他的历史遗毒至今影响着中国与国际周边矛盾的复杂纠葛。

一、现在的英美八国仍然幻想今天的中国还是奉行李鸿章式的外交政策。

日薄西山的西方列强仍然幻想着新中国还是卑躬屈漆的外交政策,想要什么就给什么,不行就威胁,威胁不行就挑衅,挑衅不行就找反叛的代理人,再不行就群而攻之。总之,他们还幻想着曾经在中国的特权。

二,很多人说他是东方的卑斯麦,我要说他连提鞋都不配。

卑斯麦在统一德意志立下了不世之功,人家纵横捭阖的外交政策,背后有着强大的武力支撑。李鸿章有什么支撑,北洋水师就是个花架子。

三,割地、赔款、买办、藏私,成了李鸿章的标签。

他是晚清四大名臣中名声最坏的一个,新疆差点就葬送在他手里,如果不是左宗棠倔强,沙俄和英国一定会烧香拜佛求着他。

四,李鸿章的买办思维至今影响着国内很多人。

造不如买,认为什么都可以买到。看看今天美国卡脖子的时候,知道疼了吗?

五,李鸿章有没有历史贡献呢?当然有!在处理和慈禧的关系上,在和列强周旋上,还能游刃有余地中饱私囊,这种高明的手段,佩服至极。

2

李鸿章1874年上书同治皇帝的奏折中,首先提出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可见在当时李鸿章是属于当时对时局十分清醒的那一部分人。无论如何,李鸿章能成为晚清首屈一指得人物,与其能力是分不开的。

苏州杀降

李鸿章是读孔孟之道成长起来的读书人,而太平天国凡到之处无庙不烧,去颠覆那时读书人的信仰,用拜上帝教来蛊惑人心,所以那时读书人对太平天国是十分不耻的。从杀降事后,曾国藩来信夸奖李鸿章便可以看出,太平天国在读书人眼中是为洪水猛兽。更何况李鸿章的淮军根本无法完全控制投降的太平军,另外投降的太平军没有剃发,投降太平军具体人数也多有谎报,引起李鸿章的疑心,担心这些人是在给回归太平天国留后路,最终李鸿章决定先下手为强。

辛丑条约、马关条约

慈禧同十一国宣战 ,打不过被人赶出北京。想回北京,怎么办?和谈呗,于是,让李鸿章去和洋人和谈,此时的李鸿章已经是风烛残年了,他完全可以推病不去,最终,他还是去了,他那时估计真的想的只是在为大清朝出一次力吧。遂有了《辛丑条约》。(慈禧同十一国宣战,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这些地方大员那个时候提出“东南互保”,就是不承认慈禧的诏书,这已经是等同于谋反了,但李鸿章面临和自己老师曾国藩一样的境遇 ,有推翻清朝的能力,却没有建立一个朝代的权威。说白了,他不知道中国该走那条道路,所以他最终选择再为大清出一次力,其实也就是再为汉人再出一次力。)

甲午战争之前,李鸿章严令北洋水师不许出战,而此时年轻气盛的光绪皇帝刚亲政不久需要一场胜仗来巩固自己地位,几道圣旨催促北洋水师出战,最终,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甲午海战失败。海战失败后,其实陆战清朝还是有一战之力,李鸿章向光绪皇帝建议,不计较一城一地的损失,以国力拖垮日本。而此时的光绪只是一心求和。日本从唐朝就开始觊觎中国,他要是能把你吃掉,他会和谈?说到底,甲午战争已经打到日本的极限了。而光绪不肯听,只是一心求和,先打在谈,清朝便能主动的多。

慈禧任性一回,光绪任性一回,锅都李鸿章背了。

关于贪污

曾国藩曾经说过,我的精力十之三四都用在带兵打仗,十之六七都消耗在官场交际之中。在晚清官场你想办事太难了,见慈禧你要给李莲英银子吧?带兵打仗要和户部搞好关系吧?这些不都需要钱?李鸿章贪污是一定,但他把大多数钱还是用在做事之上的,翁同龢出任户部尚书之后,断了北洋水师的银子长达四年之久,李鸿章真要是有万贯家财,我相信他会拿出银子建设北洋水师的,北洋水师基本算是他一生的心血,他怎么可能看它蒙羞呢?就好像现在的一些企业家,眼看着自己一手创立的公司被人夺去、倒闭。北洋水师没了,心里最痛的应该是李鸿章,可他还要去和日本和谈。

有人说,李鸿章的后人有很多有亿万财产,我认为不奇怪。当大多数人家还吃不上饭的时候,人家就能接触股票到这些东西了。

后来李鸿章的墓被发现,发现陪葬品只有两样,一样是他的一副老花镜,另外一样是他常用的拐杖。

曾国藩、李鸿章在我看来都是伟人,没有因为自己的一己之私欲,去推翻清朝,引起军阀混战。可第三代汉臣袁世凯不懂这个道理,到底没有和平过渡过去。

3

忠君报国,是从小饱读“圣贤之书”的李鸿章的一大志向,可面对晚清(近代中国)千年未有的大变局,报国的首要任务是保国。内忧外患,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但也是曾左李张这些汉臣的机会。

晚清重臣李鸿章,发家可以,保国无力

俗话说升平之时以科举求功名,勘乱之世从军旅以谋富贵。李鸿章正是如此,他得到曾国藩赏识,组建淮军,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起家,后以军事实力为后盾,加上曾的极力推荐,成为封疆大吏,进而成为晚清重臣。

军旅出身,不保守,也不激进,而是讲究务实、功利。在“剿发捻,勤远略”的保国思路下,见识过洋枪洋炮的威力,所以极力主张“洋务”,师夷长技的重心就是造枪造炮(军事工业)。因为他觉得,有了枪炮就能自强。清政府国库亏空没有钱支持,那他就想办法弄钱,学洋人做生意,搞起民用实业来。看到洋人的军舰到处耀武扬威,他又觉得要“勤远略”,要“制夷”必须要有海军,所以马上筹建海防,创建海军。什么工业(经济)近代化开端?军事近代化开端?李鸿章未必懂这些,更像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他只想洋人有的,他也要有,然后大清就离不开他李鸿章了,他要做大清的顶梁柱。后来的甲午战争表明,李鸿章对他的北洋舰队等武装力量惜之如命。在镇压旧式的农民起义中李鸿章似乎是个军事天才,但其实他不懂近代军事知识,特别是海上作战知识的他瞎指挥北洋舰队,反而要了他自己的“命”,也使大清走上了不归路,或许拥有才是他洋务的目的。

甲午海战

世人所吹嘘的外交才能,也是很空洞的。李鸿章只不过是晚清重臣中初具近代外交规则,略懂游戏玩法的人罢了。洋人喜欢找他谈判是因为懂规则,懂玩法的人聊得开,并且他是朝廷重臣,方便执行条约而已。你想谁会喜欢找一个谈判高手为对手谈判呢?

太过功利实际的人往往容易忽视战略而短视,这样的人怎能扭转乾坤呢?李中堂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发家可以,保国太难,要做大清中兴之臣的他,注定是一场梦。

大清亡于1912年,至今也不过108年。

4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本名章铜,字渐甫、子黻[fú],号少荃(一作少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安徽合肥人,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世人多称“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

作为晚清重臣,李鸿章是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领袖之一,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官至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一生参与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包括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镇压捻军起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等,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过去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停留在爱国、卖国的表层上,李鸿章是个卖国贼过去几乎家喻户晓。那么,从客观的角度出发,李鸿章有没有爱国主义之心。民族主义之情呢?

显然也是有的,他毕竟也是炎黄子孙。他办的许多企业,是为了抵制外国,分洋人之利。拿军事来说,他创建的北洋水师主要是对外的,威海卫炮口也是对准外国侵略者的,因此,我们不能说李鸿章的身上就没有一点爱国之心和民族之情。

每个人都有其历史局限性,不能当代的发展空间和思维,看待100多年前的人。

5

关于李鸿章的生平事迹、功过是非的评论、争论太多了,这是见仁见智的。历史自然会给予公正的定位。我如下引述几个历史人物的评价供各位读者各位同仁自辨。

梁启超说:我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也。毛泽东说:舟大水浅也。带领日本挤进西方列强行列的首相伊藤博文说李鸿章是大清唯一可与西方列强一争高下之人。

6

李鸿章是晚清中国最具争议性的人。有人认为他是卖国贼,但同时他也有爱国的一面,我认为他有功亦有过,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评价:r

作为晚清重臣,慈禧太后称赞“再造玄黄之人”,首先他有一下的几个特点:r

1、忍辱负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事做成r

2、自己成功的同时也去帮助他人r

3、爱国情怀和家国担当,在国家的危难时刻挺身而出r

他的一生代表朝廷签订了30多个条约,在1901年签订完《辛丑条约》就去世了,在签订条约的那段时间就被人们视为卖国贼和汉奸,洋务运动也与他有着密切的关系r

《马关条约》的签订r

的谈判是光绪帝和慈禧之间的权力争斗,在这场战争里,李鸿章成了失败的替罪羊。r

在《马关条约》的签订过程中,李鸿章原来有充分的外交余地,但是光绪皇帝单纯的就是要为了打击后党和北洋,结果就签订了合约,签订以后,李鸿章被撤职。r

《辛丑条约》的签订r

《辛丑条约》是李鸿章签订的最后一个条约,在签订完之后他就去世了,这个条约没有让中国的土地缺失,他凭借自己最后的能力在人生中的最后一刻保住了我们的国土地r

《辛丑条约》没有再让中国损失更多主权,主要是经济损失的比较大,好在中国没有因为这场浩劫灭亡。

功绩:建立的企业跻身现如今的世界500强当中r

李鸿章其实比较爱国的,他在洋务运动里面非常的积极,建造了江南机器制造局,江南的传承弘扬一直保留到了今天,还有轮船招商局是中国近代的企业后来成为了金融机构,如今的世界5800强企业中的招商银行就是之前的轮船招商局的遗产r

同时李鸿章还是中国的近代工业之父,他建造了开平煤矿,这是第一个中国人自己建设的大型煤矿,他还是中国的铁路之父,是李鸿章的让中国开始自己的铁路。r

在1860年的时候,中国是一个什么都没有的中世纪农业国家,但到了1900年,中国就进入了现代化的时代,已经是车轮滚滚,汽笛鸣鸣,到处都是电线和铁路。r

在这个过程当中,李鸿章的功劳是最大的。他是中国近代商业之父,在他的努力下,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才获得了长足的发展。r

李鸿章的贡献是巨大的,但他的卖国行为也是真实存在的r

最主要的就是的那个是俄罗斯的问题,俄罗斯之所以不会来侵略中国就是因为李鸿章长久以来的卖国行为换来的;







7

为什么李鸿章的评价如此之差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分别为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同时这4位还是洋务运动的主要推动者,洋务派的代表。不过还有一种说法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分别为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

  曾国藩跟左宗棠这两位在晚清朝堂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左宗棠一生戎马,而曾国藩堪为晚清名臣之首,胡林翼、彭玉麟都在他创立的湘军中做事,左宗棠与之相交甚笃,李鸿章是他学生。

  李鸿章这个学生,前期对曾国藩的确是毕恭毕敬。但随着自己实力增长,加之1866年,曾国藩在镇压捻军中的失利,清政府改让李鸿章为钦差大臣,负责剿捻事务,他逐渐开始自大起来,认为自己能够对曾国藩取而代之,言语中也多有不敬。

  说起来,李鸿章算是晚清名臣中差评最多的一位,也是评价最为两极分化的一位。恨他之人认为他签订了那么多丧权辱国条约,每份退让中国利益的不平等条款都签字非常干脆,甚至嘲讽他为“签字小能手”;护着他的人则认为,清皇室姓爱新觉罗又不姓李,慈禧太后跟皇帝压着他,他能不签吗?

  有一说一,慈禧太后等满清顽固派贵族一味要求妥协,派李鸿章前去背锅签字,的确主要责任不在李鸿章,但那些恨他的人气得不是因为他签字,而是因为他压根不反抗不争取利益的态度。举个最直观的例子,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却反过来要将原本被德国占领的山东地区让给日本。

  当时列强们虎视眈眈,中国孤立无援,但包括顾维钧等在内的中国代表团成员,却是坚决不签字,要求修改条约内容,因此国内还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在欧洲的留学生们也纷纷赶至巴黎发起抗议活动。

  同样是不平等条约,同样是被列强所逼迫,但巴黎和会上的代表团,跟李鸿章在签订那些条约时的态度完全不一样,这才是很多人嘲讽李鸿章签字的原因。估计又有人要说了,李鸿章不是没有抗争啊,签订《马关条约》的时候,一开始日本是要求赔偿3亿两白银,后来因为李鸿章挡了日本人一枪,才以伤为借口,要求改赔偿金额为2亿两白银。

  但这里有两点,首先李鸿章挡枪为大清省了1亿两白银这事,更多的是由于政治博弈,李鸿章这个枪伤顶多算个借口,而不是主要原因;其次,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李鸿章多少得负点责。

  在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8年前,中日还因北洋水师发生过一次冲突,不过大概没多少人知道,那就是长崎事件。简单来说就是因为1885年英国侵占朝鲜南部巨文岛一事,1886年的时候,北洋水师奉命北上对英、俄两国进行震慑,将4艘战舰暂停在日本长崎港。但因为当时中日矛盾已经产生,北洋水军与日本当地警察以及民众发生冲突,双方开始问责。

  

当时日本海军力量非常薄弱,北洋水师副提督英国人琅威理认为应当直接歼灭日本海军(当时日本海军根本打不过北洋水师),李鸿章拒绝;之后在谈判僵持阶段,清政府驻日使者徐承祖又提出要以武力作为后盾,李鸿章依旧拒绝;最后中国第一位法学博士伍延芳跟徐承祖共同认为,应当直接与日本断交,李鸿章还是拒绝。

  这里错失了3次遏制日本海军的机会就算了,而长崎事件之后,日本方开始加大对海军建设,清政府却开始缩减北洋水师军费,丁汝昌多次提出要求购置新的大炮,全部遭到拒绝。在这种此消彼长的情况下,才导致了北洋水师惨败的结局。

  有人说李鸿章签订了《马关条约》之后直接悲愤到吐血,但这个吐血究竟是因为后悔之前自己的多次制止,还是愤慨清政府无力,就无人得知了。再加上同为洋务运动推动者,曾国藩其他三人不说两袖清风,但也都家底平平;唯独李鸿章却借由洋务运动积攒了大量财产,光是遗产就有数千万,连底下的盛宣怀都成了明面上的华夏首富。

  虽然总体来说,李鸿章对大清,对中国的贡献都是巨大的,但哪怕功大于过,相较其他名声在外的名臣们,他的一些缺失也的确存在,大概这就是为何他会收获如此多的差评的原因吧。

8

李鸿章是大清糊裱匠,

是皇权维护者,

是忠诚的爱国者,

是坚定的改革者,

为大清鞠躬尽瘁,

只可惜时运不济,回天无力!

9

李鸿章最大的贡献就是让实权派汉族官僚对满清朝廷彻底死了心,让汉族官僚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满清朝廷就是骑在汉人头上的鞑虏,要想改变中国的命运就要推翻满清朝廷,而辛亥革命一声炮响遍全国响应就证明了这一点!

10

谢谢邀请!

如果把李鸿章比做秦桧有些过了,只能说一句话来评价他,坐等大清灭亡!

李鸿章为了这个目的,不惜牺牲国家利益,却忘记了他自己也是这个国家的人,如果说甲午战争的失败是因为他保存实力导致的战略错误,那么《东南互保》就是他所做的一件最不能容忍的卖国行为,正是以他为首的这一举动,将大清政府,实际上也就是中国政府,置于最危险甚至于灭亡的境地。

可以说,他已经看到了大清朝的腐朽和没落,却对这个腐朽和没落表现出麻木不仁放任自流的态度,然而,即使这种局面下,李鸿章依然没有忘记紧紧抓住个人的名和利,如果说大清朝当时的政府是一个污垢的泥坑,那么,李鸿章就是又扔进一团污垢到这个泥坑里面的人。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李靓蕾会原谅王力宏吗

2021-12-30 1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