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是哪位唐朝帝王的诗句?

电脑版   2020-11-26 16:35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是哪位唐朝帝王的诗句?:大家好!欢迎来到萃辰天心书院365家庭共修之诗歌赏读栏目,我是雷磊老师。古代帝王多有诗才,例如三国时期的

1

大家好!欢迎来到萃辰天心书院365家庭共修之诗歌赏读栏目,我是雷磊老师。

古代帝王多有诗才,例如三国时期的曹操,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今天我们要赏读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赐萧瑀》。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诵读这首诗: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在猛烈狂疾的大风中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强健挺拔的草,在激烈动荡的年代里才能识别出是不是忠贞不二的臣。一勇之夫怎么懂得为公为国为民为社稷的正义的道理,而智勇兼具的人内心里必然怀有忠君为民的仁爱之情。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公元626年,李建成和李元吉密谋杀害李世民没有成功,又向唐高祖李渊诬陷李世民。李渊听信后,打算惩处李世民。在萧瑀的据理力劝下,唐高祖才打消了惩处他的念头。不久后,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李渊在萧瑀的劝解下,才把政权交给了李世民。

公元627年,李世民登基,封萧瑀为宰相。但由于萧瑀性情刚直,与房玄龄、魏征等大臣不合,李世民便把萧瑀改任太子太傅。萧瑀毫无怨言,来到东宫任职,辅导太子十分尽职,李世民对他对太子的教导十分满意,在公元653年,封萧瑀为“特进”,是仅次于丞相的官职,参预政事,并赠此诗给他,还说:“卿之忠直,古人不过。”你的忠诚正直,古人也比不过你呀!

这首诗极富于哲理。诗的前两句是历来传颂的名句。“疾风知劲草”一语,出自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后世用来比喻只有经过危难或战乱的严峻考验,才能识别出谁的意志坚强,谁是忠诚可靠者。诗人李世民在此诗中用此赞美萧瑀。

次句的“板荡”乃《诗经·大雅》中两篇作品的名称。《板》、《荡》两首诗讥刺周厉王无道,败坏政局。后来以“板荡”代指政局变乱。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劲草”混同于一般的草;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诚臣”也容易混同于一般的人,其特殊性没有显现出来,因而不易鉴别。只有经过猛烈大风和动乱时局的考验,才能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什么样的人是忠诚的。

后二句则另换角度,继续盛赞萧瑀。徒有一时之勇的“勇夫”并不懂得真正的“义”,而真正的“智者”必然心怀仁德。这里告诉读者,只有忠诚还是不够的,要智勇双全,才算是有用之才。有勇无谋,莫言义;有智无勇,难施仁。

这首诗诗意浅显,说理形象,寓意深刻,言简意赅地揭示了“智”、“勇”、“仁”、“义”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不仅对于知人善任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于读者的自我完善,如何使自己成为智勇双全的有用之才方面,也具有启迪作用。“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二句,流传至今。

唐太宗在唐初诗坛上,他的诗歌雄伟不群,规模宏远,别具一格,堪称"雅丽高朗,顾盼自雄"(清代潘德舆《唐诗评选》)。他在唐诗的发展中有着"首辟吟源"(《唐音癸签》卷五)的开创作用,《全唐诗》卷一《太宗皇帝》小传也说:"有唐三百年风雅之盛,帝实有以启之焉。"。《全唐诗》卷一收录他的诗共计八十七题九十八首,非但远远超出唐朝历代帝王,而且也超出初唐不少著名诗人。

纵是帝王也爱诗。最后让我们再诵读一遍,感受太宗的帝王气象: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今天的诗歌赏读就到这里,萃辰天心书院,让国学智慧走入千家万户,我们明天见!

《天心365》家庭国学共修是萃辰天心书院每天推出的内容,从中能让我们学习更多人生智慧,丰富我们看待世界的角度。您可以到喜马拉雅关注“印竹”老师,收听音频。

2

此句出自唐朝皇帝李世民的《赠萧瑀》,全诗为“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大意为:只有在狂风下才能看出草的坚韧与否,只有出现动荡才能看出臣子的忠臣与否,匹夫之勇的人是看不到智者的仁义之处的。

唐王李世民通过这首诗高度评价了萧瑀的高贵品格,也表达了对萧瑀当年帮助的感激之情。萧瑀本是隋炀帝杨广妃子的弟弟,当时手握重兵拥有无数田地房产,萧瑀性格耿直曾多次劝谏杨广不果。后李渊起兵,李世民去劝其归顺,萧瑀义无反顾的舍弃了田地房产,将兵权交给唐王李世民。可见萧瑀不是贪恋权势和利益的人。

李世民当政后,曾多次罢免其官职,后又得到重用。萧瑀虽心有不平但却没有反心,李世民做此诗不但是为了感激当年辅助之恩,更重要的是对萧瑀人格的肯定。

萧瑀之所以能够坦然的放弃荣华跟随李世民,而后虽受屈而能不怨恨李世民,主要是在萧瑀的眼里把百姓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而把自己的得失看的很轻。杨广虽对他也很好,但对百姓不好,李世民虽曾多次罢免其官职而其无怨无悔是因为李世民是有道明君。萧瑀是有大义之人,也是有大智慧的人,“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他的仁义是逞匹夫之勇的人难以理解的。

另外,唐朝之所以能开创出盛极一时的“贞观盛世”,与李世民能容纳象萧瑀、魏征这样敢谏言的忠臣离不开的。

3

唐太宗李世民!

唐高祖武德九年(626),李建成和李元吉密谋杀害李世民未成,又向李渊诬陷李世民。李渊听信后,打 算惩处李世民。在萧瑀的据理力劝下,才打消了惩处他的念头。不久后,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杀了李建成 和李元吉。李渊在萧瑀的劝解下,才把政权交给了李世民。公元627年,李世民登基,封萧瑀为宰相。但由于 萧瑀性情刚直,与房玄龄、魏征等大臣合不来,李世民便把萧瑀改任太子太傅。



萧瑀毫无怨言,来到东宫任 职,辅导太子十分尽职,李世民对他对太子的教导十分满意,于贞观九年(653),封萧瑀为“特进”,参预政 事,并赠此诗给他,还说:“卿之忠直,古人不过。”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李靓蕾会原谅王力宏吗

2021-12-30 1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