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根据剩余价值理论,工人创造了剩余价值,那么亏损也是工人创造的

电脑版   2020-11-26 16:15  

根据剩余价值理论,工人创造了剩余价值,那么亏损也是工人创造的吗?:这是真正去理解剩余价值理论后、动脑子就必然会发现的问题。剩余价值理论里,劳动是创造剩

1

这是真正去理解剩余价值理论后、动脑子就必然会发现的问题。

剩余价值理论里,劳动是创造剩余价值的唯一途径。

但劳动的范围包括什么?除了生产工人付出的是劳动外,销售、经营、库管、售后这些岗位的付出是否算劳动?

如果后续的岗位不算劳动,就不创造剩余价值,还能拿到报酬、按规则就算剥削阶级了——这显然又抵触了很多对剥削阶级的其他定义。

而如果后续岗位的付出也算劳动,也创造剩余价值,那么就存在哪些岗位创造的剩余价值份额更多的问题,再深究会带出哪些岗位创造价值和获得报酬比例不合理的新问题。

如果每个岗位创造的新价值与获得的报酬的比例大体上都是合理的,则剥削阶级就消失了,剩余价值被剥削的理论基础就消失了。

如果不同岗位创造价值和获得报酬的分配比例不合理(这其实也是剩余价值理论要推究的根本问题),对应的问题就是解决这种不合理分配的方法是什么。

如果不合理程度低,显然用暴力革命调整分配比例的方法成本太高,必要性就要有疑问了。

比如,社会利润的分配必须向新技术、新产业倾斜才能引导社会向技术升级、产业升级的正确方向发展(如经济发展必然要不断提高脑力劳动者的分配比例),考虑这种发展规律后,不同岗位之间的利益分配比例不同的问题就没那么严重了,不同性质的生死斗争就可能降低到不同利益合理分配的协调模式。

只有不合理程度很高的情况下(比如以垄断权力而不是新技术来垄断分配),暴力革命才是唯一可行的选择。

事实上,剩余价值理论对后续社会实践的指导上,不同方式(议会模式、孟尔什维克、托派、布尔什维克,等)的选择,都是基于对该理论的不同理解和深化的结果,而不同道路的成败,也多是根本认知上的偏差的结果。

社会学、政治经济学方面的课题,都是牵连面很广、影响很深远的,需要更多的耐心、细心去探索和思考,更需要三思而行。

2

马克思在经济学领域的著作就是《资本论》。按后世的说法,这本书最大的作用就是“发现”了剩余价值,进而指明工人受到了资本家的剥削。

什么是剩余价值?就是工人创造的产品新价值与他们所获得的劳动报酬之间的差额。这个产品新价值指的是增值部分,如资本家为生产某种商品购买了50万元的原材料,经过工人劳动加工之后成为最终商品,在市场上的售价达到80万元,那么产品新价值就是增值部分即30万元。但是工人只获得了10万元的劳动报酬,照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就是20万元。

这里却有一个悖论。假如产品新价值和工人劳动报酬差额为负数的话,那是不是意味着不存在剩余价值,而是存在“工人剥削资本家”的情况?因为产品新价值—劳动报酬之后并不必然为正数,也有可能是0或者负数。那么这作何解释?

马克思在写资本论的时候,主要借鉴和吸收了古典经济学理论中的劳动价值论。在古典经济学理论中有“劳动是财富之母,土地是财富之父”的说法。既然劳动是财富之母,那么所有的财富都可以归结为劳动创造所得。所以马克思就得出了劳动创造了一切价值的说法,工厂的一切,包括资本家的所得也是工人劳动创造的。

其实随着古典经济学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劳动价值论也不是非常完善的。到新古典经济学时代,提出了生产四要素的说法,要生产某种商品至少需要四个要素: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这个企业才能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经营管理能力。并且生产四要素缺一不可,劳动也没有在古典经济学强调的那么重要,它不再是“财富之母”,是其中的一个要素而已。

一个简单的例子。世界上有很多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可以理解为劳动力充足。但是仅仅有劳动力充足这一个因素,经济是发展不起来的。否则,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菲律宾借人口过亿的国家早就是经济发达国家了。

其实贫穷的国家最缺乏的是两种生产要素:资本和企业家才能。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发展中国家非常欢迎发达国家去当地投资兴业。因为外资进入能够带来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管理人才)。我国沿海地区能够先行起飞,是因为当地有更多的资本存量和更多的企业家。

而且现在越来越强调企业家的作用。企业家的作用是什么?发现商业机会,并合理配置调动资本、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为什么马云、马化腾、王健林等知名企业家去一个地方访问,会受到当地政府官员接待?因为他们能够为当地带去资本、技术等生产资源。

3

真正的剥削是利用政治上的权力和势力,对于弱势群体的压榨和财富掠夺。

剥削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统治集团和权贵利用他们的政治优势,对于弱势群体,进行压榨和财富掠夺。

黑社会流氓集团,利用恐吓和敲诈,对于无辜平民进行财富掠夺

政治上强势的一方,对于政治上弱势的一方,进行的财富掠夺。

剥削应该是一个政治词汇,而不是一个经济词汇,把企业家说成是剥削阶级,是不准确的。

企业家投资经营,有赔、有赚、有破产,不会形成恒定的剥削关系。

企业家投资经营,和其他的企业家形成了一种竞争关系。

企业家和工人形成的是一种契约关系,共同进行生产活动。

有一些不良的企业家,利用他们的财富形成的政治优势地位,对民众进行欺压和掠夺,这种时候才出现剥削现象。但是,这不是一种普遍现象,不属于企业家的本质特征。

企业家和工人在拥有财富的多少上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可以通过税收、社会福利等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来解决。

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可以采取很多措施,让财富的分配更有利于弱者和贫困人群。

工人和企业家是两个不同的职业,任何人都可以选择其中的任何一个职业。

我比较喜欢当雇员给别人打工,我具有专业知识,我利用我的专业知识和我的劳动换取报酬。

我不愿意承担作为一个企业家所必须承受的压力和风险,我也不愿意冒险,我也不具备在市场中进行投资和竞争的能力。

有的人可能更愿意当老板,像马斯克那样,愿意在市场大潮中进行冒险和接受挑战,他可以向银行贷款,雇用员工,利用他的专业知识,利用他的市场知识和经验,利用他的投资知识进行投资,获得相应的利润和报酬。

这是一个职业兴趣和个人生活道路的选择的问题,不应该上升成为一个政治问题,更不应该成为敌我斗争问题。

4

剩余价值无非就是纯利润,如果认为纯利润就是对于工人的剥削,所以要把纯利润平均分配给工人,而后就不会出现企业家,没有企业家工人就无法找到工作,社会就会停止发展。剩余价值也就是纯利润并不邪恶,更多的纯利润经过再次投资会为工人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与社会福利,资本家会视纯利润分配中给工人造成的不满状态,逐渐修正纯利润的分配比例,从而降低社会矛盾,吗可丝脱离了现实社会,因为他不工作。

5

这个问题提得非常高明,触及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反马克思主义的陷阱。

1、政治经济学层面: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劳动创造价值,剩余价值是无产阶级劳动创造的。但是,企业盈利和亏损都要支付工资,基于责权对等的原则,就要承认在大规模生产过程中,资本家的组织、决策和企业管理也是有价值的劳动。剩余价值是工人和资本家共同创造的。

2、辩证唯物主义层面:

物质是决定性,意识通过物质起作用。在人类改造世界的生产过程中,无产阶级的劳动是物质性,应该具有决定作用;资本家的组织决策是意识层面的,只能通过劳动起作用。如果承认资本家也创造剩余价值,就等于认可物质和意识共同有决定作用。

3、历史唯物主义层面: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重大的反作用,它会起着束缚或解放生产力的作用,起着阻碍或发展生产力的作用。生产力做为一种物质力量,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也就是说人民群众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如果承认物质财富是工人和资本家共同创造的,就等于认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共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共同创造历史。

6

羸利了是工人创造了剩余价值,还是老板盘算运筹的结果,我小时记得父亲在一家三,四十年的集体小厂当厂长,常常看到他晚上一个人坐在椅子上一只烟接着一只烟的抽,有时到深夜。目的就是如何让厂子转亏为盈,那时没有房地产,固定资产在企业成本核算中要算拆旧,一年下来杂其杂八的能摊销能羸利非常不容易了,一年能羸利两三万,就可评系统先进了。说工人创造了剩于价值我表示怀疑。工人的价值应该就是的市场价值来决定的,这样对工人和企业才算是公平的。那种争了钱是工人创造了利于价值,企业亏了本,工资少了自己的,幸灾乐祸,看又一个落水狗,落了水,对企业不公平,工人的价值市场来体现的,企业也应遵重巜劳动法》。企业的赢利多数来源于运筹,决定与有效的管理。

7

财富的创造过程不是工人单独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生产要素共同发挥作用,

生产要素分为,资本,土地,劳动力,企业家才能,这四个生产要素分别创造自身的价值,资本创造利息,土地创造租金,劳动力创造工资,企业家才能创造利润,并且这个过程不能分开,必须共同合作,少了哪一样都不行,

工人的作用就是生产合格的产品或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并且获得工资,工资即是工人的报酬,也是工人创造的价值,企业家的作用就是对市场作出正确的判断,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

企业家和工人的关系是企业家解决生产什么的问题,工人解决如何生产的问题,如果企业家对市场判断错误,做出决定生产市场不需要的产品,那么工人生产的产品再合格也没有意义,不会创造财富,因此,一个合格的企业家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如果企业盈利了,利润是企业家的功劳,利润是除去包括工人工资这些成本的余额,如果企业亏损了,是企业家的失误,也就是说一个企业不管是盈利还是亏损都是企业家的事情,

如果否定企业家才能这个生产要素,那么没有企业家的企业是不可能创造价值的,没人去判断市场需求,工人只管生产,那么生产越多,亏损越大,也越来越穷,

8

我说“四点”:

第一,这套“剩余价值”创造理论,是完全正确的,也就是说“它没有错”;只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有些不完备的地方。

按照“马克思”他本人的说法,剩余价值是由工人阶级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一部分价值:价值,有正价值,也有负价值。也就是说,资本家投资有可能赚钱,也有可能“赔钱”,这里是指“某个具体的资本家”。但是,作为整个统治阶级的“资本家群体”,他们永远“只赚不赔”。

第二、返回头来看“新价值”的创造。这里给出一个“创新的理论模型”或者叫:“新解释范式”。

(一)构成“社会成本”的是:所有企业的—— 资本【资本家、投资人的“付出”:土地、厂房、生产工具、流水线等】、管理【企业家因素】、雇佣劳动等。

(二)由于社会发展所形成的“社会利润”:

1、“成本加成”利润,也就是:归属于“资本、管理、雇佣劳动等”的综合体而新产生的“一部分新价值”;

2、“社会利润”:流通利润【“商业流通”创造的新价值】、税【政府征收的“行政成本”,还有“二次分配”调节资金】、赋【各种各样的“费”】等;

3、“社会机构”如金融等创造的“剩余价值”等。

(三)总价值,也就是退出流通领域后,进入“消费阶段”的效用总值:若以货币来衡量就是“价格”;若用“社会进步”来衡量就是“社会财富”等。另外,也有一种可能性,是:负价格,或者“社会毒垃圾”。这就需要“社会挤出”,比如:农民起义,工人罢工,经济危机,金融泡沫崩溃等。

第三,劳动、一般社会劳动,是构成“社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他“社会要素”比如社会的自然环境资源禀赋等也是构成“新价值”的必要组成部分。是谓:《全息劳动价值论》。

第四、社会已经进步到:“新型智能劳动时代”:

曾经“奴隶的体力劳动力”是关键生产要素;后来是“广义农业发展需要用到的”土地是“社会争夺”的焦点;再后来“土地不大值钱了”,资本成为社会最闪亮的存在,以至于都发展出了“金钱拜物教”;

今天,资本在一些“社会”中还很重要,但是“社会的趋势”是——不少的地方已经是事实—— 资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智能资本【新的社会科学技术型生产存在,姑且名之曰:智本】、以及“智本”的管理者和社会势力代言人。

欢迎争鸣,欢迎批评指正,谢谢!

9

打个比方,这和农夫种地一样,老黄牛只是出卖自己的劳动生产力,而具体根据实际情况需要种什么、怎样耕地、选种、播种、管理等等一系列措施,再加上年景好与坏、收与不收等因素。即便老黄牛不会说话,但凡是一个没有丧失了理智的人,我想谁也不会把罪过加在牛身上吧?

那么,同样道理,工人为资本家出卖自己的生产劳动力,企业和工厂一揽子的决策权都是企业主和资本家说了算。有时因为业主经营管理不善,没有把控好市场真实情况,即便产品质量不合格,只要不是工人专门故意而为的,这只能怨自己没有培训、监督、管理好工人,或者根本就是想投机取巧、偷工减料,在设计过程中动了手脚,最终才导致亏损。即便工人再沒有话语权,凭天地良心,这怎么会怪罪到工人头上呢?







10

小编到底是在混淆概念呢,还是真的不懂呢!有些人根本就不懂或者没有弄清楚剩余价值理论,就反对剩余价值理论,好像自己比马克思高明,比那么多经济学家高明似的!真的是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了!

简单来说,价值和价格不是一回事。剩余价值说的是价值,不是价格!任何产品的价值都比组成这个产品的原材料价值要高。产品价值高于原材料价值的部分,就是工人生产创造的剩余价值。价值不能完全决定价格。也就是说产品值这个钱,但是在市场上作为商品不一定就卖这个钱。商品价格由市场决定。价格高于成本的部分是盈利,低于成本的部分是亏损。资本家为了获取利益,对工人的管理主要就是降低成本,达到资本家的成本要求才能生产,所以工人的收入总是与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要求挂钩,以保证产品的成本控制。商品的市场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供大于求则价格下降,供不应求则价格上涨。这里面没有工人什么事。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李靓蕾会原谅王力宏吗

2021-12-30 1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