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李唐到底是鲜卑王朝还是汉人王朝?

电脑版   2020-11-26 15:19  

李唐到底是鲜卑王朝还是汉人王朝?这是一个钓鱼问答:嘉庆皇帝会汉语,汉文化修为极高,一手汉字写的极好。而且他母亲令妃是汉人,他的外公魏清泰,外婆杨佳氏也

1

嘉庆皇帝会汉语,汉文化修为极高,一手汉字写的极好。而且他母亲令妃是汉人,他的外公魏清泰,外婆杨佳氏也都是汉人。他身上至少有一半的汉人血统。

极高的文化认同加上一半的汉人血统。

请问:嘉庆是汉人吗?清朝是汉人王朝吗?

不是。

因为,嘉庆不认同自己是汉人。所以他那二分之一的汉族血统和汉文化修为是没用的。

很多人都爱拿血统说事,还有人拿文化认同说事。但偏偏不提一个重点——身份认同。

一个人是什么族,本人认同才是前提。

自己都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即便你的血统再纯,写汉字,说汉话,又有什么意义呢?

要举例子吗?对岸就是例子。

张开“你国”、“贵国”,闭口“死阿陆”。

这种黄皮白心的人,已经自绝于中华了。

从血统上来说,李唐皇室肯定是有非汉族混血的,北朝的几乎所有大一点的政权都是民族博物馆,上层社会之间通婚是再常见不过的。这无可否认。

但这不重要。

一方面,血统界定标准是随父系。沾一点母系血统就说人家是鲜卑人,这不是很可笑?

另一方面,唐王朝对汉人的态度、对汉文化的态度,非常正。

比如唐朝束发,皇帝按汉礼用冕服,官方和全国百姓都使用汉文。


还例如唐人作诗皆以汉称唐:“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汉庭中选重,更事五原西”。“汉皇重色思倾国”,“汉家大将西出师”。“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等等。

唐人要是不认可自己是汉人王朝,总写这种吹捧汉朝的诗句干什么?


再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李唐皇族,外戚窦氏(有可能是鲜卑族),外戚长孙氏,都认可自己是汉人,而非鲜卑人。

例如李世民在位时,崇道抑佛,高僧法琳和尚对此很不满,就对李唐自修族谱,自认为自己是陇西李氏,提出了反对意见:“琳闻拓跋达阇,唐言李氏,陛下之李,斯即其苗,非柱下陇西之流也。”

结果脾气一向不错的李世民立即怒了,你才是夷狄,你祖宗十八代才是夷狄!

愤怒之余,李世民恨不得砍了法琳。后来是法琳和尚道歉认错,才没被砍头,改成了流放三千里。

还有唐朝皇帝与群臣议事时, 君臣双方经常会用“虏”、“北狄”、“胡虏”、“胡骑”等词语。

例如:颉利可汗南下侵唐的渭水之盟时,李世民说:“一与虏战,所损甚多”。

李靖灭东突厥后,李世民说:“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



在一个不认可是自己汉人王朝的时代,比如清朝,这么说试试?

总的来说。李唐王朝是汉人王朝,还是鲜卑王朝。不用听古人瞎哔哔。唐朝的法琳,宋朝的朱熹,无非是想借炒作李唐皇室的血统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现在的人也是如此。

一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说的普通话,跑到国外的节目上大放厥词。否定汉文化,否定汉民族。要说这背后没有政治动机,谁信?

唐朝的皇族自认为是汉人。这就够了。真轮不到一帮自绝于中华的人来说三道四。

2

李唐当然是汉人王朝,而且是非常典型的汉人王朝,虽然李唐王朝势力起自鲜卑族的北周政权,甚至更早的北魏政权,但是参与北魏政权的北方汉人家族太多了,李家只是其中之一而已。西晋王朝恢复分封制,导致八王之乱,五胡乱华,最终鲜卑族一统北方,对于鲜卑统治者来说,其他四胡也是政权隐患,所以能清除就清除,例如鲜卑统治者攻打匈奴族政权赫连氏,不光屠城,连城墙都给削平了,攻打南朝,正好征集四胡男丁当炮灰,南朝的护城河不知填进了多少胡人冤魂,填完之后鲜卑皇帝还修书一封,感谢南朝将领替朕清除隐患,云云。

四胡隐患清除差不多了,鲜卑人于是开启了内斗模式,先是六镇之乱,河阴之变,皇族死伤惨重,然后分裂东西两魏,然后双双被权臣篡位,互相攻杀,不死不休,北周鲜卑人口少,不得不联合关陇汉族势力共同对付北齐,汉人家族逐渐兴起,杨家,李家均是在这个背景下崛起的,杨坚篡了北周建立了隋朝,二世而亡,李家扫平群雄,建立唐朝,这个过程实际上是汉族势力逐渐夺回国家政权的过程,实际上鲜卑族并非最成功占据中原的胡人族群。

历史上最成功的胡人族群是蒙古和满洲,他们比鲜卑族占领中原成功高了一个级别,蒙元统治全中国近100年,胡化了中国没有?陈友谅,朱元璋是蒙古人否?满洲统治中国近三百年,胡化中国否?袁世凯,孙中山是满洲人否?如果袁世凯建立的帝制长久了,或者曾国藩篡了满清皇位,是不是又有人要考证出袁世凯,曾国藩是满洲血统呢?

3

记住,李世民鲜卑说,是侵华日军为了动摇抗战士气,日本人金井之忠写了《李唐夷狄考》,妄图让中国接受外夷入主中原,主政中国。对这种侵华日军的造谣民国给予了迎头痛击,例如朱希祖先生,写《驳李唐为胡姓说》、《再驳李唐氏族出于李初古拔及赵郡说》,力辟此谣。来看看李世民语录: “今中华强盛,徒兵一千可敌夷狄数万,夷虽众,有何惧哉! ”,“此夷不服王化,可戮之。” ,“戎狄之人面兽心,一旦微不得意,必反噬为害。”。


4

我是西风悍马,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大唐王朝,之后唐朝的统治者们励精图治,创建了一个长达289年的盛世帝国,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尽管唐朝的统治们一再声称自己出身名门陇西李氏,但人们一直对李唐王朝的来源存在争议。李唐皇室极有可能出自鲜卑,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夷狄,【纵横五千年】编者独孤雁从文化习俗的角度,讲述几件事可以作为佐证!

其一,“乱伦”的婚姻关系

有一部分历史爱好者喜欢把唐朝称为“脏唐”,主要指的就唐朝皇室混乱的婚姻关系。根据《新旧唐书》等史料,我们不难发现唐朝皇帝的婚姻确实极为混乱,诸如唐太宗在玄武门之变后,将李元吉的王妃杨氏接入后宫,后来杨氏为李世民生有一子;唐高宗李治纳唐太宗的才人武媚娘为皇后;唐玄宗将儿媳妇杨玉环纳为贵妃等等。

这些行为在汉人的观念中就是非常明显的乱伦行为,但在少数民族的理念里,这根本算不得什么大事。因为这种“收继婚”在北方少数民族当中非常普遍,无论匈奴,还是鲜卑,包括后来的蒙古皆是如此。对此南宋理学大家朱熹评论道:“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

其二,“称父为兄,呼母为姊”的习俗

喜欢读《新旧唐书》,包括《北史》的读者可能会发现一个问题,唐玄宗称呼自己的父亲唐睿宗为“四哥”,北齐废帝高殷称呼自己的母亲李太后为“姊姊”,而北魏孝文帝则称呼自己的祖母冯太后为“母”。甚至到了今天,在山西的一部分地区,仍有有“称父为兄,呼母为姊”的习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主要是三方面的原因,其一,语言的转化。鲜卑语中有“阿干”(音译)一词,父与兄的鲜卑语都可以用“阿干”相称,到北魏时这种称呼已经渗入汉族,经过一段时间的融合;其二,收继婚的习俗。父死则妻其后母,这种混乱的婚姻关系造成“父兄”同词的现象。

其三,“养孙为子“的习俗根据《新旧唐书》的记载,唐德宗原本有9个亲生儿子,中间又收养2个,但奇葩的是他第二个养子竟然是自己的亲孙子!唐德宗这个“养子“名叫李謜(yuán),本来是唐顺宗李诵(德宗的长子)的次子,但本德宗收养为子,排行第六!也就是唐顺宗李诵少了一个次子,多出一个“六弟”。除此之外,学者还考证出其他皇帝也曾有过“养孙为子“的行为。

为啥会这样呢?这依然是少数民族的一种习俗,而且这就是上面所说的“称父为兄,呼母为姊”现象来源的第三点。这种习俗叫”还子“,顾名思义,男女婚后,将自己的儿子送给父母为子,儿子长大成年后,自然要称呼生父母为“哥”、“姐”,称呼祖父母为“父”、“母”。

不论李唐王朝是否源自夷狄,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身上的胡族气息极为浓厚。史学大家陈寅恪先生曾言:“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也正是这种来自塞外的鲜活力量,注入汉文化的熏陶,才焕发出勃勃生机,得以成就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因此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才是中华民族屹立不倒的基石!

5

毫无疑问李唐皇室是有鲜卑血统的,这个没问题,但鲜卑在北魏时就已经开始汉化了,到唐朝那会虽然还留有胡风,但总体而言唐朝还是一个汉人文化为主体的国家。

李唐王朝是一个杰出的多民族融合的王朝,这种开放性和包容性深入到了唐朝的方方面面。从服饰、妆容,甚至是民族性格,唐朝都受到了鲜卑的影响。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唐代当然也是如此,像窄袖、绯绿短衣、长靿靴、鞢刓带这些都是胡人文化的标志。

一般而言在中国的大一统王朝里,凡是热衷于开疆拓土、疆域辽阔的大帝国,基本都是野心蓬勃的少数民族政权,比如元朝,比如清朝。少数民族以游牧或渔猎为生,居无定所,领地意识强烈,其扩张欲望普遍强于农耕为主、定居生活的汉人。李唐王朝疆域能深入中亚,远超西汉王朝的西部边界,不得不说是受到了鲜卑游牧文化的影响。

当然,个人认为争论这个问题没有太大必要,因为鲜卑也是中国民族,而且通过改汉姓、穿汉服、说汉语、嫁汉人等方式,早已完全汉化,彻底融入了中国人的血液。

不要带着鄙夷的眼光去看待鲜卑,说不定你的血液里就有鲜卑基因,毕竟连李世民他们家都有。

6

其实,唐朝人就曾经质疑过李唐皇室的出身问题。

因此,觉得李世民等李唐皇帝为鲜卑后裔,并不是现代的观点,而是自古以来就曾经存在过的说法。

李唐皇室夺取江山后,为了让自己的姓氏更显赫,所以就把始祖追溯到汉朝的李广。更远一点的祖宗,还找到了先秦的思想家老子李耳。

例如,唐高宗就曾经对外公开自称他是李耳的56代孙,而唐太宗李世民自然也就顺延到第55代。

但是,这种自我标榜的宣传,在当时其实是个笑话。就像李世民的宣传,当时就有人公开“打脸”李世民。

唐朝初年,有个名叫法琳的高僧,就对李唐的“出自老子、属于陇西李氏”源流不以为然。他当着李世民的面说到:

琳闻拓跋达阇,唐言李氏,陛下之李,斯即其苗,非柱下陇西之流也。

意思就是:

你们李家明明是代北鲜卑的后代,装什么根正苗红的汉人?

等到后来,宋朝时期朱熹甚至还说: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


因此,李唐皇室源于鲜卑,这在古代是都知道的事情。问题其实在于:

祖先的源流,到底能不能决定你现在的身份的问题?

7

这个很好回答,污蔑李唐是鲜卑王朝的左棍都是典型的双标——汉人有一丝胡人血都不算汉人,胡人有大半汉人血还是胡人。

李唐王朝289年,后宫能叫出名的非纯汉人也就李渊的母亲和李世民的皇后(关键这两个还有一半汉血,按左棍理论应归为汉人),轮到李世民撑死1/8鲜卑,后面的皇帝在没有过非汉人皇后,“胡无人,汉道昌”这种大汉族主义的口号都能在唐朝大行其道,就这都能被黑成鲜卑王朝也是没谁了,换了满清一朝,李白、白居易不知道得死多少次。《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陈寅恪

清朝268年,从皇太极开始,皇后基本都是蒙古人,康熙亲娘还是汉人,这会儿左棍再也不谈母系血统了。

总之左棍都是强盗逻辑,都特么21世纪了,还用母系血统论帮古人认祖宗,你和他谈李唐以汉文化为正统是汉人王朝,他给你玩一滴血原则强行让李唐被鲜卑;然后你和他谈清朝皇后都是蒙古人、汉人,他给你扯清朝皇帝都在文化上认同满族,你有什么办法?

其实污蔑李唐是鲜卑王朝的这帮人目的也很明显,无非就是想考证出唐太宗李世民是鲜卑人,以此来说明唐朝不是汉家天下,从而论证蒙元、满清少数民族执政的合理性,同时证明中国历史巅峰都不是汉人创造出来的,必须依靠狗图腾似的异族输血才能造就中国的强大,这和现在第五纵队鼓吹外国人永久居留有什么区别?

关键是李唐鲜卑论最早是日本鬼子提出来的,无非就是为了给侵华做政治基础,可是就有沙雕愿意相信,还有一帮左棍历史发明家帮着添油加醋,觉得把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让给少数民族,这样就能民族团结,你们可笑不,这和当下的崇洋媚外有区别么,一味的讨好能换来互相尊重么?

8

是汉人。

因为现在所说的汉人,是明清定义的,以文化和居住地等为标准,而不是血统为标准。

北魏孝文帝汉化开始,五胡和中原人的差距开始抹平,胡汉冲突才开始缓和。【不是什么冉闵,冉闵的情况,来自于一本小说杜撰,后来作者说过冉闵的事,多是他杜撰,但是没人信。】

之后中国再统一的基石,也是由宇文氏建立的北周,另一个北齐也有大量的胡人组成的军队。

杨坚通过宇文氏的禅让建立隋朝统一天下,还有唐朝的建立,都没有大规模灭胡人。再到五代十国、北宋建立,已经没人再提五胡的事了,辽朝和金朝也统称他们为宋人。

也就是说魏晋南北朝时进入中原的胡人,没有彻底灭绝,而是尽数融入中原,成为近代汉人的一部分。

所以元朝之前的所有中原王朝,都是汉人建立的。

【PS:另外一提,部分胡人自称是三皇五帝的后裔,北上移居才成为游牧民族。还有一些部落自称是汉朝的皇亲国戚。】

9

李唐有着鲜卑血统,但是却是汉人王朝,天下动乱之前的汉朝,陇西李氏已经存在,应该不算特别出名,称为大家都知道的门阀,应该就是在北周,宇文泰西迁以后,当地汉族豪强加入西魏,最后崛起成八柱国之一,继而强盛!

10

五胡十六国统治长江以北400多年,统一于鲜卑人的北魏,在由北魏脱胎出的隋朝,唐朝,从五胡十六国开始统治权掌握在胡人士族门阀手中,作为被统治阶级的汉朝人政治地位底下,根本没有受教育的条件和机会,因此也限制了汉朝人通过血统联姻混入胡人门阀家族的可能性,由此可见,王朝的更迭也只是胡人门阀的轮流坐庄,综上所述隋朝。唐朝都不可能改变胡人士族门阀的统治阶级地位,隋朝代表了士族门阀的利益,士族门阀就拥护你隋炀帝,否则李氏胡人门阀家族两取而代之。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李靓蕾会原谅王力宏吗

2021-12-30 1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