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跑长途,进了服务区,需不需要把发动机盖撑起来散散热?有必要吗

电脑版   2020-11-26 14:15  

跑长途,进了服务区,需不需要把发动机盖撑起来散散热?有必要吗?:肯定需要啊,经过长途行驶,发动机积累大量热量,不把发动机盖掀起来,容易自燃!!!而且必

1

肯定需要啊,经过长途行驶,发动机积累大量热量,不把发动机盖掀起来,容易自燃!!!而且必须要打开发动机机油加注口,灌两瓶纯净水,以帮助发动机更好降温。如果有条件,拆开变速箱壳,以便帮助变速箱也散散热,大众的双离合变速器主要因为散热不行,容易损坏。

2

我都把车拆了,走的时候再装上。有时候会有剩下的零件不知道放哪。


3

我都是跑长途凑够满员了再跑,到服务区都下车往发动机上尿尿,这样降温快,实在不行就花钱请别人也来尿,女的可以抱着尿,效果很好,你可以试试!

4

首先来说汽车的种类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汽车,也就是燃油汽车,还有一种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发展也非常迅速。燃油汽车是一个涡轮当道的时代,当然这并不代表所有车辆都是涡轮增压发动机,还有一部分车辆是自然吸气,其中就包括马自达等车型。涡轮增压,在动力上表现更加好,这也从侧面说明汽车的消费群体正在年轻化,大家对于这种动力十足的车辆更是青睐有加。

涡轮增压比自然吸气的车辆动力足一些,维修起来也比较麻烦一点,日常保养也是一样。涡轮增压的车辆前面都是T字打头,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带T的车辆跑长途,到了服务区以后,为什么要打开引擎盖散热?尤其是一些老司机他们会经常这样做。

涡轮增压车辆都有电子风扇,车子熄火以后,涡轮温度过高,ECU就会下达指令,让电子风扇对涡轮实施降温。这个降温的过程,大概需要一两分钟温度就能达到原厂设定的安全温度。

跑长途的车辆在跑几个小时以后,才能到服务区,怠速转两分钟之后再熄火,这样做对车辆是非常有好处的,就像人在跑步运动过后,到达终点也不能马上停是一个道理。人和发动机是同样的道理,在高速行驶后马上进入服务区,就需要有一个散热的过程,这个时候就是最好能够打开引擎盖,让它散热,当然,如果是下了高速直接进入市区,在市区就开始低速,这个时候温度就降了下来,就不需要这样做了。看来老司机这么做还得很有道理的。

其实任何车辆都需要车主朋友的精心呵护,虽说买个车对大部分人来说都不是什么难事,总归也不便宜,大家在平时还是要多留心一些,好好养护自已的爱车,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

5

谢邀请。

恰恰相反,跑高速时,散热器风扇是不容易启动的,相反,市区堵车时,散热风扇便会频频启动,这就说明到了服务区,没必要打开机器盖子帮助散热,多此一举。

如果你愿意打开,也没什么不好,空气流动,会使发动机散热加快一点,尤其是使用涡轮增压发动机的那种车辆,可以缩短风扇和电子水泵的耗电时间。所以到了服务区,掀不掀机器盖子都无所谓。

跑了这么长的路,进了那么多次服务区,没见过掀盖帮助散热的司机。

6

很多人跑高速时都担心发动机温度太高,殊不知你们太低估了高速行驶中气流的降温作用了。

记得那是2009年末,第二天要跑长途,结果头一天发动机高温了,当时4S店检查了说是节温器打不开,给换了个新的节温器。没想到问题还是没解决,依然高温。眼看就要出发了,没办法我就让他们把节温器拆了,然后用纸板挡在散热器前就出发了。上了高速后没跑出去一公里发动机水温就下去了,没办法,冷却液一直大循环,散热器散热速度太快了。于是下车稍微调整一下纸板,前后调整了三次终于调到一个比较合适的位置,保证行驶中水温一直在正常范围内。

通过这件事我是真见识到散热器的散热能力有多大。而且高速行驶中车头气流非常快,如果发动机温度太高的话节温器打开,然后冷却液就可以经过车头散热器快速散热。这散热效率绝对比发动机产热要快的多。

因此我们平时要按时保养,只要保证不散热系统正常工作那么跑高速时根本不必担心发动机的散热情况。

7

打开发动机盖基本上还解决不了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在跑长途之前,把发动机盖拆掉,这样对散热最有利。

要是还不放心,可以在后备箱放一桶凉水,随时随地在应急车道停下来,浇一浇水等温度低了再走。

更严谨的办法是在发动机上用铁丝捆绑一个温度计,一旦温度超标,马上停车浇水,并用扇子努力扇风,增加空气流动。

8

一般进了服务区把车停下后,我是对着中网用嘴吹!我妈说,水烫了拿嘴吹一吹就凉了,我一般夏天吹七个小时,冬天好,吹两个小时车就凉了!

9

你们呀还是太幼稚了点。

我是这么操作的,每次跑长途前,都去买几百斤的冰块塞满发动机舱,后备箱也塞慢。

然后每跑100公里得记得补充一次冰块,这样确保发动机温度都是正常的,否则不小心自燃起来太可怕了。

如果跑几千公里的话,那么记得找一辆冷链车运至少几顿的冰块随时补充。

10

不但没必要撑起发动机盖散热,而且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正常情况下,在高速公路行驶时,发动机的散热效果更好。

鉴于现在车辆均已强制水冷循环发动机为主,所以咱就详细讲一讲水冷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一、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构成及各部作用

水冷发动机冷却系统一般由水泵、散热器、节温器、风扇、水管、补充水箱、发动机机体水道、缸盖水套、水温传感器等组成。

1、水泵:水泵由叶轮、泵体、水封等组成。水泵的作用是强制循环冷却水,以保证发动机散热。

2、散热器:散热器由上水室、下水室、水管及散热片组成。散热器的作用就是当高温冷却液流过散热器时,利用风扇和发动机前部进入的高速风将冷却液降温。

3、节温器:由主阀门、旁通阀、主弹簧、旁通弹簧、壳体、橡胶垫、工作原件壳体、活塞、横杆、加热电阻等组成。节温器的作用是当冷却液温度低或发动机负荷小时,冷却液不需要流经散热器,这时旁通阀打开,冷却液直接进入发动机水道。当冷却液温度高或发动机负荷大时,旁通阀关闭,主阀门打开,冷却液经过主循环水道经散热器散热后流回发动机水道。

4、风扇是由电子元件、传感器等控制其启动或关闭。

5、水管、补充水箱以橡胶、优质尼龙塑料等组成。另补充水箱密封盖上装有压力释放阀,以确保冷却循环回路内的压力不受外界压力影响。如,当外界气压低时,冷却循环系统回路内的压力会得到有效释放,从而保证冷却循环系统回路内的压力不至于因过高而导致沸点降低。

6、机体水道和缸盖水套是发动机内横竖相贯的散热通道,水道与湿式缸套相通。

7、水温传感器内部结构均为热敏电阻,阻值在275欧姆—6000欧姆之间,正常时温度越低阻值越高,温度越高阻值越低。

二、汽车发动机强制水冷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

当发动机运转时,水泵在发动机皮带轮的带动下随之旋转,从而提升发动机水道内冷却液的压力,迫使冷却液进行强制循环。在循环的过程中冷却液带走缸体、缸盖、缸套等受热原件的热量。当冷却液温度未达到节温器开启温度时,冷却液将通过节温器旁通阀、水循环管道、水泵直接进入缸体。当冷却液温度达到节温器开启温度时,旁通阀关闭,主阀门打开,冷却液穿过节温器进去散热器上水室,在进入下水室的过程中,流经散热片及散热器水道时,高温冷却液经风扇吸进的空气流强制冷却,散失部分热量,进入下水室后在水泵的作用下重新进入机体参与冷却循环。

上述即是发动机的水循环工作原理。这里大家要注意两点,这对我们下一步理解车辆为什么在高速行驶时的散热效果要优于低速时有所帮助。

1、空气流在风扇的作用下,方向是自前向后的。即从车头进气格栅俗称“鬼脸”处进入,经散热器及发动机机身。

2、车速与参与散热的空气流速成正比,且对风扇的旋转起正向推动作用。

三、了解了冷却系统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后,我们再来说说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的行驶情况,以便得出我们前面说的为什么没必要打开发动机盖散热的结论。

我们都知道发动机功率最大化的温度是90℃左右,所以,什么是高温?只要保持在90℃上下就属正常,低了反而对发动机功率最大化不利。根据现在的发动机研发水平,很多专家认为,只要仪表盘上的高温报警灯不亮,我们没有必要考虑发动机在高速上长时间行驶需不需要开盖散热的问题。反而应该考虑到在高速上行驶的几个有利因素。

1、车辆高速行驶时,高速气流会通过进气格栅从散热器、底盘、发动机等处带走很多的热量。举个例子,我们很多的货车到冬天时为了发动机升温基本会采取两个措施。一是装上节温器(夏天怕低速开锅,所以拆除节温器),不让冷却液进入散热器。二是在散热器前面挡上纸板或木板,以防高速时,散热效果好,水温高不起来。既不利于发动机工作,也不利于驾驶室内部取暖。上述的结论就是,高速时散热效果好,反而低速或怠速时更易高温甚至开锅。

2、《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明文规定,连续驾驶不得超过4小时,超过4小时或连续休息不足20分钟视为“疲劳驾驶”。而高速行驶更易造成疲劳,所以我们不会长时间驾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

3、现在的汽车基本都配备了“热管理系统”。这个系统不仅可以帮助汽车散热,还会在长时间冷却后尽快将发动机温度提高,以保证发动机的最佳工作状态。

总结如下:发动机在高速上跑长途,不会因高速行驶造成发动机的高温和损害,所以进入服务区没必要打开发动机盖散热。其实我们注意的话,在服务区内也没见有多少车打开了发动机盖散热,所以大家大可不必担心,专心开好车就OK!

不知道大家什么看法,欢迎指正!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李靓蕾会原谅王力宏吗

2021-12-30 1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