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孩子需要的是陪伴,怎么样才算高效的陪伴?

电脑版   2020-11-26 14:10  

孩子需要的是陪伴,怎么样才算高效的陪伴?今天陪伴宝贝,玩了一会,她很开心的对我说,妈妈,今天我实在是太开心,因为你陪着我。孩子的话,让我反思了自己最近

1

高效陪伴是一种情感教育,3-12岁的高效陪伴将会影响到孩子一生的性格。

现在的父母都非常忙碌,白天忙着上班,晚上回到家忙于家务,或者教孩子的作业,所以家庭成员能坐到一起进行深入情感沟通的机会是少之又少。也许我们认为高效陪伴是这样的:每天无时无刻不守在孩子身边陪孩子玩,好不容易孩子睡着了,妈妈赶紧做饭、洗衣、收拾屋子,活儿还没干完,娃又醒了,继续陪娃......那我们确实会被累死,因为这样的妈妈别说有自己的休闲时间了,就连睡觉的时间都很难保证。

更大的问题是,这样无时无刻的陪伴孩子,的确是孩子需要的吗?这样疲惫辛苦,毫无个人时间的妈妈心情能好吗?一个每天烦躁疲惫的母亲如何养育出平静自信的孩子?

其实只要双方状态是愉快安详的,这样的陪伴就是高质量的陪伴,高效陪伴。

注意:(1)别以为你一边看手机,一边坐在孩子边上就是陪孩子了。

2)也不要一边自顾自干活,一边时不时嘴上唠叨督促一下孩子,就是管孩子了!

建议:

1.享受一段悠闲的时光

2.利用温馨的用餐时间

3.抓住睡前时光

4.父亲的陪伴很重要

5.一起做游戏

在家庭中,高质高效的陪伴不仅仅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父母全身心的陪着孩子玩耍,还有一种更重要却常常被我们忽略的高质量的陪伴:那就是孩子自己玩耍,父母在一旁做自己工作。

孩子吸收的是父母做事的状态成人只是孩子生活的环境,而不是孩子生活的主导,这样的陪伴中,成人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情,状态非常放松、喜悦,孩子吸收了这种状态也会非常放松喜悦,同时,成人专心做自己的事情,本身就是一种示范,光是这两点,就已经为孩子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环境了。

2

正面管教里有一个非常棒的方法叫做“特别时光”

你可以与孩子商议每天陪伴她的时间是10分钟,20分钟,还是30分钟。

孩子选好时间后可以问孩子“今天想和妈妈玩些什么呢?”

决定好玩好什么后,记得关掉手机和电视,全身心的陪伴。每天坚持你的孩子会体会到他是被爱着的,你也能从中体会到带娃的乐趣。




3

“在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个‘情绪的箱子’等着被添满爱。当一个孩子真正感受到被爱,他才会健康地成长。”罗斯·坎贝尔博士在《爱的五种语言》中写道。孩子需要的陪伴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孩子的需求

孩子为什么会犯错?为什么需要我们的陪伴?那是因为他们的爱箱空了。一般情况会有以下四种目的:

1、寻求关注

在二胎家庭中的孩子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需求,孩子会觉得只有得到关注内心才会有归属感。

2、寻求权利

这类孩子会出现所谓的逆反情绪、和家长顶嘴、特立独行穿奇装异服等行为......他们认为只有自己说了算或者至少不能由别人发号施令,这样才能感觉到归属感。

3、报复行为

比如说孩子会出现故意不给家长面子或者自残现象。这类孩子认为自己得不到的归属感,但同样让别人也受到伤害。

4、自暴自弃

这类孩子就是破罐子破摔,一副“我就这样了”的样子。

快乐时光

想要让孩子减少错误行为,作为家长就可以运用高质量陪伴来拉近和孩子的关系。“我也想陪孩子啊,可是我天天忙工作,一点时间也没有!”、“我陪了呀,总陪他玩!”,是的,随着现在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各位家长陪孩子的时间一再被压缩。而有的家长确实陪了,但是手机不离手,还记得《命中注定我爱你》中,纪存希陪陈欣怡去产检,不停的接听电话,医生不耐烦说“什么时候不忙了,再来做产检吧!”,同样的陪伴孩子也一样,孩子能够感受家长的注意力不在自己身上,当然感受不到关注喽。那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

1、家长在陪伴孩子时,应该放下手中的电子设备。提前和别人约定好,说这个时间段是你和孩子的快乐时光,希望有事情之后再联系。

2、在《爱的五种语言》中,爱的语言分为①肯定的语言;②精心的时刻;③接受礼物;④服务行动;⑤肢体接触。所以在陪伴孩子的时候要注意肢体、表情和语言,不要摆出一副很烦躁的表情,让孩子不想接近。尽量多和孩子进行肢体接触,说一些肯定的语言,并且提前和孩子约定好,说这个时间段就是你和他的专属时光。

3、在陪伴孩子的时候也要注意,我们要跟随孩子,让孩子来主导这次的快乐时光。因为这个时候你的角色是孩子的闺蜜、玩伴、朋友、死党,而不是长辈。

4、最重要的是要定时。如果快乐时光一直持续一天是时间,大人会疲倦并且孩子会认为你每天都可以陪伴他玩。在这次疫情期间,我们可以一天陪伴孩子两次,一次1~2个小时,让孩子释放能量。

5、快乐时光的方式:①家庭会议;②做家务;③旅游;④参加活动;⑤游戏等。

孩子独立,家长解放。以上就是我的想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每个家庭都可以享受温馨快乐的亲子时光。

4

有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有的人用了童年治愈一生。在孩提时期,父母的陪伴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记得我家孩子小时候,无论剪纸、串珠、拼图、打弹珠,我和孩子一起比赛一起玩儿;带孩子到河边儿一起捡石子儿,给家里的小鱼当玩具;我们一起捡树叶,回来用树叶作画;我们一起泡绿豆芽,让孩子写观察日记;我们一起读童话故事,看谁背的多……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都深深的记得我们彼此的心里。如今孩子已经上大学,想起小时候的趣事,脸上还带着笑意。

经常看到这样的画面。父母和孩子各玩各的手机。看似陪伴,其实你的这种陪伴很无力。

孩子不一定需要高大上的玩具。他更需要那是你的发自内心的参与。

参与孩子的游戏中。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去,这时你不是孩子的父母,你是孩子的玩伴。一起比赛,一起游戏。

心无挂碍的玩儿。陪孩子玩的时候不要一个电话,一个电话的打,一个电话一个电话的接。让孩子是觉得你陪他玩儿,是耽误了你的时间,真的是对不起。

用孩子喜欢的方式。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只有有兴趣的才能让孩子投入的去学习。你可以引导,不可强求。

孩子也有自己的小秘密。陪伴而“不打扰”

更能促进亲子关系。我们远远看着,不要试图去解开秘密。

和一起成长,因为父母和子女的缘分看似很长,其实孩子慢慢长大,是与父母渐行渐远的分离。


5

老师的职责首先是育人,先成人,后成才。为人师表,答疑解惑,则为老师,老师是称为传授知识的人。

6

很荣幸回答这个问题。

我是一名幼儿老师,关于怎样陪伴孩子才是高效的陪伴,我的建议是:

1、陪伴要心甘情愿和身心合一!

陪伴是陪同、伴随,是呵护、关爱!陪伴有三个层次,从空间角度“人”在一起,从心理角度“心”在一起,从精神角度“神”在一起!很多家长说“你看我天天陪着你,你还是表现不好!怎么对得起我?”,可是,也许他的陪伴是人在心不在,是心不在焉,是不情不愿!你也许只是在孩子身边,而并没有真正陪伴!

有些孩子会给我们说:“爸爸表面在陪我玩游戏,其实在我身边玩手机!”你觉得这样的陪伴会有好的效果吗?这样的陪伴还不如不陪伴,带给孩子的是负面的影响!孩子觉得爸爸不专心、不用心、不真心,对自己并不重视!而高层次的陪伴是心灵和精神在一起,是身心合一的投入!

有些家长因为工作的缘故虽然不能天天和孩子在一起,但他们的关爱与呵护一直伴随孩子左右,哪怕是打一个电话,发一段语音,微信视频聊聊天,孩子也会觉得爸爸妈妈是爱我的,他们关心我、尊重我、愿意帮助我!这样的孩子内心是安定的,踏实的,满足的,学习也会自觉,自己管理照顾自己的能力也会很强,因为他们很懂事,不想让爸爸妈妈担心,他们也想减轻爸爸妈妈的负担。

2、陪伴要有正确的儿童观!

很多家长反映说孩子不听话!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希望孩子乖一点,言听计从,家长有命令和吩咐,孩子立马有行动有反应,可是,各位家长想想看,这可能吗?咱们也曾经做过孩子,我们小的时候也会如此听话吗?我经常反问一些家长:“为什么孩子一定要听你的话?”“家长说我也是为了他好呀!”可是,我又发问:“你怎么保证自己说得就是对的呢?”,家长一时语塞!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家长的儿童观,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究竟如何对待儿童?我的观点是要从儿童的身心特点出发,充分征求儿童的意见,把孩子当作一个平等的个体,适当尊重他的主观意愿,注意倾听孩子的心声。而不是家长搞一言堂,一味要求孩子什么都要听家长的。

举个例子,有个妈妈正在忙碌,这个时候4岁的小朋友过来找妈妈,妈妈该怎么对待孩子呢?一种是吼孩子!“你没见我在忙吗?去去去,自己玩儿!”小朋友很委屈地扫兴而去,也许从此再也不会主动找妈妈喽!另一种妈妈的做法是,立即放下手上的活,关切地询问:“宝宝需要妈妈了是吗?你看妈妈可以帮到你什么?”同时还把孩子搂在怀里,做好情绪的安抚!然后跟孩子商量:“你看妈妈正在工作,很快结束了就陪你玩儿,让妈妈抓紧把事情做完,宝宝自己先玩一会儿,可以吗?”各位比较一下,如果你是孩子,会接受哪一种妈妈?哪一种妈妈更有温暖?答案不言而喻!这就是不同的儿童观在起作用,你是以儿童为中心,还是以自我为中心,直接关系着你怎么对待儿童?而你的态度与选择关乎孩子对你的信任,关乎亲子关系构建,关乎孩子一生的幸福!

3、陪伴要有能量有智慧!

自从有了孩子,我们就做了家长,可是,要做一名称职的甚至优秀的家长却需要不断地终身学习,向前辈学习,向同伴学习,更要向孩子学习!

在家长养育孩子的同时,孩子也在滋养家长,这个过程是互动的,双向的,有能量流动的!做家长的智慧就在于不断地认知自我,更好地读懂孩子,更顺畅地做好亲子沟通。而这其中最最考验家长智慧的就是情绪管理,现实中有些家长靠打靠骂靠吼,最后发现都搞不定孩子!

有些孩子到了青春期,完全鄙视家长,心门向家长封闭,亲子冲突剧烈,甚至造成一些恶性事件!而有智慧的父母首先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有觉察力有同理心,懂得克制与忍让,懂得接纳自己和孩子的不良情绪,懂得化解矛盾和冲突!超级有智慧的家长,跟孩子成了好朋友,善于激发孩子内在的潜能与动力,设法启动孩子身上的按钮,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和鼓励,帮助孩子找到兴趣,引导孩子树立理想,追逐梦想!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您,谢谢!










7

我们常说孩子需要陪伴,最好是高质量的陪伴,而不仅仅是陪着。真正高质量的陪伴,就是彼此走进内心,一路同行,共同成长。高效地陪伴不仅增进亲子关系,还可以协助孩子建立优质品质和完善的人格。

和宝宝一起做游戏

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在《游戏力》一书中指出:“和孩子一起玩儿,是建立亲密关系的最佳方式。因为和孩子相处,最好的方式不是“说给他听”,而是转化成孩子理解并能接受的语言——玩儿,去做给他看。”

玩,不仅仅是一种游戏的形式,更是父母与子女之间沟通的桥梁。因此,想要达到高质量的陪伴,就专心的孩子一起游戏吧,当然在游戏环节中,建议父母坚持这5个陪伴原则:

1、全身心投入。

2、参与孩子的游戏中,观察孩子。

3、认真倾听,当孩子需要时及时引导。

4、注重陪伴创作的过程。

5、注意情绪处理。

和宝宝一起种植物


我陪伴孩子的方式一般有亲子共读,做游戏,运动,画画,一起做菜,一起烘焙等,把手机放下,把电视关掉,像孩子的小伙伴一样,眼里只有孩子,与孩子一同玩,融入他的世界,倾听孩子的声音,让孩子感受到快乐和幸福,这就是我理解的高质量的陪伴。

和宝宝一起做馒头

我是荣妈,家有5岁男孩,分享育儿,读书,成长故事,与孩子共同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感谢你的喜欢与关注。

8

首先我觉得要先搞清楚什么是高效陪伴?

我理解的高效就是短时间内做的事质量很高。高效陪伴可以简单理解为高质量的陪伴。

陪伴不是陪着,陪伴是要做孩子的伙伴。虽然陪伴的时间很短,但是能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爱并且能学到一些东西,智力得到发展或是。孩子和父母双方都会感觉到心情愉悦。

如何做到高效陪伴呢?

孩子小的时候会需要独自玩耍的时间,所以尽量不要打扰孩子,以免破坏他们的专注力,父母可以静静地在旁边陪着他们看着他们游戏。等到孩子有需要,她会邀请父母加入他们的游戏,这个时候父母就可以引导他们,作为游戏同伴来陪伴他们。

比如说,孩子玩过家家的游戏做饭,自己假装制作点心。这个时候父母只要在旁边看着就好,等到孩子把点心做好了,他会邀请你品尝。这个时候就是我们陪伴孩子玩的时候,我们可以问他,“这是什么点心呀?真好吃,你是怎么做的?”

这样的互动陪伴就可以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为什么需要高效陪伴?

第一,父母跟孩子能有比较好的互动,陪伴过程中双方都会觉得很开心,有愉悦的情绪体验。

第二,高效陪伴可以发展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第三,高效陪伴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让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也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作为上班族的爸爸妈妈,陪伴孩子的时间并不是很多。能在有限的时间里,玩一些对孩子身心有益的游戏就是最简单的高效陪伴。

9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怎么样才算对孩子高效的陪伴?



陪伴不仅仅只是跟孩子呆在一起

孩子的成长过程需要我们的陪伴,有人觉得自己成天和孩子在一起就是陪伴,其实不然。

有人虽然和孩子一起呆在家里面,但实际情况是孩子自己玩自己的,大人抱着手机刷个不停,或者是孩子吵闹着希望大人陪他们一起玩,大人却嫌孩子烦,觉得孩子要玩的游戏太幼稚。孩子只好沮丧的自娱自乐,大人依旧沉浸在自己的网络世界中。这种看起来貌似身体在陪伴孩子的陪伴还不如不陪伴,而且还会让孩子也迷恋上电子产品。



陪伴不只是形式上的和孩子呆在一起就算是陪伴了,而是要真正和孩子打成一片,陪他们学习、玩游戏、玩拼图、做手工等,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去,陪伴他们,并同时给予答疑解惑。也可以的一起出去游玩,路见所闻中亲子不断互动,既愉悦了心情,孩子也长了见识。




如何陪伴?

有人说:我为了孩子都失去了自我!他的衣食住行我一手全包了,这还不算高效陪伴?当然不能算了,并且我还觉得这样子会适得其反。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的事情一定要锻炼他们自己去做,什么都替代孩子做了,将来把孩子就养成一个废人了。

也有人说:我要上班,要工作,哪里有多少时间陪伴孩子?不是我不想陪伴,而是生活所迫啊!这个不是理由!

陪伴孩子不是以和孩子呆一起的时间长短来衡量的,大多数人都要上班,但你总有假期吧?利用假期时间,和孩子一起转转科技馆,给孩子普及一下科学知识,或是带孩子上图书馆看看书,亲子阅读,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爱的陪伴。还可以带孩子上广场玩玩羽毛球、打打乒乓球,运动中增进亲子感情。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些并不需要全天候和孩子在一起,只要合理的安排时间就好。这样的陪伴才是高效的,有质有量!大家觉得呢?欢迎一起留言探讨!

10

高效陪伴实际行动包括:高效陪伴环境打造、高效陪伴趣味游戏、高效陪伴引导方式,让父母学会爱自己的孩子,提高孩子的自信,让孩子的偏差行为得以改变。

我们作为父母,虽然现在压力很大,但是还要尽可能的挤出时间陪伴孩子,跟孩子一起阅读,一起做游戏,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尽我们最大努力做好高效陪伴。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李靓蕾会原谅王力宏吗

2021-12-30 1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