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为什么感觉手机被监视?平时说话,搜索的信息,马上就会被别的ap

电脑版   2020-11-26 14:06  

为什么感觉手机被监视?平时说话,搜索的信息,马上就会被别的app推送?:我把手机的麦克风、定位、相机、图片、通讯录、sri功能全关了,坐在沙发上和儿子面对面

1

我把手机的麦克风、定位、相机、图片、通讯录、sri功能全关了,坐在沙发上和儿子面对面聊天,说车的雨刷是不是该换了,过后打开手机淘宝,满屏都是我的车专用雨刷,当时吓得一身鸡皮疙瘩,检查一遍确定所有权限(除了WiFi)都关闭,它怎能知道我的需求?可怕的是最近又出现了,我想换轮胎,也是还没搜索,打开手机我的车专用轮胎又在首页显示:厂家、尺寸完全正确,太可怕了!大数据完全说不通,两次都是我和家人聊天后出现,之前一直没有推送,也没有开启手机???。要不是父母岁数大了怕有事联系不上,我真的想关机。

2

不请自来,刚好认识一些相关的业界人士,简单回答一下题主的疑问。

首先,手机被监视的可能性不大。你即非政要,也非商界大佬,监视你一个普通人真的没有太大的必要,说的更直白一点,你没啥被监视的价值。如果只是为了向你推送一些商业信息,普通人的那点消费,还不够人间监控你的成本呢。

其次,你的行为被分析了。一个业界的朋友告诉我,当今这个社会,只要你拿起智能手机,你就是一个透明人。为什么呢?因为你的网页浏览记录、搜索记录、使用时长、使用习惯等等都最终会转变为一连串的数据,而所有这数据汇总起来,就构成了我们常说的大数据,经过一套合理的算法,就能很准确的分析出你喜欢什么、爱好什么、最近需要什么、过往为此买过什么,而题主所说的APP就能根据这些信息,精准的向你推送一个物品,所以才有被监控的感觉。因此,不是有人监控了你,而是你的行为告诉了别人你需要什么。

最后,怎么样避免这种情况?说实话,完全避免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最大化减少这种情况发生,比如说大家手机里够应该有安全管理软件,我们可以有选择的停掉一些APP的权限,类似读取短信、电话簿、通话记录等,都可以关掉;再比如说,所有的APP在安装时都会询问希望得到XX权限,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拒绝,不要看都不看就选择同意;还不如,如果大家不想要这种感觉,定期清除APP缓存,并换个账号登录也有一定效果。

3

说的好听的就是大数据 其实就是侵犯咱们的隐私权[抠鼻][抠鼻][抠鼻]

4

其实并不是手机被“监控”了,而是你本人被“分析”了。

“监控”还是“分析”

用“监控”这个词,是有点负面的,毕竟牵扯到这个词,会让人联想到很多不好的现象,从而对手机被“监控”这件事越发的讨厌。

要我看来,与其说手机被“监控”了,不如说自己被“分析”了。

你说感觉手机被“监控”,其实是你在手机APP中的浏览轨迹,被记录了,再然后你的这些行为数据被其他 APP“分享”了,而你的数据被越多的APP“分享”,就越会让你觉得自己做一件事,好像手机上的所有APP都知道了,然后也就给你一种假象,你手机被监控了!

其实不是的,毕竟数据的“分享”,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不是说所有的APP都可以拿到你的行为数据。

比如,你在淘宝购物,然后打开今日头条,发现头条也在给你推送相关的广告,这就说明,淘宝和今日头条是存在“分享”关系的;

又比如,你在京东上浏览物品,打开今日头条,也在给你推送相关的东西,这就说明,京东和今日头条是存在“分享”关系的;

而你在京东,就不会被推送你在淘宝浏览的东西,因为他两并没有那么好的“关系”。

了解了这些,你是不是愤怒为什么我的数据会被“分享”?

鱼和熊掌

作为用户,我当然也是不希望我的数据被四处“分享”,这样会让我没有安全感。

但是客观点说,如果没有大数据,没有大数据分析,那么生活中很多的便利,我就不会享受到,比如,打开今日头条,我得像以前看报纸那样,在一堆信息中,花费大量时间,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行为数据被“分享”的初衷,我想肯定是为了让用户有更好的体验,让用户觉得这款APP真的人性化,“我都没说要干啥,它就知道了我要干啥”。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的人不喜欢被推送,那就有人喜欢被推送,比如我在其他地方看车,到了淘宝,它就给我推送车上的挂饰、坐垫,我就会很乐意去点击。


难得糊涂!所有的不开心,其实都只是自己想要的太多。

5

分享一个自己的亲身经历:一直打算做影视视频循环播放的节目,查看一家排名数一数二的直播网站,确定没有这款节目后咨询客服,客服告知做这类的节目只能是网站邀请,自己不能申请。第二天上网观看视频居然出现了自己咨询的节目内容。当时感觉挺意外,这样的节目筹备也需要不少时间,怎么隔天就展现出来了。换位思考可能是别人早就准备好了,只是巧合。过几天不甘心,准备另一节目去咨询,得到了一模一样的结果。总结是在咨询过程中回答了客服的问题,透露了你的思想。

个人认为手机被监控 窃听麦克风的几率微乎其微,是你和你拥有的一切以被大数据收纳,只要在互联网输入关键词就会显示你所想的一切。

这样的事情与上网时间成正比,无网络地区与此感觉无缘。

6

大数据就是干这个用的,让你越变越傻,眼界越来越窄,越来越容易被控制。比如我们一旦浏览了一条什么新闻,以后基本会被类似题材和内容的新闻围绕。一旦看了一种什么商品,再打开类似的购物APP,此类商品铺天盖地,总有一款适合你。这种信息的轰炸其实很可怕。大数据是好事儿,但是应该多用于一些社会问题的解决和监控,比如人贩子的锁定和追踪,比如对贪官污吏的监督和取证。如果用来监控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那真是回到道路以目的时代了。

7

说过的话,我知道头条打开了我的麦克风,关键是有的时候,我心里一想,头条就推送了,如何解释,。

8

有时后和朋友客户聊天 或者脑袋里想吃什么东西,再打开手机 显示的全部都是你想找的东西,有一次跟朋友商量在家里做烧烤 肉不好切 不好串,结果打开手机推送的是 家用烧烤切肉的刀 一套切肉 串肉的模具,感觉现在人都没啥隐私了。

9

昨天和朋友打电话,说护墙板的事情,今天广告就来了。你说可怕不?


10

作为一个混迹互联网十几年的老手告诉你,“前脚搜什么,后脚App就推送什么”的情况,在互联网广告界其实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了,不过还是有不少人存在不少疑虑。

毕竟这种精确并及时的推送,实在是让人没什么安全感,总会觉得自己的信息被泄露了,不过我们也不要太慌,这只是当下互联网中最常见的广告投放机制,简单来说有两种:信息流实时竞价投放、标签化定向投放。

说的太复杂可能有的人看不懂,我用通俗的话来说一下,其实不管技术如何发展,我们都可以把跟广告有关的生意,理解为对广告位的买卖。

像抖音、快手、微博等App的广告都不例外,只是我们平时都没想到,现在的技术已经能帮广告匹配精确到如此地步了。

举个例子,在睡不着的深夜,你打开抖音刷下视频的同时,你的专属用户标签的广告位,就已经实时上线了!

在抖音的用户隐私条款中,就有明确的说到如何采集你的画像。

平台采集到用户画像后,就会将其上线到一个类似于广告交易的平台上来进行实时竞拍,此时像京东、淘宝、苏宁等这些有需求的购物平台,就是这场竞拍的出价者。

竞拍者会根据广告位的用户画像与自己数据库中的用户画像做匹配,判断出这个广告位对自己是否有价值,然后再决定出价。

像一些视频App的开屏广告,其实就是已经事先安排好了的。

其实整个实时竞价最关键的点,是用户信息的匹配。我们也不用太过害怕,因为这并不一定就意味着自己的数据遭到了恶意泄露,对平台而言,他们依然不知道哪个是你,你在其中至少一串代号而已。

最后,虽然现在的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高度,但就我而言,这样的投放会让我心里反而更反感,一条真正好的广告应该不仅仅是带来商业价值,更应该是能够帮助用户提高生活便利的才对。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李靓蕾会原谅王力宏吗

2021-12-30 1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