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为什么当年英国会选择发动鸦片战争?

电脑版   2020-11-26 14:01  

为什么当年英国会选择发动鸦片战争?:你好,我最近拍了介绍鸦片战争视频,因此也看了不少当时的历史,希望我的回答你能满意,鸦片战争的关键人物我有2个钦差大臣

1

你好,我最近拍了介绍鸦片战争视频,因此也看了不少当时的历史,希望我的回答你能满意,

鸦片战争的关键人物我有2个

钦差大臣今林则徐与英国商务监督义律。

林则徐去广州禁烟,收缴鸦片的同时还要英国走私犯们写下保证书,再走私,立即正法,而义律呢,为了保护英国人,讲鸦片都上交了,就有了虎门销烟,就在这时,广州水手与中国人打群架,打死了一个中国人。

林则徐讲英国人赶到了香港,义律就到了国会告状,其实国会是不愿意搭理这这走私犯的,但是因为赶走了英国人到香港岛,女王维多利亚自尊心收到侮辱,她出面干涉,才有了国会6票的优势,英国出兵了,其实也就4000人。





2

发动鸦片战争和茶叶没有关系,英国是为了让清朝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

首先,当时英国能够顺利从中国获取茶叶,满清并没有禁止英国够卖茶叶。而且,除了中国,英国还从印度获取茶叶。所以,茶叶和战争无关。

其次,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是清廷禁止走私鸦片!鸦片走私带来的利润,让英国商人赚翻了。但是,税率太高,当时中国对英国的入口货需要抽百分之二十的高税率。所以,英国人走私鸦片,而不是通过“公行”买卖鸦片。

当林则徐开始禁止走私鸦片时,也是因为鸦片走私让清朝损失很多税收。(注意,林则徐反对的是走私,而不是因为鸦片对身体有害)这损害了走私商人的利益,所以他们鼓动英国政府发动战争。

最后,英国鸦片战争最根本的目的是让满清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举个例子,本来你每天能生产一条毛巾,突然你能生产一百条毛巾。这时候,并不意味着你挣的是以前的100倍。因为,你可能只能卖出去两条毛巾。

此时的英国面临的问题就是生产过剩,供大于需求。英国迫切希望打开中国市场。中国人口众多,市场需求大,非常适合英国倾销商品。

所以,英国才发动鸦片战争。清朝战败以后,清政府允许英国人与中国商人自由经商,不用经过清廷设立的“公行”作为中介。

(文/勇战王聊历史)

3

首先大家要明确的一点是英国之所以发动鸦片战争,是为了掠夺更多的财富。而掠夺之所以被称得上掠夺,就在于一个不劳而获上。

那么种植茶叶相对于种植鸦片,哪一个更能实现暴利的掠夺呢?

当然是鸦片!

再者,驱使印度缅甸等英国殖民地的人们种植鸦片或者茶叶,对于英国殖民者来讲,没什么区别。反正他们都是挥舞着皮鞭奴役底下的人们,既然如此,那肯定是种植能带来暴利的鸦片啦!




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茶叶并非一种必需品。而且茶叶对于那时候的中国来讲,是一种出口商品。通过大量的出口茶叶,中国可以从英国人手中获得大量财富。此时如果正常做买卖的话,英国人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种茶叶的姿势水平,让自己的茶叶在国际贸易市场上获得更高的认可度。

可惜,那时候是弱肉强食的19世纪。正所谓“架起几门大炮就能黄金万两”,谁还会苦哈哈的去种地呢?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鸦片战争发生了!

而我们需要明确的一点是,鸦片战争之前,英国人卖的大宗商品并非是鸦片,而是棉纺织品。因为彼时的英国人经历了工业革命,大量蒸汽机的使用可以让英国的棉纺织品十分便宜。

可惜,19世纪的中国还是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你英国人的棉纱再便宜,也没有中国男人家里自己老婆纺纱的便宜——毕竟自己老婆纺纱不花钱。

在这样的的情况下,英国人能怎么办?自己虽然是强盗,可以也很无奈和绝望啊!

强盗毕竟要露出本来面目的。

在林则徐虎门销烟后,英国人认为得到了开战的借口,最终发动了我们课本上所讲的鸦片战争。也揭开了中国百年屈辱史的一页。

而在鸦片战争之后,英国卖入中国的商品中,鸦片也不是最大宗的商品。1885年之后,最大宗商品仍然是棉纺织品。


其实最为让人痛心的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同意不再禁止鸦片贸易和种植。而在此之后,中国的鸦片进口反倒呈现出一个上升之后迅速下降的趋势。

数据显示:1842-1849年,每年平均进口三万三千箱。1855-1859年,每年平均六万四千余箱,到1879年就增到十万多担。之后开始不断减少,1899年为五万九千担,到1921年已仅为三百余担。



相对的,1932年,世界上其他国家鸦片产量不过1700吨,而中国却达到了12000吨。中国四万万人口中有将近八千万吸食鸦片这种毒品。

最为可笑的是,早在1907年,英国这个最先发动鸦片战争的国家反倒最早与清政府达成条约《中英禁烟条约》,而且在以后的时期内严格按照这个条约削减了卖入中国的鸦片数量。

有时候,历史就是这么搞笑。

4

谢邀!

说到鸦片战争,熟悉了近代史的人应该知道,它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什么,既有屈辱,也有进步,对此,不做赘述。那么1840年英国为什么会选择发动战争呢?难道只是商业利益的驱使吗?在我看来,不尽然吧!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当时的中国的统治者清廷的妄自尊大与此不无关系!对此我总结了一下,我觉得当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林则徐

首先是发动鸦片战争是因为当时由于英国本土发生工业革命,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但是英国本土消费能力有限,这就使得英国产生大量过剩产品,急需打开海外市场,而中国作为英国商品倾销重要的海外市场,但是销量极低,在当时英国政府看来这是因为中国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允许外国人在广州十三行经商,造成中国市场无法真正打开,更多的是因为当时清政府的政策阻碍,简单来说,商业利益的驱使,以战争迫使清政府政策转变!

虎门销烟

其次是当时清政府的原因了,一方面清政府以天朝上国自居,视西洋诸国为番邦附属,一直不肯给他们以平等权利,甚至受到压迫,至少以英国为首的西洋诸国是这么认为的,比如他们不能坐轿子,甚至不能学中文等等,另一方面,当时广州地方政府极其腐败,就拿海关来说吧,官员们为了自身腐败需要,将关税税率保密,硬生生的将5%的关税提到20%,对于外商的利益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近代战舰

最后就是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了,那就是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及一系列禁烟运动,据史记载,当时总共销毁了超过四万箱,对于英国商人这可是真金白银,引起英国商人的不满,反映到英国政府,使得英国议会对中发动战争的呼声越来越高,结果我们大家应该都知道了!

值得一说的是,无论是英国,还是清政府对于战争都抱着极度信心,给英国信心的是船坚炮利,而清政府的信心来自于对“古法”信任再加上林则徐的胜利,对于“鸦片战争”的到来都有着渴望!

5

英国工业革命后,觉得自己很强大,产品走哪儿畅销到哪儿,军事上想揍谁就揍谁,可到了中国,英国人自信全无,三观尽毁。

他们的洋布、刀叉、机器中国人根本看不上,但中国的茶、丝绸、瓷器在英国却供不应求,而中国人只收银子,每年英国人必须绞尽脑汁四处搞银子,包括在南美洲开银矿,但仍不够用。

清朝当官的不把他们当正常人看,除了船长和商务代表,其它人只能在船上呆着,不许上岸,病死的水手也只好扔海里。船上所需补给,由清兵送上来,总之天朝宝地,普通蛮夷无资格踏足。英人那时敢和清政府开战么?不敢,他们还没把握。

有时候船上的货物受潮,想放到岸上晒晒,那也是不行的。至于女人,坦胸露背,有伤风化,更不能上岸。为了有个落脚点,英国人绞尽脑汁,他们学会了行贿官员,并暗中盯上了天然良港:香港。

扭转贸易逆差,是破局要点,占领中国巨大的市场,是战略目标,有一块自己的落脚地和港口,是基本保障。英国人第一步棋选择了鸦片,大获成功,白银不再捉襟见肘,反而开始流向英国。等林则徐到广州禁烟时,形势已经相当严峻。

英国商人认为,鸦片是自己的私产,并不是你清政府说收缴就收缴,再说,你说查禁就查禁,法律依据是什么?我们以前做鸦片生意,怎么没人说这是违法的?双方鸡对鸭讲。此事细节繁多,颇为曲折,总之林则徐固然一身正气,但确实是第一次和英人打交道,若说他全无失策,也不尽然,双方在互相难以理解之中误会不断加深,最终撕破了脸。

真是因为清政府不了解“国际规则”才造成冲突的么?也不是。以英国当时工业革命的形式看,不管用什么方法,进入中国,掠夺原料,倾销商品,攫取利润,都是英国的必然选择,而此时的英人,已经看出了清政府的虚弱,不再忌惮了。

以清政府当时的眼光,是看不清这一点的,它唯一的想法,就是维护天朝面子,维持大清统治,其它都不重要。这场战争是注定要爆发的,其实是由英国决定,清政府完全是被动的。这一战之后,清政府颜面丢尽,英国人如愿以偿拿到了香港,并放开手脚全面进军中国市场。

这场战争开启了部分国人“崇洋媚外”的先河,洋人从蛮夷、鬼,一下变成了月亮都比我们圆的人。

6

用军舰和大炮轰开中国大门。

7

道光二十年(1840)夏天,四十七艘英国军舰和四千名陆军先后抵达广东珠江口,并且将海口封锁。鸦片战争从此打响。

林则徐率领广东人民严阵以待,英军在此捞不到便宜,于是就转向厦门。然而,在厦门,英军又被驻守福建的邓廷桢打败。英军不甘心就这样失败,于是北上进攻浙江。清政府在海防管理的松弛,给英军以可乘之机,使其攻破了防守薄弱的定海,并且直逼天津,对清政府的统治中心——北京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这时候英军提出了许多无理条件,并以此来威胁清政府,如果不答应,战争一直进行下去。

英军的长舰驶入使道光十分恐惧,他下令将林则徐免职,并派直隶总督琦善任钦差大臣,与入侵的英军进行谈判。哪料到琦善只会想方设法讨好洋人,他听从英方的指令撤了珠江防务,为英军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英军得寸进尺,除了提出无理的赔款要求外,甚至提出割让香港。道光帝认为琦善所为有失天朝的尊严,就改命奕山为靖逆将军,并从各地调兵万余人赴广东抗击英国侵略者。之后的虎门之战,由于敌众我寡,虎门最终失守,虎门提督关天培不幸为国捐躯。

虎门失守的消息传到奕山那里,他不由心慌意乱。此后,在于英军的多次交战中,清军连吃败仗。面对这种形式,奕山只好向英军求和,并且签订了屈辱的《广州合约》。英国侵略者的残暴行径,激起了广州城北交三元里人民的极大愤慨,他们自发武装起来,与英军进行斗争,并且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英军为了扩大战争范围,不久便将战争的矛头指向了厦门,随后又攻取定海。就这样,镇海与宁波先后被英军占领。浙江三城沦陷的消息传到京城,朝廷上下为之震惊。于是道光帝改派扬威将军奕经前往浙江,以挽回败局。

道光帝

然而,奕经等人一路上游山玩水,直到次年才到了浙江。更为可悲的是,奕经根本不懂行军打仗,结果导致清军大败而归。

这时候,道光帝又派耆英和伊里布前去与英军和谈。然而,贪得无厌的英军为了获益更多,对于清政府的求和并不理睬,仍旧不停地扩大战争范围。不久,英军侵犯吴淞要塞镇守吴淞的是年近七旬的江南水师提督陈化成,他身先士卒,率部下坚守炮台,最后壮烈殉国,吴淞遂被英军占领。紧接着,上海,宝山和镇江先后陷落,英俊的军舰很快出现在南京的江面之上。

面对这种情况,道光帝不由大惊声色,当即下令让耆英和伊里布代表清政府与英军议和,不论英军提出什么要求,清政府都予以允应,不敢再有任何异议。

道光二十二年(1842)夏,清政府与英军在南京下关的一艘英国军舰上签署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清政府失败而告终。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同时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外国资本主义从中国得到了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两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通商,以及协定关税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一系列特权,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独立主权。《南京条约》签订后,美国、法国接踵而来,乘机索取特权,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国开始经受更加深重的苦难,中国人民面临着更为复杂曲折的斗争,战争的动机是为了更多的利益


8

第一次鸦片战争,只是英国以鸦片纠纷为由,实质却是为打开中国对外贸易的大门,故在他们那里称之为“五口通商战争”,即《南京条约》中规定中国开放五个对外通商口岸的条款,这才是该条约的重点。

之所以英国的目标是通商口岸,是因为当时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处于重商主义经济思想指导时期,以生产商品输出到外国赚取对方财富(以黄金白银为代表)为主,这才是所谓“世界工厂”的骄傲。这种经济模式在世界各地都行之顺畅,但在中国却遭遇挫折,中国自给自足的手工业和家庭作坊经济,产品质量仍然高于西方工业化的商品,像丝绸、瓷器、茶叶等,大量输出,吸取西方黄金白银流入中国,但西方的日常工业品,中国人却不需要,因为自己有,质量也不差,甚至比外国货还要好,所以当时西方对中国的贸易,是处于严重逆差状态。然而英国人认为,这种贸易不平衡,是中国闭关锁国导致,当时中国只有唯一一个对外贸易的口岸,那就是广州,这个口岸的对外贸易,受官方把持,而且西方人必须依赖买办贸易,这些人上下其手,赚取厚佣,致使外国商品进入中国的实际关税(暗的)高于官方表面,加上只有一个口岸,无法扩大贸易,他们认为这是贸易不平衡的原因,所以迫切希望增加通商口岸,以口岸间的竞争关系降低进入成本,还要求中国降低更多的关税以弥补官商勾结引起的实际成本。这样,英国人以鸦片纠纷为由,揪住中国的一些失误,发动了战争,他们赢了,从而签订《南京条约》。割地和赔款只是赔偿林则徐销烟和禁商导致的经济损失、以及战败的惩罚,这些都不是战争目的,但是这中国人看来,这些却是耿耿于怀的耻辱,反而对实质性的问题轻松放过。

9

这个简单我知道。

为了利益。

在简单点。

为了银子。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李靓蕾会原谅王力宏吗

2021-12-30 1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