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张之洞和李鸿章,谁对晚清的贡献更大?

电脑版   2020-11-26 13:27  

张之洞和李鸿章,谁对晚清的贡献更大?人们说到李鸿章,往往都是以“卖国贼”一笔带过,对张之洞却赞誉有加。:李鸿章的遗毒至今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一是,他

1

李鸿章的遗毒至今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

一是,他是近代以来投降主和派的代表。李鸿章不仅在内忧外患的晚清权倾朝野,以出卖割让卑躬屈漆讨好所有外国人,并且以此中饱私壤。不但祸害了晚清,后面的袁世凯称帝卖国,民国对日软弱,以及后代主和买办派都得到其精髓。到了毛主席这里才彻底抛弃这种思想,邓公对撒切尔说共产党人绝不做李鸿章,说明李鸿章的思想遗毒有多深。

二是,洋务运动只是他中饱私壤的工具。他不是真正向西方学习强国良方,而是借此机会和洋人打交道,总理大臣的权力很大,洋人喜欢这种圆滑图私利的人来和慈禧周旋,可谓洋人想要什么,李鸿章就知道在慈禧那里怎么帮洋人实现。

三是,甲午战争彻底打趴了李鸿章的投降派思维。北洋舰队的全军覆灭宣告李鸿章假图强的破产。本来实力不相上下,然而炮弹都是沙子装的,也彻底暴露了李鸿章的私心。

综上所述,不要为李鸿章翻案了,相比他的祸害,那点实业,真是微不足道。

2

从客观上讲,论对晚清的贡献,李鸿章要比张之洞大的多。对中华民族来说,李鸿章代表晚清政府签了许多辱国丧权的条约,是个卖国贼。但站在清政府的角度来讲,他是替清政府办差的,是为清政府工作。他自己自嘲说自己是个裱糊匠,他裱糊的就是清朝这个到处进风漏雨的大厦。

张之洞在中学教册的历史书上就没啥名,中日甲午战争之前就没提起过,只是到八国联军进北京时,李鸿章等江南的总督联名实施“东南自保”时提到一句张自洞,其余地方就没见过。

李鸿章的名声自不毕说,自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组建淮军开始,就活跃在清朝政坛。首先替清廷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率领淮军收复了江苏苏州、逝江等地。太平天国灭亡后又率淮军剿灭活动在安徽、河南、山东、河北的捻军,为晚清的“同治中兴”作出巨大贡献,名声仅在曾国藩之后。但曾国藩在太平天国灭亡以没多久就死了,李鸿章却活到了清朝快灭亡。

在洋务运动中李鸿章也作用巨大,在上海创办了一批工厂、企业,组建北洋水师。虽然北洋水师在甲午战争中失败覆灭,但在从组建到覆灭的二三十年间对维护我国的海疆安全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李鸿章长期行走于总理衙门,主要负责外交事务,当时清朝的国力不如欧美等世界列强,军事上天天打败仗,想在外交上争取胜利根本就不可能,谁放在李鸿章的位置上也不行,《马关条约》李鸿章不签,清廷还会派王鸿章、刘鸿章签。但就个人来讲,李鸿章是难缠的主,清廷找不出一个更合适的人来替代李鸿章。《马关条约》签订后李鸿章赋闲在家,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后,慈禧太后跑到了西安,留守北京的庆亲王应付了局面,最后慈禧强令李鸿章出来与列强谈判,达到《辛丑条约》。

张之洞是进士出身,属于清流,在没有当湖广总督之前只是上上折子,喊几句爱国的口号,没啥实际贡献。张之洞的贡献主要是在1889年当了湖广总督之后在湖北搞洋务,说实话他对湖北贡献挺大,特别是武汉。武汉开埠、武广铁路、京汉铁路都是那个时期完成的,武汉的好几所大学也是那时候建的,最出名的就是建立了汉阳钢铁厂。其它没听说他干过啥,光绪三十一年同袁世凯一齐进朝廷中枢,慈禧太后死后,摄政王建立皇族内阁,他就辞去官职回家,当年病死。

在感觉上好像李鸿章和张之洞是两代人,李鸿章谢幕后才出现张之洞,李鸿章的影响是全面的,贯穿整个晚清五十年。张之洞只在湖北闪光耀眼,兴有将近二十年。所以站在清政府角度来讲,李鸿章贡献大。

3

谢邀,张之洞和李鸿章都是晚清洋务运动的领军人物。李鸿章的名气要大于张之洞,但张之洞贡献更大,张之洞是现代高等教育创办人之一,对教育事业影响颇深。

4

如果说对清朝的贡献,李鸿章比张之洞更大。

如果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看,李鸿章的贡献还是比张之洞大。

第一,李鸿章内政外交都很擅长。李鸿章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平定捻军叛乱中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是对内方面。对外方面,李鸿章周旋于各国之间,在外交上,西方列强只认李鸿章,更是无可替代。尤其是,八国联军侵华时,李鸿章与各国谈判,免除了追究慈禧的责任,让各国能够签订条约、退兵。对清朝而言,更有点挽狂澜于既倒的意思。

这两点,张之洞比不了。张之洞是从清流而成为封疆大吏。这在晚清是个异数。在总督两广前,张之洞更多的是通过奏事而得到肯定。总督两广、湖光后,张之洞所做的主要设立水师学堂,开矿务局,设广雅书院,创办汉阳铁厂等。相比李鸿章而言,有两个方面不如:一是时间上晚了,张之洞所办的洋务比李鸿章都晚;二是影响上不大。相比李鸿章办北洋和外交是开创性的,张之洞的洋务是跟随者,是二流的。

第二,李鸿章更有使命感、更务实。《清史稿》中两人的传记,对他们有各自的评价。评价张之洞是“莅官所至,必有兴作。务宏大,不问费多寡”。张之洞身上有着很明显的文人好名的特点。所以,他每任一官都很注重形象工程和业绩,像在湖北时办汉阳铁厂等,乃至提倡变法、兴办学堂、废除科举等,都有着明显的功利性目的。同时,由于是清流出身,《清史稿》本传中还说他“遇事敢为大言”,也就是好说大话。

而作为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李鸿章在同治年间与曾国藩共同发起设立江南制造局,建立北洋水师,拉开了师夷长技的现代化大幕。同时,更加注重留意人才,与曾国藩共同推动首批留美幼童,意在为学习西方培养人才。

相比李鸿章,张之洞有两点比不了。一是《清史稿》李鸿章传中说的“持国事,力排众议”,就是认准了的事,就要干下去。二是《清史稿》传记中所说的“生平以天下为己任,忍辱负重,庶不愧社稷之臣”。这两个评价,相比于对张之洞的评价,两者高下立判了。

5

回答问题:毋庸置疑当然是李鸿章的贡献更大,尽管他和张之洞都是晚清呼风唤雨的人物,然而李鸿章久居中枢,又建立了北洋体系,仅仅是这两项就是张之洞不能比的。

作为洋务运动重要关键人物,李鸿章的影响力是十分广泛的,从最开始创立淮军到接任直隶总督,这位李中堂非常受慈禧皇太后的信任,不然也不会让他创办北洋海军。

那么,说到张之洞也是晚清影响力较大的人物之一,我们最为熟知的是他创办的汉阳铁厂,张在任湖广总督期间也是呕心沥血,在湖北干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

总体来说,两人都是晚清不可多得的无双国士,如果同治中兴没有两个人的参与绝对不能称作中兴。可是仅仅靠两个人的努力是不可能改变历史的潮流,大兴已经烂到骨子里,出包完结是迟早的事。


6

很多人都会强调张之洞建了汉阳铁厂,生产的汉阳造步枪到抗日时期还在用;李鸿章买的铁甲舰甲午一战全没了,根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张比李强。

其实这都是表面现象了。

汉阳铁厂在张之洞手里因经营不善几乎破产停产,当时出的钢铁材料都是废品,是李鸿章的手下盛宣怀出资出人把厂子救了下来,才有了后来的汉阳造。

不能说张之洞没功,汉阳铁厂当年亚洲第一,是在他手里建起来的,但张外号“钱屠”(出钱是公家),做事好面子不计后果,往往收不了场,放现在渎职罪是没跑了,还谈贡献?

张之洞最大的贡献有二个,一是袁一齐停了科举,这相当于动摇国本,各省读书人从此与中央离心离德(读书人背后是各地方的家族势力),彻底断了晚清中央与地方最后一点联系。(1978年恢复高考未尝不是从中吸取了经验)

二和一是有联系的,停了科举读书人没了出路相当于失业,张之洞在湖北建新军,广招失业的秀才、童生,这些文化人本来是有一份很有前途的公务员可以干的,现在要当兵,你说气不气?

反清情绪高涨秀才们进了新军就串连造反,后来的事大伙都知道了,武昌起义了。

所以要论对贡献,张之洞是有很多,但那是对民国的,与晚清无干。

还有人说李鸿章没贡献,举例都是拿甲午说事,那意思船没了还不如造个园子,现在还可以卖门票。

这就扯了,船是没了,但底子在,那几十艘能正常行驶没点工业基础,没点人才是不可能的。

你要是查近现代工业的历史,查到头都与李鸿章有关,这是办实事的人。

最后说一个段子吧。

八国联军进京后,李鸿章去谈判,各国想推举李当皇帝。

问:各国有军舰百余艘,推公为帝,有意否?

李答:老朽七十九,明年八十,且死矣,观遍余子,那个有帝象的?

随手就把来人打发走了。

其实这个想推李为帝的人还有不少,孙大炮也是这么想的,可见李在晚清的地位和张不是一个层次。

7

张之洞和李鸿章,都是晚清名臣,与曾国藩、左宗棠一起称为中兴四大名臣。都是清朝后期深刻影响中国的重要人物,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若论贡献大小,个人认为还是张之洞贡献更大,或者说影响更为深远。

一、当时的影响和贡献

但曾、左、李都是镇压太平天国起家,张之洞则是著名的清流派,共同点是都是大力兴办洋务的洋务派,都当过地方督抚,其中曾、左去世较早,后期主要看李鸿章和张之洞。李鸿章在慈禧看来,是再造玄黄之人,一直坚持到与八国联军签完辛丑条约,1901年去世。而张之洞则一直到坚持到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驾崩,又办完国丧、辅佐新皇帝即位,救了袁世凯,与摄政王抗争了一年,到1909年才去世。



李鸿章为文华阁大学士,算是宰相,但没入军机处,只是北洋大臣,直隶总督算是疆臣之首。而张之洞长期任湖广总督,体仁阁大学士,后期入军机处,与袁世凯搭班。李鸿章死后谥号为文忠,封为肃毅侯,而张之洞谥号为文襄,未封侯,似乎不如李鸿章待遇高。

当然,李鸿章与洋人议和成功后累死,慈禧太后听到后当场大哭,感到再也无人能够像李鸿章那样替他办事(背锅)了。所以李鸿章死后的荣誉高些。而张之洞最后伺候的是摄政王,处处以老臣自居,苦心规劝年轻气盛的载沣,被载沣所厌恶,死后待遇不高。

最能体现两个人当时影响大小的事情,是庚子年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是东南互保事件。当时北方大乱,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避乱西安。慈禧太后向十一国宣战,并下诏要求各地勤王。



而此时,李鸿章任两广总督,张之洞为湖广总督,刘坤一为两江总督,袁世凯为山东巡抚。接到勤王诏书后,李鸿章回复:此乱命也,粤不奉诏。张之洞回复的更刺激:坐拥东南,死不奉诏。这些封疆大臣在李鸿章心腹邮船局盛宣怀的串联下,竟然与洋人单独议和,搞东南互保。而且约定一旦太后皇帝不测,中国无主,将推举李鸿章为“民主”(相对于君主而言),主持大局。可见,在这些疆臣的心目中,还是李鸿章更有影响力!

客观而言,李鸿章戎马一生,内战内行,外仗屡败,勇于任事,但无济于事,反而因为擅长与洋人打交道,多次代表清政府签订屈辱条约,而背负汉奸骂名。当李鸿章战败,京城的王爷大骂李鸿章。当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又大骂李鸿章来的慢。



而张之洞,似乎文治更为出色。清流出身,但不迂腐。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开办汉阳铁厂,为亚洲第一。主持修建平汉铁路,影响巨大。在武汉兴办教育,编练新军。武汉成为九省通衢的大都市,培养了大批新思想、新技术的人才。

二、至今的影响和贡献

但张之洞和李鸿章都不由自主(不约而同)的为清朝培养了掘墓人。张之洞所在的武汉,爆发了武昌起义,张之洞培养的人才、兴办的工厂成了革命的资源。连孙中山都说张之洞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够讽刺吧!。而继承了李鸿章衣钵的袁世凯则直接以实力取代了清廷,成为了民国大总统。张和李死后又以这样的形式改变了中国。

李的武功早已烟消云散,兴办的工厂也不复存在,签订的条约却一直刺痛着中国人的心,所以后世之人一直对李评价不高。为李鸿章做传记的梁启超则认为,李鸿章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为十九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人物。梁启超说他“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

但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至今被人广泛赞同,武汉至今仍为工业重镇,文风鼎盛。毛伟人则说,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后世之人提到张之洞,很少有不敬和损毁的声音。这样说来,还是文化和经济的魅力更持久些。

8

政治往往既要看加分项又要看减分项,李鸿章就是很典型的加分项有很多,但是减分项也很多,毁誉参半是李鸿章一生的无奈。而张之洞则是因为没有太多令人争议的地方所以看起来要比李鸿章的形象还要高大,但是论起功劳看来,张之洞不如李鸿章。


首先是官职方面,张之洞历任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而李鸿章则官至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张之洞的官职始终要低于李鸿章一个等级,权力也自然不如李鸿章。论地位,李鸿章是伯爵,但是张之洞没有爵位,所以论行政贡献,李鸿章还要高于张之洞。


张之洞的贡献主要在于文化方面,文化是传播的基础内涵。所以,张之洞的功劳更容易让大家铭记,同时也留在了万千学子世代相传之中。据资料记载:

“张之洞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湖北农务学堂、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工艺学堂、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广雅书院等。”

此外张之洞还热衷于经济领域创办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这些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而李鸿章则是针对于清王朝当时的内政外交积极贡献。可以说两个人的着眼点不同,方向上也有所不同。

9

不管是清政府方面,或历史民族方面,还是个人影响力方面,张之洞不如李鸿章;但是,李鸿章有历史污点,张之洞是晚清清流。

10

张之洞和李鸿章同属于同治中兴四大名臣。但是我觉得李鸿章名不副实,甚至可以说是遗臭万年。他一个人就拉退了中国的进步。

晚清几乎很多历史事件都与李鸿章有关,而且都是不光彩的。他是完完全全的主和派,不愿与列强撕破脸,生害怕影响了自己的利益。他做的一切可以说都是为了中饱私囊。我觉得他都成了洋人的半个狗腿子了,从来没为国家想过什么,洋人有什么要求他就去游说慈禧帮他们达到目的。中日甲午海战,打出去的炮弹居然灌的是沙子,以致北洋水师几乎全军覆没。要是他能出现在我面前,我一定狠狠地扇他几个耳光,吐他几口唾沫(很浓很浓的那种),只是可惜那些英勇的将士们,牺牲得冤枉啊!网上有人替李鸿章鸣不平,说那个时代不同流合污就活不下去什么的。我想说你贪可以,但不能拿国运去为自己谋利,看看日本现在摆的那颗没有爆炸的炮弹,他这骂名必须一直背下去,直到永远。



而张之洞一直以来都是主战派,而且他是洋务运动的实干者。先后创办了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等等的军工企业。教育方面,他还创办了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学堂(南京大学前身)等等。可以说他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引领者和奠基者。当听闻李鸿章与日本人签订了《马关条约》后,张之洞怒不可遏,直言李鸿章犯天下之大不韪。

所以,凭心而论我觉得张之洞贡献大。李鸿章,呵呵,还是算了吧。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李靓蕾会原谅王力宏吗

2021-12-30 1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