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科创板上市,实行注册制,能有效阻止大股东减持的硬伤吗?

电脑版   2020-11-26 13:19  

科创板上市,实行注册制,能有效阻止大股东减持的硬伤吗?:科创板和注册制,并不是大股东或者大小非减持的原因,也不能有效阻止大小非减持。大股东和大小非的减

1

科创板和注册制,并不是大股东或者大小非减持的原因,也不能有效阻止大小非减持。

大股东和大小非的减持,是我国股市的一个痼疾和顽疾,其根源在于持股成本太低和持有的股本太大,以及上市后没有全流通和没有全面做空机制。其中,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大小非蚩尤股本比例过大以及按照未全流通的价格享受持有股本市值,是大小非长期坚坚持的最主要原因。

从美国股市来看,大股东控股持股比例非常低,多数都在10%左右甚至以下,这导致他们没有减持的欲望和冲动。而反观我国股市,大股东和控股股东往往持有比例在50%-90%,而流通股本则在10-25%,对他们来说,减持冲动是长期存在的。

其次,我国上市公司在发行前业绩普遍存在包装盒造假,大小非也因此获得更多的持股股本比例。且因为大小非非常清楚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和价值,因此他们会持续减持。只要解禁基本上都是减持甚至清仓减持。

而不能做空,则助推了大小非减持的痼疾和顽疾。一个公司,当你的流通股本比例非常低而获得非常高的价格和估值时,尤其是大股东利用其控股股东地位在解禁前做好业绩或者资本运作或者送股,拉高股价,随后减持。如果有全面的个股做空机制,在新股开板的价格可以长期和全面做空,在大小非减持解禁前可以全面做空,那么,就会压缩大股东和大小非的减持股价空间。

按照香港的股市定价和估值体系,这些主业空心,业绩造假,频繁重组的公司,往往股价被长期做空,市值只有几百万,股价都是几分几毛的仙股,加上每天成交仅仅几万元,大股东和大小非就无法减持,也无所谓减持。

按照美国,内部人士要减持超过5万美元,就要提前向美证监会报备。在报备后才可以减持。而且内部人士减持后如果股价大跌,就会涉及知情内幕信息而被诉讼为内幕交易。

因此说,大小非减持,本质上是我国股市的机制问题。和科创板或者注册制没有任何关系,只要监管机制不变,大小非减持现象就不会改变。

以科创板新上市25家为例,股本在1亿多的公司比较多,而大股东持股超过1亿的也非常普遍,但是上市交易流通的股本都是一两千万股,甚至几百万股,这也为未来减持创造了条件。

2

其实就是上市和批准上市的合伙套钱。你有再合理的建议,也不会采纳的。

3

大股东的减持是很多投资者买入股票后最为讨厌的一件事,原本走势好好股票上市公司一发布减持公告后个股隔天基本或多或少受到减持影响,很多个股从大股东减持开始可能股价一蹶不振,国家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对于股东减持也是逐步规范,减持条件更为苛刻下,但上市公司股东减持情况仍旧屡见不鲜。

目前科创板上市制度跟之前有着本质上的差别,是中国资本市场上实施注册制的一次探索,注册制实施后让很多无法上市的公司能够获得上市资格,由于审核条件的放宽后很多科创板的上市公司出现了破发的现象,并未像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个股一上市后股价就一路上行,由于新股没有炒作的热情后,所以很多投资者就会想到如果股票上市制度全部变成注册制后能够有效阻止大股东的减持,通过最新数据显示截止目前今年上市公司减持规模创10年新高,并且在市场并未出现牛市结构情况下,通过数据显示大部分集中在这几年刚上市的次新股中,参考下图:

那注册制能否减少股东的减持呢,下面我来说说我个人的观点。

减持对象分析

通过最近几年新上市的公司减持对象中我们发现持股的大股东很多属于资本运作类公司,公司高管和工作实际控制人减持规模和比例相对较小,减持规模较大或者清仓式减持的大部分还是公司的在上市之前一些创投类公司,而这部分创投类公司大多数属于资本运作方,下面给大家列举一个案例:

通过上图案例发现国海投资减持长城军工的股份,目前该公司减持规模已经过半,并且减持并未完毕,属于典型的清仓式的减持,并未该股近一年股价并未出现明显的上涨围绕区间进行震荡,在未大涨后的减持主要原因就是上市之前的创投类公司持股成本较低,即使股价上市后并未出现明显的上涨,很多创投类公司仍旧会大规模的减持。

通过减持对象了解到很多大规模减持的对象集中在创投类公司之中,那在科创板实施的注册制的条件下个股上市股价走势情况,我个人认为无法阻止股东减持。


注册制下的科创板

通过目前注册制的科创板走势来分析,上市首日或多或少都能出现一定涨幅,而且很多科创板的在上市之前定价较高,股价普遍高于主板,这跟科创板上市行业类型有着很大的关系,公司基本都属于科技类公司,参考下图目前科创板公司股价:

很多公司股价相对偏高,成长性较好,目前上市后在二级市场交易过程中股价相对主板明显较高,再回到这类公司在未上市之前的,各种天使轮,A轮、B轮等,当时参与公司融资的创投类公司,天投和风投的持股股价肯定较低,而且这类公司在科创板占比较高,具体以一家科创板公司为案例:

所以这类公司很对一部分并不在乎公司后期的发展情况,而在乎是公司上市后二级市场股份流通后减持出局。


总结:通过目前减持对象分析和目前科创板行业的特点参与公司大多数为投资类公司, 科创板上市并不能阻止上市公司的减持现象,反而科创板的减持规模会远远大于主板市场。


感觉写的好的点个赞呀,欢迎大家关注点评。

4

大股东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目的就是为了融资,减持是合法合规的行为,唯一要杜绝的是恶意减持和违规减持。实行注册制后仍是不能阻止大股东减持需求,反而随着新的股票增加减持需求会更加强烈,只是科创板与主板方面的减持不同,科创板此次存在一些变动,多了一些规则受限,避免科创板也出现主板的减持乱象。

不过,A股市场目前减持成风也在于股市自身就是存在融资为主的市场,以鼓励股东减持,却缺少了相应的对各种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重惩和杜绝恶劣事件发生的制度,大部分时期对股东的减持仅仅是警示函等各种难以改正股东疯狂减持行为的作用,就会存在减持乱象,让减持成为了股市上涨的一大压力。

科创板注册制推出后,有哪些方式阻止大股东减持乱象。

1、企业未盈利上市锁定期加长。科创板上市后企业的重要股东在上市36个月内不能减持持有的首发前股份,如果企业没有稳定盈利前就上市,需要在三年内后盈利才能减持股份,3年后未盈利,将继续锁定2年才能减持,就是需要5年时间,未盈利的企业才可减持。

这里和主板不同在于主板企业如果上市后业绩变脸,过了锁定期即可减持,而且可以通过各种减持方式进行减持,科创板对减持行为进行了一些调整,避免亏损企业减持套现。

2、股东减持股份数量受到控制。股东每人每年的减持股份数量控制在1%以内,如果超过这个数量,就要非公开转让才行,但是无论是转让给哪些机构,这些机构还有12个月的锁定期,比主板大宗交易多了六个月的锁定期。

其实这个方式和股票质押有点类似,但是不同的是不再规定转让比例,并且12个月后机构就可以减持,方便了股东减持,从另一方面来讲,上市公司起码也要维持股票一定的稳定性,因为这些机构接盘后也是需要赚钱的。

从以上方式观察,科创板的减持锁定期和股份减持与转让都加长了时间与限制,让股东可以减持,但是不要疯狂减持,这点其实也可以用到主板,也能解决当下主板减持乱象。

那实行注册制能有效解决股东减持行为吗?

1、注册制和股东减持没有关联。注册制仅仅是能解决IPO堰塞湖还有让更多企业上市,反而在加大新股登陆A股市场的同时也加大了投资者投资的风险,股票一多,股东减持会更频繁,两者是没有关联的。

而要解决股东减持行为,还是从制度上进行完善,科创板都可以完善股东减持力度,主板存在的业绩差清仓式减持和股东花式减持都应该杜绝和限制,但是没有完善就难以做到缓解股东减持行为,毕竟A股现在股票数量越来越多,减持压力将会逐渐增大,完善制度才是解决股东疯狂减持的方式。

总之,根源在于股东减持行为是合法合规的,但往往是存在恶意减持和忽悠减持乱象导致了资本市场被一些问题企业当作圈钱的股市,这些毒瘤企业要清除,才能让股市健康和稳定,就需要完善减持规定,让更多的好企业可以减持做大做强企业,让一些问题公司难以套现离场。

感谢点赞并关注,欢迎评论和转发,每日分享更多观点

5

要阻止大股东减持,从目前看,注册制还是很难做到。

注册制的特点

这里说的特点,是指与核准制的区别。

首先,最大的特点就是放宽了准入标准;

二. 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更加严格,这也是放宽准入门槛的前提。

三. 在发行上市场化程度更高,从科创板的交易方式就可以看到,涨跌幅设置在20%,相信以后还会有其他方面的放松,比如T+0模式。

四. 监管将更加严格,发行机构的责任更重,同时限制首发原始股的减持,要求企业盈利前不得减持首发前股份。

能否阻止大股东减持

可以看到,规则中加强了监管,同时限制了减持,不过这里还是有一个问题,就是违规的处罚是否能够限制住减持冲动。

现在的企业上市,有很多本身动机就不纯,就是瞄准套现而上市,所以一定会想出种种理由来减持,为此甚至不惜编造谎言。

从主板市场目前的情况来看,财务数据作假不断爆出,减持根本无法控制,多数违规者被发现后,痛快的认罚,根本原因就是处罚力度太轻。

放在科创板来看,也是同样的道理,想要减持,先把财务报表做好,等减持完成之后再爆出问题,这时候木已成舟,等待处罚就好。这样的故事主板发生过很多了,除了罚一点钱外,毫无办法,对减持的金额来说,罚款近乎于无。

要有效阻止减持,不但要管理制度跟得上,还需要大幅提高处罚力度,对既得利益者不但要罚到倾家荡产,还要将严重的违规行为归于违法范围,这样才能有效阻止减持行为。

6

减持和科创板上市有关系吗?没有关系!

在股市里,减持是股东的合法权益,只要是符合要求和规定的减持,那么都是受到市场认可的!

但是救怕出现所谓的违规减持,这才是令我们痛恨和害怕的!

要知道科创板的上市是为了试点注册制和退市制,并且希望扶持更多的优秀科技型企业上市,给予一个良好的融资和优胜劣汰的环境。和减不减持没有多大的关系。

好的科创板上市公司,老板不会肆无忌惮的减持,只有垃圾公司,圈钱公司才会上市后开始疯狂减持。所以说,对于科创板的投资一定要擦亮眼睛,注册制和退市制的完善是对市场有利的,但是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是一个“利空”。

因为大部分的散户没有分别真假,对错,好坏的能力,所以往往会投机,炒作,博弈,买到垃圾公司,那自然会亏损,甚至退市。

而主板上一直出现的违规减持其实问题在于处罚力度。

举个例子,大股东的成本都是1元,无论在高位还是低位他们进行减持其实都是一个获利的状态。但是有些大股东为了变现,毫无顾忌市场的规定,进行违规减持,内幕交易减持,配合主力造假减持等。

一次操作,获利千万,但是一次“被捕”,罚款只有百万,甚至几十万。这样的好“买卖”自然催生了大股东违规减持的气焰,甚至有些助长、放纵违法犯罪。

因此,科创板的上市是完善注册制和退市制,让市场更加的具备优胜劣汰的情况,让好的企业可以不断融资,股东不断获利;让垃圾的企业没法圈钱,甚至无法变现。

但是对于真正的违规减持来说,还是要注重一个处罚的力度,只有加大力度,甚至加入“刑罚”,才能真正有效杜绝这些违规减持的现象。

当然了,正当减持,我们也不能说什么,毕竟人家上市为了赚钱,减持没毛病!

?点赞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财经和投资背后的真正逻辑。谢谢您的支持,一家之言,欢迎批评指正。

7

1、大股东减持是正当的权益

公司上市是为了发行新股进行融资,然后股东的股份也可以进行合法的方便的变现,这就是资产证券化过程,所以企业上市后,股东,尤其是大股东要减持股份是正当的权益,这是正常的操作。

而需要警惕的是大股东的违规减持,这个才是应该去防范和警惕的。

2、股东的股票减持是否应该?

其实交易所和证监会对股东减持已经做出了严格的限定,最明显的一个就是上市公司需要锁定三年,以后的减持也需要严格执行一些规定,减持也不是一次性就能减持完的。

对股东减持做出了严格的限定也是为了防止股东套现,对二级市场造成冲击,说实话我都认为应该对股东减持的时间可以松一些,大股东一般都持有一家企业的主要股份,而由于大股东的股份不能流通,造成二级市场的流通股份极少,这为二级市场的超过提供了条件。

每每新股发行后,股价都是连续涨停的趋势,科创板取消首日涨跌幅限制后,股价一天就上涨100%、甚至400%,这很大的原因就是在于大股东的股份被锁定了,二级市场股份太少。而新股被炒作,市盈率高企,这也为未来登录科创板的企业发行股份进行估值是提高了预期,放大了未来估值。

本次首批科创板企业的发行市盈率已经是平均40倍了,如此高的市盈率,都是供给太少的缘故,40倍的市盈率都可以足够两家同样的20倍市盈率的公司上市融资了。

对大股东的股份减持做出限售不是维护股价最好的条件,当大股东不能通过减持获得收益的时候,他还会通过股权质押去进行融资,尤其是二级市场市盈率很高的时候,去股权质押更加容易,也能获得很高的额度。2018年的股市下行就和股权质押爆仓相关。

我觉得在信息披露、退市制度、违规的惩罚力度方面应该严格,而非在大股东的减持上做出更多的约定。

8

对于股东减持这件事一定要理性的去对待,不见得所有的减持都是坏事,只是A股的上市公司大部分质量本身就不是很过关,而股东的恶意减持行为很容易让人们感到反感,觉得这是兑现,当初上市的目的就是为了圈钱和兑现,从这点讲丑化了股东减持。

但是实际过程中不见得所有的现象都是如此,一些质地比较好的公司出现减持行为很正常,主要还是为了企业发展资金进行的良性减持行为,这种减持对企业的发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所以一定要正确看待股东减持这件事。

无论是科创板还是主板,即便是实施注册制,也是无法阻止大股东的减持行为,当然科创板相对主板对股东的减持做了合理的安排,比如说企业没有盈利那么你的减持就向后拖延时间,这会促使一些企业奋力先将企业做到盈利,对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有激励作用,直到盈利了为止,而且每年每个股东的减持数量不能超过1%,这个量其实相对比较小,也不会对市场造成过大的抛压。

总之,大股东的减持行为一定要理性,不能超出市场预期的恶性减持,那样一定会遭到未来越来越严格的规则制裁。

9

上市的目的,就是为了拉高股价后减持套现,把自己闯的祸丢给社会。否则,是傻子才会把赚钱的机会分享给股民!华为为什么不上市?这就是答案。

10

管理层规定科创板大股东不许减持了吗?一个《科创板》,换个板块名称,就能阻止大股东减持了?你太天真了吧!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李靓蕾会原谅王力宏吗

2021-12-30 1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