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有的人说量在价先,有的说价在量先。到底谁说得对?怎样能验证?

电脑版   2020-11-26 12:40  

有的人说量在价先,有的说价在量先。到底谁说得对?怎样能验证?:因为无论是量在价先,还是价在量先,都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特别是对于投资来说这两条所谓的原

1

因为无论是量在价先,还是价在量先,都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特别是对于投资来说这两条所谓的原则都没有什么参考价值。

量在价先的意思是说如果成交量现在放大,那么未来股价就可能会大涨。

确实有些股票走势是这样的,但是还有一些股票走势就不是这样了。量在价先,这个原则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在很多情况下都不是适用的。

根据成交量当前的放大或者缩小来判断未来价格的走势是这个思路是根本不靠谱的。因为判断未来的行情走势,要综合多种因素,仅凭成交量这一项是难以做出什么真正的有效的判断的。

价在量先说的是,价格上涨以后,不久成交量也会放大,也就说会出现所谓的补量。

很明显在实践中这种走势也仅适合一部分的行情。

有很多行情或者个股,价格一直上涨,但是就一直没有出现所谓的补量。

这个原则的错误是仅凭价格这样个单一因素就想预测未来的成交量变化。

上面这两条价格量的关系原则明显都是很无聊的一种分析和判断,根本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市场的价格和成交量是市场多种因素博弈的结果,而多种因素的变化是我们当前所不能够完全掌握的。。

从本质上说,我们没有任何办法来预测未来股价走势或者成交量的变化。做投资所能倚靠的只有策略。

2

没明白你的意思是什么?

是不是就是为了查出一个主升浪的启动?

其实作为量能和价格来说,是需要持续长期配合,才能够分析出一个走势的。

也就是说,偶尔的放量和提价,不能够说明任何问题。

可能是一个消息面刺激,可能是一笔资金的刺激。

只有长期、持续的量价齐升,才能够反应出一个主升浪的到来。

那么,这个时候,先有量,还是先有价,就显得毫无意义了。

很多人喜欢通过短期的放量和股价提升,来判断一个主升浪的启动,其实这是一种典型的投机行为,也是主力最喜欢看到的。

因为这样的操作和判断方式很容易掉入主力的陷阱,从而造成追涨杀跌的情况出现。

就好比下图中,真正的主升浪一定是一个长期的放量和股价提升过程,走出来了你自然会知道。

但是如果你仅仅靠着短期的放量去判断,可能就会产生错误的信号,买在了主力想让你上当的阶段性底部高位,从而在未来下跌的时候被震出局。(下方紫色圆圈)

所以,拉长后期观察,才是正确的投资!别去投机!

那么,许多小伙伴就会问了,可是等待持续的量价齐升出来,已经涨了很多,来不及了啊!?

这个时候,你就要利用一个逻辑和规律去做投资了。

那就是底部区域的震荡洗盘过后一定会是主升浪。

所以,我们只需要在底部区域里埋伏,耐心等待主升浪到来即可,不要去预测何时来,也不要预测来了没有。只要知道一定会来,你就可以捕捉到这份收益。这是一个以时间换空间的投资策略,也是所有高手和大师都在做的方法。


关注张大仙,投资不迷路!如果你觉得这篇回答对你有帮助,请记得点赞支持哦。

3

毫无疑问是量在价先,这是不可否定的。说价在量先,那说的是外行话。

任何事情,都有个先后顺序,讲究的是先来后到。没有先后顺序,就会乱套。

比如,去电影院看电影。顺序是先买票,然后进场看电影。不买电影票就想进场看电影,估计会被赶出来。

再来看股票是先有量,还是先有价。

先从交易的顺序来看,要有成交,才能确定价格。

股价交易的顺序是,填写委托单,写清你要买或卖的股票,股价,买卖的数量。

比如要买热门股票省广集团,买100手,价格是10.59元。

假如成交了,就会产生105900元的量,10.59元的价格才确定。

显然,没有量是不会有价格的。你报一个11.5元的价格去卖省广集团,但没有一个人愿意买,那这笔交易就不会成交,11.5元的价格仅仅是你报的价格,而不是市场价。

因而没有量,就没有价。

再从股价上涨的角度来看,要持续放量,才能促成价格持续上涨。

散户总是抱怨自己的股票不涨,又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股票不涨,是因为没有资金持续买入,也就是说没有持续放量。因此股价总是在震荡,涨一下,又跌一下,不会持续的拉升。

资金持续买入,量能持续放大,价格稳步攀升。

当然,主力高度控盘的情况例外,连续一字涨停,将价格拉升到一定的高度,不需要放量。一字涨停板上,卖盘甚少,主力只需将抛盘接着,股价就能维持在涨停的价位上,不需要放量。

我们来验证下,用西安饮食的量价攀升来举例。西安饮食6月1日开盘股价是4.07元,到6月9日收盘,股价已经拉升到6.12元。这中间股票持续放量,量能一天比一天大,促成股价步步攀升。

综上所述,量在价先才是正确的。

4

量在价先,价在量先都对,投资需要辩证的思维,不能一根筋

就比如说,对同一股票,A股民看跌,B股民看涨,AB都是赢钱出来是一个道理,A看的是短期下跌,B看的是中期上涨,股票又是先调整后涨,这个时候你说是A对,还是B对


量在价先,价在量先要结合阶段

股市上涨简单就是五个级别,先知先觉吸筹阶段(无量价涨),不知不觉上涨阶段(放量上涨),后知后觉上涨(量大于价升阶段),这三个阶段,对应就是埋伏,拉升,转换筹码找接盘侠 三个阶段,中间会有两个洗盘阶段



投资就是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最后到看山又是山的提升过程!

看着书本交易,是看山是山的过程,发现书不能照搬,是看山不是山的过程,最后从书中提炼结合经验升华为自己的体系,发现还是书上写的东西,只是不是所有的方式都适合自己,这就是看山还是山的过程!


最后,水无常形,兵无常势,理解一句话对错,要结合时代背景,历史阶段,这就和同志两字,历史上是褒义,当下就有不同偏见看法一样~


挖掘新闻背后的投资价值,二元观财经,欢迎点赞,转发,关注

5

似乎是,量在价先,量价、量价,“量”这个字在前,“价”这个字在后。

似乎是,量在价先,什么天量见天价,地量见地价,你看,这些都是“量”在前,“价”在后。

貌似,量在价先,有那么些道理。

研究“量价”的重点不是纠结这些问题。

成交量:有交易才有成交量,交易越活跃,成交量越大,反之,成交量越小。

股票交易对象看,大致可以分为2类,主力与散户。

那么,影响股价涨跌的一定是主力,买入一只股票,我们就要买在主力启动位置附近。(几乎无法判断主力什么时候拉升,如果谁能准确判断主力什么时候拉升(包括主力自己,也不一定什么时候启动,比如:近期的地摊经济,风口来了,想不拉升都不行的样子),股市的前就是他家的提款机,)。

所以,我们在研究量价,最重要的就是主力在买,还是主力在卖。如果是主力在买,后市看涨。

如果主力在卖,后市看跌。(这只是一个大概描述)

另外,股价不同阶段,放量与缩量的意义也是不同的。这里掰开了讲内容就非常多了。


我专门有个成交量精华版专栏一共30节视频,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6

量在价先是对的,怎么验证?用事实呗,下面我将例举量在价先事前预判事后验证的例子。


今年的2月5日,在我的复盘中提到


成交量,稳稳的在五日十日均量之上,两条均量线维持金叉,结论还是和之前一样,量先价行,后续是五日均线十日均线会金叉,因而昨天的结论是,之后不是盘整就是上涨。(即要么盘整等五日扣抵价格十日扣抵价格到低位造成五日均线十日均线金叉,要么上涨让价格大于扣抵价格金叉)


因为当时五日十日均线死叉,但是五日十日均量线金叉,因为量先价行,也就是量在价先,所以我下的结论是接下来五日均线会金叉十日均线,2月5日之后,行情不是盘整就是上涨

因为要么盘整等五日扣抵价格十日扣抵价格到低位造成五日均线十日均线金叉,要么上涨让价格大于扣抵价格金叉


然后2月12日5日均线金叉10日均线,这是不是量在价先?


一个例子对可以是运气


我们继续看


在3月5日的复盘提到

但是可惜的是,增量没能成为常态,在昨晚欧美的下跌之下,场外资金都选择了暂时观望。今天直接低于五日十日均量扣抵量,十日均量线没能维持昨天的上扬状态,开始下弯。

量先价行,后续就会是十日均线下弯,这也是3月4日提到当五日均量死叉十日均量的时候,大盘这些平均值大概率的走法是盘整或者下跌的原因。

因为十日均线若要下弯,要么是盘整等十日均线扣抵价格比现在高,要么是直接跌下去使得价格比十日均线扣抵价格低,那么不就是盘整或者下跌两种结果么?

然后3月10日5日均线还金叉着10日均线,但是两条均量线因为持续缩量而死叉


12日5日均线死叉10日均线


同一个方法,在同一个标的上,不同时间因为完全相反的两个技术面结果得出了相反的判断结论

事后都对了,还能只是运气吗?




以上是从技术分析提前预判的事实来证明这个事情

下面说一说从逻辑解读量在价先这个事情

即为什么量在价先



量在价先的逻辑解读


如果一只股票不开盘不交易,股价会改变吗?


先有成交,后续才会有价格变动,这个逻辑就像你家里如果停电,电器还能使用吗?


那么是电先出现还是你家的电器先运作这个事情就很容易分清了吧?


但是量在价先也并不是就可以这么直接的公式化套用


不同的股票的筹码面不一样


比如白马股都是国家队法人机构外资持股,他们的持股周期都是中长线,也就是说只要他们不卖,就可以不断以很小的资金推升股价,缩量新高。


但是牛散大户游资操作的小盘题材股,就是一个资金接力的过程,不断的量堆量可以不断拉升股价,但是开始量价背离,后续还肯进来接盘的资金意愿一不足够,就容易见顶回落。


所以具体情况还是要结合实际判断使用





欢迎技术分析同好关注我交流,如果回答对你有用,记得点赞

如果对回答有相关的疑问,可以评论留言

7

说量能,至少在我看来是个比较复杂的事。有几个需要重点观察的事项:

第一,场内交投资金的总体水平如何。有没有增量资金进场,以什么样的速率进入,持续性如何?有没有资金退场,以什么样的速率退出,持续性怎样?在较为稳定的区间内,存量资金的交投活跃度如何?这点可以近似视为换手率的变化。

另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市场扩容。在交投活跃度稳定的情况下,市场扩容多少,那么成交量就要相应放大多少。

第二,市场处于什么状态,是牛市中,还是震荡调整,还是熊市中。现在上证2700多点的成交量,和14年2700多点的成交量也是有很大区别的,对吧。另外,在同等交投活跃度的条件下,成交量会随价格/指数的增长而自然增长,比如价格10块,涨到20块时,假设换手率不变,那么看到20块钱时的成交量是10块时的将近一倍的水平时,也不能认为它在放量,对吧。

第三,仍然是市场处于什么状态,只是要缩短一下周期,就是短期内,市场是朝什么方向过渡的,或者说,有没有选择方向的苗头。

其实我们很多时候关注的是行情处在临界区时的状态。比如低位震荡,缩量调整。首先要考虑这个缩量,是以哪个时期的量能水平为参照的,是高位吗?不能单纯这样比较,就像刚才说的,低位较高位价格打折了一半,在换手率稳定的情况下,成交量自然是高位的一半左右,但不能简单说是缩量。

那么前面说,现在2700多点和14年2700多点时比较,虽然现在的成交量是那时的一半左右,但也不能得出什么结论。因为14年的2700+是在上升趋势的过程中,交投活跃度是比现在高出很多的。

量能对比,首先要找两个状态近似的位置,现在2700+的位置,可以说现阶段调整的差不多了,但整个调整结构还没走完,还差一个大C浪(我上一个回答有图,这里就不贴了)。不管怎么说,都是调整将近尾声了,那么我们就不能用现在这个量能水平去和7、8月的水平比。

比较合适的参照是13年的水平,因为那时也是调整将近尾声。现在指数较13年平均指数涨了30%左右,但量能水平基本持平,而且还是市场经过了两年的扩容,这样可以理解为缩量,是以13年为参照的缩量。这里的缩量就代表交投不活跃,所以后面要修复这种背离状态,那么就要选个方向,让量能恢复到合理水平。

至于说量价先后问题。题主经简单统计得出结论,量在价先的显著性强(这里我不太清楚显著性指的是什么),如果强显著性是对后市走趋势还是波段行情的判断依据,这是能够理解的。因为如果要发起一轮攻势,就是趋势行情,那么就先要换手,在低位的有限区间内充分换手,交投活跃度增加,自然成交量就上来了。价格没什么变化,但量起来了。

如果发起的只是反弹,那么初期是放不了量的,因为换手不充分,或者说没人愿意换手,大伙儿既不想卖,也不想买,那么反弹的动力也只限于空头回补。看不见量,但价格却被拉上来了,等放量的时候,反弹基本到顶。如果多头回补后放量,那倒是有可能发动趋势行情。当然也得看位置和浪型结构,或者说运行节奏……

8

肯定是量在先啊,没有量怎么把价钱推上去?你懂怎么炒股嘛?

9

量在价先是对的。

一个股票技术研究最基础的就是量价关系。

为什么量价关系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技术研究呢?

股票是人来操作的,价格也是由于人的操作才会出现短暂的价格重心的上移或者下移。我们说在排除炒作的前提下,价格的中枢是应该平稳的保持在一条直线上运行的。那么如果价格短期内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升或下降,都应该是由于短期市场的价格被短期冲击造成价格中枢的上移或下移。那么这个冲击是什么呢?就是量能。只有短期内受到向上或向下的量能的冲击,价格中枢才会随之向上或向下移动。所以有量在价先的说法。如果你看到了没有量能的配合就直接涨上去了,只能告诉你的是那一定是主力在画图形,这种情况可不可以涨?可以,但有危险,因为主力付出的成本很低,能上固然好,如果一旦市场出现抛压,主力不会护盘还会跌回原地。

那么有了量能就一定会涨吗?答案是不一定。因为这个还要分两种情况来对待。正常的是先上量能而后价格跟上,这是价格上涨的普遍现象,有了量能的配合上攻下来的价位主力一定会尽力维护,因为那是他真金白银的拿钱堆上去的,真下来了他就是实实在在的损失。所以这个时候的上涨是可信的。

但是另外一种情况就是量能已经放的好大价格就是不涨,这个地方要极度小心。因为这很可能是主力故意制造的假象,假装要上攻实际已经开始实施撤离。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该涨不涨理应下跌。

总结:量在价先说的是股价上涨阶段的一个普遍原理。但这个只是在上涨过程中适用,在股价的下跌过程中就不适应了,要知道没有量的下跌比有量的下跌更可怕,因为价格下去之后还会有一个放量过程。

10

量价关系本来就是相辅相成,无所谓谁先谁后,判断一只股票未来的机会或风险,量价从来都是放在一起分析的。价格是由成交量推动起来的,所以一般情况下,量价是保持正相关的关系,价格持续上涨,成交量也会不断扩大,成交量持续放大,又会促进价格上涨。如果量价出现背离,那就需要引起关注了,比如价格不断创新高,成交量却在减少,说明买盘力量在减少,部分资金看涨意愿不强烈了;又或者,成交量放大,但价格却为创新高,说明可能有大资金在出货逃跑。

所以,量价还是结合在一起看吧,不要纠结谁先谁后了。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李靓蕾会原谅王力宏吗

2021-12-30 1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