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你觉得全新奥迪家族式中控是进步还是倒退?

电脑版   2020-11-26 12:23  

你觉得全新奥迪家族式中控是进步还是倒退?:大家好我是淡墨,每天分享有趣的汽车问答内容,欢迎各位朋友关注。首先我们来考虑一下传统的按键和最新的触控操作都

1

大家好我是淡墨,每天分享有趣的汽车问答内容,欢迎各位朋友关注。

首先我们来考虑一下传统的按键和最新的触控操作都有哪些优点和缺点,物理按键的中控操作方式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方便,按键的回馈跟屏幕的触感是完全不同的,特别是对于汽车来说,物理按键能够带来心理上更安心的感觉,而且如果是顺手了之后,开车时完全不看面板就能操作,便利性非常不错。

而且物理按键的稳定性也要比液晶屏幕的相对来说好一点,至于缺点的话,首先就是不够有科技感,现在很多豪华品牌的内饰都开始以触控为主要的人机交互方式,但是也有很多品牌依然保持着实体按键为主的人机交互系统,例如奔驰的command,宝马的idrivr 等等。

而触屏的优势首先就是操作更加的直观,就像我们从功能手机换到智能手机一样,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在车辆行驶途中,操作的便利性降低,而且对于一些人来说,触摸屏留下的指纹污渍之类的,就更让人难受了,所以说,倒退还是进步完全就是个人的喜好和操作便利性的指标,每个人的标准都是不一样的。

而奥迪的这套内饰,其实整体的接受度还是可以的,但是在a8l身上则不然,很多人认为这样的中控却少了a8l这种旗舰车型该有的稳重和豪华感,而用在a7和q8,以及a6l这类更低级别或者是运动型产品上面,美誉度就非常高,所以中控的设计最重要还是要跟整个产品的定位和气质相符合。

以上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看法,希望对您有所参考。

2

其实液晶屏比物理按键廉价。并且开车时按很不方便,如果一遍开车另一只手去盲按有时找不到键。关键是很脏,阳光下全是大手印。我还是喜欢传统的机械按键。我一直考虑A6因为换了液晶屏幕目前已经开始考虑英菲尼迪Q70了。

3

这个问题得分两部分去解答,其一是奥迪取消了之前的悬浮屏,重新开始了一体式内嵌屏幕的设计,实际上这就是一种时尚或者是审美的轮回,过去都是内嵌、后来一窝蜂的开始悬浮屏幕设计,最终又回归本源采用内嵌设计;其二就是实现了全触摸按键操作、而取消了物理按键,从数码的角度来看,这种设计是一种进步;而从时尚的角度来看,难分好坏!

德系三豪BBA,一直代表了比较主流、前卫的设计风格,它们的一些设计、款式,往往会成为其它主机厂跟风的对象,所以从某种角度来看、BBA引领时尚(不谈车子、几大件的好坏与否,只说审美),过去的车子都是内嵌式屏幕(如上图的宝马),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这种内嵌式屏幕才是主流,所以那个时期所有品牌都跟风采用这个设计,这种设计风格给人的感觉就是整体感很好,但偏低的位置却不适合驾驶者在开车时查看!
后来就改成了这个样子,采用了高高立起的悬浮式屏幕设计,当然最初如此设计的还是对美有特殊理解的梅赛德斯奔驰,早在10年初开始尝试这种设计、之后是奥迪、最后是宝马,不过宝马采用这种设计的时间比较短;BBA开始玩悬浮屏设计之后,其它所有主机厂都采取了这种设计,到了16年前后、市面上几乎找不到内嵌式屏幕的车型;就这样悬浮屏也流行了接近十年,现如今、又开始复古,回归过去的内嵌式设计,所以就像鄙人上文所说的那样,流行、时尚本身就在不断轮回!

奥迪回归内嵌屏幕设计,并不是倒退

屏幕的设计,会牵扯到一部分实用性,但更多是一种流行、时尚的风格化属性,平心而论时尚元素是不断流行的,就像咱们民国时期很流行的立领西装,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默默无闻,但最近这十几年来,立领西服再次成为时尚的代表,这就是美好的元素、一定会被传承下来而不会凋零,即便曾经消失、但终究还会回来!再就是上世纪80年代后、所流行的喇叭裤,也曾消失过很长一段时间、而现如今再次出现!

所以汽车的屏幕设计也同样如此,曾经的消费者因为内嵌式屏幕太过于久远、产生了审美上的疲劳,主机厂就给大伙换换口味、设计了悬浮式屏幕,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悬浮式屏幕有优势;但从美观上看,悬浮式屏幕并不如一体式内嵌屏幕自然;鄙人始终觉得悬浮式屏幕有一种违和感,那种割裂式的设计风格所带来的则是一种很廉价的错觉,看上去就像是后添加的一样、满满的不值钱,高高立起的屏幕同样给人一种不结实、不安稳的情绪;所以新的一轮时尚开始,BBA又逐渐回归内嵌式屏幕设计的老路上来;所以时尚不分进步、退步,重点在于是否流行!鄙人喜欢内嵌式设计、所以觉得奥迪这种回归设计很好、很强大,内嵌式设计才代表了自然、优雅、深邃!

取消物理按键则是一种趋势

实际上从各个领域来看,物理按键、虚拟按键谁更好的争议一直不断,物理按键当然使用起来更加稳定、在驾驶中似乎也更容易操作,不过虚拟按键则可以将按键隐藏在屏幕上,虽然可操作性存在争议,但不能否认这么设计会更美观、更科技,当我们坐进驾驶室的时候、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整块全液晶屏幕,是不是有一种科技感十足的感觉,如上图所示是不是很漂亮呢?上面连续的三幅图,分别代表了三个时期,依次对比着看、很容易看出一代更比一代美观;至于物理按键就那么回事吧,实用性更强的手机按键,不也被虚拟大屏给完全取代了么?所以物理按键早晚会消失,各个领域都是如此!
所以奥迪全新家族式中控设计并不是退步,只不过是时尚元素的一次轮回,取消悬浮式屏幕设计并不是只有奥迪再做,奔驰也采取了取消悬浮式设计的做法,而且似乎比奥迪的设计更为夸张、炫酷;目前只是宝马还没有开始这方面的设计,主要原因就是宝马使用悬浮式屏幕的时候本身就晚了几年,所以回归内嵌式屏幕宝马估计也会晚几年;所以流行元素不断进行轮回,谁能说什么是进步、退步?今年流行五行、明年流行的可能就是星座,对吧?至于物理按键的取消、就理性看待吧,早早晚晚都会取消!

4

我之前试驾过新A6L,这算是搭载全新家族式中控的车了吧。光看样子,新款的双屏幕设计确实显得更酷炫了,视觉效果上确实符合全新一代车型的特征。但我觉得这玩意儿炫技多于实用了,使用体验比老款的空调和多媒体系统反而退步了。

第一,我认为空调的控制,能很方便地盲操是最重要的。全新A6的空调面板由物理按键改为触摸并不利于驾驶时的便利性和安全性触屏没有力度反馈,按没按上,按在哪儿了,都必须分心看一眼才知道,行驶中很难安全有效地操作。

第二,多媒体交互界面由老款的可收折悬浮立屏回归中控台一体式设计,屏幕位置显著降低。原来老款屏幕的位置就是为了方便驾驶员平视,减少分心驾驶带来的风险,到了新款上这种好设计反而被摒弃了。

第三,这些高光玻璃屏非常反光,很容易收集灰尘、划痕、指纹以及手上不可避免的油脂和脏污。

我不是针对奥迪,我是说所有取消物理按键、只支持触控操作的多媒体系统和空调控制面板的车,都可以视为华而不实、不以人为本的废柴设计。不要强行用什么科技感来解读,一切不以人为本的科技都是耍流氓。

5

我觉着这个挺好


6

作为奥迪车主,我觉得新一代的奥迪,别考虑简配全时四驱,别考虑简配变速箱,客观来说,奥迪的新款内饰,碾压奔驰和宝马,我说美观度上绝对好看,奔驰有点汽配城的风格课,宝马,还不够未来感,个人看法

7

技术进步,设计倒退

8

交警要司机开车不要用手机,现在可好,车里那么多的屏幕,相当于那么多的手机,不怕交警了,是车带来的。物理键少了,屏幕多了,wei险就多了。

9

分享几点个人观点。

1、保留升降屏然后再采用可触摸屏,保留原有会影响安全的机械按钮。

2、转速表、码表采用最新设计。

3、档杆采用最新设计。

这样个人觉得可能相对合理一下,跨度不算大,又结合新科技。跨度大了真容易扯着蛋。

10

全新奥迪家族式的中控,将奥迪传统的MMI旋钮和空调旋钮去掉,用10.1英寸和8.6英寸的两块屏幕取代了中控台上大部分的实体按键。再加上方向盘的液晶仪表,三块液晶屏共同组成了奥迪的虚拟座舱,这套系统作为全新的奥迪家族式中控,很可能成为未来奥迪的标配。

虽然这套系统足够炫酷,科技感十足,然而奥迪的做法显然太过极端,就算是最早推行“三屏概念”的路虎,在新款的路虎星脉上,也未完全取消物理按键。奥迪革新是科技的进步还是人机工程学的倒退?

很多人将这种改变类比为手机领域里功能机到智能手机的进化,然而显然这种比喻并不恰当。首先,我们的眼睛可以始终保持在手机屏幕上,但在汽车上,我们需要时刻观察路面,两者的操作方式就存在差别;其次手机作为通讯工具,汽车的本质是一个出行工具,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将直接影响到车主和其他人的生命安全。

将实体按键变成虚拟触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带来同等水平的易用性和安全性。举个例子,以前只需要转动旋钮就可以实现盲操作的空调温度调节,如果换成触控大屏,要到二级菜单中才能操作,这无疑是一种倒退,也是对车主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极度不负责。

车载大屏的未来,应该是语音控制、手势控制、智能感应等功能的集合,带来媲美实体按键的盲操体验,譬如宝马I-Drive上的手势控制系统,上汽斑马智行系统的智能语音识别等,但目前大多数合资车型在语音识别率上都是惨不忍睹,手势控制功能也仅有宝马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品牌的车型拥有,即使有,功能依然不够完善,更别提完全替代实体按键。想要实现和实体按键相似的便利性,车载大屏依然任重而道远。而在此之前就推行全触控的中控系统,显然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事实上,无论你接不接受,大屏取代物理按键是大势所趋,因为未来汽车将作为重要的互联网入口,但是在做这一步之前,请扪心自问,你的车载大屏是否是水货或者垃圾,如果是,请你暂缓你的脚步,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将那该死的实体按键重新放到车上,管杀不管埋,不该是汽车行业的做法。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李靓蕾会原谅王力宏吗

2021-12-30 1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