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投档线等于录取最低分数线吗?两者有什么区别?

电脑版   2020-11-26 12:15  

投档线等于录取最低分数线吗?两者有什么区别?:投档线不等于录取最低分数线,这是肯定的。可是,很多家长和学生把二者混为一谈,以为过了投档线就是被录取了。

1

投档线不等于录取最低分数线,这是肯定的。可是,很多家长和学生把二者混为一谈,以为过了投档线就是被录取了。其实,这是错误的,投档线只代表学生有了被录取的资格,至于能否被录取,还不一定。

录取分数线是院校自己决定的,投档线的分数线均由省招办划定。一般而言,高校的不同专业在录取时是按照省招办划定的1:1.2的人数投档的,有的院校低一些,是1:1.05,进入这个比例的最后一名学生的成绩就是投档线。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某校某批次文史类计划招收20人,省招办按照招生计划数的1.2投档,就需要投递24份档案,而填报志愿的考生有50人,院校就把这50人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排序在第24位考生的招投总分即为该校该批次文史类的投档线。然后,院校再从这24人,再审阅,排序,择优录取,那么录取的第20名考生的分数就是录取分数线。

所以,投档线不是录取分数线。不过,现在在每批次正式投档前一天(也可能前2-3天,时间不一定)有个模拟投档,省教育考试院按高校确定的投档比例进行模拟投档。模拟投档后及时向高校通报生源分数段分布情况,高校据此决定是否追加计划,并及时向省教育考试院反馈意见。

模拟投档规避了平行志愿本身一次投档的不足,最大限度保证更多考生能被高校顺利录取;最终确定高校的调档比例及调档分数线,原则上做到档案只进不退,避免过线考生因退档落榜考生有被录取的机会。但是模拟投档线并不等于投档线。高校各专业会根据省招办的模拟投档线,确定定自己院校各专业的投档线。

分数达到最低投档线,是不一定被录取的。如果该学校需要录取的学生数有限,按照分数,达到最后一个名额的人分数比自己的分数高,这种情况自己就无法被录取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达到了最低投档线,但是没有选择”专业服从“,自己填报的专业要求分数比自己考得分数高,那么,也无法录取。 当然一样分数的人太多,又填了同一所学校,就更容易滑档。

高考分了六种状态:自由可投、已经投档、院校在阅、预退档、预录取、录取。只有确定被录取了才算吃了定心丸。

2

一般来说投档线不会高于最低录取分数线。


投档线是省录取场向一个高校按照投档比例,对满足条件的考生档案过程中,这些考生档案中的最低高考成绩;最低录取分数线是一个高校所有录取的考生高考成绩中的最低分。投档并并不意味着录取,因此投档线不可能高出一个高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


各省录取场在正式投档之前,会进行模拟投档和信息交互过程,经过几轮模拟投档和信息交互的过程之后,各个高校就确定了最后的投档比例,由于存在部分考生不服从调剂等、高校为了选择优秀的生源等原因,高校就会把投档比例设置为大于1:1。


比如说一所高校在A省招100个人,设置的投档比例是1.05:1的话,就会提走105名考生的档案,此时A省的录取场就会按照考生的志愿填报情况,按照相应的投档规则将该省105份的考生档案投向该高校。这个时候这105份考生电子档案中,必然有一个最低的高考(总分)成绩,而这个成绩就是投档线。


当这105份考生电子档案来到这个高校之后,高校会按照招生计划和考生志愿的情况,将每个专业的招生计划给录取完,如果仍有专业招生计划未达到要求的,就会对这选择了“专业调剂”的考生进行志愿调剂,对不服从调剂的考生档案进行退档。当相应批次的录取工作结束之后,所有录取考生高考成绩中的最低分即为录取最低分数线(区别于高校征集志愿中的分数线)。

3

投档线不等于录取分数线,这是肯定的。先来看一下二者的定义,从概念上做个区别。

从定义看,二者的的相同的地方是二者都是“最低分数线”,不同点是录取最低分数线是院校完成录取后形成的最低分,而投档线是院校投档完成后形成的最低分。

一般来说,为了保证生源质量及完成录取,大多数高校会超出计划数调档,一般投档比例为1:1.05,也就是说,某学校要计划招生100人的话,会调取105人,那么这第105人的分数就是投档线,而最后学校只录取100人,那第100个人的分数就是录取最低分数线。如果这个高校一志愿录取就完成了招生任务,那么这种情况下录取最低分线就会大于等于投档线。如果这个高校一志愿缺额,没有完成招生任务,需要进行征集志愿,一般来说,征集志愿分数会高于投档线,那么这个情况下,最低录取分数线高于投档线,投档线就有可能会是最低录取分数线(不一定准是的)。如果征集志愿时分数低于投档线,那么这个情况下,最低录取分数线就会比投档线低的。

总结一下,一般来说,高校调档,只要服从调剂,除非身体等原因,是不会退档的。那么最低录取线一般是大于等于投档线的。如果出现征集志愿,那最低取录分数线就有可能比投档线高,也有可能比投档线低。其实,在志愿填报时,不用过多考虑最低录取分数线的,主要参考投档线即可。

4

  录取线一般会高于或等于投档线。但是考生被投档到某所高校后,并不是所有人都一定能被录取——即录取线有可能高于投档线。

  如提前批次的顺序志愿模式,投档比例高达120%,即使所有考生都服从调剂但仍然会有考生被退档,此时被退档的多数是低分又不服从调剂的考生,而被录取的考生中最低分者的成绩即可该校的实际录取线。

  平行志愿的批次,由于投档比例通常控制在105%以下,且服从调剂的考生基本都能被录取(须排除单科成绩、身体受限等因素),如果人人都能被录取,则投档线与录取线相同;如果有考生被退档,则被录取考生中最低分者的成绩为录取线。

  除了学校录取线外,还有专业录取线,实际录取时每个专业所录取的最低分考生成绩即为该专业的录取线。考生只有达到自己所填专业的录取线才有机会被录取到相应专业,如达不到则有可能被调剂录取到其它专业或退档(不服从调剂者)。

  我是从事招生考试管理的教育工作者,欢迎大家关注!

5

投档线等于录取最低分数线吗?两者有什么区别?

高考的投档线和高校录取最低分数线,完全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差距还是蛮大的,不应该混为一谈。笔者从三个角度,来简要解读和分析一下这个问题,希望能够帮助有关考生和家长释疑解惑。

首先、从时间角度来看,高考的投档线只是录取的开端,而高校录取最低分数线的形成需要到录取结束。高考的投档线的形成,是省招办投档系统依据同批次按照平行志愿填报来进行排序确定的,例如所有报考东南大学的考生满足同批次省控线的前提下,按照高考成绩从高到低排序位次(相同高考成绩,看选考科目分数),达到了高校招生计划任务(一般都是按照1:1.2的比例),就形成了东南大学的高考投档线。接下来,在投档(提档或调档)以及审核等的复杂录取过程中,当东南大学完成同批次高招计划任务时,东南大学录取最低分数线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实际上最后一名符合东南大学录取条件考生的高考成绩,就是该东南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

其次、从人数角度来看,满足高考的投档线人数,往往要高于满足高校录取最低分数线的人数,基本上不一样。按照高考平行志愿录取规则,高校的投档比例,一般都是不超过1:1.3,也就是说,假如高校计划招生100人,通常投档都是120人左右,给高校提档和录取留出一定的空间,因为这其中可能会有一些考生的志愿填报了不服从调剂;要是不超出计划任务进行投档,就非常容易导致高校无法顺利完成招生计划任务,所以投档人数往往都是要高出高校真正需要录取人数的。即便如此,也有不少的高校由于某些专业过于冷门,或者是专业扩招,或者是新开专业,导致报考这一专业的考生过少,仍然还是无法完成招生计划任务,这就需要征集志愿录取了!

再者、从录取角度来看,上了高考的投档线的考生未必会被录取,而达到高校录取最低分数线的考生,正常情况下肯定会被录取。类如东南大学这样的国内名校,通常情况下,在高考招录过程中,基本都能够在1:1.2的投档比例下顺利完成招生计划任务;但是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例如,100人的招生计划任务,接受了120人投档,结果其中有20多人的志愿填报是不服从调剂志愿,这样就很容易导致东南大学无法顺利完成招生计划任务,当然了,这20多个不服从调剂志愿的考生也面临着东南大学滑档。所以,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如果不是太有把握的话,最好还是要填报“服从专业调剂志愿”,以便于能够被志愿高校调剂录取,顺利实现自己的理想大学梦!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投档线不等于录取最低分数线,两者存在显而易见的区别,无论是从时间上、数量上,还是从录取结果上,两者都是大相径庭的,考生和家长不要混为一谈,进而影响了自己的判断和心情!

6

比如某校某批次文史类计划招收20人,省招办按照招生计划数的1.2投档,就需要投递24份档案,而填报志愿的考生有50人,院校就把这50人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排序在第24位考生的招投总分即为该校该批次文史类的投档线。然后,院校再从这24人,再审阅,排序,择优录取,那么录取的第20名考生的分数就是录取分数线。

所以,投档线不是录取分数线。

7

不请自答

投档分数线:指高校在某个省,按照招生计划和一定的投档比例进行投档,其中最后一个被投档的分数就是学校在该省的投档线。

比如:今年四川大学假设在广东省计划招生300人,四川大学将报考四川大学的广东考生按照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排序,按照比例假设要投档305人(投档有一定的比例,一般投档人数比计划招生数多一些),那么排序的第305位同学就是最后投档的同学。他的分数就是四川大学今年在广东省的投档分数线。

而投档的同学不一定全部都被录取,由于种种原因(比如:分数相对较低的同学所填报的专业太好,而自己有不服从专业调剂)导致被退档。也就是说,实际录取人数比投档人数少,假设四川大学提档的305位同学,最终有5名同学被退档,实际只录取了300名,那么被录取的300名同学中的最低分就是四川大学今年在广东省的实际录取分数线。

总的来说就是实际录取分数线≥投档分数线

希望这样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谢谢!更多资讯请关注:小马高中数学??

8

首先回答题主的问题:录取分数线≥投档线,也就是说投档未必录取。

高招录取主要分两步:

第一步:投档环节(产生投档线),此环节由各省市(区)考试院主导操作,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多次模拟)一轮投档”的原则把考生的志愿投递给高校。比如东北大学在山东省计划名额20人(理科),山东省考试院则按照投档原则向东北大学投递20分考生电子档案,分数最低考生的分数(假如580分)就是东北大学在山东省投档分数线。

第二步:专业录取(产生录取分数线),此环节由院校主导,基本原则是“分数优先、专业优先、专业分数级差”,东北大学把投递过来的山东20名考生电子档案(理科),按照高考分数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检索,若第19、20名考生(582分、580分)由于单科成绩、身体等原因导致退档,则东北大学在山东的录取分数线即第18名考生总成绩(583分);假如1:1提档,均被东北大学录取,则录取分数线为(580分)。

由此可见,录取分数线≥投档线,投档未必录取。

谢谢您的关注,期待您的点赞??

9

投档线等于录取最低分数线吗?两者有什么区别?

投档线肯定不能等同于最低分数线,举个简单的类比例子:某个未婚的女士要求配偶必须有房有车有存款,而她的一个相亲对象有房也有车,但是欠了一屁股债,虽然这位相亲对象有房也有车,但存款却没有,所以就不符合这位未婚女士的要求。

同样的道理,某个考生达到了一所高校的最低投档线,但不一定能达到这所高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最低投档线的人数和最低录取分数线的人数比例一般是在1.2:1左右,换言之,假如有12个考生能达到某所高校的最低投档线,但真正被该校录取的考生有多少呢?只有10个人,另外两个人会被淘汰掉。

这2个被淘汰掉的考生,一般是填报这所高校之后,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并没有选择“服从专业调剂”,只对这所大学的一个心仪的专业“情有独钟”,所以在其高考分数没有达到这所高校的专业分数线的情况下,会被直接退档。

当然,这是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填报这所学校的考生特别多,考生与考生之间的竞争比较激烈的时候,最低录取分数线会高于最低投档线。那么,是不是投档线一定就低于最低录取分数线呢?答案是否定的。

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投档线不会比最低录取分数线要低:当一所高校的招生人数无法招满,比如这个专业原本要招50人,但是真正报考的考生只有5个人,这就好比一个未婚女士要求男方家庭有房有车有存款,但这位女士的颜值很低,没有几个男子对其有好感,那怎么办呢?当然是降低要求:只要是个未婚、没有残疾、没有脑膜炎之类病症的男士就可以,至于车子、房子和存款之类的可以放宽要求。

而高校在招生的时候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投档线很高,报考的考生很少,那么“断档”的情况就会应运而生。那么高校怎样解决这种尴尬的事情呢?方法多种多样:有的高校组织那些高分的考生重新填报他们的高考志愿,有的高校会对相应的专业进行降分录取。在降分录取的情况下,在志愿征集之时,志愿征集的录取分数线就有可能低于最初的投档线。当然,这种情况在一般情况下是比较少见的。

所以,从大概率上看,投档线一般是低于或者等于最低录取分数线。对于投档线和最终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探讨。

10

理论上投档线就是高校的录取分数线。

最低投档线分数线,从投档原则上看,就是高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

为什么最低投档分数线,有时候和录取分数线有误差,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 专业志愿不服从调剂

平行志愿比新高考最大的优势是,专业志愿是否服从调剂。

当考生被投档到高校,原则上投档不准退档,所以投档最低分数线,就是高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

如果出现最低分考生没有服从调剂,就有可能出现投档线和录取分数不一样。

还有就是填报外省的招生计划,因为专业志愿少,会出现考生不符合高校的部分要求,身体健康问题,单科成绩要求。

二 第一次投档,没有完成招生任务的高校

如果第一投档,有些高校没有完成招生任务,就行征集志愿,因为到了征集志愿,投档分数线会大范围上升,有可能和投档分数线和录取分数线上的差别。

绝大部分高校投档分数线,就是高校最后的录取分数线,投档结束后高校完成了招生任务,投档分数线就变成了录取分数线。

网络上最大的误导就是投档比例问题,关于投档比例问题,考生完全没有必要担心投档比例是多少,无论投档比例是1:1,还是1:1.05,不存在投档比例多就有退档的说法,投档比例越高,对考生越有利。

投档不退档,是高考的基本原则。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李靓蕾会原谅王力宏吗

2021-12-30 1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