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最高法发布正当防卫认定新规,矫正「谁能闹谁有理」、「谁死伤谁

电脑版   2020-11-26 11:42  

最高法发布正当防卫认定新规,矫正「谁能闹谁有理」、「谁死伤谁有理」,将会带来哪些影响?9月3日,最高法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1

虽然最高法发布了新规,但在司法实践过程中我们也要谨防没有前因后果的认定从而将正当防卫认定为故意伤害罪,譬如最近热点新闻便是一例。

从最高院指导案例解读湖南男学生胡某是否构成见义勇为

原本一个见义勇为的行为却被认定为故意伤害罪,最后通过舆论而提及审查,真得很让人心寒,倘若我们能从公安阶段就将正当防卫予以及时认定,那么就不会产生这种情况。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检察阶段以及法院阶段认定正当防卫,对行为人的法律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很可能行为人已经被拘留或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一个月甚至三个月更久。

因此在这还是希望,这个规定能够得到公安部的重视,对一线执法人员进行深度培训不要走形式,避免出现下一位男同学。被公安拘留的那几天会对这位男同学胡某产生怎样的影响呢?真的很难说。

2

这些年一些见义勇为或者正当防卫的行为人最后认定成了侵害或者故意伤害被追究了刑事责任或者是承担了民事赔偿,使得社会风气受到了一定影响,让做好事的人心存顾忌,最高法院公布的这个意见,就是针对这个问题积极回应了群众的关切,这应该说是司法政策和群众意见上的一次良性互动。

其次,这个意见让大家更加清晰了法律它本来的面目。比如前段时间那个17岁的男孩踢伤了一个威胁男被刑事拘留这件事,这一类事情的处理和大家对于朴素的,正义的感知其实是有矛盾的,他会让很多人觉得做好事容易给自己带来麻烦,这就违背了立法的原意,而这个指导意见告诉我们,法治就是惩恶扬善,维护公平正义的,你不要去闹,闹了没用。伤残也不一定有道理,都得靠法律说话,不靠比狠,不靠比惨。

第三,意见进一步消除了任性。一些执法机关在面对一些问题的时候,有时候会出现任性的一刀切,而法治要消除的就是任性,包括公民也不能打着正当防卫的旗子任性的对别人实施侵害,公权力也不能对公民正当防卫的权利任性地加以限制。所以很多情况需要仔细地进行区分,比如什么是防卫?什么是斗殴?包括它的侵害时间,防卫情况都要符合大众的认知,不是总依靠事后的反转来对执法进行纠偏。

我觉得指导意见纠正了“正当防卫不正当,见义勇为不见义”这种社会现象,鼓励大家和不法行为要作斗争,弘扬正气,也消除戾气,从而彰显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3

促使天地人道的快速衰落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李靓蕾会原谅王力宏吗

2021-12-30 1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