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宝钗黛玉都是作者眷顾的美貌才女。但后人为什么多贬钗赞黛?

电脑版   2020-11-26 11:30  

宝钗黛玉都是作者眷顾的美貌才女。但后人为什么多贬钗赞黛?感觉《红楼梦》是一部先展现各女子的美好,再一一毁灭的悲剧。宝钗和黛玉各有优点,属于不同类型的闺

1

宝钗和黛玉都是曹雪芹用心塑造的人物,她们两个在容貌、学识、智慧等方面可以说各有千秋,平分秋色,也各自拥有各自的粉丝,为什么许多人却扬黛贬钗呢?我觉得与薛宝钗的行事风格分不开。

薛宝钗可以说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看懂这一点,你才会对薛宝钗有一个精准的地位。一般情况下,如果对薛宝钗没有利益的话,薛宝钗会选择袖手旁观,就如同书上写的"藏愚”"守拙""安时守分",就如同王熙凤说的"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如她可以为了安抚王夫人,她可以把金钏投井之死说成是金钏贪玩失足而死,她为了接近史湘云,故意搞大诗社请客的规模,把探春、黛玉请客时只用几盘子水果就可以打发过去的诗社请客变成了二十多两银子的螃蟹宴。但是,面对想学诗的香菱,宝钗却是淡淡的,认为香菱是得陇望蜀,面对她哥哥薛蟠的救命恩人柳湘莲的失踪,她也无动于衷。

但如果事情可能会给她惹上麻烦,她也可以毫不犹豫地甩锅给别人。如第二十七回的滴翠亭事件,明明是宝钗偷听了小红与坠儿的谈话,但她怕眼空心大的小红知道后会有麻烦,她机灵地在小红推开窗子时假装为追林黛玉而刚刚走来,并说刚才林黛玉在那里玩水,还笑着说是小红将黛玉藏了起来,说黛玉会被蛇咬一口才好呢。

薛宝钗的这种行为可能别人都不知道,但是读者做为冷眼旁观者却看得清清楚楚,因而人们会为宝钗的这种行为不耻,因为谁也不愿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一个背锅的人。

相对的,林黛玉做人就要坦率纯粹的多,她有一些清高,也有一些敏感,也有一些多愁善感,但是她的幽默,她的真诚,她的一视同人却让人感触颇深。

如林黛玉视自己的贴身丫头紫鹃如姐妹一般,对那些给予自己帮助的人也回以善意,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给予真心的帮助。如香菱想学诗,在被宝钗推辞后找到黛玉,黛玉并不因香菱身份低下就推诿,反而真心真意地做一个好教师,循序渐进、循循善诱、认真辅导,使香菱进步很快,很快步入诗翁的行列。

其实,生活在那个时代,薛宝钗有薛宝钗自私的理由。我们没有必要苛刻。实际上,我觉得许多人也希望自己能活成薛宝钗那样有城府,有心计的女孩儿。但是却希望自己能遇到像林黛玉那样直率天真纯粹的女孩儿做朋友。毕竟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不被别人算计。却有可能希望自己在利益面前去算计别人。

2

以前读书的时候,因为喜欢文学,所以,一直喜欢林黛玉,不喜欢薛宝钗。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像有点改变。但是,还是喜欢林黛玉。为什么呢?第一,虽然林黛玉会使小性子。但是,那是人的本性的表现。第二,薛宝钗的心机太重。这种人,你第一次接触会觉得是好人。但是,时间 长了,自己被人卖了都不知道。第三,林黛玉的情商比较高。在她身上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她的有些待人接物,延伸到现在,都可以在生活和工作用。

3

谢朋友之邀。

《红楼梦》确实写的是一群美丽的女子被毁灭的悲剧,题主的这一感觉大约没错。至于其中的钗黛二人,自然是春兰秋菊,各擅其美。红学史上,历来就有拥钗为拥黛之别。

钗与黛的根本差异在于,钗是社会道德的自觉遵奉者,而黛是社会道德的叛逆者。当然,这种道德主要指爱情与婚姻方面。钗黛的差异固然与先天的个性相关,也与后天的教育有关。

说白了,钗之德,就是封建时代所谓的女德,这种德,对女孩来说,主要是通过母亲的言传身教获得的,因此,薛宝钗有之,而林黛玉无之。

明清时期,程朱理学是绝对的主流意识形态。“存天理,灭人欲”成为压制婚姻爱情自由的紧箍咒。于是,在爱情问题上,就存在情与理的对抗。薛宝钗的身上,体现的是社会道德对人格的朔造,当然还有对人性自然本能的压制,体现的是“理”。而林黛玉身上体现的是自然的人性,其核心在一个情字上。林黛玉的情,是人的自然本性,而薛宝钗的情是经过社会道德包装的。所以,二人性格中又体现出顺从与叛逆的差异。

在曹雪芹的作品中,林黛玉对薛宝钗的情感从开始的猜疑,甚至有些敌视的状态逐渐变成了朋友或说姐妹的状态。这在《红楼梦》“蘅芜君兰言解疑癖”一回中,己经说的很清楚了。因此,在红迷中,喜钗未必反林,拥黛未必厌薛。正如爱菊未必弃兰一样。

我个人觉得,现在网黑钗的文章很多,大约与现在的零和思维方式有关。但其中更大的原因还在于高鄂续书中“掉包计”的安排降低了薛宝钗的人格境界。

高鄂的才情无力把握林黛玉结局的细节刻画。只好用一个调包计来敷衍。尽管“调包计”的设计和实施者,但她确实是参与者。以现在宫斗戏的思维来看,在“二女争夫”的俗套游戏中,薛宝钗最后胜出了。而林黛玉的死,也与这个游戏有直接的联系。这样,薛宝钗在林黛玉的死上,就不得不背负道德责任。就算她可以父母之命推脱,但事实的污点是洗不掉的。

前边我们说过,薛宝钗身上体现的是一个德字。而在“调包计”中,她从道德完人一下掉到了泥坑之中。这对于她的形象,是一个巨大损害。所以,我决不相信贾宝玉与薛宝钗结婚是在林黛玉未死之前。而薛宝钗的人格是绝不会同意调包计的。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设使当时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中国人特别讲究盖棺定论。以近代汉奸汪精卫的故事也可说明一下。当他舍身行刺摄政王的时,被全国人民认定是“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的少年英雄,为了国家和民族,可以“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可是,当做了汉奸之后,一切都变了,当初的慷慨与从容,不过是惺惺做态,沽名钓誉罢了。

《红楼梦》中薛宝钗的被非议与上述有相同之处。当她成了害死黛玉的帮凶之后,原来所表现出的一切道德优势都成了做作,成了表演。被人贬低也就理所当然了。

林黛玉的被赞美,一部分原因与她身上体现的个性主义有关。个性很强,在当时的社会是叛逆,要被压制,在今天,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另外,她又是爱情悲剧的第一主角,被人同情和支持就很正常了。

4

钗与黛,孰高孰低,孰好孰坏,似乎从《红楼梦》问世就一直在纠缠的问题。

从文本看,作者是双姝并举的。

一、判词和判曲

和金陵十二钗的其他十位女子各占一首判词不同,黛玉和宝钗是共用一首的:

“可叹停机德,堪怜柳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作为书中最重要的两位女主,作者竟如此珍惜笔墨,仅用二十字就把二人写在一起,说明二人命运是纠缠在一起的,难舍难分。

曲子也是如此。《终身误》从宝玉视角写尽“朱砂痣”和“白月光”之间的意难平。

二、诗社比拼

大观园中诗社除了宝玉皆是清一色闺阁女子,每届诗社也都是各展其才、争奇斗艳,而黛玉和宝钗无疑是才女中的翘首。

二人在诗才上的争斗,亦是精彩纷呈,这边黛玉刚在海棠诗惜败,马上又在菊花诗夺魁,后来的螃蟹咏和柳絮词又是各领风骚。

然而,虽是双峰对峙,作者也会暗表心思。

比如《终身误》中,“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又言“纵然是齐眉案举,到底意难平”。

宝玉和黛玉的缘是仙缘,是源于前世的“木石前盟”,而宝钗的金锁代表的“金玉良缘”却总免不了人力斧凿的痕迹。

最重要的一点是,虽然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大多都佩服宝钗的人情练达、世事洞明,但内心,依然还是留恋那个自然率真、灵气十足的天才少女,可能因为黛玉身上或多或少都投射了那个曾经率真的自己。

毕竟,这世上,宝钗常有而黛玉不常有。

5

有一句非常流行的话: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这句话说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盼望与期待。出走半生,历尽沧海桑田,没有变得圆滑,虚伪,依旧是少年时的纯真,鲁莽,没心没肺。能保持初心实在太难了。

林黛玉就是依然保持初心的少年。薛宝钗是变得圆滑,世故的成年人。

因生活磨砺,像薛宝钗这样改变初心的人多。像林黛玉那样始终纯真,始终不愿意改变自己,始终一如少年的人少之又少。正因为少,才更珍贵。因此喜欢林黛玉的人多。

经历变故,薛宝钗早已不是原来的单纯少女,林黛玉依然如故。

薛宝钗小时候,也是一个单纯美少女。偷偷摸摸的读禁书,与姊妹们玩耍。父亲死后,她变了,她帮助母亲操持家务。为了获得更好的利益,她吃冷香丸,在贾府上下打点就为了嫁给贾宝玉。


金钏死了,为了减轻王夫人的负罪感,薛宝钗说金钏贪玩,失足掉下井。

林黛玉在母亲死后,住进贾府。她没有为了讨好旁人,而说违心话,做违心事。

薛宝钗常常给人上眼药

宝钗知道王夫人最恨辖制宝玉的人,于是总是在王夫人面前给黛玉下绊子。

例如,大家都在王夫人房里聊天。贾母命人请黛玉和宝玉去吃饭。黛玉没等宝玉先走了。

这时,宝钗撵宝玉,你快去找林妹妹吧,你吃不吃饭都陪她走一吃不吃陪她走一遭,她正不自在呢!

王夫人一听,这还了得,现在就开始辖制我的宝玉了!

宝玉深知王夫人的好恶,因此说,管她呢,要在王夫人这里吃饭。

宝玉着急忙慌地吃完饭,催着要茶漱口。惜春送宝玉总是这么急。

宝钗又说话了:“你叫他快吃了,瞧林妹妹去罢。叫他在这里胡闹什么呢?”

宝钗再次暗示王夫人,你的宝玉对林妹妹已经走火入魔了,一会儿也离不开。黛玉就是牵着宝玉鼻子走,照此发展下去 ,宝玉不仅怕媳妇,而且会娶了媳妇忘了娘。

宝玉已经忍了许久,这次再也顾不得宝钗说什么,吃完饭,急急地去找黛玉。

宝钗在王夫人面前,吃顿饭工夫,连续给黛玉上两次眼药。

黛玉从未给人上过眼药。

宝钗嫁祸黛玉

宝钗看似对林黛玉很好,可是一旦发现危险,她立刻保全自己,嫁祸黛玉。

滴翠亭,宝钗偷听小红和坠儿谈话。怕她们知道自己偷听,引火上身,不符合大家闺秀非礼勿听的教育,她毫不犹豫地嫁祸黛玉,让小红确信黛玉偷听了她与贾芸换手帕的事情。

黛玉是《红楼梦》里的背锅侠,她对于误会,不解释,不追究。我就是我,爱信不信!她从来不为了自己而嫁祸旁人。

结语

《红楼梦》作者,从未说一句宝钗的坏话。用宝钗的行动,让读者明白行动比语言更有说服力。

作者总是黛玉小性,可是黛玉没有为了自己而给他人下绊子,或者向长辈告状的行为。

作者说,假作真时真亦假。宝钗的好是假,黛玉的好是真。



@润杨阆苑

6

谁能想到金陵一霸的薛家大小姐,本来是精通翰墨的也曾读过《西厢记》的蘅芜君"为了掩人耳目,居然在闺房内只有二部书供着并无笔砚,无其他玩器,装出循规蹈矩,格守封建礼教"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模样,以博取"贤淑"的美名,以此和萧湘馆"案上设着笔砚""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相比之下就活现出宝钗的虚伪和矫柔造作,另外再从她的金锁传出金玉之说等说明宝钗嫉妒黛玉,心术不正,表面上看似对黛玉很好,实际很嫉妒黛玉怕黛玉影响了她的婚姻,不象黛玉坦坦蕩蕩的,黛玉爱竹子这就是人物性格的写照,竹子是岁寒三友的雅称,正好象征林黛玉高尚的节操宁折不弯,虽处于风刀霜剑的寒凤中而不改变其坚贞的品质,另一方面有湘妃竹的神话故事,又隐寓着黛玉寄人篱下的凄凉身世,多愁善感抑郁忧伤,在封建扎教的摧残下奄奄一息,这一竿竿翠竹,实际上就是黛玉的化身和写照,所以读者都赞羡黛玉,不喜欢宝钗。

7

你想一想吧!薛宝钗到了贾府都干了些什么事?

一:收买袭人,香菱的裙子脏了,袭人却有一条同样的裙子,哪里的?薛宝钗给的。

二:收买金钏,金钏死了,王夫人想用姑娘的衣服葬裹,薛宝钗说,金钏穿过她的衣服,这充分说明薛宝钗曾经给了金钏衣服。

三:莺儿认了茗烟的妈妈干娘,干完?拉拢呗!

四:这些都没有效果,怎么办?亲自上场,在一个天热的午休时,跑到单恋的男人床前给人家绣肚兜,摇摇头……摇摇头我,也太不知廉耻了吧?

我想赞她,我怕别人骂我。

一个人如果不惜用靠投机钻营来达到丑恶目的,这样的人有谁会喜欢?

8

黛玉和宝钗,二人相较,各有优长,黛玉聪明灵性,智力超人,性格率性天然,没有城俯,待人真诚,爱情专一。缺点,爱使小性,有时说话刻薄,毫不忌讳,如曾讥讽刘姥姥为母蝗虫等。宝钗娴淑稳重,知识广博,与人相处温润容人,知书达礼。缺点,与人相处心机太重,有时甚至有损人格,如王夫人一巴掌把金钏赶岀荣国府,导致金钏跳井而亡。宝钗耳讯后,并不为金钏之死难过,反而去安慰王夫人,竟说金钏是玩耍失足落井,明显是歪咀说话,为人诟病。

甚至谁更喜欢黛玉和宝钗,萝卜白莱各有所爱,有人喜欢黛玉聪明率性,有人喜欢宝钗娴淑稳重。但宝钗心机重这一点总为人诟病。

9

谢谢朋友的提问。

我觉得主要原因在于高鄂续本的流毒广泛传播。

曹雪芹的本意是贬钗赞黛吗?周汝昌先生考证的结果是钗黛合一,脂批赞叹宝钗的才能,宝钗是大家赞赏的女子。为什么说后人的评价主要受高鄂续本的影响呢?

一、续本改变了曹本的结局。《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曹雪芹的原本流传下来只有78回,其余失佚。高鄂在续本剔除了涉及封建礼教的有碍观瞻之语后,续本以兰桂齐芳、中举娶妻等结局更改了曹本原意;高鄂因此升官发财。周汝昌经过考证,认为:曹雪芹是写完全本的,证据是曹的朋友留下的诗作就有宝钗婚后有名无实的记载。曹雪芹边写作边被传抄,《石头记》的扩散不可避免,操盘更改的和珅只有改变结局的写法,才能占据制高点。这也是1791年程高本120回正式出版的原因。

二、续本改变了钗、黛的形象。续本里,黛玉开始劝宝玉参加科举;宝钗半推半就参与了调包计的实施,婚后进一步促使宝玉科举并高中。她们都摇身一变,成为封建礼教和秩序的维护者。原本中黛玉是宝玉心灵的知音,追求自然性灵,不落俗套;宝钗是好姐姐,既有持家理财的本领,通晓人际关系,又有诗才,爱惜姐妹和兄弟。续本对钗黛的更改让后人认为宝钗是封建卫道士,黛玉是受害者。

三、曹雪芹《石头记》78回后的安排在脂批中有交代。脂砚斋应该是曹雪芹的极亲密的友人。较早发现的甲戊本《石头记》是1754年出的,也就是脂砚斋批《石头记》。脂砚斋不仅写了评点,还参与了雪芹原本的创作。脂砚斋透露,黛玉在贾府查抄前投湖自尽,黛玉有病,赵姨娘指使负责药房的贾菖和贾伶等人在药中投毒,慢性毒发作,痛苦难忍,投湖自尽。宝玉在76回写的《芙蓉女儿诔》就是哀悼黛玉的,“晴为黛影”。宝玉在黛玉去世后,接受安排娶了宝钗,但他视为姐姐,婚姻有名无实。宝玉在查抄中被抓捕入狱,宝钗寄望贾雨村帮忙搭救,“钗在匣中待时飞”(贾雨村字时飞),但贾雨村与忠顺王勾结进一步陷害贾府,宝钗忧惧而死。

高鄂续本流毒至今在读者中发酵,很多人认为续本结局合理,调包计很巧妙,甚至朝鲜拍的《红楼梦》也深受影响。有见识的读者能敏锐地感知:曹雪芹前78回文本高妙,千人千面,独建情学,与续本在思想境界和写法上有云泥之别。

10

感谢屏友们:抬爱。幸福大家一起。单从爱情方面,黛玉且痴而挚。而宝钗呢,却是端庄儒雅的过生活的那种。可以说各有各个的特点。黛玉对爱情挚着而向往,小小的心灵中,充满对爱的憧憬。她身体却弱不经风。比较而言,宝钗倒更适于家庭哪。这也许就贾府一等选择为宝玉为婚的原因吧。现在真实中,还是情投意合的好哦。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李靓蕾会原谅王力宏吗

2021-12-30 1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