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如果道光皇帝在鸦片战争中做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会如何?

电脑版   2020-11-26 11:23  

如果道光皇帝在鸦片战争中做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会如何?:道光帝若在鸦片战争中去守国门(是守广州;是守镇海:是守大沽那座国?)去死社稷,无异于自杀

1

道光帝若在鸦片战争中去守国门(是守广州;是守镇海:是守大沽那座国?)去死社稷,无异于自杀且于事无补。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在稷”这是明粉们特别推崇大明国策,感觉特别提气的一句话,具体效果如何,如何运用,要结合当时的内外形势,具体情况具分析。

天子守国门始自明成祖朱棣,大明王朝建立后的三十多年里,虽然蒙元统治被推翻,蒙古人也退入草原。但明朝北部边疆并未安宁;蒙古人的骚扰还在持续。朱棣在侄儿手中夺过皇位后,一则他的政治根基在北方在京畿地区;二则蒙古反抗势力还在,并时常进关劫掠。文治武功雄才大略的朱棣把首都从南京搬到了北京,并多次御驾亲征痛击驱逛蒙古游牧各部,稳定了北部长城防线的安宁。

朱棣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算是成功的,他的后辈子孙们就另当别论了!

朱棣死后仅仅过了二十五年,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豪言就成了天大的笑话!土木堡一役,若不是于谦当机立断,明英宗朱祁镇的国门必被毁,君王没有死社稷倒成了蒙古人的俘虏。

以后二百年里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袭扰,虽也有小胜,但边患始终未除,国门始终不固!

到崇祯未年,结果更悲慛,崇祯吊死煤山君王死社稷倒是蛮悲壮的,江山易主国门确是被洞穿!

满清入主中原后,它们不修长城修庙宇,因其本身就是游牧民族,面对北方少数民族的危胁采取了以宗教为纽带的怀柔政策,取得了远比“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好的多的效果。

到道光时候,时代变了,国际形势也变了,给大清王朝造成危胁的对象也换了。

原来北方纵马而来的草原游牧民族变成了坚船利炮远洋而来的西方列强了。

满清和这些深眼高鼻的洋毛子相比,多方面都存在巨大差距。

一是:腐朽没落的封建专治社会体制对阵高度发达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在体制上明显存在着诸如官员腐败无能,政府效率低下,管理决策落后等等弊端。

二:武器装备陈旧落后,大清笨重捻线炮pk大英帝国的速射开花炮。大刀长矛对阵快枪洋枪,己经不是一个等级的较量了,大清军队明显处劣势。

三:指挥混乱将弱兵怂,除关天培葛云飞等少数将军英勇拼杀外,大多满清将士胆怯畏敌,缺少必胜的信心和气概!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确实悲壮,确实振奋人心,但在鸦片战争时期,道光帝是做不到的,即使做到也是无济于事的!

2

没用的,这是时代的选择。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李靓蕾会原谅王力宏吗

2021-12-30 1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