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清朝时期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如何,和收入相比又怎样?

电脑版   2020-11-26 11:00  

清朝时期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如何,和收入相比又怎样?:只是大概估计。按照购买力米价,清前期顺治,包括明末,一两白银相当于今天1000-2000元左右粮食购买力,但清

1

只是大概估计。

按照购买力米价,清前期顺治,包括明末,一两白银相当于今天1000-2000元左右粮食购买力,但清早期白银依然较少,社会普遍使用铜钱,一般民众交易都是铜钱。到了清光绪,一两白银即36克左右,相当于200-300元粮食购买力,白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贬值。清末民初开始使用银元,一两是十钱,而一元只有七钱二分,即27克左右白银,又含10%左右的铜,民国北洋时期一个北京保姆月薪2-4元银元,和一个士兵薪资相近,当时一元银元购买力大致为今天100元左右,也因为银价不断贬值,到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银行收购一个银元只有10元的,基本就是当时银价,但80年代10元钱还是很实的,普通人工资才50-80元。

古代不是现代,现代物流现代标准统一化技术,北京大米价格和广州不会??太大区别。评价古代购买力本质很难准确,通常就用按粮价,但也不能保证准确,小米在山西,和在广东肯定不是一个价格,大米在江西和在甘肃也不同价格的,就是一个时期也不一样价格,再者,每个时期又不一样,顺治和宣统差了200年时间,价格肯定不同。更不能按地价算,甚至今天工资或者房价算,都是更为离谱的,每个时代人员阶层薪资和今天完全不同,古代通常士兵军人地位薪资都很低,科学家在古代还和瓦匠木匠农民工算为一类呢,怎么按今天算工资呢。再例如,清初战乱江南良田一般仅要1-2两白银一亩,乾隆时期涨到10-20两一亩,每个时期物价受到社会环境都不同,只能说按粮食价相对客观一些而已。

2

清朝人少没手机,花钱办不了什么事,现在科技水平提高了,钱能办的事也多了。

缺情误以为是缺钱,外在的物易谈论,内在的情难诉清
  • 物质和金钱排在精神和情感需求的后面,钱不是万能的,

很多表面看起来是金钱能解决的问题,实际上有钱也解决不了,钱对情有制约作用,甚至带来麻烦,利益的争斗,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物质和精神有相互转化互为基础的作用,当物质特别匮乏,也就是贫穷的时候,一家人安守本分,勤劳致富,团结,在精神上乐观,家庭上互助,情感上互相满足,如此一来,都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是一种同甘共苦的快乐,否极泰来。

反之如果有钱了,各自忙各自的,没有什么时间互相帮助,反而不能同甘,被冷漠裹挟,有些人误以为是因为不够有钱,还没有实现财富自由,实际上,不是不够有钱,而是贪婪占据了内心,无论多有钱,也不会带来更多的幸福和感情。

物质和精神有互补的作用

物质不足精神来补,现代人比较欠缺的地方,看看孙红雷小时候,看看伊能静小时候,略知一二。

夫妻之间体现的最明显,感情淡了,就知道护着钱,精神都没了,二人很快没关系了,自然护着钱,如果能大方一些,在精神上已经失利了,在金钱上弥补对方,自己以后的情感之路也会更宽阔一些。

拿着自己争夺来的钱,娶媳妇,或是嫁人,一生也不畅快。

  • 孤单和被冷落会产生自私心态,好像全世界都欠自己的,可悲和可怜,值得同情

人的自私和冷漠只是源于孤单,一个被冷落的人,才会产生自私的心态,能为他人付出和服务的人,不会被冷落。

很多自私的人,比如单亲家庭的孩子,其实不是自私,只是因为缺爱,在幼年时期缺少家人的关爱,没有体会到被爱的感觉,也就没有学会爱别人,无法建立持久稳定的亲密关系,长大后情情感容易不顺利。

这跟钱几乎没有任何关系,甚至只是金钱越多,身体越舒适,精神越痛苦,如果承受过一些肉体的辛苦,反而幸福指数会上升。

否极泰来,学学哲学,有归零心态,重振旗鼓,先说这么多吧。

3

清朝从皇太极正式把国号定为清朝算起,历时276年,而从入关算起则是268年。这么长的时间里一两银子的购买力肯定不会相同,下面就简单的说明一下。

首先我们从米价来看一下白银的购买力。

在清朝刚刚入关的顺治初年(公元1644年左右),一石大米需要2-3两白银。而到了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一石大米的价格是0.6-0.7两白银。康熙年间一石上等白米大约是1.2-1.3两。到了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一石大米大约需要2.6-2.7两白银。到了嘉庆年间年间,正常年景一石大米价格是2两左右,歉收时就要3两,到了荒年则是4两。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时期的米价差距巨大,甚至有6、7倍之多。

而根据清代留存的校准砝码来看,当时一斤大约有580-600克,取其中间数,按照每石180斤算,那么212.4斤大米大约是卖0.6-2.7两白银(只算正常年景)。一两银子大约可以购买78.7-354斤大米,这个购买力还是不错了。

另外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小说里的记载。

在《儒林外史》中提到,一户平民日常最低开销是50个铜钱。在外面吃饭一个荤菜大约只需一分银子,一钱五分就可以在饭店吃顿饭了。《儒林外史》虽然讲的是明代的故事,但是成书于乾隆年间,因此大致可以认为是当时生活的写照。

按照一两银子相当于一千枚铜钱算,普通人家一两银子可以过20天。

而《红楼梦》里刘姥姥在贾府吃螃蟹宴,得知这次花了足足20两银子时也说过够庄稼人过一年了。这和上面《儒林外史》的说法也正好互相验证。

但是古代要赚一两银子也不容易。

在《儒林外史》里面曾经提到,普通人一天的收入大概也就5、60文钱而已。一个教书先生教一年书,馆金大约是5-15两。读书人帮书店选编一本时文,收入也只有4-10两之间。

可见这银子对于普通人家来说不好赚,一年下来勉强维持一个收支平衡也就算好了。而且对于大部分穷人来说,平时其实用铜钱更多,银子恐怕是难得一见。

4

清朝前期普遍使用的货币是铜钱,到了康熙年间才开始使用白银。清朝一两银子相当于1000文铜钱,换算成人民币相当于一千元左右。当时的粮食价格是一石一百五十多斤,一两银子大概可以买下一百五十斤左右的粮食,不过这是清朝初期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到了清朝末年,由于受到战争和天灾人祸的影响,粮价被不断提高,光绪年间一两银子只能购买一百斤左右的粮食。

(康熙银锭)

康熙年间的蔬菜价格普遍为1-3文钱,水果为6-10文钱,个别昂贵的蔬菜水果也不会超过二十文钱,鱼的价格为每斤20文钱,猪肉价格每斤的35文左右,鸡蛋则是一文钱可以买四十多个。这样看来一两银子能够买下的水果蔬菜和肉类食品大概能堆满半间屋子了。

清朝时买房子不像现在这样,按照每平方米的单价来计算,而是按照房子有多少间来计算的。如果你想在京城买一栋很阔气的房子,按照乾隆年间的房价来计算,大概每间屋子需要将近20两银子。要买下一栋非常宽敞的房子,有亭台楼阁和各种装饰精美的家具,大概需要五百两左右的银子。

(咸丰银锭)

那么清朝人的收入是怎样的呢?根据《大清会典》记载:清朝的亲王每年大概有一万两银子的俸禄,郡王的俸禄为5000两,贝勒为2500两,贝子为2300两。各级官员的银子也不少一品官180两起,最末等的官员也有三十两银子。这些钱就算是最少的,也足够让他们生活的非常幸福了,能够应付得了基本的生活开销,但是对于普通官员来说,买房子是不太可能的,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买得起房子。

老百姓的收入和这些人比,那就是天壤之别。据《中国通史》记载:清朝时老百姓每天打工只能赚十文钱,一年算下来也不过3600文钱。这还算是收入比较高的,有些人从年头忙活到年尾,赚到的钱也不过区区两千文钱,也就相当于二两银子。如此微薄的收入,如果只是养活自己应该勉强够了,可若是要养家糊口,那就十分拮据。连日常生活开销都如此艰难,更别提买房子了。如此相差悬殊的收入,也是清朝等级阶层森严的体现,上层社会不知人间疾苦,下层社会则在为生存拼尽全力。

5

我们先通过一些简单的数据来看一下清朝时期一两银子的购买力。粮食谷物

清朝从康熙到乾隆年间,一升最优质大米的价格大概在10文钱左右(1两银子等于1000文)。

据史料记载,当时的1升相当于现在的1.5斤。也就是说,一两银子在康熙到乾隆年间能买到150斤最优质的大米。

到了光绪年间,粮食价格稍有上涨,以谷子为例,平均每石的价格为一两四钱六分。清朝时期的一石相当于现在的156.45斤,换算下来,一两银子可以购买107斤左右的谷子。

鱼肉

清代康熙年间的鱼价一般是每斤20文左右,猪肉是每斤30至35文,鸭蛋一钱四十五个,鸡蛋一钱五十四个。

到了嘉庆、道光年间价格直线上升,鱼一斤25至40文,猪肉一斤五六十文,少数价格高至七八十文。百年时间里,物价上涨了30-50%左右,个别甚至上涨了一倍。

蔬菜水果

普通瓜菜如黄瓜每斤2文左右,白菜每斤1至3文,葱每斤5文,蒜苔每斤8文,桃子6至10文一斤,这些都是道光年间的价格。

房产

我们再来看看当时的房价,不过那时候的房产不是以平方来计算的,而是以间为单位来计算的。

乾隆十三年,北京内城新帘子胡同四间瓦房卖到70两银子,平均一间瓦房17.5两银子。

然后我们再来看一下清同治十年宛平县缪子集卖房的红契上面写的价格:

立卖房人缪子集,今因乏用,将祖遗自盖瓦房一所,门面房四间,二层房四间,对面厢房四间,小灰棚一间,西院小厢房一间,共计房棚十四间。后有落地一条,随房院落门窗户壁俱全,上下土木相连。此户坐落在中城中西坊二铺大马神庙西头路南总甲杨泰地方。今凭知底中保人说合,情愿将此房出卖与刘名下永远为业。三面言明实卖房价银六百两整,其银笔下交足不欠……

从文中可以得知,房子还不错,有门面房,还有二层,厢房等共14间,共卖了600两银子。

看完了购买力,我们再来看看清朝时期的收入。亲王官员

根据清朝乾隆《大清会典则例》卷五十一《户部·俸饷》记载:

亲王岁俸银一万两,郡王岁俸银五千两,贝勒岁俸银2500两,贝子岁俸银1300两。

文武官员每年俸银:一品180两,二品155两,三品130两,四品105两,五品80两,六品60两,七品45两,八品40两,正九品33.1两,从九品31.5两。

普通百姓

普通老百姓的收入就更低了,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中记述,乾隆、嘉庆时期一名短工每天只挣10文钱,满打满算一个月300文钱,一年3600文钱,这还是一天不落的情况。

此外,《中国通史》中还举了一个具体的例子:乾隆21年,河南唐河县的吕魁元给当地郑天禄家做长工,工钱为一年2500文。

当时,白银的价格还没有猛涨,基本上是1000-1200文钱兑换一两银子,也就是说当时的普通农民工一年也就只能赚2至5两银子。

消费与收入的对比

其他不说,就说缪子集的那栋房子吧,价值600两银子,如果一品大员想买就需要不吃不喝奋斗将近4年左右,如果九品官员想买则需要奋斗18年之久。

其实和现在的压力是一样大的,许多人奋斗几十年,到最后也不一定能买得起房子。

普通农民工就更别想了,能维持温饱就不错了。

6

我知道作家老舍的父亲当年是北京八旗禁卫军的一个下级军官,每月工资是二两银子,加上老舍母亲给人家洗衣服的钱,养活一家六口人也够了。这些钱比较现在北京生活消费水平,相当现在的五千多元钱吧。

7

那时几乎没有宏观调控和计划经济,都是小地域价格,垄断性经营多。没有固定的货值,和现在相比,统计规划,整体区域间都有协调价格,可以说货币基本协调一致。……

8

这个,咱,不知道呀!

9

这你就触及到我的知识盲区了,

10

清朝一两银子了不少,现在公安局公务员月3000元的话,估计一两银子能顶现在1200元左右。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李靓蕾会原谅王力宏吗

2021-12-30 1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