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中医一千多年没有出现理论大创新了,这是为什么?

电脑版   2020-11-26 10:48  

中医一千多年没有出现理论大创新了,这是为什么?中医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之后,再无像中医四大名著这样的理论大创新了,后世理论基本都属于在这些理论上的补

1

一千多年前的人,两个眼睛两个耳朵。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你进化出三个眼睛三个耳朵了吗???

2

你好,关于你提出的问题,我的回答如下,希望能对你有用哦!

★其实张仲景也不是中医理论的创新者,伤寒论也只是中医理论下的成果,并没有新的理论出现,这没啥奇怪的。

★ 众所周知,中医的真正理论源头是《易经》、《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诸如《伤寒论》这些算不得源头理论了,只是旁支末叶,都是围绕内经和本经来展开的。

那为啥再没有人创新中医理论呢?原因无非有这几点。????

★第一:中医理论已经非常完善完美,并不需要改变和增加什么,原有的理论完全够用好用。

★ 第二:后人智慧一代不如一代,没有能力创新或者改变任何中医理论内容。

★我倾向于承认第一种原因,本人研读中医理论多年,并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有一些难以理解的论点,只是我本人智商不够理解不了而已,不大可能是理论有误,因为中医理论都是通天彻地、明了宇宙实像的高人所作,只会有我们理解不了的东西,断不会出现普通人就能看出来的漏洞。

★再者中医理接近真理,就像2+2=4一样,用了几千年了它算法和得数依然没变,也没人有能力去改变或者创新。再比如就像我们吃饭一样,南方人吃米饭,山西人吃面食,还有用筷子的姿势,几千年来如此,并没有什么改进的余地,也同样没人能够改变和创新,好用合理的东西就是这样的,谁也改变不了的。

★以上就是我对该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助到你哦!

3

中医是合乎道的学问。什么是道?道即真理、本质、规律,它具有恒久性、稳定性,所以,中医理论也具备这种属性。一千年前,1+1=2, 一万年后,还是1+1=2。为什么中医少变,西医善变?那是因为:中医是从本质看现象,西医是从现象看本质。西医的理论,今天这样说,明天哪样说,变化无常,总在不断地推翻自己,这恰恰说明了它错误百出与不成熟。数千年前,祖先们用筷子吃饭,如今,我们也还在用筷子吃饭,这是落后了吗?这是固步自封吗?要不要改成输注营养液才觉得先进时尚?

中医,是道的延伸,是合乎道的学问,因此,它具备恒定性,历千年而不衰,历千年而不改,一直适用,一直实用。

中医,并不落后,恰恰相反,它太超前了!

4

中医千年没有创新,不足为奇。因为:

1.客观存在上,还没有人能与时俱进地发现新大路。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在发展变化之中,中医理论也不例外,之所以千年没有根本性的变化,一定有其内在的原因,只是还没有被世人发现罢了。世界是动态的,人类的健康也是动态的,没有发展本身就是一种倒退,所以现实世界疾病层出不穷,而有效的医疗手段又是那么的苍白。

2.现实需求上,任何创新的前提都离不开天地人合一,即同时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中医之所以千年没有根本性变化,一是天时还没到,即人类还没到迫不急待需要中医救世的时候。二是地利还不具备,人类在不断地破坏自然环境,自然的真气不存,何谈地的灵性。三是人文环境还缺乏基础,人因得意而忘形,这是常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对中医的依赖减弱,进而求的渴望大打则扣。

3.西医的问世,如大海冲浪。冲昏了世人的头脑,冲淡了中医的精髓,冲垮了正确的健康理念,盲目追求短平快,根本性的东西不被足够重视,中医被冷落边缘化,从而淹没了研究中医的应有激情。在这方面也暴露了人性的弱点,即好享乐,弃本源。也证明了世人常常昏昏然,却又不以为然。

5

不是没有,创新的表现不同罢了。

有一个故事:有一座被各种绿色植物完全覆盖的大山,大到人用一生也游不完,这天来了两个人,一个人直接走进了大山去欣赏美景,他每天都看到不同的美景,他也每天在不停的走着,不能停歇,直到最后一天他只能说出他所看到的花草样子,但说不出大山的模样,说也只是依靠自己所见来想象大山整体的模样;另一个人则远远的站在大山的外面看着大山,大山的模样尽收眼底,哪个部分长着什么树什么草,什么颜色,都有什么动物等等,这些第二个人都看到了,只不过无法详细说出他们具体的模样。

理论的形成与现实中理论的发展也同样有两种途径。

系统的思考也就是整体地全面地思考事物与世界,系统全面地思考世界就无法依据现实,脱离现实,不被现实所束缚才能做到真正的全面,因为现实中的具体的可能是无限的,依据现实中具体的可能去拼凑整体的世界会是一件永远的任务,永远到人类无法完成,而且世界是在运动变化着的,过去和现在的存在无法成为未来的具体可能,未来的具体可能总是新的。所以要整体全面思考和认识世界只能脱离现实中具体可能,从系统和整体去认识世界,从世界去认识世界。这时的世界不是具体的,是抽象的、概念化的,也就是说人们只有脱离现实用概念把握世界,而且是完全可能的,因为世界的具体可能是五花八门无穷无尽,但控制这些无限的是统一的有限的理或道,也就是说人们认识了理或道也就认识了世界与世界的无限可能,理或道是有限的甚至最初是唯一的,所以人们通过把握理或道来把握世界与世界的无限可能是完全可能的,而且离现实世界越远越容易把握,甚至在最远处人们可以用一个字就可以把握世界与世界的无限可能。

正因为如此,系统和整体的思考世界只能见其理,不能见其形。那么就必然的出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理和道如何与现实中的可能结合,如何用理具体解释现实具体可能,毕竟人们都生活在现实里。理或道离现实越近就会越细化,也就是说控制具体存在的往往是众多细化的理或道里的几个。人们在判断那些细化的理或道控制着未来的可能成为现实存在时,必然的会出现分歧,因为人是不同的,人的分析与判断能力是不同的,且人的分析与判断能力来自自己的实践而无法得之他人。这样一来,现实情况就是,绝大数人们往往无法用确定无疑的本完全能够接受世界无限可能的理或道去解释和理解世界。正因为如此,后世的人们不但去理解世界,还要理解本用于理解世界的理和道,有因为人的不同,这种理解又在无限重复着。也就是说,系统地去理解世界,一开始形成的理和道是有限的,但后世对理与道的理解和依据理和道对世界无限的解释本身是无限的。

下面是理解世界的另一种途径。

人们从个体出发去思考和理解世界,必须依据现实,必须从确信无疑开始。因为只有建立在确信无疑坚实可靠基础之上的理解和认识才是真确和可信赖的。那么在开始思考和理解世界开始之前,人们必须首先确立一种思考和理解的手段或工具,这种手段和工具必须是可靠的确信无疑的,且这种手段和工具不能受变化多端的现实任何影响,也就是说这种手段和工具必须脱离现实,独立于现实。这样一来,人们基于确信无疑的出发点,然后运用独立于现实的确信无疑的手段和工具去思考和理解世界,这时得出的结果才回去可靠的确信无疑的。个体的思考的每一步前进就必须是把下一个的现实的具体疑问变成此手段和工具下的确信无疑,不能有任何一步的跳跃和任何疑问的容纳。这样一来,个体思考必须紧紧依附于现实具体,不能有丝毫的距离。

这样一来,个体思考的问题就来了。首先,确信无疑的出发点和工具是因人而异的,至少出发点不是唯一的,这就导致了个体思考结果的多样性,也就是说,有多少思考个体就有多少理论。再者,个体思考必须紧紧依靠现实,现实的具体是无限的,人们依据对有限的现实思考而得出的理论必然是有局限性的,现实总有这样的具体存在是这种理论无法理解和解释的。正因为如此,依据个体思考得出的解释世界的理论是永远发展的,总会有下一个更正确的或能解释更多现实具体的个体思考得出的理论产生。

所以说,个体思考随着时代发展总能推出新的理论以代替旧的理论,而系统思考总是忙于理解系统思考得出的理论和运用这些理论去理解世界具体存在。这两条道路都没有尽头,直到人类寿命的结束。

6

现在有什么理论能超过黄帝内经?有什么理论能超过伤寒论?没有。中医经典,现在依然大放光芒。就像风水理论,放在今天依然准确。新不一定就好。

7

中国传统文化讲的是继承、发展、创新的过程。而中国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传统文化近一千多年遭到很多次无情打圧,致使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大的断层,完整继承都出现很大的问题。继承都困难,何谈发展创新?在中医方面也应该是同样的问题。但近四十年,中国国力日渐强盛,中国考古事业蓬勃发展,中国引进留存国外的中国书籍等各种有利条件,对完整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作用很大,为弥补文化断层,完整恢复传统文化提供很大助力。相信不久将来,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会取得长足进步,中医也会有较好的继承发展。

8

这个问题提得好。西医一千多年也没有什么理论创新。西医的进步实际上是机械和生物技术的进步,就医学理论来说,毫无进步可言。更不要谈创新了。

西医的理论很落后,也很糟糕。就是不进步拒绝进步。比如整体治疗方案方面,几乎是空白。没这样思考过问题。

中医呢?从二千多年前,理论体系就已经完备了。理论已经很成熟发达了,不太需要再进步。但是中医的医疗方案,却每天都在探索更新。中医最能追求新的方法,是最开放的体系。

西医自己想不明白的事,有效,他们也拒绝。只因为想不明白。而中医只要有效就拿来先用着。之后再探讨合理性问题。

就像汉字一样,不需要每天都造字。而英语却每天都创新。你能说英语就比汉语先进吗?

9

峰高有顶,天地有极,

10

那么请问,真理会不会过时?

还有从《黄帝内经》的开篇《上古天真论》看“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不也是在说今天吗。

还有在《易经》中已经有隔离的记载了。在《周礼·天官》中已经有医学分科了。还有《周礼·天官·疾病》中已经对季节产生的疾病有记述了。

还有在今天抗疫老在说的“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也是《黄帝内经》里的,而且从中国的抗疫实践看,起到了理论指导的作用。

还有从我买的《中国科学思想史》看,中医的理论一直发展,从《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到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再到魏晋南北朝的王叔和的《脉经》、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还有陶洪景的《本草经集注》和雷敩的《雷公炮炙论》。

再到隋唐五代的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我还买过这本书》,还有孙思邈的《千金要方,还有《四部医典》和《新修本草》。

再到宋元时的王惟一的《铜人俞穴针灸图经》,陈言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杜本的《熬氏伤寒全境录》还有杨介对解剖研究而著成的《存真环中图》。还有宋徽宗主编的《圣济总录》还有《卫济宝书》和陈自明的《外科精要》还有林希的《重广本草图经序》和苏颂的《本草图经序》。还世界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著作宋慈的《洗冤集录》。

金元时刘完素的《运气要旨论》、《宣明论方》、《素问玄机原病式》,张从正的《儒门事亲》和李杲的《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医学发明》、《活法机要》、《伤寒会要》、《兰室秘藏》、《东垣试夜方》、《药类法象》、《用药心法》。还有朱震亨的《局方发挥》、《格致余论》、《本草衍义补遗》、《丹溪心法》。

还有明朝方以智的医药学思想,还有吴有性的《温疫论》和陈实功的《外科正宗》。还有明末清初汪昂的《医方集解》、《本草备要》、《汤头歌诀》,清代名医徐大椿的《医学源流论》和陈念祖的《时方歌括》、《时方妙用》、《神农本草经读》、《医学三字经》、《医学实在易》、《医学从众录》。还有叶天士的《温热论治》。薛雪的《湿热条辨》和吴瑭的《温病条例》还有王士雄的《霍乱论》。还有林之翰的《四诊抉微》和程国彭的《医学心悟》还有王清任的解剖学著作《医林改错》。

还有……

民国有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

从这些书看,中医一直是在发展的。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李靓蕾会原谅王力宏吗

2021-12-30 1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