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昆虫为什么不会因趋光性齐刷刷地奔向太阳?

电脑版   2020-11-26 10:48  

昆虫为什么不会因趋光性齐刷刷地奔向太阳?如题:能问出这个问题基本都是因为对于昆虫趋光性的误解!昆虫的趋光性想想我们什么时候意识到昆虫有趋光性的?很简单

1

能问出这个问题基本都是因为对于昆虫趋光性的误解!

昆虫的趋光性

想想我们什么时候意识到昆虫有趋光性的?很简单,从类似飞蛾扑火等例子。那么换个角度想,如果没有我们人类学会使用火,那么昆虫还有趋光性吗?这其实就说明了所谓昆虫的趋光性并不是指昆虫喜欢飞向光源,更不是想寻死。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仔细想想月光和我们人造光源的区别。没错最大的区别就是月亮离我们很远,而人造光源离我们很近,所以近似可以认为月光是平行光源。

所以昆虫秉着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原则,以平行光源为参照来做直线飞行。然后人类发现火之后这种情况就改变了,人造光源因为很近,光线成中心放射线状,昆虫还傻傻的按照与光线的固定夹角飞行就是直线运动,结果越飞越坑爹,飞成了等角螺线,飞到火里去了,这种现象还被人类称为昆虫的正趋光性。

昆虫的白天

到了白天光线变强,此时因为昆虫复眼的特殊构造因此它们所看到的天空和我们并不相同,而它们就会综合参考太阳的方位和被大气散射成天空光的偏振来进行导航,而不是被太阳光吸引,所以不会飞向太阳。

这种导航方式类似于古时人们用方解石在海上导航一样。


评论留下你的看法!

2

这个问题首先存在逻辑上的错误,趋光性的昆虫大部分都是夜行属性,也就是说,即便要飞,也是追随月亮,而不是太阳。

好吧,那他们为什么不齐刷刷飞向月亮呢?因为月亮是冷调光源,不够温暖。它们不太喜欢。

还有,其实昆虫这个习性是在进化过程中,为了避免撞树而产生的,你能够理解,漆黑的夜里,飞行的时候,只要前面有光源,那么证明是可以飞过去的,有阻挡的地方,是有障碍的。

希望这个通俗易懂的问题能够帮到你。谢邀。

3

趋光性(英语:Phototaxis)是一种生物对光靠近或者远离的趋性。

【植物与飞蛾类昆虫的趋光性的生理表现】

在有趋光性的生物中,拥有正趋光性的会靠近光源,而有负趋光性的会躲避光线的刺激。这样对于植物等自养生物来说十分重要,因为趋光性可以帮助植物获得更多阳光以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正趋光性"称为"向光性","负趋光性"称为"背光性")。

飞蛾之类具有复眼的夜间飞行的昆虫,常被误认为具有趋光性,这是一个认知偏误。虽然飞蛾在实际行为上表现为趋向光源飞行,事实上这是因为人造光源(如:火把,电灯)的光线与自然光线(阳光,月光,星光)不同,前者呈放射状,后者接近平行光。自然状态下通过保持平行光线的夹角修正自己的飞行路线,保持直线飞行。而人造光源呈现放射状,干扰了飞蛾的判断,与光源保持锐角飞行的飞蛾就表现成螺旋状飞向光源。

【概述总结】关于会飞的昆虫具有复眼的夜间具有趋光性飞行,为什么不会因趋光性而齐刷刷地奔向太阳?比较科学合理的解释是:昆虫具有能够识别人造光源(呈放射状)的光线与自然光线(平行光线)的差别;所以昆虫就不会因趋光性齐刷刷地奔向太阳。










4

我感觉大多数趋光性的昆虫是夜间出行,白天会隐藏起来。另外他们也不具备那么强的飞行能力!

5

昆虫大都有趋光性,不过有的是正趋光性,有的是负趋光性,简单的说正趋光性就是一些昆虫会主动的靠近光源,而负趋光性则恰恰相反。关于正、负趋光性比较常见的例子就是晚上路灯的四周会聚集大量的飞虫,而这些飞虫都是正趋光性的,而我们常见的蜗牛、西瓜虫等动物则是负趋光性的。对于正趋光性的昆虫来说,光是最能吸引它们的,那么为什么它们不一直奔向太阳呢?我们简单的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昆虫的正趋光性

说到昆虫的趋光性,许多小伙伴会首先想到“飞蛾扑火”。从表面上看,夜晚飞蛾确实会向着明亮的地方飞,哪怕前面是一根燃烧的蜡烛或者是一堆燃烧的干柴,飞蛾都会义无反顾的扑进去。但是,根据科学的研究发现,飞蛾扑火并不是因为趋光性,而是因为它被误导了。飞蛾是一种昼伏夜出的昆虫,它们在夜里行动靠的是月光发出的微弱光线,而月亮的光线照在地球表面几乎是平行的,而飞蛾正是根据平行的光线找到了适合自己飞的角度。但是,人类制造的光线是散射的,在黑夜中,这些光线比月光要明亮一些,所以这些散射的光线就盖住了月光,此时飞蛾就会以人类制造的光源散射出的光线飞行,而它飞行时所找的角度与在月光下飞行的角度是一样的,这就使得飞蛾会围着散射的光线打转。再加上本身飞蛾飞行的角度就是斜角,所以它会围着光源一直向里面飞,直到没有角度后撞到光源上。

因此,飞蛾扑火并不是因为趋光性,而是因为被其他光源干预,导致的导航错误。

而真正有趋光性的昆虫是一种本能,是昆虫本身对光产生的一种定向运动,而这些昆虫大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昼伏夜出的昆虫,而且没有特别固定的飞行轨迹,比如我们都非常讨厌的隐翅虫就是一种典型的正趋光性昆虫。隐翅虫通常会在夏秋两季活跃,它们的主要食物以昆虫、花粉等为食,按理说,在室内,它的主要食物比较少,所以它们不会跑到室内。但是,事实上,如果家里出现了隐翅虫,多半就是因为密封不严,在夜晚隐翅虫看到灯光被吸引到室内的。因此,严格意义上说,真正的正趋光性对于昆虫来说没有目的性,只是出于本能。

既然正趋光性的昆虫喜欢光,它们为什么不一直向着最亮的太阳飞?

在白天,太阳光是最亮的,这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来说,无疑是最好的光源,但是,事实上,我们却很少见到向太阳飞的昆虫。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三个原因:

01 昆虫的习性

在上面我们说过,拥有正趋光性的昆虫,大都是昼伏夜出的,而这些昆虫在白天都躲在阴暗的角落里休息,不外出活动。这种习性大都是为了躲避捕猎者才产生的,相对来说,昆虫最大的天敌是鸟类,而大多数的鸟类是昼出夜伏的。既然白天躲了起来,它们也就不会向着太阳飞了。

02 昆虫飞行的轨迹

虽然昆虫的飞行轨迹并不固定,它们一会飞这,一会飞哪,但是它们的飞行大都是按照直线进行的,这种飞行方式是最省力的。当有太阳光时,昆虫所处的整个环境都是亮的,此时它们就会用自己的眼睛来辨别方向,而昆虫飞行的目的也很简单,为了生存,或是寻找食物,或是躲避天敌。所以,它们也没有必要在一个明亮的环境中一直向着最亮的光源移动了。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夜晚路灯周围会有一群昆虫在飞,但是当天亮时,它们就会从亮着的路灯旁飞走。

03 代价

我们不能否认在昆虫的进化史上出现过一直向太阳飞的昆虫,但是这些昆虫都已经被淘汰掉了。首先,向着太阳飞,是一件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在飞行的过程中,随着离地面越来越远,离食物也越来越远,体力消耗越来越大。其次,对于昆虫来说,它们大都是低飞的,因为飞的越高,遮挡物越少,体色与环境颜色的差异就越明显,这样就容易被天敌锁定到。

因此,一直向着太阳飞,对于昆虫来说代价实在是太大了,这样做的昆虫都已经死了。对于生物来说,在漫长的进化中,选择更适合自己生存的方式尤为重要,所以,就只剩下了不会傻傻的向遥不可及的太阳飞的昆虫了。

总结

昆虫的正趋光性只是相对于黑暗的整体环境才有的,而太阳升起时,环境整体明亮,所以即使白天活动的,有正趋光性的昆虫也没有必要向太阳飞,更不用那些昼伏夜出的昆虫了,在白天,它们早已经找到了阴暗处呼呼大睡了。

其实,严格意义上说,趋光性是昆虫进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有利于自己生存的本能,这种本能不会太绝对,简单的说就是不是因为有趋光性,它们就无条件的向最亮的地方飞去,其中还有飞行角度、体力消耗、躲避天敌等等因素。

6

一般来说趋光性的昆虫大多数都是夜间活动(这应该是白天活动天敌太多的缘故),而夜间不言而喻地球上是收不到太阳光的;就算有那些不怕死的白天趋光性的昆虫,白天也有其他的光源。另外,我们现在所理解的趋光性,其实是生物的一种本能:亿万年来,夜晚活动的昆虫都是靠月光和星光来导航。因为是极远光源,光到了地面可以看成平行光,能作为参照来做直线飞行。那么,所谓的趋光性也就是昆虫将光源借用来参照飞行的工具,类似于我们通常理解的蝙蝠回程定位。现在我们看见的飞蛾扑火和昆虫围着电灯飞行等,都是人类的生活干扰了那些存在亿万年的古老的昆虫的生活习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相信在很多年以后,这种飞蛾扑火的“美景”也会逐渐减少,毕竟生物都是有求生的本能的。

7

我小时候的梦想是能遨游宇宙,长大才知道,宇宙不是你想上就能上,所以我打算环游世界~

8

早的时候有飞去试试的,可是试过的都死了,剩下的都是不想试的,最后慢慢演化,现在的这些就压根没这种想法了

9

因为太阳的温度很高

10

个人认为:是由于太阳光范围很大很强,照到地面的时候其它物体的反光,使得太阳并不显得那么亮,有光的情况下昆虫会更优先的选择去寻找食物。例如说镜子可以完美的复制太阳的影像,白天的时候你有看到过昆虫围着反光镜不肯离开么?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李靓蕾会原谅王力宏吗

2021-12-30 1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