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南方山区土著客家人是马来人吗?

电脑版   2020-11-26 10:19  

南方山区土著客家人是马来人吗?为什么很多历史学家考证客家人属于马来人的一种?:不是,是各朝代战乱时南迁的中原百姓!:-马来人,客家人,土著,山区

1

不是,是各朝代战乱时南迁的中原百姓!

2

不是。

中国南方的客家人,主体是自秦代开发岭南开始至清朝末期的几次汉族南迁。

南方同时存在的古越族,大部分已经融入汉族之中,一部分是今天的南方少数民族壮侗瑶黎等族祖先。

3

客家人居住的地区地大部分都带輋字地名,饮食服装也与畲瑶族并无异样

4

我认为:客家人就跟我们那里的过山瑶人差不多性质,总是在不断的移民,哪里能生存就住哪里。所谓客,那就是说:是外来的意思。

5

说这话真一点常识也没有!我就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客家人!来自广东梅州!我们客家人的来历在我的文章里有写!我们客家人都是为了避战乱天灾人祸而从中原往以往说南蛮的荒野之地求生来的。客家话保留了很多古代官话的发音就足以证明!想知道更多有关客家人的信息,可以关注我!

客家人”又称“客家民系”,也有人叫“客籍人”、“河洛郎”等。客家人分布在中国大陆的广东、江西、福建、广西、四川、湖南、海南、浙江等10余个省、市、自治区的 180多个县、市,仅广东省的客家人就达到1000万左右,占到广东本地族群的五分之一。 惠州、梅州、赣州、龙岩、河源、韶关、贺州、玉林、防城港、沙巴州、新竹是客家人主要的聚居城市,而梅州、赣州、汀州则被誉为“客家三州”。除此之外,还有约600万人分布在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另有约1500万人分布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越南、美国、秘鲁、毛里求斯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移居国外的客家人主要源于几百年前的下南洋运动)

客家人是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客家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一支民系群体,他的称谓自然有他的深刻文化内涵。日常生活中,大家都习惯把新搬迁来的住户称为客。自然,“客家”称谓的来历也与客家先民的迁徙息息相关。甚至可以断言,离开迁徙这个大前提,就不可能有“客家”这一称谓。

“客家人”原属北方汉族的族群,在多次迁徙过程中,受迁徙地不同语言的影响,自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客家话。由于普通话里的“客人”在客家话中被称为“人客”,所以,为了避免与“来访之客”混淆,故将“客家”作为一种文化概念传承下来。

有关客家的起源存在多种说法,主要有“客家中原说”和“客家土著说”。“客家中原说”认为,客家的主体构成主要是来自中原地区的移民。而“客家土著说”则认为,客家共同体是南迁汉人与闽粤赣三角地区的古越族移民混合化所产生的共同体,其主体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人,而不是迁徙到这一带的中原人。其实,无论是“客家中原说”还是“客家土著说”,都没有否定“大批中原人南迁从而形成客家民系”的这一客观事实。

后经客家人自述和专家考证,确认客家人的祖根在中原,是客家人的祖先不断从中原迁徙到南方,从而形成了“客家人”这一特殊民系。

说到迁徙,就不得不说客家人迁徙的原因。人们常说,“搬次家脱层皮”。我想大家对搬迁都有同感。试想,一家老小背井离乡,跋山涉水,到一个远在千里前途未卜的陌生地去安家,心理负担该是何等的沉重。可我们的客家先民竟然一次次义无反顾地举家南迁,难道他们是一时心血来潮吗?非也。中原有一句俗语叫“穷家难舍”。以我们中原人的特性,不到逼不得已是绝不会离开自己的祖居地的。那么客家人举家南迁到底是为什么呢?不言而喻,他们定然是遭遇了战争、动乱、瘟疫、自然灾害等危及生存的大灾难。试问,像历史上出现的几次大战乱无不搞得民不聊生,哀鸿遍野,那时不逃离能活命吗?也许我们的先民们当初只是打算避难一时,但时间一长,慢慢适应了客居地的生活,暂时的客居自然就演变成了长久的安家。故而也就永远的“客家”了。了解了“客家人”的来历,下面就给大家聊聊客家人历史上六次大迁徙的具体因由吧。

客家人的第一次南迁出现在公元前的秦朝。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政治和军事的需要,派兵60万人“南征百越”。南下的秦军从闽粤赣边界进入揭岭(即揭阳山,今揭阳县北150里),直抵兴宁、海丰二县界。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再派50万兵丁“南戍五岭”(今两广地区)。这些北方兵丁长期“戍五岭”与越人杂处,逐渐习惯了当地生活。秦亡后,两批南下的中原秦兵就留在了当地,这大概便是客家最早的先民吧。还有一说,秦始皇为了建造阿房宫,驱赶数万伐木客前往赣南兴国伐木,没累死的就悄悄隐居在当地,也成了首批客家人。

第二次大规模南迁发生在西晋末期。永康元年发生了“八王之乱”,继而又爆发了人民反晋王朝的斗争,大大动摇了西晋王朝的统治。这时北方的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趁虚而入,割据为王,相互争战不休,使中原陷入“五胡乱华”的动荡局面。西晋王朝灭亡后,中原成了胡人的天下,他们废农田,牧牛羊,虏汉人做奴隶。不堪奴役的汉人不得不大举南迁。他们由中原经河南南阳进入襄樊,沿汉水入长江迁向湖北、安徽、江苏一带;朝东则由九江到鄱阳湖,或顺赣江进入赣南山区。其后,由于南北对峙,又有大约96万中原人经宁都、石城进入闽粤地区。其迁移远者自今日山西长治起,近者由今日河南灵宝、国都洛阳等地沿颍、汝、淮流域抵达湖北及皖赣部分地区。东晋义熙九年(即公元413年),东晋王朝为安置中原移民,以“流民营”为基础专门设立了侨州、郡、县。这股迁徙潮此起彼伏,持续170多年,迁移人口达一二百万之众。闽粤先民(包括潮闽、广粤)大部分都来自当时的那次大迁徙。

第三次大规模南迁发生在唐朝末年。有名的“安史之乱”不仅使大唐国势衰退,也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灾难。加之中原连年灾荒,官府敲榨盘剥民不聊生。许多城乡烟火断绝,一片萧条。继而又爆发了由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起义军弛骋中原,辗转大江南北十数省。战乱所及,惟有赣南、闽西南和广东东北“堪称乐土”。于是上述各省客家先民的大部分由江州溯赣江而上,来到今天的赣南、闽西、广东东北的三角地带定居。如宗室李孟,由长安迁汴梁,继迁福建宁化石壁乡。固始人王绪、王潮响应黄巢起义,率光、寿二州农民起义军五千下江西,致使闽赣边一带人口激增。南迁者远的多由今河南光山、固始,安徽寿县、阜阳等地渡江入赣,更徙至闽南;近的则从赣北或赣中迁至赣南或闽西,或粤北、粤东边界。这次南迁一直延续到五代十国,历时90余年。而此时客家语开始萌芽。客家语的发音继承了较多五代、两宋时的中原语腔调,从侧面也证明了客家人的祖根在中原。

第四次大规模南迁发生在北宋末年。公元112年,金人入侵中原,攻破北宋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宋高宗赵构南逃至临安(今杭州)称帝,建立南宋王朝。迫于战乱,随高宗南迁的臣民达百万之众。此时,一部分官吏流移到太湖流域一带,另一部分士民或南渡大庾岭,入南雄、始兴、韶州;或沿走洪、吉、虔州,而后由虔州入汀州;或滞留赣南各县。南宋末年,元人入侵中原后,强占民田,推行奴隶制,处于黄河流域的汉族百姓为躲避战乱,又一次渡江南迁。随后由于元兵向南进逼,赣闽粤交界处成为了宋、元双方攻守的战场。文天祥起兵抗元,率义军进抵梅州,客家儿女纷纷从军,转战于闽粤各地,仅松口卓姓家族就有800多人,“男执干,女甲裳,八千子弟走勤王”。早先迁入此地的客家人,为寻求安宁的环境,又继续南迁,进入粤东的梅州、惠州一带。因为这时户籍有“主”、“客”之分,移民入籍者皆编入“客籍”。而“客籍人”遂自称为“客家人”。客家人参加文天祥领导的抗元失败,元军大举南下,又有大量江浙及江西宋民,从蒲田逃亡广东沿海潮汕至海南岛。元末明初的战乱,又触动了客家人的迁移,这一期的迁徙路线主要由闽粤岭山地域分迁至广东中部及沿海地区,以及四川、广西、贵州、云南和台湾等地。还有小部分回迁至江西赣南及赣中赣北西部罗霄山脉两侧,使江西的客家有了新客和老客之分。

第五次南迁发生在明末清初。其时生活在赣南、粤东、粤北的客家人经过200多年的发展人口大增,而当地山多田少,种植所获不足供应,遂向川、湘、桂、台诸地以及粤中和粤西一带迁徙。如明嘉靖年间从程乡、长乐迁海丰、归善、新安等沿海地区,从汀州迁至福州等地。这次大规模的迁徙,在客家移民史上被称作“西进运动”。四川的客家人基本上来源于这次“西进运动”。当时四川人口因战乱、瘟疫及自然灾害锐减,清政府特别鼓励移民由“湖广填四川”。于是,由中原移居两湖两广的汉民又大量入川。朱德、郭沫若、韩素音的祖先都是当时由广东、福建迁到四川的客家人。另外,满人入主中原进至福建、广东时,客家义士为反满人入侵号召群众举义反清。举义勤王失败后为避株连多隐姓埋名,分别逃亡至粤北、粤中、粤西或广西、湖南、四川各地。有一部分则随郑成功迁徙到台湾。

第六次南迁发生在19世纪中叶。清朝咸丰、同治年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以客家人为基本队伍,辗转征战十余年。以客家人为主体的太平天国失败后,清朝统治者下令要把所有姓洪的及其参加过起义的男女老少统统杀掉。因此很多客家人或改名换姓,或逃亡外地。在此期间,粤中地区又发生了持续12年的土客械斗,动乱使得客家人又一次大迁徙。大批客家人迁徙到香港、澳门、汕头、厦门和海口一带谋生。也有不少客家人被诱为契约劳工,被迫飘洋过海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南北美洲等国从事苦役劳动。

除以上6次大规模的南迁外,中原汉人也有因旱灾水患逃荒而南迁者,另有历代官宦、贬谪、经商、游学而定居闽粤赣边地区的。但并不是所有南迁的汉人都属客家人,他们中只有闽粤赣系和源自这一系的人才被称为客家人。

自南宋末年以来,客家人在向南方各省迁徙的同时,又陆续通过海路和陆路向海外迁徙。海路由厦门、汕头、广州、海口、虎门、香港和台山赤溪的凼家冲等港口出发,乘船冒险到达南洋各地。陆路通过广西、云南边境进入缅甸、越南等地。其中包括宋末抗元、清初“反清复明”、清末太平天国运动和孙中山早期领导的各次武装起义失败后逃亡海外的志士。还有相当数量的破产农民和城市贫民,他们或自驾帆船,或被掳掠、诱骗、招雇为“契约华工”到南洋等地从事苦役。20世纪中叶以来,又有部分人由原住国向欧美等国乃至世界各地再行迁徙。当今的客家后裔已遍布五大洲。

长途迁徙难免遇到各种艰难险阻。可我们的客家先民以坚强的意志勇敢面对重重困难,一次次披荆斩棘,排除险阻,以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一步步打造出了一支有着五千万人众的兴旺发达的民系群体。他们的勇气和精神不得不让我们钦敬 !

原本属于中原汉民的客家人虽身处异乡,但始终难忘故乡情。他们以中原祖根为自豪,不仅自称是“河洛郎”(河洛乃以洛阳为中心的洛河流域),而且还将中原文化的精华作为客家文化的主流。客家人把祖宗的“勤劳勇敢,艰苦奋斗”作为座右铭,常常以先贤为榜样,教育后人学习前辈们的创业精神和成功经验。如此世代传承,便形成了独有的客家文化体系。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有人说: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还有人说:哪里有阳光,哪里就有客家人;哪里有一片土,客家人就在哪里聚族而居,艰苦创业,繁衍后代。由于客家人行走天下,且孕育了大批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成功商家,故有“东方吉卜赛人”、“东方犹太人”之美誉。

客家人勤劳团结爱家爱国,我为自己是一名客家人而骄傲!




6

客家人确实是马来人分支,因为越南老挝柬埔寨的山由族人自称客家人。越南山由族的土楼与客家人的土楼完全一模一样,广西博白客家卷粉与越南卷粉一模一样正宗马来风味小吃










7

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说是中原地区迁过去的人,它们既不完全是蛮,也不完全是汉,而是由古越族残存者后裔与秦统一中国以来来自中国北部及中部的中原流人,互相混化而成的人们共同体。

8

客家人,又称为客家民系,是一个汉族民系,千百年来,中原人抵达粤赣闽三地交界处,与当地土著居民杂处,互通婚姻,经过千年演化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客家民系。迁徙给了客家人坚韧的品性。尽管所处环境位于偏僻的山区,但是勤劳的客家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创造了属于自己和华夏民族的历史。

马来西亚华人是明清时期广东福建客家人下南洋逐渐形成的,所以这个说法值得商榷!

9

这样的提问看得出是别有用心诋毁客家的人提出来的,还把本是香港艺人祖籍福建泉州的八两金硬编造成客家人,并把处理过的照片放出来,其诋毁伎俩及居心昭然若揭。在头条就是有一些居心叵测的人老在造谣生事污蔑客家,真不值一驳。但为正视听,给污蔑者有力反击还是论述如下:国内很多院校都有客家研究所也有不少的专家,都论证了客家人的南迁历史,史料记载东晋时现大埔的地方为安置北方流人,在五个流民营的基础上设置义招县;南齐时,为纪念程旼从中原迁徙过来教化乡民之绩,特设置程乡县(现梅县);原梅州早在古时是有土著居住,到宋代由于客家人不断迁来广东,在梅州,客籍就超过了主籍;《嘉应州志》记载了畲民风俗习惯和客家的不同,也记载了畲人为反抗官府曾多次爆发起义,遭到镇压屠杀,一部份融入客家,一部份迁徙福建浙江。

再是复旦大学生命学院李辉教授用分子遗传学分析写成《客家人起源的遗传学分析》,指出父系遗传的y染色体SNP的主成份分析来看,客家人与中原汉族最接近,基因结构中汉族结构占了百分八十多。从而证明客家人是北方中原迁徙过来,在基因检测上得到证实。这些科学方法及史料证明客家是汉族已不容置疑,与那些喷子说的马来种更是相差十万八千里。

这里还要说的是那些专门造谣生事污蔑客家的人,在这个万众一心抗击疫情期间,专门造谣写下胡编乱造文章,居心何在,是否想配合敌特制造族群矛盾,制造分裂,破坏稳定团结,破坏抗击疫情,这些罪恶阴谋当然是不能得逞的,必被正义力量粉碎。

10

都是北方人迁去的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李靓蕾会原谅王力宏吗

2021-12-30 1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