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贴地斩是成功率最高的任意球破门方式,为什么感觉不常见到球

电脑版   2020-11-26 10:15  

“贴地斩”是成功率最高的任意球破门方式,为什么感觉不常见到球星在比赛中采用?:看球多年,“贴地斩”式任意球的破门率确实非常高,但操作难度也非常大,更不

1

看球多年,“贴地斩”式任意球的破门率确实非常高,但操作难度也非常大,更不可能成为常规武器。即便是像皮尔洛和小罗这样的任意球大师,整个职业生涯也不过成功两三次而已。

“贴地斩”任意球的主罚地点不能离球门太远,角度不能太偏,以大禁区弧顶处最佳,主罚者踢出一记低平球,从跳起的人墙脚底穿过,直奔球门近端下角。对于防守任意球时站在远角的守门员来说,这是理论上的死角,再加上球速太快、距离太近,根本来不及做出扑救动作。

成功要素之一:需要主罚者有极佳的脚法和极强的小腿爆发力。

“贴地斩”需要一记速度极快的低平球,不但角度要刁,而且必须贴着草皮飞行,途中可以弹跳,但绝不能是地滚球,否则速度太慢,无法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成功要素之二:必须精准把握人墙的起跳时间。

“贴地斩”需要从人墙脚下穿过,这种时机是以0.1秒为单位的,可以说是稍纵即逝,哪怕有丝毫偏差,便会功亏一篑,这需要主罚者有非常好的预判能力,甚至是灵感。

成功要素之三:主罚瞬间必须要有假动作。

千万不要小看高水平职业球员的判断力,守门员和排人墙选手完全有能力在你出脚的一瞬间便大致判断出皮球的运行轨迹。

如果没有假动作进行掩护,人墙可能根本不会起跳,对方甚至还会进行“卧草式”补防;而如果假动作过于逼真,又可能会导致出脚瞬间技术变形,踢不出高质量的“贴地斩”。

也就是说,“贴地斩”任意球必须集脚法、灵感、欺骗性等多方面因素于一身,才能起到理想的效果,一旦踢出,便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巅峰之作,所以很少有球员能够成功完成。

现役球员中,“贴地斩”把握最大的还是梅西,在我印象中,他应该已经完成了4-5次“贴地斩”任意球破门,仅今年就有两次,其足球天赋之高可见一斑。

2


说说国内球员的贴地斩吧。

2001年9月15日,沈阳市五里河体育场,世界杯预选赛。中国队主场对阵乌兹别克斯坦,获得一个前场任意球,范志毅一脚势大力沉的低平球,将场上比分改写为2:0,锁定胜局。范志毅对这个进球是这样评价的:“这种球要又准又狠,因为人墙给你的空隙,只有那么一点点。”

仅仅过了4个月,2002年1月,苏格兰联赛杯邓迪联队1:0击败法尔科克,范志毅距离球门28米远主罚任意球,他采用了十强赛的方式,正脚背猛抽,射出的低平球快速有力,球穿过人墙直飞球门,守门员望球兴叹。很多球迷看了比赛视频纷纷点评:守门员没看十强赛进球集锦,否则小范进不了。对于这个进球,范志毅谈了心得,“这个球和十强赛对乌兹那个进球一样,就势抽射,球贴地进死角。”

作为中国球员留洋的先行者,范志毅在水晶宫和邓迪联出场102次打进6球,尽管作为后卫,范志毅进球数据不是那么显眼,但是不可否认那一届国家队球员的基本功和能力是现在这些球员望尘莫及的。

2013年水晶宫队重返英超,球队主教练霍洛韦在谈到保级时提到了范志毅,“如果还能找到一个范志毅,现在就让他来。”独稿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以上仅为一家之言,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3

任意球常有,而“贴地斩”不常有,为什么?

所谓“贴地斩”,就是主罚任意球的时候,踢出低平球,趁着对手人墙起跳的一瞬间,从人墙球队的脚底与地面之间的缝隙钻进球门。“贴地斩”任意球虽然也有一定的成功率,但并非常规主罚方式,因为这种主罚方式对于射程和罚球区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如果罚球区域的角度太小,还是更适合用弧线球绕过人墙。如果离球门太远,也不如直接用落叶球从人墙头顶坠入球门——“贴地斩”的使用,就是适合于弧顶一带,离球门近,用“电梯球”或“香蕉球”踢法会因为足球缺乏足够的下坠距离而直接出界,在这种情况下,用低平球射门更划算。这样说就明白了,“贴地斩”不是在任何区域都适合用出来(很少球员能像动图的巴蒂那样远距离打贴地斩),而当今足坛各支足球队,对于足球场上的空间争夺很激烈,不敢轻易在禁区附近犯规,导致一场比赛中,很难有球员会在适合“贴地斩”罚球区域的犯规!就算对手犯规了,罚球一方也得有人迅速上前抢到“拆人墙”的位置才行!正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就算有人在禁区弧顶犯规,为了避免对手的“贴地斩”,一些球队也会在人墙后面来个“双保险”,当人墙起跳时,人墙后有球员会躺在地上,用“躺着也中枪”的方式,避免对手打出“贴地斩”!这也是“贴地斩”任意球进球数量不多的重要原因。对此,你怎么看?

4

贴地斩是任意球的一种,是发球球员使用足弓踢向足球的上部,同时向下有一个搓起的力,促使足球以一个小弧度飞起后大约五米左右落地向前滚动,从跃起的防守球员脚下滚至球门。由于该射门球速不是很快,但是隐蔽性强,贴地面滚动,守门员扑救难度大。现役球员在条件允许下,也有经常破门的案例。如梅西,C罗等。退役球员如罗纳尔迪尼奥,睡皮,我国球员范志毅等。至于题主所说的不常见。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任意球位置。球场上任意球可能出现在任意位置,但是贴地斩的最合适位置在小禁区弧圈附近,最为合适,太偏或者太远都是不理想的位置。太偏了射门角度变小,守门员活动范围增大,扑救成功率增大。太远了守门员提前预判的时间增大,进球易被扑出。所以保险起见,一般位置会选择力量大,角度刁的电梯球,香蕉球等。

第二,观赏性较差。贴地斩球速慢,力量弱。踢完有种野球的既视感。在职业球场的这个舞台,不但要赢球,还要彰显个性,提高观赏性。发球时随着防守球员的跃起,球却从脚下划过,有种偷袭的嫌疑,心理上进而有种胜之不武感觉。这也可能是有些球员不愿意踢这种球的原因,当然在足球的规则下,对胜利的取得这也是允许的。

第三,对手的战术布置越来越多样化。守门员的站立位置如果在中间,球门两侧地面防守面积增大,不利于地滚球射门。人墙针对地滚球的战术布置。就去防守球员突然倒地横卧阻挡地滚球。把贴地斩发挥最好的无疑是巴萨的梅西,苏牙,但在2818年10月25日欧冠小组赛对阵国米的比赛中,苏牙故伎重演,在小禁区弧圈处获得了一个位置极佳任意球,没想到以防守见长的国米早有准备,布雷佐维奇横着一卧,轻松化解了苏牙的射门对于防守较为稳固的球队,一般会直接选择绕过防守球员头顶攻门。

综上,随着各支球队防守的增强,战术上的配合越来越紧密,对于贴地斩的防守也是五花八门。在一些比赛中只是相对于其他形式的射门确实少了,但是在合适位置合适的时机上我们一定会看到更多的贴地斩。

5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不太清楚题主是如何得出“贴地斩”任意球是成功率最高的破门方式,如果是的话那就不会出现如此至少的使用率,毕竟在破门得分这种技能上还是简单的好。

但是,确实要说能踢好一脚贴地斩的任意球并不简单。

当然,很多球星都善于玩贴地斩,但是偏爱小罗,原因很简单,他满脑子都是关于足球的创意。

就像贴地斩任意球,难度很大。

首先获得的任意球位置不能太远,大多也就是动图位置,大禁区旁边,距离在18米之内最好,也就多出大禁区两步左右。

因为贴地斩运用到的脚法大部分都是脚内侧或者是脚弓部位的推射为主,因为只有这个位置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球不会打高,就算是发力也会将球尽量控制在贴着地面滚动。但是,推射难有较大的力量跟进,所以需要小腿瞬间的爆发力和腰腹力量的扭动来带动球速。

想要保持距离、速度、力量、角度,球又不会踢高,真的不容易,要比内脚背的弧线抽射或者是正脚背的大力射门更难一些。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任意球高手不愿意用的射门方式,一旦超出20米射门距离,那就很难保证质量。

最后就是这种任意球需要人墙的大力“配合。”

因为如果人墙没有移动或者是跳跃,那依然在大概率上是无法有贴地斩的效果,四个人的人墙就八条腿在挡着,想要从腿中间穿过的概率还是极低的,除非运气爆棚。就像小罗的贴地斩,他在射门之前的眼神是如此的飘忽不定,在那刻他的大脑不停在转动,没人会知道他下一步会做出什么选择。

当然,也可以看看图2苏牙的射门方式,在人墙挡住近角的情况下,非常大胆的选择了远角,也就是门将的位置。这不仅需要梁静茹的勇气,更需要瞬间的小腿爆发力和精雕细刻的脚法来支撑。总之,贴地斩真的不想题主所问出的那样,绝不会是成功率最高的任意球破门方式,所以能用的概率很低,能用好的球星更是少之又少。

6

首先,贴地斩之所以成功率高恰恰是因为它的意外性,正因为用的人少,所以成功率相对较高。其次,贴地斩的操作难度也很大,对罚球者的脚法和时机的要求非常高。贴地斩对球员的小腿爆发力要求非常高,球速贴地飞行的速度必须要非常快,同时罚球的时机也很重要,因为球需要在人墙起跳的时候穿过人墙。再者,贴地斩对罚球地点和人墙站位也有一定要求,罚球点不能离球门太远,而且现在很多球队也会在摆放人墙时在人墙后方增加防守球员以防范贴地斩。

综上,贴地斩相较于传统的弧线、电梯、重炮等罚球方式而言限制太多所以在职业赛场上才相对冷门。

7

贴地斩主要是出其不意,所以不会经常出现,任意球得分大部分还是在空中

8

因为现在有针对这种方式的任意球,会让球员背对着睡在地上。封住角度,就行不通了

9

如果穿透,效率的确高

10

你错了,“贴地斩”不是成功率最高的任意球破门方式,所以你不常见。任意球一般,大部分都是空中进的。如果贴地斩用的多了,还能骗到后卫和守门员吗?很简单。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李靓蕾会原谅王力宏吗

2021-12-30 1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