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汉武帝其实没什么功绩!他能这么出名得感谢司马迁,你认同吗?

电脑版   2020-11-26 10:10  

汉武帝其实没什么功绩!他能这么出名得感谢司马迁,你认同吗?汉武帝其实就一个垃圾皇帝,任上唯一功绩就是打了匈奴,那也是卫青霍去病的能力,是文帝景帝休养生

1

看了提问者提的问题和陈述,让人奇怪和吃惊的是,一个为中国历史做出过特殊贡献的帝王为什么总是遭到某些人的否定和诋毁,而那些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和寻欢作乐的昏君和庸君却总有人为其赞美和开托?

谁说汉武帝唯一的功劳只是打了匈奴?谁说汉武帝靠的是文景二帝的休养生息和卫霍二人的冲锋陷阵?谁说汉武帝出名是因为史圣司马迁的胡写乱编?那是因为你太不了解汉武帝。

汉武帝对汉朝乃至中华有立国强族之功,由于他雄才大略、敢于担当和有所作所为,才在中国历史上风头盖过了汉高祖刘邦,成为毛主席眼中的秦皇汉武,如果说汉武帝有问题和缺点的话,他也只是略输文采。

在发展经济上,汉武帝采取桑弘羊的建议,大搞国有企业,把炼铁、食盐、交通运输等许多经营权由国家直接掌控,为朝廷发展经济,积蓄财力,准备打仗做出了巨大贡献,推动了西汉社会生产的发展。

在政治上,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在削弱诸侯王势力和权利、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上做出了重大贡献,避免了汉初诸侯国动不动造反、引起社会动荡不安的问题,为稳定汉朝政局,确保汉人安居乐业上做出了卓越的成就。

在外交方面,汉武帝积极发展和西域诸邦的商品和贸易往来,恩威并举发展同周边邻邦的友好关系,开辟丝绸之路,极大的促进了汉朝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在思想和文化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形成治理国家的合力,确保了西汉的强大。他开办太学,通过教育,提高子民文化素质和建设国家的能力。

汉武帝还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在选人用人方面不拘一格,大胆使用年轻有为之人为国家所用,卫青、霍去病、桑弘羊、田千秋、韩安国等,这些人都曾对汉朝发展和稳定做出了很大贡献。

如果不是汉武帝从军事上彻底打败了匈奴,汉朝北部边疆的安全就非但难以得到保障,更不用说还让汉朝从此名声远播和成为强汉了。

汉武帝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绝不是打败匈奴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他为汉朝和汉人立了威,扬了名,从此再也没有哪个民族敢小视和欺负汉朝和汉人,这种威力直到后来东汉大乱,群雄并起,在中土打得不可开交,而周边外族却不敢对中原有非份之想,更不敢发兵来侵犯。

和那些碌碌无为和寻欢作乐的帝王相比,汉武帝应该值得我们后来人的尊重和敬仰,尽管他的身上还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与错误,但他毕竟是一代帝王,更何况汉武帝向天下颁发了《罪己诏》,勇敢承认自己的错误和问题,难道这还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吗?

2

这样的观点不认同也深感对历史的不尊重,简略的说,首先在中国的历史上汉武帝的功绩是巨大的,无与伦比的,把汉帝国推向高潮的、令世界为之惊叹的是汉武帝,君不见中华民族通往西域的河西走廊那就是汉武帝的杰作,汉武帝的功绩,翻开中华民族的民族开拓史有谁有那么大的功绩能够把河西走廊纳入中华民族的版图?拓展我们的地域?一个掌控大局的执政者他的最大功绩彰显在什么地方?什么伟略?让世界赞叹而又开疆扩土的历史人物那是最伟大的民族贡献者,功绩卓著者,雄才大略那是对汉武帝最好的注脚,他自己就有着远大的理想:“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你看这样的君主他的强大的内心世界是多么的让人信服与佩服,每当看到西汉帝国双臂卫青与霍去病拓展漠北,封狼居胥,打通河西走廊,使帝国的声威享誉西域世界的帕米尔高原,你怎能不想到西汉时期的伟大君主汉武帝呢?历史上雄才大略就冠于他汉武帝刘彻,因为他使中华民族的版图再度放大,成为世界上的伟大国家,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既是到了现在我们看河西走廊依然能够感觉到西汉君主汉武帝的战略眼光深远而伟大,他使中华民族的战略意识,战略空间有了广阔的回旋余地与战略纵深,为之骄傲与赞叹呢!

其次,西汉严谨的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笔法沉雄,史料严谨,他的历史文献性质的《史记》很是一部实录性质的历史著作,不虚美、不隐恶,用详实的历史资料来记叙历史,剖析人物,在他的《史记·孝武本纪》中没有看到司马迁歌颂本朝皇帝汉武帝的笔墨,道是更多的,而且不厌其烦的记写了他的封禅之事,雍地祭祀,蓬莱求仙。像泰山封禅搞得辉煌巨大,声誉响彻天域,真是好大喜功啊。当然有研究者说司马迁的《史记·孝武本纪》未必是司马迁本人所作,从记叙汉武帝的内容来看有这样的可能。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司马迁不会去虚化一个人物,哪怕是当朝人物司马迁也是秉承史学家的良知与真实,因为人们已经看到了历史文献性质的《史记》。

3

有的君主擅长用人,运筹帷幄于京城,决胜千里靠大将,秦始皇、汉武帝、汉宣帝、隋文帝、明太祖就是这种类型。说汉武帝自己能力不行,全靠卫青霍去病,你倒是得有本事培养个百战百胜、扩土一倍的大将军来呀!还有些雄主酷爱自己动手,因为自身武艺高强,在战场上自信无敌,比如李世民、柴荣、朱棣……还有国外的铁木真、建州老奴、巴巴罗萨、狮心王理查……这些君主喜欢自己全身甲胄带兵上阵砍人,可能比较合题主胃口吧!问题是他们雄才大略,天下无敌,终究都是死在征战途中。

4

对于这个观点我是不认同的。汉武帝在历史上的皇帝中,是颇具雄才大略的一位,他在位期间还是做了不少事情的,并不是说是司马迁将他吹起来的。何况,司马迁和汉武帝之间是有私仇的,汉武帝天汉二年(前99年),司马迁由于为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惹怒汉武帝,按律当斩,最终司马迁选择以腐刑赎了自己的死罪。

再一个,司马迁的《史记》并不是为汉朝皇帝歌功颂德的,而且其中记述了大量宫廷秘事,在《史记》成书后,被朝廷指责为对抗汉代正宗思想的异端代表。在两汉时期,《史记》一直被视为离经叛道的“谤书”,不能得以流通传播。该书共有两套,一套藏于宫廷,外人不得见;另一套,司马迁将其藏在家中,直到汉宣帝时,被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发现,经过杨恽的努力,才开始在社会流传。所以说,如果《史记》是对汉武帝等人的吹捧,汉朝不可能会禁止它传播的。

其实,我们看汉武帝的一生,还是取得不少功绩的。我们看唐太宗李世民对汉武帝的评价:“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曾评价汉武帝:“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这说明,历代以来对汉武帝的功绩还是肯定的。

汉武帝继位之初,面对的情况并不像题主所说的那么轻松,他所面对的也是非常复杂的环境。对内,诸侯国各自为政,导致中央政府政令不通,财政受限;对外,匈奴频繁骚扰,掠夺汉朝的财物和人口,给边境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些问题虽然经过前面几个皇帝采取措施进行控制,但都没有根本解决问题。

在汉武帝继位后,他接受主父偃的建议,用“推恩令”的办法,逐步将诸侯国的实力进行分化,使其无法与中央政府进行抗衡,稳定了汉朝内部的形势。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制,收回地方诸侯的权力,为中央政府集聚了财政收入,真正形成了中国大一统的政治格局,也为击败匈奴的侵扰,打下了政治和经济基础。

汉武帝的另一功绩就是开拓了疆域,从秦朝起,匈奴对中原王朝就是一个巨大的威胁,秦始皇时也曾多次派大将蒙恬带兵击败匈奴,匈奴一度逃往漠北。但在秦朝灭亡后,中原地区陷于楚汉相争,匈奴趁机发展壮大,重新控制了我国的西北、北部和东北部的广大地区,并多次入侵中原地区,对百姓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汉武帝继位后,国力相对开始强盛,他下决心改变对匈奴一味和亲的政策,准备彻底击溃匈奴,解除边境的安全隐患。他曾对大将军卫青说:“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无安。”当时朝廷内部也有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是主战,一种是坚持继续和亲。但是在汉武帝的坚持下,从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共经历三十四年,在他精心挑选的杰出统帅卫青、霍去病和李广、赵破奴等一批将军的努力下,将匈奴击败,躲回漠北苦寒之地,在漠南再没有匈奴王庭的存在了。

同时,汉武帝开拓西域、闽越、西南等疆域。其中西域诸国对汉朝表示臣服,纷纷遣子弟入汉进贡。汉武帝在灭掉南越后,长期处于半割据状态的东越、南越地区,均归属汉朝,南边的疆域到达了越南的南部。汉武帝在平定南越后,首次在今海南岛置儋耳郡、珠崖郡,统治了海南岛与南海诸岛的地区。汉武帝开疆扩土的功劳是不容磨灭的。他还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和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汉武帝刘彻是将秦始皇作为自己的偶像的,他在位期间为政举措和个人行为,都和秦始皇极为相似。他对外强硬,不甘受外来欺凌,对内他大力改革,和秦始皇的一系列改革一样,汉武帝也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改革币制、吏治,并通过“独尊儒术”,将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对整个封建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汉武帝晚年因为国家多年对外的战争和他沉迷于寻求长生不老之术,再加上生活奢靡,导致国内矛盾比较尖锐。其实在这一点上,汉武帝和秦始皇晚年所面临的情况极为相似。秦始皇就是因为没有处理好这些问题,导致秦朝二世而亡;但汉武帝没有犯秦始皇那样的错误,他还有着清醒的头脑,及时采取措施,对自己的错误进行了修正,扭转了即将崩溃的局面,使汉朝又沿着正确的轨道上继续行驶。这一点上,后人对汉武帝评价说他在力挽狂澜上,汉武帝比秦始皇要更高明,更成熟。

汉武帝的是一位承前启后,开天辟地的君主,也开了中国历史上的许多先河,为中国后来的发展选择了一个大方向,在历史上,他所建树的文治武功对后代影响深远,就比如“汉族”就是因为汉武帝时的汉王朝而得名的。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5

这个观点不能认同。先不谈汉武帝的功绩,纵观泱泱大汉,司马迁是一个拙于奉迎圣上的人,要不然怎么会被汉武帝施予“腐刑”。如果他极力去吹捧对方,何至于落那么惨的下场!

(司马迁画像)

腐刑事件经过

前99年,汉将李陵(李广之孙)率五千步兵出征匈奴,结果在浚稽山同且鞮侯单于的八万骑兵遭遇。双方激战数日,最终李陵兵败投降。消息传回汉朝,汉武帝勃然大怒,马上召集大臣议罪李陵。而群臣都善察言观色,揣摩武帝心思,于是争先恐后、七嘴八舌地说了李陵一大堆坏话。由此,李广族人岌岌可危。

众人语毕,司马迁提出截然不同的意见。他说,五千步兵对八万骑兵,本就如以卵击石,而李陵临危不乱,击杀匈奴数万骑兵,终因寡不敌众而投降,如此足可将功补过,再说李陵可能只是诈降,将来有机会必回报汉朝。其实司马迁所言,理据俱实,但汉武帝却以“诬罔”罪,欲处死司马迁。

(汉武帝画像)

后来,司马迁家人好不容易七拼八凑了一些钱为其赎了死罪,但还是被施以“腐刑”。此后,司马迁生理上遭罪,心理上受打击,精神上受屈辱。显然,司马迁之所以落如此下场,完全是其正直的秉性所致,当初他完全可以顺着汉武帝说些“治罪李陵,我主圣明”的话,也就不会引火烧身了。

司马迁的余生是在极度痛苦中度过的,如果不是为完成《史记》,他极有可能早以自杀的方式解脱了。试想,在那样悲恸的生活氛围中,他怎么可能再往汉武帝脸上“贴金”去。而事实上,司马迁不仅没有为汉武帝歌功颂德,相反还有贬损汉武帝的动作。因为《史记》中《今上本记》莫名遗失,其中极有可能是记载了汉武帝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而被人为地“动了手脚”。

(汉初版图)

既然司马迁没有刻意美化汉武帝,那么是不是就真的说明汉武帝是一个平庸而毫无建树的皇帝呢?答案是否定。“秦皇汉武”之所以彪炳千古,是有一定道理的。

汉武帝的功绩

汉武帝是一个追求建立四海宾服大一统封建集权制王朝的帝王,所以他所做每一件事情都与上述理想息息相关。

比如内治方面:以儒术为尊,兼容并蓄其他;设内朝,驾空相权;行推恩令,巩固皇权;施算缗、告缗,垄盐铁专营,设平准法,抑物价平衡。上述举措多数为汉武帝首创,且对后世影响深远。

(汉武帝时期版图)

外治方面:汉武帝对外奉行拓张的战略思想,比如平定南越、收服东、西越;出征大宛,平定西羌,扬汉朝天威;击辽东卫满,使汉朝领土再度扩展;力战匈奴,扭转中原王朝被游牧民族欺压的困局。通过上述作为,汉武帝夯实了中华版图的基础,成功构建了中华版图的框架,可谓千秋鼎业之举。

另外,由于汉武帝在位时期汉朝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才形成了以华夏族为主体的“汉民族”雏形。简单说,汉民族的形成于汉武帝有至关重要的关系。所以,我不要“数典忘祖”,随意抹杀历史伟人的功绩。历史上,汉武帝同秦始皇并驾齐驱,而功绩较秦始皇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说秦始皇为中华民族建起一座房子,那么汉武帝就是装修房子、且于四周垒筑院墙的人。

感谢朋友们的点赞、关注!欢迎发表其他看法!

6

汉武帝出名的确是太史公的杰作。

7

把匈奴打跑了,不是功劳?

8

工作之后经常听见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干了这么长时间,功劳都是领导的,仿佛没有自己在这里上班,领导的工作就无法进行一样。我不知道这种心理在心理学上怎么说?但是我觉得,这就是自身的高度还不够。

那么把工作的事情放到汉武帝身上,难道不是这样吗?是的,我们不能否认卫青和霍去病都很厉害,也不用说是由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了思想,想必很多人也会说解决了封建问题的推恩令应该把功劳归功于主父偃。这不是大大的谬误吗?

我们不妨眼界开阔一点,胸怀放大一点,只要想一想,为什么汉武帝时期这么多名人涌出?要不是因为汉武帝雄才大略支持了这些人的工作?

但是我们同时也要看到,汉武帝只是汉代第七位皇帝,有前面几位先祖的励精图治,再加上自己的英明神武才铸就了雄图霸业的汉武王朝。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李靓蕾会原谅王力宏吗

2021-12-30 1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