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为什么抑郁症患者会迷恋绝望难受的感觉?

电脑版   2020-11-26 10:06  

为什么抑郁症患者会迷恋绝望难受的感觉?:路过遇得。抑郁症不是迷恋绝望,而是人的情绪被刺激、打击或压制到极点而形成的一种心理精神疾?K畛醯男睦硎歉芯跏

1

路过遇得。

抑郁症不是迷恋绝望,而是人的情绪被刺激、打击或压制到极点而形成的一种心理精神疾病。它最初的心理是感觉失落、困惑、迷惘,犹如画地为牢,时时围绕被困扰的问题所纠结而无法逃避,进而产生焦虑、恐惧与绝望。

抑郁症的恢复需要一定时间及期间的反复过程。其中,最关键是找到患者心中究竟是因什么原因而纠结,针对这个纠结去对症下药……最忌讳的是,对有关纠结的再度刺激。


2

我是治疗抑郁症的医生,看到您这问题,实在忍不住来吐槽。为什么要说抑郁症患者会迷恋绝望感受的感觉?你会说一位慢性病患者会迷恋慢性病痛难受的感觉吗?你会说一位垂垂老矣的老人会迷恋衰老难受的感觉吗?你会说一位罹患癌症的患者会迷恋思维的感觉吗?我想应该不会把,那为什么要去选择一个让人遗憾的角度去解读抑郁症患者?

抑郁症患者的感受

可以说精神科医生是接触抑郁症患者最多的人群,我接触过的抑郁症患者,没有一个会喜欢那种无助、无望、无价值的“三无”感觉,甚至我们知道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最多的原因就是因为在无助、无望、无价值的情况下产生的绝望情绪,所以你所说的“绝望难受的感觉”其实是让人最难以忍受和无法抗衡的病态感觉,而你却认为抑郁症患者是迷恋这种感觉,抑郁症是精神医学疾病,不是心理问题,更不是迷恋绝望的心理变态。

我们社会上的一部分人,真的不了解抑郁症这个特殊的群体,对于抑郁症患者存在很大的偏见,像题主这样的问题,在抑郁症患者看来就是真实存在的伤害,如果我是抑郁症患者,我看到这样的问题会是什么样的感受?也许会更加绝望,因为生活看不到希望,周围还竟是言语伤害和刺激。生病本身就是一件需要人关心照顾的事情,没等到关爱,反倒遇到了所谓的网络暴力。

这让我想起了前不久韩国影星崔雪莉自杀的事件,罹患抑郁症多年的雪莉,因为特立独行的衣品和性格,饱受韩国网民的批评,甚至很多谩骂和诅咒都充斥在雪莉的整个生活中,雪莉也曾求助过自己所在的演艺公司,但并没有得到任何帮助,最终,无法承受的绝望情绪的雪莉还是选择了自杀。

抑郁症患者需要什么

因为生病,而且是一种难以抵挡的世界第二大疾病,抑郁症患者需要的治疗可能很多,需要的帮助可能也很多。比如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比如家人的必要情感支持;比如周围人的理解和包容。不要说什么“为什么要迁就她”,每一个人都可能抑郁,只是抑郁的方式和程度不同,在你感到无助无望的时候一定不想听到有人问你:“为什么你要迷恋绝望难受的感觉?”。对于抑郁症患者,能帮就帮,不能帮忙也请不要添乱,他们会变回那个独立坚强的人,但那是在康复之后的事情,而现在,他们需要的是陪伴他们,给他们以希望的人和事。

希望我的介绍能够让你认识到抑郁症患者苦难,没有人想要体验那种绝望的感觉,更不可能有人迷恋于此,相信我。

3

我不知道你这个观点是怎么来的?

4

这句话要经过严厉的去拆开分析。何为抑郁症患者?迷恋绝望难受的感觉,不是他自主愿意的结果!

这就是说,人为什么要抑郁?你必须要清楚这个原因。真正的绝望难受,不是凭空想象捏造而来的!当然,绝望难受的深处是唤醒抑郁症患者的原点!他为此而绝望?他为此而抑郁?使之脑洞细胞损伤严重,甚至是越想越堵塞,越堵塞越封闭,让一个“若不经风”的质疑人找不到出口,他就很难平静的回到原点!

5

提出这个问题的人,肯定不是抑郁症患者,因为它不了解抑郁症。我是一位催眠疗愈师接触和疗愈过一些抑郁症患者,患有抑郁症的人都是很痛苦的,他们犹如活在阴雨天,严重的如活在黑暗中,看不到希望,被阴霾所笼罩,是因为内心的无助与绝望而痛苦不堪悲观厌世,甚至试图用自杀来找到解脱。

抑郁症不是抑郁情绪,抑郁情绪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是一个正常的大脑应急反应。而抑郁症不仅属于心理问题,更确切的说是精神疾病,很多抑郁症患者是大脑的神经递质出了问题,不能正常的分泌人体所需的化学物质,当人不能获得充足的多巴胺、5-羟色胺等让你兴奋快乐的化学物质时,情绪就会持续的处于低落、负面,消极的状态中走不出来,所以不是他们迷恋绝望难受的感觉,是他们渐渐的失去了正面积极阳光快乐的驱动力。

我们人类的大脑就是一个化工厂,分泌肾上腺素会让你兴奋,分泌安多芬会让你快乐,当这些大脑的神经递质不能正常工作时,我们大脑的应急反应就会出问题,也就是精神障碍疾病,无助绝望痛苦就会降临。

所以,患抑郁症不可怕,家人朋友等亲人们的理解是很重要的,不是他们单纯的内心不够强大,不是他们喜欢受虐迷恋痛苦,是他们真的很无助很绝望,需要身边人一起帮助他和她走出来。

一定要走出来自救,找专业的心理医生药物治疗,以及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催眠疗愈师作心理调节疗愈,双管齐下才是最好的有效治疗。

6

不敢再面对现实,受过绝望的刺激,或者内心很多美好期待,但现实太冷漠,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慢慢颓废下去。抑郁症患者大多很善良,很追求完美,梦想中的世界。还有,抑郁症患者的体力很弱,可能大脑过于劳累,体力很容易劳累,体力受损,想恢复从前的体力和对这个世界的热情,需要太大的毅力和时间!

7

为什么抑郁症患者会迷恋绝望难受的感觉,这可能是因为这样更符合自己的期望值,因为低落消极的情绪,抑郁症患者会经常想象自己变得绝望、迷茫、失落,他们认为这就是他们应该有的情绪,所以当这些情绪出现的时候,他们的内心反而是“享受”的感觉。

1.心理预期:这是我想要的感觉

当一个人对一件事情有了心理预期的时候,人们更愿意或者说更喜欢事情朝着自己预期的结果发生,当事情超过了自己的预期或者低于预期都会很难接受。

简单来说:比如我去买手机,预先想好的配置,价格预期在3000元,当我去店里买的时候,如果刚好3000元,我会很乐意的掏钱买,因为跟我想的一样。

假如4000元,我会砍价,会纠结,到底要不要买,值不值4000元,对自己是不是划算,可能要狠狠心,咬咬牙才能买下来,这是大家都很正常的心理。

另外一种情况,可能大家会不理解,假如这手机只要2000元,你同样心理会咯噔一下,怎么便宜了1000元,是不是有坑,质量是不是有问题,你也要纠结,研究半天才会买,而且买了之后你还是不太能接受,假如在这期间刚好有点小毛病,会被我们无限放大,就说便宜没好货。

抑郁症患者也是,他的潜意识里面就认为,我就是情绪低落的,就应该难受,就算遇到开心的事情,也会把它当作是暂时的,是偶尔出现的,那不是自己。

但是当悲伤的难过的事情发生的时候,就会说:你看,生活就是痛苦的,悲伤的,难过的,正如我的所料。

2.逃避心理:扮演弱者,博取同情

有些时候抑郁症患者要走出困境,需要很大的努力,要重塑心理,增加锻炼,经历的痛苦不言而喻。

但是如果沉浸其中,我就是抑郁症患者,我可以悲观,可以负面,可以不振作,可以不努力,因为我是抑郁症。

就像我小的时候,为了躲避劳动,假装肚子疼;大学军训有人想偷懒,假装晕倒;出社会之后,有些人不想担责任,不想做事,可以直接说我不会;这和迷恋打牌,迷恋醉酒,迷恋抽烟,迷恋的很多东西一样,可以带来内心的满足感。

要积极乐观的生活,要规律的作息,需要人们坚持锻炼,约束自己,克服困难,还要克服人性的懒惰。但是悲观不需要努力,躺着不用努力,并不是所有的抑郁症患者都迷恋绝望难受的感觉,我想更多的是那些不想走出抑郁症的患者才会有这样的感觉。

小结:不论是抑郁症患者,还是遇到挫折,经受打击或者遭遇命运不公的人们,要对抗遇到的挫折,抗击命运的不公,是需要巨大的努力和不懈的付出,可是生活不就是这样的吗,一层不变的生活100年又如何呢。

8

不是迷恋,是摆脱不了

9

我们看到,有一些伟大的心理治疗师,他们自身经历过深切的心理苦痛与挣扎,这种经验对于他们从患者变成医者是十分重要的。读王宇的《走出抑郁症》便是这样一种情形。 罗洛梅(Rollo May)写过一本重要的书,叫《焦虑的意义》,让人看到,原来"焦虑"不只是痛苦的,也是有意义的,就是让人反思自己的存在。因此,作者引用吉尔伯特(Paul Gilbert)的话说:"抑郁的目的在于迫使你停下来弄清楚自己是谁,将走向何方。它要求你给自己定位,这虽然痛苦,却是产生转变的驱动力。"接下来作者表示:"当我陷入抑郁的时候,还无法很好地理解这句话。当我走出抑郁的时候才发现,如果抑郁不曾流淌过我的生命,想必我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是谁,将走向何方。"西方有一个词汇,叫"曾经受伤的疗伤者"(the wounded healer),它让我们对心理治疗有了新的理解。我们看到,有一些伟大的心理治疗师,他们自身经历过深切的心理苦痛与挣扎,这种经验对于他们从患者变成医者是十分重要的。读王宇的书,我们发现的便是这样一种情形:王宇写出此书,不只是出于他做治疗的经验,而是首先出于他自己患病的经验。作者并不讳言,他自己曾经是一个抑郁症患者,后来成长为抑郁症的治疗者。在他身上,经历了从"受伤者"到"疗伤者"的转化,这种转化与整合,使他既能够真切体谅抑郁症者的痛苦──因为他自己曾经这样痛苦过,也让他能够成为一个真实的引导者,帮助来访者走出抑郁症。当然,一个病人并不见得就会成为一个治疗师,但是,一个治疗师需要有心理苦痛与挣扎的自我体验。更为重要的是,从病人向治疗师的转化,需要经历更深的自我觉察。没有觉察,不可能有转化。因此,在心理咨询领域,也存在复杂的现象,皆与觉察有关。有一些咨询师,他们自身并没有经历深刻的觉察,内在有"病"的阻碍,外在却承担着一个治疗者的角色。也有一些在心理学领域有很高声誉的人,也是因为没有深的觉察,拥有很多心理学的理论,却不懂心理咨询。甚至,这些年来,我接待了许多有心理困扰的来访者,他们可能比心理学教授更懂心理学,我这样说,大家也不必觉得奇怪。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自身经历了心理的痛苦与挣扎,对心理学很迷恋,并且接受心理咨询的训练,然后踏踏实实去做,把心理咨询当成自己的使命,当成生命的召唤。这样的人,是真懂心理学的,他们正在成长,会成为最好的心理咨询师。我愿意相信,王宇是这样的人中的一位。我跟王宇并不十分熟悉。但在跟他有限的接触里,我能看到他的独特。我记得,罗洛·梅的弟子孟德洛维茨(Edward Mendelowitz)曾来南京直面心理咨询研究所讲课,其中讲到罗洛·梅训练学生的一个特别经验,给我留下颇深的印象。罗洛·梅在讲课的时候,会关注那些坐在角落里认真倾听,却不大说话的学生。有机会的时候,他会要求这样的学生出来表达一些自己的想法,发现总是非同一般的。在他看来,这样的人可能会成为更好的心理治疗师。我跟王宇的几次接触发生在南京直面心理咨询研究所,王宇偶尔会来参加在这里举办的一些研讨活动。我发现,他常常是坐在一个角落,在那里听着,却不大说话。这让我想到了罗洛·梅的故事。在治疗中,一个咨询师随时扮演两个角色,一个是病人,一个是医者。"病人"的角色可以跟来访者联结,进入对方,了解对方。医者的角色可以带领来访者,协助对方移除症状的遮蔽与阻碍。我常常说,生命的本质是成长,成长的目标是成为自己。心理症状反映的情况是:一个人在生活中没有找到成为自己的路,他的成长进程受到了阻碍,甚至陷入停滞的状态。因为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怎样成为自己,更没有勇气成为自己,在症状里的人呈现的是自己本来不要成为的那个样子。当一个人不能成为自己,他看到的是受伤的自己,因为不能成为自己,他甚至让自己更加受伤,更加痛苦。因此,在这本书里,我们看到一个人,作者自己的影子在这个世界上走来走去。因为找不到成为自己的路,他几乎不想走下去了,他要死。但同时,他也在为自己寻找一个不死的理由。又因为找不到,他还是要去死。但他又不甘,还要去找。这些痛苦与挣扎,世界并不知道。但这一切的转变都发生在要结束生命的那一刻,都发生在死亡如此之近的时候,才发现生命中什么是最重要的,不是痛苦,不是绝望,而是爱!为了爱,甘愿痛苦;为了爱,敢于直面绝望。这正如尼采所说:"一个人有了活着的理由,就可以承受生活的任何境遇。"原来,这是一本颇具存在与直面意味的书。在刚刚在上海结束的第二届存在主义心理学国际会议上,克雷格(Erik Craig)在演讲中问了一个问题:"一只小鸟为什么要唱歌?"接着,他给出了这样的回答:"因为它有一首歌!"读到王宇写的书,我想到:这本书,就是王宇的歌。因为有那样一段非同寻常的生命经历,他从中感受到自己的使命。把它写出来,让它成为自己的歌,也是为了更多的人可以唱出自己的歌。因为唱歌,小鸟成了自己。 王学富 南京直面心理咨询研究所所长 --本文所评书籍:《走出抑郁症: 一个抑郁症患者的成功自救》王宇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10

不是这样说的,他们只是自己没有能力走出那个圈,没有指路人或环境。但不代表人是傻的,静下来的时候还是会有无助感的,不知道怎么改变现状而已。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李靓蕾会原谅王力宏吗

2021-12-30 1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