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如果中国没有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大家会饿肚子吗?

电脑版   2020-11-26 10:04  

如果中国没有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大家会饿肚子吗?:没有工农和人民子弟兵,很多人会饿肚子。没有科技工作者,很多人会饿肚子。没有党的正确领导,很多人会饿

1

没有工农和人民子弟兵,很多人会饿肚子。

没有科技工作者,很多人会饿肚子。

没有党的正确领导,很多人会饿肚子。

一言兴邦,一言衰帮。

一言堂,很多人会饿肚子。

奢侈浪费,早晚饿肚子。

守望相助,和平和谐发展,才不会饿肚子。

后世莫忘前世之师,谢谢!

2

回答这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一定会比1959年~1962年上半年三大自然灾害的局面更严重,不去进口那么多粮食的话。那时亩产仅300~400斤左右,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代初逐步推广杂交水稻到现在的亩产增加到1000斤左右。不难看出,如果没有高产的杂交水稻,提高粮食产量的话,肯定就会有相当相当多的人只能吃野莱,啃树皮+“仙米(很粘的白泥)"了。农业科技,特别是杂交水稻的推广和普及,才是给了人民填饱肚子的先决要素。

3

袁隆平是农业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还有一位农业科学家叫李登海,是杂交玉米之父,他们对农业的贡献,对国家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不管什么事都应该理性的去分析,实事求是,既不要扩大事实,也不要歪曲事实。不知大家发现没?在网上经常出现这样的话,尤其在新闻评论当中,有网民常常会说:这都是袁隆平让你们吃饱了“惹的祸”,或是,袁隆平让14亿人吃饱了饭。给我的感觉好像粮食是袁隆平发明的一样。我觉得这样就过了,过了就不好了。捧就将人捧上天,完美无缺;踩就将来踩下地,一无是处。这是我们中国人的特点,要不得,这样要不得。再说为什么这些年只提袁隆平,而没有提李登海的?难道玉米不是粮食?比方在评论当中说,如果没有李登海都得挨饿,没听到一个网民这么说。

没有袁隆平,我们不仅不会挨饿,而且生活不会有明显的改变,毕竟这不是那个贫穷落后的年代,不是吃大锅饭的年代,老百姓只求吃饱饭就行了。据悉,现在农村有很多土地都荒废着,抛荒的土地很多。原因是大多数青壮年劳力都选择外出打工,外出打工不论对国家还是家庭,贡献更大,收入更多。所以国家宁可花钱进口国外粮食供应国内市场,也划算。现在又有多少种水稻的?稻田不也荒芜了吗?现在国家有很多的中小型企业,都是靠农民工支撑的,假设农民不外出打工,都选择在家里种稻子,届时大米吃不了,还得出口国外,那样国家的损失更大。都在家种玉米也不是个办法,所以应该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4

首先,袁隆平院士是中国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里的杰出科学家,是中国成千上万名从事农作物优良品种选育的科技工作者中的杰出代表。他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水稻育种技术和国家粮食产量的提高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如果说没有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大家会饿肚子,那就言过其实了。这不仅不是对袁老的科学态度,而是虚无主义的神话,最后会因为这些无知的吹捧而损害袁老。

首先,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的大国,并非所有人都是吃大米。事实上,稻谷的种植面积、产量都只是占粮食的大约三分之一不到。以2019年来说,稻谷种植面积仅仅4.45亿亩,单产虽然较高,但总产量也只是占31.58%(约近三分之一)。

另外,由于中国纬度、海拔、地形、气候、水源等等的不同,也不可能只靠一个作物品种、甚至是一种稻谷品种就解决中国粮食问题的。全国稻谷平均亩产471公斤的事实,也说明并非是实验田里1000多公斤的产量,事实上,杂交稻种植面积一般也就是达到稻谷总种植面积的一半左右(2亿多亩),而且东北、华东、中南、华南、西南、西北,都不是靠几个品种的杂交稻就能解决的。

5

袁隆平为解决中国人民的粮食问题作出巨大的贡献不假,不过你说如果没有他中国人会饿肚子就有点过。

我认为,江山代有才人出,没有袁隆平可能就有李龙平,张龙平。

其实七十年代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应该都有生活体验,其实中国的水稻杂交技术,广大农科所和农业技术人员早就进行了,袁隆平他老人家应该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扬光大,不过就是这样也足够证明他老人家功德无量。

6

我是西门白甫话三农,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应该肯定袁隆平对中国农业乃至世界农业良种培育技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会永载史册。其次,我们不能把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定位到某个具体自然人头上,这样的观点不科学。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乱世出英雄 ”,英雄都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如果水稻自然亩产能达到一千斤两千斤,就不会有培育良种的科学家产生。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建国初,只有5.4亿人口,到70年代末就猛增到近10亿,几乎翻了一倍,而我们的耕地从20亿亩下降到18亿亩,人均不足二亩,如果每亩只能产二三百斤,就会饿肚子,而且,改革开放前,我们国家一直处于粮食短缺时代,饥饿逼迫我们必须有培育良种的科学家出来,我们的工厂必须生产出化肥、农药来。

六七十年代,正是十年动乱时期,造反英雄、白卷英雄、知识越多越反动,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很多科学家被批斗,被赶进牛棚,被停止科学研究,但仍然有一部分科学家冒着被批斗、被关牛棚的危险,在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潜心水稻杂交实验,而且获得成功,为中国和世界农业水稻增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那么,能不能说没有袁隆平,我们就要饿肚子呢?不能这样说,袁隆平只是我国千千万万个科学家的代表,没有袁隆平,还会有张隆平、王隆平、李隆平出来。

总之,科技兴农,科技兴国。一个国家只要尊重知识,尊重科学,为科学家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就会有千千万万个袁隆平诞生,科技成果就会如雨后竹笋般诞生,国家就会强大,人民就会幸福。

7

不会。我在这里不是贬低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但这就夸大了个人的力量,没有袁隆平,可能会有张三,可能会有李二……

我国能解决14亿人的温饱问题,是有多方面的原因:

1.打破集体公社实行包产到户,一举激发了上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提高粮食的产量。

2.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比如化肥农药的使用,农田水利的兴修,改变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等等都提高粮食的产量。

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粮食需求减少一些.

4.我国每年都进口大量的粮食产品。

8

袁隆平吹的有点太大了,贪天之功为己有。中国搞杂交水稻的农业技术员多的是。东北没有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吧?可是东北对全中国供应的稻米是最多的。

9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是八十年代推广的,那八十年代前的人饿肚子了吗?西北不种水稻,而是种小麦,吃的是面食,东北种的是好吃的糯水稻,西南种的是东南亚上等水稻品种,又香又软又好吃,不客气的说,没人吃杂交水稻,不信,可以亲临查看,越夸越大,都说成是杂交水稻养活14亿中国人了,再吹,也要切合实际吧,又硬又糙又散的杂交水稻,东北和西南少种,甚至不种,品种的选择,农民心里有数的。




10

决对不会。

先看历史:清雍正实行"摊丁入亩",人口大增至三四亿人。谷物品种并没有改变。这是"人头税"改革带来的,“人头税"不再按人口算,而是按土地算。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经济实力,一直落后,直至改革开放前,并没有多大改观,主要财力用在基础工业发展,和军工发展,从农业抽血,社会连小商品,生活用品都奇缺。

改革开放后,重心移至经济发展,首先解决老百姓,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须品。发展轻工业,农药化肥的解决,完成农业革命化里程。粮食得以大增产,能够养活更多人。至于粮食品种改变,也就是相对植株,挂果更多,当然这也是革命,是巨大贡献。但是你没农药化肥,品种再好,也有可能颗粒无收。这了好比打麻将,一元一炮,和十元一炮,只要手气好(农药化肥),都赢钱,至于一块一炮想多赢钱,多个人打而已,也就是说,现在农田都在种,没有荒而已。

品种的革命,和农药化肥的保障,使农民不再那么辛苦。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即解决吃饭,又有大量人工参与工业化,促使农业,工业的高速发展,从而有基础发展科技,高科技,强大的国防。

总的来说是工业革命,改变农业的根本问题,使农业革命化,从封建农业改革成,现代工业代农业。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李靓蕾会原谅王力宏吗

2021-12-30 1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