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为什么解放军拖到七八十年代才开始研制头盔?

电脑版   2020-11-26 09:44  

为什么解放军拖到七八十年代才开始研制头盔?:这是和当时的国情有很大关系。首先当时解放军很多官兵认为戴钢盔是懦夫的表现,不愿戴,上级也不鼓励,除了全军学

1

这是和当时的国情有很大关系。首先当时解放军很多官兵认为戴钢盔是懦夫的表现,不愿戴,上级也不鼓励,除了全军学苏联那阵子,一些主力部队配戴苏式钢盔,等和苏联交恶,钢盔又变得可有可无。其次当时国民经济落后,军队员额庞大,有限的军费必须用到主要武器装备上去,钢盔也变得没那么重要了!最后是工业能力,别看一顶钢盔,它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和工业能力。民国时期就是造不出钢盔,全靠进口。德国钢盔卷边,日本经济和工业远逊德国,只造得出切边。而中国当时仿造的苏式钢盔,质量也不过关。

对越自卫反击战开始后,面对楚期的伤亡原因,紧急为参战部队配发钢盔,但尴尬的发现,没有国产制式的大批量钢盔供应,只能搜仓刮库找钢盔,一时间前线参战部队收到了生产于不同历史时期,几乎所有主要军事强国的钢盔,美苏德法英日……这时才决定研制制式钢盔……

2

这与早期部队的思想观念有关,更与国内的经济情况、工业能力有关,但部队研制头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0年代。

抗战前中国并没有真正的大规模自产钢盔,部队对装备钢盔的也并不热忱,通常钢盔都属于各个军阀、大帅从洋行淘买而来,许多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剩余物资或破烂,通过这些钢盔,中国军队武装出了形形色色的模样,一时间飞碟盔与亚德里安辉映,M35与M1抱成一团。

但是,现实与三毛都能扣顶M35的电视剧情节不同,国军其实也没多少钢盔,基本只有蒋介石、阎锡山、龙云、张学良等部的嫡系才有钢盔,数量还不多,装备情况连7%都不到。士兵们还不喜欢戴,一方面部队不重视头盔的防护功能,一方面文化素质差的士兵喜欢拿钢盔当锅子,烧掉了漆,褪了火钢盔极易损坏。再加上部队时长被打得丢盔弃甲,谁还愿意顶着钢盔逃命?

就抗战后期,美国的援助走了进来,一口气给常公提供了39个师的免费装备物资,基本上将国军嫡系统统来了次钢盔武装,后来还接受了国民政府订单,生产了一些适合中国人头型的“中正式头盔”,据说这就是种简化版,省略了原M1的聚合物内层盔,直接在钢体上做皮革悬挂,略微修改了形状。

今天我们在台湾的仪仗队和宪兵身上,还能看到中正式,总而言之,生产钢盔需要消耗大量的优质钢铁,对早先一贫如洗的中国工业来说,实在是挤不出这点血来。

除此以外,抗战后中国军队装备头盔最多的部队恐怕是那些“日械师”了,他们拥有大量的日军钢盔。解放战争中解放军占领了东北,大捡洋落,还淘换出了不少日本钢盔,但此时部队并没有硬性要求佩戴头盔,是否装备,如何装备,都需要看指挥员的喜好而定。

比如有的部队满装日本90盔,有的部队只给机枪手和炮兵装,还有的部队干脆把钢盔拿去当粪瓢当锅子,因为“戴头盔是怕死的行为”,总体上四野的钢盔率也高于其它部队,当年还有人骂四野“跟鬼子穿一样的衣,拿一样的枪,铁帽子也扣的一样”。开国大典中,阅兵部队就顶着一水的日式90盔。

正因为日械的数量实在太多,最后解放军在50年代正规化过程中,一口气淘汰了那些杂七杂八的什么托尼盔、M35、亚德里安、M1、中正式之流,唯独留下了数量最多,用得也比较顺手的日本90盔。

上图.60年代守卫深圳罗湖桥的士兵

但正规化施行后,90盔最终也退出了装备,部队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没有再装备钢盔,只有一些民兵、炮兵、二炮、特殊守备部队部队拥有少量钢盔,甚至很多都被当做安全帽带。

上图.70年代罗湖桥的士兵

文革时期钢盔愈发被渲染成资本主义的标志、敌人的标志、怕死的模样,国家的钢铁产量也不足以支撑大量的钢盔制造,因此钢盔实际上从中国的部队里消失了。可有意思的是,在需要“装点门面”的地方,钢盔还是存在的,或者换种形式,在公安部队里发光发热。

搞笑的是,部队把钢盔入库了,武斗的红卫兵却将他们又翻了出来,许多人在见识过钢盔在械斗中的“优势”后,纷纷将之作为标准装备列装,想要搞到一顶钢盔还挺难,各种派派们这会儿倒不喷“戴钢盔怕死”了。

实际上60年代并没有真正停产钢盔,我国当时已经具备了生产钢盔的技术,也拥有设计头盔的能力,虽然自己没装备,却为阿尔巴尼亚生产改进过的头盔,这种头盔有苏联、日本钢盔的影子,很接近后来的80盔了。

阿尔巴尼亚在那段时间吃我们的,喝我们的,武器装备一水的中国货,从头盔到冲锋枪全是我们给,结果70年代一断奶就翻脸了。

等到70年代对安南的反击战开打,我军是实打实的吃了钢盔不足的亏,当时有少部分的炮兵部队又重新戴回了90盔,但非常罕见。

直到战争结束,我军才开始重新反思钢盔问题,不仅从仓库中拖出了大量90盔应急,还开发出了自己的80盔,这种头盔成为一代经典,甚至还掺入了稀土元素,防护能力相当出众,于两山轮战中大放异彩,至今仍在部队中服役。

3

研制主休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而是军工企业。这个不能弄错了。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国家的武装力量,保护好他们是军工企业的任务,包括,吃,穿,行,住,作战,,,,,,

4

穷。

抗战时期,日军就开始大量装备钢盔。而我国军队连步枪都不能保证一人一支,更别说钢盔这样的附属装备了。尤其是八路军,有这钢材,也留着造枪炮子弹了。


此时,我军使用的头盔属于万国造,英、法、德、美、日等国的都有(日式头盔是缴获的)。国军的德械师,带的是德国头盔。美械师,是美军M1头盔。地方军阀,例如,滇军戴的是法国的亚德里安头盔。


新中国成立后,依然是万国造的头盔。开国大典上,为了显得好看,从各军凑了一批三八式步枪和日式头盔。只是,日军头盔上面有一个五星,很容易成为对方瞄准射击的目标。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解放军佩戴GK80头盔)

即使到抗美援朝时,我军的钢盔也没有普及。有条件的部队,只能戴日式头盔和 苏式M1940钢盔,数量很少。

(1959年阅兵)

1959年国庆10周年阅兵时,曾制作过一种玻璃钢头盔。这种不实用,所以,没有装备军队。这种局面,一直到六七十年代大炼钢铁,才开始改观。70年代,我国制造了第一款头盔---GK80型钢盔。这是总后勤部装备研究所和鞍钢联合研制的,我国装备的第一代防弹头盔。从80年代开始,我国才大批量装备自己的头盔。

90年代,随着外国开始装备纤维头盔,我国也开始朝这个方向发展。国产QGF02型头盔在应运而生,并被驻港部队佩戴。

总之,说白了,就是我军当时太穷了。有钱也要花在刀刃上,先搞武器,再搞防护装备。

(文|勇战王聊历史)

5

一是意识形态问题,极左思潮严重,戴头盔就是怕死,解放军怎么能怕死呢?二是军事思想落后,解放军需要作战勇敢,需要不怕死不怕苦的精神。因此轻视了防护问题。三是当时经济落后,军费严重不足。因为不可能只研究一个头盔问题还有更重要的武器装备问题,钱那里来?再有,79年自卫反击战的时候,为什么我们的步兵班装备那么多的半自动56步枪就是要军人具有拼刺刀,刺刀见红精神,再有后勤供应不行,都用自动步枪,子弹会供应不上。结果导致我们的很多战士在战斗中出现无为牺牲的很多。幸运的是,祖国发展蒸蒸日上,军队建设也是如日中天,新装备不断提供。更主要的是作战思想也有非常大的变化。比如吃饭就是战斗力,后勤就是战斗力,拥有好装备更是战斗力等等。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革命战士更是如虎添翼,猛虎下山,战无不胜。

6

毫不夸张地讲,包括头盔在内的许多单兵装备对于当年一穷二白的我军来说真的是“奢侈品”。开国阅兵式上,为了让队伍看起来不那么的混乱,受阅士兵们不得不戴从战场上缴获的“万国牌”头盔。

建国后不久百废待兴,研制和量产头盔这样的事情根本到不了优先层面。当时还有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比如全面建设、社会矛盾、经济振兴、社会改革等等,显然都比研制头盔重要许多。

而且在五十年代中后期发生的大炼钢铁运动不仅极大的浪费了当时非常有限的资源,而且对于工业的冲击也不容小觑。当时,只要是含铁的东西都会被投进熔炉里,哪还有多余的制造头盔。

不过,头盔既然是军事用品,那么他的重要性必然是在战场上体现出来的!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爆发的多场战争和边境冲突当中,我军第一次深切感受到了头盔的重要性(当时我军戴的大都还是布帽子),尤其是当对手全员装备头盔并因此减少阵亡的情况下,研制自己的头盔才被紧急提上了日程。

所以进入七十年代后,在总后勤部装备研究所和鞍钢联合下终于研制出了我国的第一代国产防弹头盔:GK80,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自此以后,我军的头盔就开始朝着系列化、技术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我是军武最前哨!

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带来精彩内容!

7

研制,制造头盔需要钢铁。

曾几何时。

钢铁,对于新中国,如同现在的“芯片”一样重要,一样受制于人。不过,我们挺过来了。


那时候,你拿着真金白银去买,人家都不卖给你,不仅仅西方不卖给我们,连苏联人也条件一大堆才愿意卖给我们一点。

毛主席曾经说过一句话,“有些国家还不如法国人呢!人家总是讲点商业道德。”(大概意思,不是原话)

当年,法国人是反对美国越战的,所以卖给我们不少“特种钢材”。

1949年的时候,中国的钢产量仅仅有15.8万吨,不到当时世界钢铁总产量1.6亿吨的0.1%。

不要说造钢盔了,造子弹都不一定够用。

努力到了1957年才突破500万吨,依然不够用啊!

为什么搞“土法炼钢”那种荒唐事?

还不是被逼的急眼了,希望可以另辟蹊径。


于其时的中国来说,不是“好钢用在刀刃上”,而是“所有的钢都必须用在刀刃上”。

造头盔这种事情,只好先缓一缓了。

反正,战争年代缴获的“万国牌”钢盔,紧要关头还是可以支撑一阵子的。



不过,当年的”土法炼钢“虽然失败了,”大炼钢铁“运动却是成功的,随着钢铁人才的越来越多,全国各地也普遍的开办起来了炼钢厂。

到1975年的年产量已经上升到2390万吨了,世界已经排上号了。

1978年的年产量是3178万吨,居世界第五位。

不过这个第五位也没啥意思,因为只占全世界钢产量的4.42%。

和美苏两国差的实在太远。

这时候,钢铁虽然不多,但也可以腾出一点量开始试着研制自己的钢盔了。

提出“四个现代化”了嘛!一切都要现代化。

然后就是“改革开放”,极大的释放了社会生产力。

到1996年,中国的钢铁产量突破 了一亿顿,一下子跃居了世界第一,一直到现在,依然是世界第一。

有一段时间,为了降产能,甚至关停了一部分钢厂。

这是过剩了。

开始造钢盔出口了。

所谓“制造业大国”,一定需要钢材垫底的。

8

因为士兵廉价,很难听,但是事实

9

因为穷!由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经历过历次边境战争,再加上中国还要面对苏联、美国这类冷战强国,所以不得不保有庞大士兵数量,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还要储备上百万士兵,想要把武器备齐就已经不容易了,至于头盔这种非必需品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毕竟当初的假想敌是苏联、美国,在这种强敌面前有没有头盔已经不重要了。


等到冷战结束之后,中国也开始发展经济,而那时的战略是军队让位于经济,再加上还要安置百万大裁军的退伍军人,真心没有钱去研制头盔了。


要知道只要军队没有需求,那么军工企业即便研制了也不会有人购买,所以军工企业自然要优先研发军队会购买的商品,等到军队开始拥有新头盔需求时,军工企业才开始研制新一代头盔,直到后来中国军队才拥有自己的凯夫拉头盔。

10

解放军第一顶大规模装备的国产头盔,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后大量装备的80盔。迄今为止,80盔仍然在二线部队、炮兵等单位继续服役。建国以来的解放军形象大都戴着标志性的解放帽,甚至在边境之战早期仍然如此。不过在边境之战之后,军方逐渐意识到防弹头盔的必要性,这才开始生产80盔。


钢盔的用途是防护头部,这大家都知道。但是钢盔的防弹效果并不算好,一般来说钢盔最多只能使用1~2mm厚的钢板冲压制成,这样制成的头盔其重量已经接近颈椎一般情况下能承受的常量。超过了这个常量,容易造成头部活动困难,甚至对颈椎有所影响。不过就连这个钢盔的制造都能难倒一大片国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能力生产出钢盔用特种合金钢,更多国家连设计钢盔、冲压钢盔的能力都没有。


从建国前、建国后解放军的宣传照来看,当年的解放军甚至追溯到八路军时期或多或少都有使用钢盔的例子。只不过当时的钢盔全是舶来品,数量不多,型号也五花八门——中央军、晋绥军装备的少数德制M35,法国亚德里安盔、英国M1917盔等等,还有日制90式钢盔、苏制M1940盔、美制M1盔等等,而这些除了指挥员以外甚至只能重点分配给轻重机枪手、炮兵等相对重要的作战单位。


很长一段时间内,解放军的作战序列中只有第四野战军有能力将缴获的日制90式钢盔做到普及:原先在东北抗日联军的基础上改编,而四野又在抗战结束后接收了极大量的关东军装备,这其中就包括有大量的90式钢盔,还有苏联提供的少量M1940钢盔。不光如此,四野对于钢盔的使用管理相对宽松,因而有大量的战士能获得并佩戴钢盔。


当时还出现过一个类似“幸存者偏差”的实例:当年的八路军、解放军一直认为受到伤害的部位大多在躯干,占大约85%。颈部相比头部更脆弱。钢盔的覆盖面积小不说,还只能提供脑部的防护。当时的钢盔也只能防护炮弹破片、手枪弹和部分流弹的直射,鲜有扛住全威力中口径步枪弹直射的例子;再加上一些思想相对顽固的指战员认为戴钢盔是怕死的表现,更是只有少数人才能获得的特权,因而钢盔的装备并不受到重视。即便是缴获了,用法也五花八门:拿来当野战锅、水瓢甚至是回炉重造等。


建国后的几次阅兵上,90式钢盔都随着解放军亮相天安门前。战争年代缴获的其它钢盔,也因为需要统一装备、减少后勤压力而封存入库。此后,缴获的日制90式钢盔也逐渐减少使用:一方面是思想的影响,还是受到戴钢盔=怕死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对日制产品本身的抗拒。边境之战打响前,有部分炮兵单位也开始将库存的日制90式钢盔翻出来使用。


建国后到边境之战打响前一直不研制、装备国产钢盔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因为当年的军费少。即便钢盔成功设计并量产,但顶峰时期维持600万军队规模的同时却只能使用一千多亿人民币的军费,这不光包括海空军高技术含量的装备,更包括陆军同样要烧钱的各种重机械装备。在这种情况下,单兵装备都只能简化再简化,自然连国产防弹头盔都难以实现全面普及。所以解放军大量装备第一代防弹头盔时,已经到了上世纪80年代。这时的经济开始好转,再加上战争导致了观念、思想意识的转换,钢盔得以迅速量产装备到参战部队。


而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解放军在阅兵式上佩戴了一款玻璃钢制成的防弹头盔。不过因为当时玻璃钢的昂贵、工业体系的薄弱而难以大量普及,便只存在了一小段时间。上世纪60年代中国也已经建成相对完善的重工业基础、有了系统的头盔设计、制造理论,因此开始研发钢制防弹头盔,只不过这批防弹头盔更多地是用于援助阿尔巴尼亚,简称“援阿盔”。到了1965年,解放军总后勤部也组织全国技术人员为空降兵研制了第一代65式伞兵盔,迄今为止仍在使用。


显然,80盔的出现确实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但在80盔大量量产前并不存在“拖到上世纪7、80年代才开始研制头盔”这一说。得益于“援阿盔”、65式伞兵盔等头盔的生产,还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技术。因此在当时80盔的防弹外形、生产技术等已经相当成熟。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李靓蕾会原谅王力宏吗

2021-12-30 1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