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为什么有两条洛河?

电脑版   2020-11-26 09:32  

为什么有两条洛河?:为何会有两条,按照这个逻辑,为何黄河只有一条呢?为何长江只有一条呢?把问题改成:洛河有两条分别是什么?谁能帮忙介绍介绍?:-洛河

1

为何会有两条,按照这个逻辑,为何黄河只有一条呢?为何长江只有一条呢?把问题改成:洛河有两条分别是什么?谁能帮忙介绍介绍?这样的问题听起来是不是顺耳多了。

洛河确实有两条:北洛河与南

洛河分为南北洛河,南洛河源出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西南与蓝田县、临渭区交界的箭峪岭侧木岔沟,东南流入洛南县,横穿中南部,经洛源、眉底、尖角(县城正北)、柏峪寺、灵口及庙湾等乡镇,在沙河口附近流入河南省卢氏县境;经洛宁县、洛阳、偃师等县(市),由巩县东北注入黄河。南洛河陕西省境内直接入洛支流24条,其中百平方公里以上支流10条,主要有文峪河、石门河、石坡河、县河、东沙河等,河系呈不对称叶脉状,左侧支流长大,多常流水,右侧支流短小,多季节河。

北洛河发源于白于山南麓的草梁山,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志丹、甘泉、富县、洛川、黄陵、宜君、澄城、白水、蒲城、大荔,至三河口入渭河,流域面积26905平方公里。



2

本来只有一条洛河,就是发源于陕北,东南流入渭河的洛河,称洛河。而流入河南洛阳的洛河,本称雒水,雒邑即得名雒水。三国魏黄初以后,才与流入渭河的洛河混用,也写作洛河。

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里,洛只指渭洛,与河南雒水无涉。

在清人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里,洛也只指渭洛。而雒指河南雒水。段氏强调三国魏黄初以前,洛与雒绝不混用,黄初以后才开始混用,自此河南雒水也可写作洛水。这就有两条洛河的祥细原委。

河南雒水发源于陕南商雒,因地名得水名。商雒解放后改成商洛。

请志于求学的同仁,可查看《说文解字》和《说文解字注》,明辨区别和原委!

3

感谢邀请!

这个问题怎么听起来很别扭,为何会有两条,按照这个逻辑,为何黄河只有一条呢?为何长江只有一条呢?把问题改成:洛河有两条分别是什么?谁能帮忙介绍介绍?这样的问题听起来是不是顺耳多了。

洛河确实有两条:北洛河与南洛河

1、北洛河

北洛河,古称洛水或北洛水,是黄河的二级支流、渭河一级支流,河长680.3公里,为陕西长度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积26905平方公里。

发源于白于山南麓的草梁山,由西北向东南注入渭河,途经黄土高原区和关中平原。河源分三支:西支为石涝川,中支为水泉沟,东支为乱石头川,在吴旗汇流后称为北洛河。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志丹、甘泉、富县、洛川、黄陵、宜君、澄城、白水、蒲城、大荔,至三河口入渭河。

2、南洛河

洛河,古称雒水,黄河右岸重要支流,南洛河为洛河在水文上的名称。

河道全长447公里,陕西境内河长129.8公里,河南境长366公里。流域总面积18881平方公里。源出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西南与蓝田县、临渭区交界的箭峪岭侧木岔沟,流经陕西省东南部及河南省西北部,在河南省巩义市注入黄河。

至于为啥有两个洛河,因为人们称他们为南洛河、北洛河,如果把名字换成某某,就得回答为啥有两个某某啊?专家也回答不上来的。

简单回答,祝好!

4

这个问题怎么听起来很别扭,为何会有两条,按照这个逻辑,为何黄河只有一条呢?为何长江只有一条呢?把问题改成:洛河有两条分别是什么?谁能帮忙介绍介绍?这样的问题听起来是不是顺耳多了。

洛河确实有两条:北洛河与南洛河

1、北洛河

北洛河,古称洛水或北洛水,是黄河的二级支流、渭河一级支流,河长680.3公里,为陕西长度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积26905平方公里。

发源于白于山南麓的草梁山,由西北向东南注入渭河,途经黄土高原区和关中平原。河源分三支:西支为石涝川,中支为水泉沟,东支为乱石头川,在吴旗汇流后称为北洛河。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志丹、甘泉、富县、洛川、黄陵、宜君、澄城、白水、蒲城、大荔,至三河口入渭河。

2、南洛河

洛河,古称雒水,黄河右岸重要支流,南洛河为洛河在水文上的名称。

河道全长447公里,陕西境内河长129.8公里,河南境长366公里。流域总面积18881平方公里。源出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西南与蓝田县、临渭区交界的箭峪岭侧木岔沟,流经陕西省东南部及河南省西北部,在河南省巩义市注入黄河。

至于为啥有两个洛河,因为人们称他们为南洛河、北洛河,如果把名字换成某某,就得回答为啥有两个某某啊?专家也回答不上来的。

简单回答,祝好!


5

河南的洛河,古代的时候被称为“洛水”,洛河古称雒水,黄河支流之一。发源于陕西省蓝田县境华山南麓。干流全长将近500公里,属于黄河一条支流。黄河下游南岸大支流。位于河南省西部。源出陕西省洛南县洛源乡的木岔沟。洛河由陕西一路流到了洛阳,途中经过洛宁过宜阳、穿洛阳、越偃师,巩义市的伊洛河入黄河的区域,流入黄河。

陕西的洛河叫北洛河,位于陕西省北部。洛河源头石,产于陕西省洛南县的洛河水域。洛南县位于秦岭南麓、洛河源头,境内山体复杂,河流众多,奇石资源丰富。上源石涝河,源出定边县南梁山。它不是直接流入黄河,而是先流入渭河,发源于陕西省定边县白玉山,由西北向东南流经延安地区,穿白水、澄城、蒲城,到大荔县南三河口附近入渭河。

那么为什么洛河会同名呢?那是因为它们流过地域名字都有一个“洛”字,陕西省的是洛川,河南省的是洛阳。



6

甲骨文中记有洛字,说明洛字上古时代就有。洛字是关中洛河的专用字。洛河发源于黄土高原,在关中汇入渭河黄河。河南的雒阳雒邑的雒是专指雒邑雒河的专用字,而且雒河发源地在陕西雒南地区。这两个字都是地名河名专用字。而且在甲骨文时代就分的非常清楚。这两个河名任何地方都没不用。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后没有发现这两个字混为一谈。从古到今雒邑的雒在字典辞海里是专用在雒阳的地名。也就是雒邑雒阳的雒河专用字,再没有其它的解适,在古代国语尚书左传雅语等等只要写雒邑雒阳雒河都是用这个雒字,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雒邑的雒变成了洛字。从民国开始国家几次文字改革,及乎99%的人都以为洛是雒的简化字,其实不然,两个地域河流之分经渭分明,决不含糊其词)都被人们忽略了,因为文字改变后小学课本出版的地图及刊物及乎都把雒字编写成洛字了,曹操为了书写方便,便把雒字改写成洛字。一字之改直接颠覆了部分历史,被河南雒阳人广泛利用。流传甚广。一些文人和社会上误以为真,反复流传。侃称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偷梁换柱。解放以后五零年以后上学读书的人包括现在读书的人也没有认识到。大家看;雒河与洛河是一回事吗?(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洛河指的关中黄土高原流入渭河黄河的水流。而非雒邑雒河的河流。不难理解。洛河渭河黄河形成三川之地称之为河洛之间。如果死般硬套非要说成雒河。断定考古界永远都无法实现。雒河就是雒河,洛河就是洛河。曹魏时期曹操在自己的诗里为了书写方便,就将雒河写成洛河。被西晋接替。从此以后雒河变成了洛河,雒邑变成了洛邑,雒阳变成了洛阳。雒邑即古老又有诗意,为什么要改和别的一样的名子呢?除了欺名盗世就是别有用心。

7

北洛河在唐代以前并不叫洛河,河流经过地方不一,还有地方叫小孝河,总之来说一个地方一种叫法。在唐代唐太宗李世民时期,战争平定后,国家安定,老百姓安居乐业,大部分军队转于它业,真正达到了刀枪入库,马放南山。那时候的大荔县沙苑地区,依靠着黄河、洛河、渭河三河的三角洲的最东沿。沙苑沙丘里边形成了很多湖泊,其中有一湖泊称谓马子池,当时东起现在的耿园村,西至现在的沙里村(布沙庄子)。东西长八里地,南北宽五里,马子池北边依托现在的霸城村。霸城村是一个古老的村落,从春秋战国就有,那时候唐朝的大将秦琼与敬德在此居住,在马子地放马。那时候洛河时落时涨,在太王庙修建的木桥时时被河水冲夸,秦琼为了安全屯住,所以亲此勘查洛河。他从霸城村向西北沿河走,到洛川时看到的不是急流,简直是瀑布直下,顺川落差极大,然后就叫洛川。从洛川至下游也是每一里落差近丈,水流湍急,以后就称洛河。洛河在同州朝邑两地有三种说法,一是小洛不归渭,这也是三河口的来源。二是小洛不驮桥,因在这两处地方河槽滚来滚去,不稳定,无法架桥。三是小洛从无十里端,端了必定出高官,可是这个说法也有不对之处,赵渡的阎敬铭,又名阎单初。黄河滩洛河边瓦渣滩的张溪若,这两个人都是大官,而且洛河从来五里都没端过。现在的小洛早已经归了渭河,现在的三河口景区往东有一里多路,才是原来的三河口。要看现在的黄河与渭河的交会处,要到老潼关,往北一看,好家伙,雄伟壮观!

8

如今,洛河是有南北有两条。不过在历史上,只有发源于陕北,最后汇入渭河的那条叫洛河。而发源于陕南商洛,流经洛阳的那条叫雒水,洛阳那时就是因为位于雒水北而得名“雒阳”。曹魏时,雒水与洛河混用,雒阳也就成为洛阳了。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新郑是因为郑人由陕西东迁而得名,“雒阳”竟然是因为发源于陕西的雒水而得名,后又因为雒水与洛河混用而改称洛阳。如此看来,河南谚语“西来的祖宗,东来的娘”并非空穴来风。

9

洛非雒,洛河非雒河,仅此而已。因为这两条河,一条是洛河(水),流经陕西关中平原;一条叫雒河(水),流经河南的河雒(洛)地区。解放后,对汉字进行了简化,将雒简化为洛,就造成所谓的重名了。当然,使用简化字之后,这种容易张冠李戴的“瑕疵”,并不多见,但也不是仅有洛、雒一例。


(陕西关中平原地图,除了泾渭分明以外,还有一条洛河)


陕西关中平原,自古就是人文荟萃之地。比如,泾渭分明这个成语,就源于泾河与渭河的水质明显不同,泾河水清,渭河水浑,如此区别,肉眼可辨。


不过,在关中平原的水系里面,还有一条自北向南流淌的洛河。洛在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是这样的一条河:


水。出左冯翊归德北夷界中,东南入渭。


左冯翊是地名。在西汉时期,将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称为京畿三辅,意思就是绕一圈,拱卫京师长安了。归德是陕北榆林地区的一个地名,从地图上就可以看出,洛水从北而来。另外,当时的陕北部分地区,还属于北方蛮夷控制的区域。


(河洛地区,指的是河南洛阳以及周边地区)


咱们再看看雒河(水)。古都洛阳(古称雒邑),就是因地处雒河之北,而命名的。在东汉时期,汉朝的政治文化中心就已迁到了洛阳。我们常说的河洛地区,指的是黄河与洛河交汇之处。另外,传说中的神秘的《河书洛图》,也是在此露面而献给伏羲的。


查《康熙字典》可知:


雒水,出上洛县(今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冢领山东北,經弘农至河南巩县。


显然,流经洛阳的洛(雒)河,在历史文化内涵上,超过了关中平原上的那条洛河。所以,现在(打从前就开始了),往往把后者称为北洛河,以示区别。当然,在北洛河的名字上加个北字,是有点小委屈呀。


(皇后的后字,也是如此)


最初,君王称为后,发号施令者,君后也。因为后的字型,像一个人用嘴巴(口)发布命令的样子。然后呢,君王的妻子也被称为后了。商以前皆曰妃,周始立后。


不过,后与前后(後)的後,现在混而为一了。後,是迟缓的意思,因为慢腾腾,所以才掉在后面嘛。这种后後混而为一的现象,与洛与雒的混而为一,是极其相似的情况。


那么,是不是说现在通行的简化字方案比较糟糕呢?当然不能这么说。因为,汉字简化的目的是方便应用,对提高普通人的认字能力也有所帮助。


我们只要记住,在特定的情况下,洛非雒,洛河非雒河就可以了。这些个小特例,只要稍微适应一下,就不会造成混淆,也不会成为我们阅读古籍的障碍。

10

题主出此题,是何惧心用意?为不良民科打下伏笔,西人不过是会造窑模防罢了。

《中国通史(包括史记)》中雏水(洛水)从夏高周史料中就已出现,曾称洛纳,水源充足,是黄河的一支大支流,古人依水而居,适合古代人的生存,与古都洛阳(洛邑)密不可分,交相辉映,河图洛书是河洛文化的重要支柱,就产生洛阳盆地(伊洛小平原),河洛文化十分浓厚,影响华夏文明五千年。

贫瘠干旱的陕北高原上也有一条季节河,水量贫乏,不适宜古代人的生存,所以古代十分荒芜,当虽着人们不断对环境的改变,例如汉代修的郑国渠,就把水引到干旱的塬野上,养活了关中的一部分人,部分缓解了长安的粮食危机。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李靓蕾会原谅王力宏吗

2021-12-30 1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