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在上海月薪税后23000,没有什么真正的朋友,这两年觉得在上海生

电脑版   2020-11-26 09:29  

在上海月薪税后23000,没有什么真正的朋友,这两年觉得在上海生活很难,该离开吗?:题主你是来炫耀的还是比惨的?如果你是没结婚的小年轻,税前3万多(税后23000

1

题主你是来炫耀的还是比惨的?如果你是没结婚的小年轻,税前3万多(税后23000),已经相当不错了,即使在上海也算混出一点人样了,为何撑不下去了?难道你不知道生活和境遇,都会随着时间来变化吗?这两年难,未来几年就一定更难吗?难道你不发展了吗?这些问题要想清楚,再做决定。许多人咋呼着要离开北上广,最后还是又“逃回来”。

家乡放不下灵魂,北上广安不下肉身。这是许多奋斗青年的共性。如果你是月薪几千元且长期看不到希望,在北上广根本混不出名堂,你可以来北上广体验一下然后回家乡。如果你是月薪3万多的青年,且还有发展空间,你已经有扎根的基础了,为何不能图谋更大的发展呢?其实,北上广留下的人,有很多都是这样艰苦奋斗过来的,甚至牺牲自己这一代,为下一代打好基础。

估计题主是独自闯荡上海,所以没有知心朋友,就是缺少那些从小长大的朋友。其实,没有朋友,不是离家的理由。朋友就是朋友,离得远近,有多少关系。你到了上海,还会再交新朋友。就算没有交到知心朋友,也不是离开的理由,没有事业不能活,但没有朋友你依然要活下去啊。回到家乡,这些朋友也只是朋友而已。你在上海混好了,还可以把朋友招呼过来啊,只要你有条件,朋友照样来看你。

回答过不少这样的问题,大城市与小城市的取舍。有些人来北上广打拼,月薪几千元,就梦想奋斗扎根。你月薪3万多,且一点信心都没有了?现在月薪3万,你有没有信心,未来五年挣到月薪5万?十年能不能做到月薪10万?到那个时候,困扰你的房子问题,朋友问题,还是问题吗?

退一万步讲,许多创业一代,难道不是为了下一代?我许多同事朋友,舍弃家乡挺好的职位和收入,到北京来发展。为什么?不一定为他们自己,有的就是为了孩子的成长。小地方,教育、视野、机会都不如大城市多。我的朋友们说,宁愿让自己这一代奋斗,也要改变下一代的生存发展环境。在北上广的好处,有一点是肯定的,视野和格局大了。

2

作为外地人打拼在上海,工资税后23000,在上海其实算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工资水平了。如果还能有年终奖金,一年到手差不多能有30多万了。

就我过往认识的各类人员的经历来看:
只有工资到了某一水平:在别的城市较难达到,但是又不足以在上海支撑自己较好地生活消费的时候,人们才会开始纠结,思考是否要离开上海?
尤其是生活的比较辛苦的时候,这种纠结会明显。

就这个问题,因为子佳无法获知题主的背景,就罗列过往曾碰到过得几种决策倾向,供题主做决策参考。

能有机会落户上海的,基本不会选择离开

但凡能有一些希望看到落户的机会,很多周边的朋友都不会选择离开,背后的原因可能各不相同,但是很多人背后都有一个核心的理念:

能有机会落户上海,就代表着从此在起点上,让自己和孩子的未来有大概率上升了一个台阶。

无需避讳,在中国现有的经济发展环境下,北上广深的经济、政治优势,决定了其所获得资源上有着二三线城市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经常听到朋友聊到:在二三线城市只要有钱,既能过得自在,也同样能获得资源;但是在上海,如果没有很多钱,照样也拿不到什么资源。

这句话,乍一听没有错,但是真的在上海生活久了,见的多了,就会发现这种有钱能获得的资源,更多时候是一种“享受资源”。

拿大家经常对比的教育资源举例:有钱,在二三线城市照样能上好学校,请到好私教;而在上海,没钱照样只能上个普通的公立学校。

但是,实际上在上海,即使没钱,上的也确实一所普通的公立学校,可能获得的成长也远大于二三线的好学校。

举个最简单的现实:过去十几年,很多地方的英语和计算机教育开始从小学阶段抓起,但是在上海,在小学课堂上开始教学英语和计算机,应该至少二十年前,意味着至少超前于其他大多数城市五年以上。

这种差别更多的是在于整个城市的教育理念都超前于二三线城市。类似这种差异不是仅凭个人的力量就能轻松弥补和追平的。

其实这种差异,不仅仅体现在教育,其实在思维方式、见识眼界、接人待物、机会获取上,特大城市都远远超过二三线城市,直白来讲:发生“黑天鹅”事件,改变命运的机会远远超出其他点。

曾有一篇爆火的网文:《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虽然有些夸张的成分在,但是确实道出了二三线城市与特大城市的差异所在,这种差异不是靠外在的个人努力就能抹平的,背后是一个城市资源的巨大优势展现,积累和打造出来的“先天性差异”。

在上海待的越久,对这一点认识的越深刻,只要有一线机会能够落户上海,很多人都会拼一把,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下一代拼出一个更高的起点与成长环境。

无法落户上海的:越年轻离开越好,尤其是在30岁之前下决定

随着二线城市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经济发展政策对于二三线城市的倾斜,如果觉得在上海大概率没机会落户,很多朋友会选择离开上海,而且是越年轻越好。

因为年轻,还有在二线城市再拼搏一次的机会,也许回去的绝对薪资额度在降低,但是相对于当地消费水平的工资收入并没有降低太多,生活质量也不会降低太多。

在这个时候参与到二三线城市的大发展,无疑是集中自己的所有优势力量,在这些城市获得更大的收益。

身边就不乏朋友,在上海打拼几年后,结合实际情况,果断选择回二线城市发展,不仅避开了上海激烈的人才竞争,还带着在上海历练出来的一身本领,在二线城市打出一片天地。

在整个经济发展大势下,中国在向经济发达国家学习,二三线发展城市在向特大型城市学习,中小型企业在向大型企业学习;

学习的目的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少走弯路实现快速发展。

在这种氛围状况下,如果有几年在上海打拼的经验,年龄和精力上又属于职场黄金时间,这种人才在二三线城市就会很受欢迎,很容易获得更大的资源和发展优势。

无法落户上海,年龄又已经偏大:那么就把以上海作为赚钱的地方,为未来回二三线过上更好的生活再拼几年

这种情况下,子佳建议从长远来看,就做好离开上海的打算,把上海作为赚钱的地方。

从概率上来讲,在上海赚钱并省下钱的金额,会大于在二三线赚下的金额。

毕竟特大城市和二三线城市相比,如果不是生活要求太高,除了房租一项,其他的生活成本不至于偏差太多。

按照题主税后23000的收入,很难在其他城市轻松找到如此工资水平的机会,如果确实打定了注意想要离开上海,不妨先在上海拼搏几年,攒下一笔钱。

“在上海赚钱,在家乡花钱”,才是绝大多数打工一族精打细算、反复研究后最合算的生活致富之路。

结语

无论是从个人发展与成长,还是为下一代创造机会的角度考虑,基于题主能拿到税后23000的工资的能力水平,子佳是特别建议能有机会拼一拼,就不要想着离开上海,把心思和注意力放在如何解决在上海生活不开心的问题。

题主的题目说到底,就是未来和当下的冲突问题,那么先考虑清楚未来长远发展的可能,再思考如何解决当下的问题,才是更合适的思考方式。

“为当下而舍弃未来”一定不会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我是子佳看职场,大型集团企业HR总经理,严肃专业,偶尔搞怪的HR从业者,持续分享职场干货,关注我,我们一起职场前行

3

我觉得你可以选择离开,原因如下:


第一:在上海月收入2.3万属于中等偏上水平,但是收入的背后是自己不停的付出,别人或许只是看到了你的光鲜亮丽,但是背后是自己默默加班到凌晨,吃饭无规律,生活作息不正常的付出。


第二:高薪等于高压力,长时间神经处于紧绷的状态,对自身没有什么好处,高压力,高焦虑,如果你很优秀,别人会指望你做的更好,不停的给你施加压力,这种状态不适合长期发展。


第三:这种收入水平,在上海或许你吃穿用度会稍微好一点,但是避免不了一个尴尬的问题就是买房子,如果你在上海长期发展的话,买房这个问题是避免不了的,我身边很多朋友,月收入3万以上,因为在上海买了房子,一家老小都在这边,吃穿用度得很节约才行,每个月还得还款高额的房贷,工作不敢轻易懈怠,看起来就很辛苦。


赚钱和生活的方式有很多种,希望你能做出自己的选择,希望你能开心不再纠结!加油!


4

兄弟你不要扯淡了可以吗?一个月二万三可以了,离开干嘛呢?没朋友很正常啊!二十多岁就是想要一帮朋友,三十多岁朋友要是没资源还不如不要,四十多岁朋友可有可无的因为那么多年你应该知道过自己的活自己的,一切都是假的,好好活着才是真的,五十多岁要懂得放手懂得感恩懂得满足,六十多以后除了发退休工资其他的事情听听就算了一耳进一耳出,该干嘛干嘛去,到了七十多活在自在,到了八十多身体好的话管你国家政府什么事,醒了起来吃,吃饱了躺下睡就是了,要是在现在这个空气污染,水质变差,食品安全有问题的年代你能活到九十九,你就是仙人了,兄弟姐妹别去考虑你有没有朋友先想想活到九十九吧

5

23000税后在上海太太太普通了。能回去就尽量回去。陪陪父母多好。

6

税后收入两万三,一年就是27万,如果是央企或者国企可以考虑留下来。也许若干年单位集资分房呢?没有这个待遇也可以享受享受廉租房的待遇,而且体制内年纪大了也是有保障的。

如果私企和外企,年龄在三十岁以内还能拼一拼,三十岁以上有点少了,如果没有奋斗到高管,三十五岁将是一个巨大的事业瓶颈期,一旦失业,再找工作可就难了。这个收入就算你省吃俭用,一年的存款也不过3、4个平米的房子,这得奋斗到何年何月啊。

现在强二线城市的发展已经上来了,杭州、南京、重庆、成都、武汉、西安这些城市如果你有过硬的业务能力,找个两万左右的工作不算太难,找个离家近一点,亲戚朋友多,饮食习惯也能接近一点。

7

如果上海有房产,那就留下,如果上海没房产,那就离开!

以楼主的收入来看,一年近28万即使在魔都也算高薪,因此日常开销足以满足消费需求。

但是有一点必须要清楚,虽然上海有75%的人到手月薪还没有过万,但是这些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当地人,自家有房产。而居住上海,一生当中最大的开销可能就是房子,主城80平小两居动辄六七百万,而且还不是什么好地段。

在上海,月薪2万的无房族,生活品质远不如月薪七八千的有房租。因为如果打算安居上海,就得省吃俭用攒首付。上海首套房首付比例是30%,二套房50%,买套700万的房子首付要210万,即使公积金贷款,每月也得还2.1的月供。这2.3万月薪还完贷款连生活费都不够。

有房无贷,月薪两万三活得滋润;

有房有贷,苦几年,以后会越来越好;

没房没贷,待越久越看不到未来。

这就是同等收入条件下有无当地房产导致的巨大差异。

在早以前,上海这样的大都市有很多其他城市享受不到的繁华与配套,但是现如今,各城市之间硬件条件差距在逐步缩小。如果继续留在东部,杭州、南京甚至青岛、苏州都可以成为新的落脚地,这些地方竞争更小,人才需求度更高,以你上海的高薪背景去这些城市找个相近的待遇并非难事。何况这些新一线的发展潜力就像十几年前的北上广深,前途未必不及你在上海的岗位。

8

月薪在23000左右,一般是年龄在30岁左右的中层管理人员的收入,这个收入在上海,如果没有车贷和房贷的情况,如果未婚租房族,那生活还是比较自在的,自给自足是没有问题。

如果你是一家之主,有车贷房贷,那是比较辛苦的,如果你离开上海,你去三四线城市生活,从你的自身综合实力来看,收入能超过月薪23000元吗?如果不能超过,建议你还是留在上海,如果能去小城市担任高管,月薪超过23000元,房租也会比较便宜,这种情况下回去发展是可以的。

说实话,在上海的工作机会肯定比三四线城市多,薪水也高,如果你只是因为没什么朋友而失去这么好的工作条件,那实在是很惋惜。

增加人脉的方法有很多,你如果现在还是单身,周末时间也比较充沛,你完全可以利用周末再去名校读MBA 或者EMBA ,或者读个自己专业的技能证书,哪怕是去考个托福雅思,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那也是为自己的未来锦上添花,可以让自己的职场晋升更加顺利。你得给自己的未来做个中长期的规划。

在周末学习提升的过程中你还可以拓宽高阶层的朋友圈,万一有一些新的机会也可以及时把握。你要多丰富周末的生活,这样你也会有很多好朋友的。

如果你赞同我的观点,请点赞加关注,如果你在财富生活中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加我的圈子提问,我会尽快给您答复。点击我的头像到首页,再点击导航条中的“圈子”加入即可,感谢大家的关注!

9

看不出来你是留还是走。

一、如果你有房有车,还没有贷款。

那么在这里写工作税后23000元,我觉得你是在炫富呢。不论是在北京,还是在上海,如果有房有车,无贷款。工作10000元就可以活的比较自在了。税后23000元,基本上年薪在30万以上了,你可以时不时的去趟新马泰和日本了。如果年薪在50万,你就可以全球跑这去旅游了。

二、如果你有房有车,有贷款。

那么估计你得日子会过的比较辛苦。如果还有孩子的话,那就会更辛苦一点。如果爱人工作一般,还有老人需要赡养,那就会辛苦的不得了。不过,不管怎么说,你都是有房有车一族了,比现在没房没车的人要幸运得多了。大不了,把房子卖了回老家,上海的车牌也值一辆车钱呢。。。

三、如果没房没车,没存款。

我觉得你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呢。。。

当然可以考虑离开上海,不过你有没听说过:离开北上广灵魂无处安放,而常驻北上广肉身无处安放。。。

你要对自己做个评估,看一下自己的成长空间和转型升值的空间还有没有,活着有多大,然后再去做个决定吧。


1.点击【关注】,每天免费获取人力资源和职场管理知识。

2.作者:邓玉金,资深HRD,实战培训师,人力资源畅销书作者,转载请注明出处。

10

作为一个财经工作者,我觉得不应该选择离开。

毕竟月薪税后23000元,在上海算是中上收入水平了,说明题主有能力,也是一份不错的工作了,工作生活过得比较舒畅了。而如果因为没有朋友选择离开,或者回到自己的家乡,首先必须要想到生活,生活是第一件大事。在家乡能找到这么一份高薪水的工作吗?如果没有这么高薪水,能生活得好吗?如果没有这么高的经济收入来源,在家乡还会高朋满座吗?这样问题,也都是需要认真考虑的,这一切都是很现实的问题。

再则,“朋友”的通俗解释为你有能力、有经济实力,才能将不熟悉的人聚在一起,成为朋友;如果你没有实力、没有经济能力,即便穷在路边也无人会问的。因此,如果仅仅因为在上海没有真正的朋友选择离开,那是很可惜的,也是不应该的。

你完全可把自己的精力放在事业上、放在经营家庭中,把工作做好,把家庭经营好,这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的事情。而且工作与家庭经营好了,人也充实了,活得也很自在了,朋友就会自然有了,不用着急。但愿我的看法能帮到朋友,愿题主朋友事业顺利、家庭幸福、高朋满座!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李靓蕾会原谅王力宏吗

2021-12-30 1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