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对于黄梅戏你了解吗?你认为黄梅戏能否走得更远?

电脑版   2020-11-26 09:19  

对于黄梅戏你了解吗?你认为黄梅戏能否走得更远?:了解黄梅戏。我认为黄梅戏能走得更远。一,黄梅戏的源流与定型。黄梅戏最初名为黄梅调。之所以叫作黄梅调,因

1

了解黄梅戏。我认为黄梅戏能走得更远。

一,黄梅戏的源流与定型。

黄梅戏最初名为黄梅调。

之所以叫作黄梅调,因为它的一个重要源头在湖北省黄梅县,开始并非戏剧剧种,而是一种小调。

但是黄梅戏的源头并不仅仅在湖北黄梅,而是包括湖北黄梅周边县份,以及安徽安庆的桐城、怀宁、望江、潜山、宿松、枞阳、太湖、岳西等地。

是以上述地区的山歌、茶歌、渔歌、秧歌等渗杂而成的曲调,吸取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声腔而成的戏剧剧种。

黄梅戏从安徽桐城罗家岭严家女儿鸿六儿,在安庆出演《小辞店》之后,受到广泛的赞誉和轰动,《小辞店》女主角名为柳凤英,人们遂称鸿六儿为严凤英。

这个严凤英就成为了黄梅戏的开山鼻祖,安庆市就此成为了黄梅戏的发祥地。

黄梅戏在安庆市定型。

二,黄梅戏的演员与唱腔特点。

黄梅戏着重选择女演员。它不像越剧那样只用女演员,但它是以女演员的质量反映戏剧的质量。

黄梅戏自严凤英以降,曾大红大紫了许多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接见过严凤英,毛主席曾为她亲笔题字:“党的好儿女”。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黄梅戏演员曾一度后继乏力。

到了1980年,涌现了著名的“五朵金花”:马兰,吴琼,吴亚玲,袁玫,杨俊。

“五朵金花”为黄梅戏的发扬光大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她们的艺术成就甚至超过了严凤英。

其中,马兰、杨俊曾参演六小龄童版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饰唐僧的母亲和白骨精;袁玫曾参演陈晓旭、欧阳奋强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饰袭人。

1984年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异军突起,十六集黄梅戏电视连续剧《郑小娇》,达到万人空巷的效果。

2007年,央视联合安徽电视台“寻找七仙女”,选出了以吴美莲为代表的黄梅戏七仙女。吴美莲是青年黄梅戏演员的领军人物。

黄梅戏男演员的杰出代表,是王少舫、黄新德、张辉。王少舫与严凤英同为黄梅戏开山鼻祖。张辉是公认的黄梅戏小生第一人。

黄梅戏的唱腔特点是两个字:清亮。

黄梅戏与越剧比较,越剧以柔糯见长,黄梅戏则满溢着水乡的清新气息,唱腔清清亮亮。

三,黄梅戏的影响与发展。

黄梅戏早就与京剧、越剧、豫剧、评剧合称中国戏曲五大剧种。影响地域极广,特别是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上海、广州、深圳、香港等地,深受群众喜爱。

以香港为例,在许多年前,香港的许多电影、电视是以黄梅戏唱腔作为背景音乐。

眼下,黄梅戏名家韩再芬坐镇安庆,以“再芬剧院”为载体,确保了安庆的黄梅戏艺术中心的地位,并指导吴美莲等人推陈出新,新剧目与新人辈出。

吴亚玲、黄新德坐镇合肥,以省黄梅戏剧院为阵地,策应安庆。

吴琼远赴北京多年,使黄梅戏在京城开花结果,成绩斐然。

杨俊、张辉入住湖北,使湖北的黄梅戏老树频发新芽。

马兰以上海戏剧学院为阵地,弘扬黄梅戏艺术硕果累累。

相信黄梅戏艺术通过各位名家的不懈努力,会走得更远。

2

我咋不了解呢?我就是黄梅戏的故乡人。

1.湖北黄梅县是黄梅戏的故乡,黄梅戏发展壮大在安徽安庆。

2.黄梅戏和京剧、豫剧、评剧、越剧并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3.黄梅戏是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综合发展起来的剧种。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明快抒情,情感丰沛。表演质朴细腻真实活泼见长。

4.著名的黄梅戏经典有《天仙配》、《女驸马》等。

5.现在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香港和台湾等都有黄梅戏团体,常常出国演出,将黄梅戏宣传到世界各地。

6.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认为黄梅戏未来能够走的更远,我本人就是个黄梅戏爱好者。

黄梅戏的歌词和唱腔并不老成和沉闷,也非难学,歌词接近真实生活,唱腔活泼清亮,人物装扮清新俏丽或俊朗。

黄梅戏的唱腔比较接近于民歌和民谣,柔美明快。男性唱来刚中带柔,女生唱来细腻温婉,旋律节奏也易好学。

黄梅戏贴近生活,通俗易懂,老百姓都喜爱。

3

答:我是山东人,但是,我非常喜欢黄梅戏,我认为将来的黄梅戏,很快能超过老京戏,会被年轻人接受,会走的很远,为什么?

(一)黄梅戏它的唱腔对白,基本上都是普通话,演员咬字清楚,老百姓都听的懂。

(二)黄梅戏的剧本,都是老百丰富多彩生活为体材编写的,所以,老百姓非常喜欢黄梅戏。

(三)黄梅戏的唱腔优雅欢快,有真,善,美的感觉,很容易激发人们正能量的情绪。

(四)黄梅戏的音乐配器,都是中国的民族乐器为主,声音好听,很有乡土味道。

(五)戏曲艺术要想有发展,根扎在人民中,人民就可以供给它营养,它才会走的更远。

黄梅戏这个地方戏曲,无论是在舞台上表演,还拍摄成电影,都很美很亲切,据我观察大部分老百姓,都非常喜欢黄梅戏,所以,我认为黄梅戏将来比别的戏种,具有很高的特色优势,将来必定独领风骚。

(原创于2020年9月4日)

4

大家好,我是国风

我个人非常喜欢黄梅戏,虽然自己是一个五音不全的四六分。但是对于黄梅艺术的喜爱真的丝毫不减。大概得益于早年老父亲非常喜欢黄梅戏。受到了一定的感染,所以自己也喜欢起来。

相之于方言非常严重的越剧豫剧评剧等地方戏和腔板慢到死的京剧相比。黄梅戏朗朗上口,吐字清晰。基本上不看字幕就知道唱了些什么。所以更容易让人们接受。可以说,黄梅戏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最为优秀的一份子。

黄梅戏的黄金时代一是以严凤英为代表的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中。第二就是改革开放初期传统文化复兴的80年代至90年代中。然后,随着中国整体传统文化的没落,黄梅戏也开始没落下去。随着市场经济的介入,文艺开始迎合群体。出现了艺术迎合观众趣味的恶循环。艺术的生命力越来越芨芨可危。因为艺术本来是引导大众潮流的。现在却为了生存迎合大众潮流。这样必然会因为大众潮流的低劣而导致艺术作品的劣化。如此发展下去,未几年后,本来就标榜为落后的文艺又被加上了低劣的标签。肯定会淹没在历史的潮流中,一去不返。对于这些热切的黄梅爱好者,肯定是非常的遗憾。

中国的艺术,如果想要走远。必须要脱离市场经济,真正走上艺术精化的路线。一定要站在潮流之上,引导文化走向。而不是趴在钞票之下,成为大众文化的附庸。只有引领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文化观。成为人民道德品质的引路人。才会迸发它的生命力,永久的存在下去。

当然,如何在这个渐蜕低俗的文化市场高高在上的站立,肯定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挺过去,才会有前途。被涛头拍下去,只有死路一条!

5

我长在黄梅戏故乡,耳睹目染,对黄梅戏有点了解,首先,黄梅戏来自民间,有采茶调等小调与安徽安庆地方方言发展而成。唱腔优美而动听,朴实而无华,造型优美而大方,得体而庄重,如:大型剧目,如:《天仙配》、《牛郎织女》等,虽说含有神秘的神仙题材,但他与民间的发生的故事相结合,通俗易懂,易于接受,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和模仿。易学、易懂、易模仿。黄梅戏传承剧种一定走的更远!




6

不是十分了解,但感觉这个腔调显小气,这么多年一直在那种民间小调上转悠,没有发展。如果一直照此下去,感觉不会有太大的发展。

7

黄梅戏是历史文化遗产。我相信会得到永久传承。

8

在“一切向钱看”流行歌曲满天飞的今天,不但黄梅戏面临发展传承的难题,各地方剧种都面临同样的问题,照此发展下去各地方剧种前途堪忧!

9

对于黄梅戏我不了解,但是我知道黄梅戏它是一种文化的一种传承。不管什么时候,我都希望他一直传承下去。他也是历史中留给我们现代人的 一种见证。让我们现代人见证过去历史中留下的一部分。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李靓蕾会原谅王力宏吗

2021-12-30 1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