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胆大如斗还是意气用事?为何斯大林要在莫斯科极端危险时举行阅兵

电脑版   2020-11-26 09:05  

胆大如斗还是意气用事?为何斯大林要在莫斯科极端危险时举行阅兵?:1941年苏德战争前后,其实斯大林举办了两次大阅兵。第一次是在1941年5月1日,第二次是同年11

1

1941年苏德战争前后,其实斯大林举办了两次大阅兵。第一次是在1941年5月1日,第二次是同年11月7日,而希特勒的入侵,恰巧就发生在两次阅兵中间,即1941年6月22日。

为什么会这样?斯大林为什么要连续搞两次阅兵,尤其是后一次,为何要在最危险的时刻还玩一次阅兵?

首先我们来看那一年的五一大阅兵,那是个什么状况呢?

据说,此时斯大林已经不止一次接到纳粹德国将要入侵的情报,就是因为这个缘故,老斯决心举办一次大阅兵,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告诉希特勒:别打俺主意,俺强得很——所以,斯大林特地邀请了希特勒的武官前来观摩。为了达到效果,斯大林还调来了当时苏联最先进的飞机坦克以及其它先进武器。

只是很可惜,斯大林的这一切,不但没有达到目的,反而让德国人窥见了苏联的虚弱。这种虚弱,倒不是苏联红军的人数少了几个,而是那些有战争经验的高级指挥官,居然很少在阅兵现场出现——为什么?因为此前的大清洗运动,已经将大部分有经验的军官送去处决,小部分则在监狱里接受改造。换句话说,实际上呈现在德国人面前的,是一支青黄不接的红军。

相对而言,你去看1939年的德军阅兵,那些将士,都是经历波兰和法国战事,从一线走过来的。而在斯大林这边,却是一串新兵菜鸟,甚至高级将领都全无大规模战事的经验。

所以这一次阅兵,不但没有吓退德国人,反而坚固了希特勒出兵的决心。

至于第二次军演,则发生在这一年的十月革命24周年阅兵式。当时纳粹德国军队已经到莫斯科附近,但斯大林决定如常举行阅兵并在阅兵式上发表了著名的演说,受阅部队接受完检阅后随即开赴前线作战。在阅兵方阵前往红场的路上,不少的士兵满脸灰尘、衣着邋遢,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儿。阅兵现场也是比较混乱,由于各种原因分列式的徒步方阵也极不整齐。

因此,有些苏联史学家戏称,这是苏联红场阅兵史上,一场最"不堪入目"的阅兵。当然,在官方的讲稿里,是这样说的:“很显然,德军已兵临莫斯科城下,可莫斯科依然镇定自若,甚至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十月革命阅兵,这无疑是莫斯科充满勇敢与智慧的表现。”

苏联阅兵开始后,无线电波把这一消息从红场传到世界各地,也包括德国柏林。当时希特勒身边的人,却没有向他汇报这件事,希特勒居然是偶然从收音机里听到的。甚至直到阅兵进行曲和整齐步伐声、震耳欲聋的俄语口号"乌拉"响起之际,希特勒才反应过来,他立即打电话给前线的德国中央集团军区司令部,他要求第2航空队司令接电话,并给后者1小时赎罪时间,要求将莫斯科阅兵现场炸得片甲不留!

但是,事实证明空袭是彻头彻尾的失败,当时大雪弥漫,并不适合飞行,而苏军一旦发现德机,便以歼击机和高炮部队全力阻击,甚至以米格歼击机与德军飞机对撞。最终,苏军击落了25架德机,德军的空袭完全失败。

敌人入侵前后两度大阅兵,斯大林的意图其实很简单,对外,告诉敌人:俺们是你们打不倒的。对内,告诉支持者也警告反对者:俺还是你们的头,向前冲,俺在后面注视着你们。

2

虽然斯大林在卫国战争期间也曾下达过一些错误的命令,但他留守莫斯科的这个决定却是个英明的决定。

莫斯科的地位自不必多言,它既是苏联的首都,也是苏联人的精神支柱,所以其他地方都可以失守,但独独莫斯科不可以!自从苏德开战以来,苏军一直处于溃败之中,军心本就动荡不安,如果首都在被德军攻破,那苏联的命运将会很难预料。苏联真的太需要一场大胜来鼓舞士气了!

▲斯大林

德军对苏联开战后,英美就开始与苏联接触,商讨援助苏联的问题。为了增大谈判的筹码,苏联也需要一场胜利来展示自己的实力,否则英美也绝不会愿意把大批物资白白浪费在毫无获胜希望的苏联身上。苏联战胜德国的可能性越大,英美的信心越足,他们的援助也会越多。当时的苏联太需要外界援助来补血了!

▲红场阅兵

莫斯科之战胜了,苏联就还有希望,如果败了,那苏联很有可能将不复存在!莫斯科战役是希特勒与斯大林之间的决战,无论谁取胜局势都将变得明朗起来。无论如何斯大林都不能输!

▲向苏军投降的德国士兵

趁着德军停滞的时间,苏军已经在莫斯科布下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在莫斯科周围,125万苏军已经集结完毕,坦克、大炮和飞机也已经准备就绪,苏军已经有了一战的能力!天时和地利都已经握在了手里,差的就是人和了!那么还有什么能比阵前阅兵更能提升士气的呢!

文/历史文斋


看更多军事资讯,请关注历史文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

都说俄罗斯人是战斗民族,他们自信而且敢于亮剑,面对敌人的威胁时从不含糊,勇于秀肌肉亮拳头。因此,这个国家也特别喜欢举行阅兵仪式。

据统计,从1917年十月革命成功到现在,俄罗斯人共举行大型阅兵仪式超过200次,但其中唯有在二战期间举行的阅兵尤为了不起。

这次阅兵,正值莫斯科会战的关键时刻。德军驻地距离莫斯科市区仅有70—100公里,其机械部队距离莫斯科最近只有25公里。德军指挥员甚至通过高倍望远镜,都能清晰地看到克林姆林宫的塔尖。不过,斯大林还是毅然决定在11月7日举行阅兵仪式,这也创造了人类阅兵史乃至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红场阅兵)

那么,斯大林为何要在这个危险的时刻举行阅兵式呢?

1941年6月22日凌晨,希特勒出动190个师、30万兵力、3700辆坦克、47000多门大炮,以及数千架飞机,在1800公里的战线上,分三路突然向苏联发起进攻,苏联卫国战争全面爆发。

在其后的几个月里,由于苏联并未做好迎战的充分准备,被德军打了个措手不及。匆忙拉上前线的苏联部队遭到重创,有近30个师全军覆没,近70个师伤亡过半。明斯克、斯摩棱斯、基辅等城市相继被德军占领。

9月6日,德军实施了代号为“台风行动”的作战计划,再次调集了70个师,剑指莫斯科。希特勒猖狂地叫嚣着:“莫斯科——苏联首都必须从文明世界永远消失,把它葬入大海!”

9月30日,莫斯科保卫战正式打响。

苏联人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勇敢地阻击着德军的进攻,誓死保卫莫斯科。但似乎无法阻挡德军前进的脚步,苏联红军的防线被一再突破,形势岌岌可危。

10月中旬,德军从西、南、北三面包围了莫斯科,苏联政府机关和外国使馆被迫迁往古比雪夫市,但斯大林本人依然坚守在莫斯科。

到了10月底,莫斯科开始戒严。苏联红军在数十公里的莫斯科城外同德军英勇战斗,拼死守卫着身后的首都和人民。11月初,德军的坦克距离莫斯科市区只有20公里,莫斯科危在旦夕。

就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苏联红军最高统帅斯大林却出人意料地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在11月7日举行庆祝十月革命胜利24周年阅兵仪式。

(莫斯科保卫战)

这个决定,让政治局委员和国防部委员都惊愕不已。

莫斯科防区司令阿尔捷米耶夫接到斯大林的指令后,也不免质疑这个决定,他委婉地说道:“斯大林同志,现在白天黑夜都在战斗。我们将一切武器装备都送到了前线,我无法保证能召集到阅兵所需的部队,我这里一辆车都没有……”

“你没有明白阅兵的政治意义,”斯大林打断了阿尔捷米耶夫的话,“你做好阅兵的一切准备吧。”

接到任务后,阿尔捷米耶夫不敢懈怠,赶紧组织人手撤去了红场和列宁墓的伪装,重新装饰出节日的气氛。参加阅兵仪式的莫斯科第2 步兵师、伏龙芝第332 师等部队,匆忙从前线火速回撤,确保能在11月7日一早抵达红场。

11月6日中午,德军又一次发动了大规模空袭,但顽强的苏联红军硬是没让一架敌机侵入莫斯科上空,34架德军飞机被击落。莫斯科近郊机场上的数百架飞机处于一级战斗准备状态,高射炮手们也随时保持着高度戒备。

这天晚上,天空飘起了鹅毛大雪,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早上。7日的莫斯科红场,乌云密布,大雪纷飞,异常寒冷。参加阅兵式的各种武器都披上一层白雪,28000多名肩背行囊、荷枪实弹的官兵肃立在雪地上,给这场阅兵式平添了几分肃穆。

8点整,阅兵式正式开始,阅兵首长布琼尼元帅骑着马奔驰在白雪覆盖的红场上,接受了阿尔捷米耶夫的报告。整个红场回荡着士兵们此起彼伏的“乌拉”声,高亢而嘹亮。

(斯大林)

接着,斯大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参与阅兵的全体官兵和主席台上的苏共领导人,以及现场的莫斯科市民,全体肃立,倾听着斯大林平缓但铿锵有力的讲话。他简短地回忆了几个月卫国战争的经过,分析了红军暂时失利的原因,最后高声喊道:“让伟大列宁的胜利旗帜指引着你们吧!为完全粉碎德寇而战!消灭德寇!光荣的祖国万岁!独立和自由的祖国万岁!在列宁旗帜下向胜利前进!”

随后,受阅部队分列式开始。在雄壮的乐曲声中,红军指战员们斗志昂扬、意气风发地迈着雄健的步伐,从红场列宁墓前走过,接受斯大林的检阅,然后从红场直接奔向了莫斯科郊外的战场。

这次阅兵既是苏联历史上最匆忙的一次阅兵,也是最了不起的一次阅兵。通过无线电向全苏联民众和全世界人民进行了直播。当希特勒听到苏联人举行了阅兵活动后,当场雷霆震怒,气急败坏地对轰炸机联队司令下达命令:“我只给你一个小时的时间弥补过失。”

不过,当这个司令亲自率领轰炸机企图接近莫斯科时,被早就蓄势待发的苏联空军迎头痛击,25架飞机被击毁。其余人等吓得赶紧调转机头,狼狈逃回。

史学家们这样评价这次阅兵,斯大林创造了“一个冬天里的奇迹”。这次阅兵不但极大地鼓舞了苏联军民的斗志,增强了苏联军民战胜德国法西斯的信心;也让“斯大林已离开莫斯科等谣言”不攻自破,彰显了苏联军民誓与德国纳粹战斗到底的决心。

(参考资料:《大元帅斯大林》《血捍莫斯科》等)

4

在国家危难时刻,无论是在政治上 军事上和民心民意上都急需士气的激励。危难时的阅兵,正可激励士气,让人们都能勇于站立起来.,面向危难,面向战争,面向敌人,勇于赴死。国家才能在战争面前不死而重生,才能有望战胜并征服敌人。

战争!是杀戳,消耗,耐心耐力的征服和考验。.谁战胜了这些,谁就征服自我,征服了敌人,赢的了战争。否则,只有面对死亡、失败和亡国。

所谓士气可激不可泄。任何时刻,任何情况下,任何情形、情境下,均应激励它。让他不断焕发生机生命力,才会生者有望!才会胜者有望!

如阿富汗,这个帝国坟墓,即是以全民皆赋有全身心赴死精神来抗敌,来杀敌,来面对战争,这就是死士之威!死士之厉!死士在心理和行为上的视死如归,所给予敌人征服上的无望.和完全获胜上绝望,产生的军事的价值和威慑是绝对不对轻视和低估的!他是一种全民文化,更是全民信仰!.

5

古今中外,阅兵都是一项极其隆重的军事仪式、军事活动,是体现一个国家的国威、一支军队的军威、一个民族浩然正气的重要形式。早在公元前的古埃及、波斯和罗马等国就有阅兵的记载。

莫斯科是苏联的首都,红场是苏维埃政权的政治核心,在莫斯科的红场进行战时阅兵,目的就是要鼓舞士兵,坚定必胜信心。在参加完阅兵式后从红场直接开赴前线。为了母亲祖国,为了首都莫斯科,他们无悔,已无反顾踏上这条不归路!
原因二,斯大林敢于在德国人发起猛攻的关键时刻举行阅兵,还有一个关键的原因,那就是他获得了保卫莫斯科的足够兵力——来自西伯利亚的远东军队。苏德战争爆发后,东线战事面临崩溃的边缘,即便如此,斯大林也没有动用部署在远东的苏联军队。这支军队主要用来防备狼子野心的日本关东军。
但是到了1941年10月的时候,斯大林从佐尔格那里获得准确情报,日本统帅部作出决定,1941年内,日本不向苏联宣战,相反,日本将在几周内向美国开战。获得情报的斯大林当即作出决定,从远东地区隐蔽调动34个师支援莫斯科战线。

要知道,苏联的远东部队有着极强的战斗力。更重要的是,已经适应了西伯利亚严寒的远东军队,非常适应莫斯科的冬季。(希特勒坚持向北围攻列宁格勒,向南攻击乌克兰,致使德军瞄准莫斯科的兵力减少,为苏联巩固战地防线赢得了足够的时间。,寒冷、疾病再加上饥饿,与远东军形成鲜明的对比。)

阅兵也反映出苏联人民蔑视N粹德国的壮举,正如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说的一句话:一切帝国Z义都是纸老虎!

阅兵带给苏联红军战士和人民的鼓舞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当时斯大林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个非常时期的阅兵,不压于增加几个师的军力。最重要的是积发了苏联士兵和人民的士气、爱国热情、信心。

6

防御战一方的指战员,最经常说出/听到的两句话是什么?

————连长—营长:请求增援!我们顶不住了!请求撤退!

————营长:不许撤退!顶住!援军马上就到!

————营长—团长:请求增援。。。。。。

————团长:不许撤退。。。。。。

————团长—师长:请求增援。。。

虽然有些夸张,但一般而言情况大体如此。

然而,上级嘴中的:“援军马上就来”。其可信度,大致相当于谷子地的集结号。。。。。。

所以,为什么莫斯科阅兵极大的提振了士气?

———莫斯科阅兵的意义,就是告诉了所有前线将士:“顶住!你们身后真的有援军!”

7

首先用一句话概括下“身后就是莫斯科,我们无路可退”。(苏联卫国战争宣传名句)

因为莫斯科是苏联首都,一旦首都被敌国占领,那么就意味着这个国家的统治机构丧失,国家形象破灭,严重打击国民士气,更严重的是可能会导致亡国。

起因是德军突然进攻苏联,苏联毫无准备,德军趁势猛攻猛打很快就打到莫斯科郊外,斯大林也无退路了,他也不想当一个亡国领导人。

斯大林依然决定宁愿挨德军的轰炸也要在莫斯科红场举行阅兵,这是一种家国天下的豪情,有点中国古代的“置之死地而后生”,“背水一战”的壮举。

同时期从远东抽调几十个师的增援部队也已到达莫斯科,这几十个师的战士冒着大雪,手握钢枪,浩浩荡荡的踏步走过红场接受斯大林的检阅,然后直接开赴莫斯科前线和德军作战。

斯大林莫斯科红场阅兵是一种保家卫国的精神宣传,表明危机时刻领导人没有退缩,与人民同在,和敌人血战到底。

到现在俄罗斯每年都举行卫国战争胜利阅兵,

铿锵有力的战争歌曲,士气高昂的阅兵方队,完美展示保家卫国的决心。为了祖国,为了母亲,还有那远方的喀秋莎姑娘,我们必须和敌人战斗到底!

以上个人观点,谢谢拜读!







8

那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不过也能从中看出斯大林的过人之处。

在那个特殊时候,要用阅兵,要用此特殊方式来振作士气,来激励人心。

当然 ,这也不是盲目而为,应该是对此作了周密的安排,比如保密,防范等。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李靓蕾会原谅王力宏吗

2021-12-30 1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