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西游记》最后一集中,为什么尊者要像唐僧师徒要人事?

电脑版   2020-11-26 08:58  

《西游记》最后一集中,为什么尊者要像唐僧师徒要“人事”?西游记是我们众所周知的四大名著之一,是很多小伙伴童年美好的回忆。在86版西游记最后一集“波生极乐

1

关于索要人事这件事,相信很多人看了都非常地气愤!明明是佛祖安排的取经计划,而且还要求唐僧走着来,风餐露宿,历经磨难,整个一穷游,哪来的礼物。(有那个闲钱还改善一下生活呢)到头来没有人事(礼物),不肯传经了,这上哪说理去。

不过后来再看,就有点想明白了。

就像阿傩、迦叶二尊者所说的“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传给唐僧的是什么?这可是大乘教法!是能谈天、能说地、能度鬼的无上宝物,尤其是这个度鬼,正是小乘教法所不具备的。

索要人事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对原创者的尊敬。如来佛祖也说了 “经不可轻传,亦不可轻取”,关于价码,人家也是有先例可以参照的!

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

诵了诵经,只是超度了一下(即使留心想学你也记不住),就好比送了一条鱼,就收了三斗三声米粒黄金,佛祖还觉得卖便宜了。给唐僧传经是直接送经文,相当于送给了你钓鱼的技术,你可以靠着这个技术收获更多的财富,只象征性的收了一个紫金钵盂就传了1/3的经文,可以说跟白传差不多!

当然唐僧将经文传到东土,佛教也增加了教众,算起来也不算亏。但是白给肯定是不行的。这个先例不能破,哪怕是象征性的收点。就好比金庸武侠小说的版权,关系是关系,买卖是买卖,没有白送的道理,可以不收天价,象征性的收央视一块钱的版权那也得收。

除了知识产权,可能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金平府剿灭三只犀牛的时候,得到了六只犀牛角,四只被四木擒星拿去进贡玉帝,一个就放在了府堂作为勉征灯油的证据,最后这个孙收着要敬献给佛祖。

留一只在府堂镇库,以作向后免征灯油之证;我们带一只去,献灵山佛祖。

但是到了灵山之后,孙并没有拿出这只犀牛角敬献佛祖,两个尊者索要人事,很可能就是索要这只珍贵的犀牛角!

以孙的记性和悟性不可能记不起来。但是孙到最后也没拿出来。孙藏匿不献可能有两个原因。

一个原因是金平府的三犀代表佛家收取香油,孙所谓的“敬献犀牛角”其实就是找如来佛祖掰扯掰扯,这是罪证,你看看你们干得这叫什么事。但事后冷静下来之后,孙不敢献了。

首先三个犀牛精也没干什么坏事,保金平府风调雨顺反而是对人们有功劳的,就是要价有点高。嫌高你可以不要,顺其自然不香吗?但是金平府的人嘴上抱怨贵,却年年敬献香油,这说明人家这是物超所值。

你去西天求取真经就是求去了,以后的职称(正果)都是佛祖来评定。你还掰扯什么?所以到了雷音寺 ,孙不敢提了。但是这东西毕竟是佛家之物,必须收回,你不说我得隐晦地提一下不是。因为这个索要方式(没有明说)惹怒了孙,二尊者收了紫金钵盂就没再提,都是自家人了,以后没人的时候再说也行。

另外一个原因是孙发现了犀牛角的好处,想留作己用了。

都是一孔三毛二角,行于江海之中,能开水道。似那辟寒、辟暑、辟尘都是角有贵气,故以此为名而称大王也。若要拿他,只是四木禽星见面就伏。

太白金星跟孙解释得很清楚了,这个角有贵气,犀牛能避水全靠这个牛角。

孙在水下活动, 要么变作鱼虾,要么念避水诀,很不方便,所以一遇到水中的妖怪就得仰仗猪八戒和沙僧。有了这个角就不同了,有避水功能,不用再念避水的口诀,正好弥补孙水下战斗不强的缺憾。所以孙就收为己用了。

二尊者见他们拿个紫金钵盂糊弄事,知道孙想留用犀牛角,反正是自家人了,增加孙的战斗力也是增加佛教的战斗力,这事也就这么过去了。

以上应该就是二尊者索要人事的全部理由了!

2

佛说妙法,到处唯船,无字真经,转著有字。所要人事乃意在借东土之财,换西方空地。不过存无守有。知白守黑。

3

这是作者吴承恩的浪漫夸张,古代作者不必深究。

4

为什么索要人事,放在现在,这不会索贿吗?

但是仔细想想,如果只是阿傩、迦叶索贿,那么他们告到佛祖面前,应该受到惩罚。

而在《西游》故事里,佛祖听说之后,还讲了一个故事,说“经不可轻传,亦不可轻取”,并讲了一个昔日的故事。

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

之前众比丘圣僧下灵山,到舍卫国赵老先生家给他们诵了一遍,保佑他家里活着的人平平安安,死去的人早登极乐。也只向赵老先生化了三斗三升的黄金,关于这事。如来佛祖还说,他们的诵经太不值钱了,这样子,让子孙后代靠什么生活。而如今,你等师徒四人空着手来取经书,所以才传了无字经书。

刚刚读了这个故事,很不理解,佛家普渡众生,本是他们的职责和夙愿,为什么还要收费呢?

而大乘佛经传到东土大唐,从佛教的角度来说,也算是宗教的传播,对他们来说,也是有利的,为什么还要索要好处呢。

后来长大了,慢慢才明白,这一个故事,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轻取。

你轻而易举就传给别人的东西,别人未必会珍惜; 你轻轻松松就很容易得到的东西,你怎么会珍惜呢?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太多的例子。别人借你的东西,从书籍到玩具,往往借到的人都不会珍惜。最近有一新闻:一个人花了70万元购买的奥迪,自己每天都小心翼翼,爱惜有加。亲戚借走仅仅半天就撞到报废,车主心痛不已。但更可气的是亲戚居然大言不惭地说:“你的车买了保险的,要我赔什么钱?”

看吧,你轻易借给别人的东西,别人往往不会珍惜的。

而我们很容易得到的东西,也往往不会珍惜。就比如现在的小孩子,往往都是有求必应,玩具买了一大堆,而这些玩具,他们往往玩了不到一天,就弃之不顾。

如果这些玩具,是小孩子求了几天,甚至自己付出辛苦的劳动换来的,他们肯定会珍惜。

而在《西游记》里,阿傩、迦叶的这番作为,再加上佛祖的现身说法,怕是唐僧的三观也碎了一地。

而所谓的索要人事,也不过是传经的一部分。

在唐僧将唐王李世民赠于他的紫金钵献出之后,入愿所偿,得到了经书。而他们走后,灵山上发生了这么一幕:

这时,一边的旁观者出手帮忙了。
管珍宝楼的力士,管香积厨的庖丁,看阁楼的尊者一起上,你摸阿傩的脸,他扑阿傩的背,弹指头的弹指头,扭嘴唇的扭嘴唇,一齐来开阿傩的玩笑。
一个个笑道:“不羞!不羞!索取取经人的人事!”

由此可见,索要人事,也不过是一个形式而已,而这样的事情,在佛祖那里,也不是党见的。所以,一干人等,管珍宝楼的力士,管香积厨的庖丁等人,才会上来开两位尊者的玩笑。

5

这就是作者的思想意图,潜埋了一个道理:佛争一柱香。一样有人在利用佛的理念在谋私利,哪怕是西天佛祖面前,同样有贪财谋利之人,佛也要香火油钱,只不过是化为功德而以,算是对世人的一种提醒,要不然怎么会有“平时不烧香,临肘抱佛脚;烧香也要找庙门”这些流传千年的话。


6

在《西游记》最后,阿难、迦叶二尊者向唐僧索要人事,也就是一些财物;而孙没给,结果取回的是无字经书;而后唐僧将紫金钵盂给了二位尊者,才取到经书。这个真正的如书中说的须知玄奘登山苦,可笑阿傩却爱钱吗?

阿傩就是阿难陀,而迦叶则是摩诃迦叶,都是佛陀的十大弟子,尤其是迦叶,为禅宗第一代祖师。为佛陀弟子中最无执着之念者,拈花微笑的故事说的就算迦叶。诸位认为这样的人真的会贪那一点点的买路钱吗?

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

佛祖说一些和尚诵了一遍经,讨三斗三升米粒黄金,还说卖得贱了。而二祖神光见达摩,跟了达摩十多年,达摩都不理他,最后神光自断一臂,达摩才传法给他。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有舍才知道珍惜。经书本可以直接送到东土大唐,为什么要九九八十一难来取?也是因为经不可轻传,随手得来的经书你肯定不会用心的。按照热力学第一定律来说,也就是能量守恒,有失才有得。

阿难、迦叶也是在教导唐僧:

1.经不可轻传,回去后传经应当设置门槛,别人才会用心去学;

2.要放下才能得到,出家人六根清净,不应当在乎外物,要舍得。

7

谢谢邀请!

这个问题问的是为什么尊者要人事?小高不如改成吴承恩为什么要这样写呢?书中的东西本来就是作者写的,只有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这些问题其实不难解决。

吴承恩明朝人,一生都处于嘉靖皇帝期间,那时候也是皇权和相权的鼎盛时期,吴承恩时代都是当官的,直到吴承恩父亲这一代的时候,彻底落寞了,只有从商了,当时的社会商人的地位很低很低。

吴承恩科举考试从10岁考到20,一直考到了51岁才考上科举,吴承恩的科举之路非常的艰难,我们一直认为《西游记》这本书籍是吴承恩分两回写的,吴承恩写了一半就去当官了,后来辞官之后又写《西游记》西游记后半部分。

这里强调,吴承恩也是因为一些事情而辞官的,小高猜想很可能是因为经济问题而下去的,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完全没有必要去写佛祖手下人受贿的事情,这是为何?

这很有可能是吴承恩的的一种困惑,佛祖都这样?我的那点事情又怎样呢?

这是一种真正的困惑,吴承恩可能认为,在当时那个讲人情的社会,在去讲公正真的很难很难,也有很多人说这种写法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控诉,这个我并不是很赞同,更应该是一种困惑吧!

8

作者安排的这个情节是最为失败的,他把觉者安排成了迷惑颠倒人,真正的修行人是不摸钱的,强要人事更是大忌。

9

照这样说,佛祖应该派人把经书送到长安,转瞬即到,又何必师徒四人千辛万苦、万水千山过去取呢!

书中佛祖笑道:“你且休嚷,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麦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

佛在世间之时,就有金砖铺地后,佛才过去讲经之事。所以不是底下两人瞒着佛去索要人事,以佛之智慧,又岂能瞒他!

后代子孙没钱用自然是戏言,佛又不贪图金子人事之类,那又为何这样?

首先,无字之经书也是真经,并不是假的骗人之类。

书中说,燃灯古佛,他在阁上,暗暗的听着那传经之事,心中甚明。原是阿傩、伽叶将无字之经传去,却自笑云:“东土众僧愚迷,不识无字之经,却不枉费了圣僧这场跋涉?”

可惜此无字经未传,至今令人堕文字中。话说回来,师徒未给人事,仍传了真经,只是上品无字真经罢了。

无字真经适合上根之人,无需借助经书,不用借助人事修行,即可到达彼岸。到达彼岸后,也是了无所得,故曰无。佛祖和燃灯古佛没有经书就求得了圣果,此圣果其实也是无。

有字真经要凭人事才给,何也?不经历人事,不放下人事,真经宝山给了你也无用。未到禅性稳定之时,而不可传人。不遇真正诚信之士,亦未可轻传。

你看憨山大师十二岁入金陵寺,寺中教他圣贤之书,到他十九岁时,下山即有能力考取功名,但他仍要出家,寺庙才给剃度。这才是真经度人之法!

商鞅见了三次秦孝公,前两次分别说道家无为,儒家仁爱之道,见孝公是识货之人,第三次才说真说,说法家强国之道。世俗已能如此,以佛之智慧又岂会把真经轻视于诸人呢!

10

经书印刷这也是需要成本的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李靓蕾会原谅王力宏吗

2021-12-30 1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