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为何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发展迅速人才却流失严重?

电脑版   2020-11-26 08:48  

为何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发展迅速人才却流失严重?:从小到大一直在郑州和郑州附近。郑州发展很快,非常快,但是也让人很无奈。我好多同学,本科的,硕士的,海龟的

1

从小到大一直在郑州和郑州附近。郑州发展很快,非常快,但是也让人很无奈。

我好多同学,本科的,硕士的,海龟的,各行各业,十个之中,只有一两个就在郑州或者回到郑州,我问过很多次,为啥不回来?家里不好么,回答我说,回去了找不到类似工作。。郑州的经济结构比较单一,商贸和金融,做技术的很难有什么钱,因为郑州人口太大了,竞争自然激烈,一般的技术工作,你不做多的是人,大多数老板引以为傲的就是郑州的人。他们做了好多年这一行,再转行,重新开始这个年纪养不起家,不敢轻易尝试。

郑州绝大多数人的待遇并不高,只有三四千,就这三四千还汇聚了河南省超多的年轻才俊来此奋斗实现理想,因为可能他们家乡小城市,连这三四千的待遇和像样的工作都没有。。

我看过好多同事,充满希望来到郑州,准备一展宏图,最后却不得不失望的北上或南下。

大多数人都是为了一份喜欢的工作和能养家的薪水而奋斗,可以为了多挣两千而来到郑州,也就很多人为了多挣两千离开郑州。

希望郑州越来越好吧。

2

刚回郑州一年,感觉郑州的软实力不行,城中村的人还是野蛮状态,跟强盗似的,也可能是拆迁后的暴发户心态。刚回来不了解情况,一次车停一城中村门口,没有堵着车,相当于车的一半占了道了。城中村的人出来在三十秒内干了三件事,先使劲拍车玻璃,不给我反应时间,就放我车胎气,第三件事是紧接着把我倒车镜给掰断。我下车后立马报警,更可气的是警察在往现场走的路上时,他们打电话喊了一帮村民过来就要打架。仗着人多欺负人算什么本事。拆迁补助两个钱就了不起了?后来警察赶到,到警局调解。我不是心疼车后视镜断了,是对这种嚣张的气焰气不过,在江浙地带上学那么多年从来没遇到这种强盗一样的人。被以人才引进的方式回到郑州,实在难以接受这种现象,这种气不是工资多少可以弥补的。

3

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我来说说我的观点。

生在豫N,学在豫R,在郑州找了一个月的工作,应聘过销售、技术员、市场、文员、助理等岗位,当然有些只是增加面试经验,在郑州一个多月,我来说说我的感受。

首先,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河南人,自然是毕业后能够为养育我的家乡的发展与壮大去添砖加瓦,但是一个多月的了解让我对郑州从满心期待变成些许失望。以前在郑州上学的同学都去了北上广,我班级里的准备在郑州找工作的也就我一个,我现在觉得也许他们做法是对的。

交通条件:郑州的交通还是可以的,出行比较方便,就是城区有点堵,这点很难受。

工作环境:跟这么多的HR和老总沟通,从我了解的角度看,他们有些思想保守,眼界短浅,很难去接受新事物新潮流,对员工的生活和薪资几乎不怎么重视,一味的要求你能为公司创造多少价值,而且还会调查你父母的工作,跟一线城市的那些老总还有些差距。

学习环境:对于应届生来说,第一份工作是很重要的,你的公司几乎决定了你的路走的有多远,郑州的公司满大街的都可以看到,到处都是销售,部分技术公司也无法提供培训,也不注重人才的培养,而且还戏谑刚毕业的学生,到处挖苦,目的就是给你降底薪,丑陋至极。

消费水平:郑州消费水平与一线相比虽然不高,但是工资却比一线低的多,既然在郑州和北上广一样月光,还不如去北上广去开阔自己的眼界,北上广竞争压力大,但是机会也多,人才的层次也高。

虽然在哪个城市都不容易,但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郑州真的不知道它能为年轻人带来什么,虽然他在慢慢改变,但是年轻人也就几年的资本,谁愿意委曲求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4

感谢邀请,根据2018年的数据,郑州的在校大学生数量接近于100万(包括本专科、研究生),仅次于广州、武汉,位居全国第三。然而郑州在科教文卫上依然是短板,郑州的大学多而不强,大而不精也是导致人才缺乏的重要因素。

一、郑州的综合实力与发达城市还有很大差距

2018年郑州在经济总量上虽然超越了1万亿,位居全国城市第17位,但最起码从11名到18名没有一个城市人口是比郑州要多的。

因此郑州的经济总量虽然庞大,但人均收入并不算高,在2018年也没有进入全国城市人均收入前20强。人均收入较低,自然就无法吸引人才,这也体现了郑州经济大而不强的特点。
二、郑州的大学层次总体不高,并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

没有去过郑州的学子在成才后不会对郑州产生多少的兴趣,同时,即便是河南的学子很多也是想着考入外省的名校,因此郑州虽然大力推行高校教育,但很难吸引人才。郑州只有一所211大学,没有985高校,就生源上就很难吸引大量的人才,即便是考上郑大的,留下来的也是寥寥无几,而这对于郑州的发展也是杯水车薪。

总之,我认为郑州想要吸引更多的人才,多建高校是一方面,引进名校更是最重要的一方面。然后为人才提供一个满意的工作环境,这样才能促进郑州的企业向高精尖发展,郑州的经济发展才能不仅有量,还会有质。

我是河南这些事儿,持续更新更多河南本地问答,欢迎关注、点赞、评论、转发,谢谢!

5

个人研究生毕业,就我一人在郑州,想着能为家乡施展一技之长,可惜!

公司不重视技术,管理制度差,领导没前沿眼光,我也要挣钱,也要养家糊口,也要活下去!一个研究生,拿着4000的工资在一个上市企业里,要我怎么活,房价一两万,顶我研究生四五个月工资。

老板说的涨薪也没有,福利也没有,感觉自己都是被骗过来的,进了一个骗子上市公司,要求强制加班,还没加班费,加班也没事干!整天的让搞技术研发的去捡垃圾,去挖树栽树,除领导外,一个搞技术研发的可以被公司里的任何人呼来喝去,保安,保洁,人事,能源。。。没事找事!搞技术的在公司的最底层,销售的还说搞技术的要加班,不能搞特殊!不给你们加班费,不加班扣绩效[捂脸]

我可怜的大河南,怎么才能留住人!再不行我也要走了!为自己感到悲哀!家乡不需要我!

6

作为一个吐槽了郑州无数次的许昌人,我再说说对郑州的看法吧。

大家应该发现了,全国的互联网中心总共就北上深杭四个,连广州都算不上中心,为什么中国不能有几十个互联网中心城市?因为互联网的市场是有限的,它只能容纳屈指可数的几个城市,只有几个领头羊能够吃肉,其他城市顶多就是去喝点汤。

其实不只是互联网行业,其他行业都是如此,说到制造飞机,你想到的肯定是沈阳、成都、西安、南昌,其他的不会考虑。说到制造客车,你想到的是宇通、金龙、安凯、中通这几个品牌所在的地方,甚至于很多人只知道宇通是河南的,连它具体在哪个城市都不知道。

正是因为每行每业能够容纳的城市有限,所以一旦你挤不进去前几名,那你跟后面几十名就没多大区别了。这也就是郑州无法吸引人才的主要原因,因为前二十年爆发式增长的互联网产业已经成熟,格局也基本上稳定下来了,郑州想挤进去的难度势如登天。

不知道题主有没有在郑州居住过,我是在这儿住过两段时间,这两段时间之间隔了三年半,正是这三年半让我能够感受到郑州的巨大变化,这种感受可能郑州本地人也没有发现。从13年8月离开,到17年2月回来,郑州的发展速度确实惊着我了。

首先是程序员工资,我13年还在郑州的时候,当时程序员的工资普遍在5000元上下——我说的是5年工作经验的人,甚至有很多人还达不到这个水准。但是当我17年回来的时候,发现10000元已经不难拿到手了,程序员的价值已经被郑州认可。

其次是郑东新区,我13年在这个地方面试过一次,当时走半天都不一定能见到一辆汽车,报纸上甚至称该新区为鬼城。现在到处塞的满满当当的,哪怕是一些非常老旧的小区,其周围也停满了车子,与13年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了。

前一阵子我还去高新区跑过一趟,高新区建设的也很不错,有了现代化工业园区的气质。那边做实业的公司很多,而且实力也非常强悍,追求稳定的朋友可以去那边看看,工作机会还是不少的。

在这三年半之前与之后,郑州带给我的感觉如梦似幻,就好像突然间郑州完全成了另外一个城市。

要说郑州的缺点,我觉得主要是下面这几点:

1、城市崛起的时间太晚,导致创业者发展思路泄后。我感觉创业者心中都很迷茫,他们往往只是心中有了个想法,以为前辈们没有想过,对其发展前景也缺乏评估,直接就动手做了。但是动手之后才发现别人不是没想过,只是评估之后发现不值得做,于是自己在这条路上越走越难。

2、公司以不规范的小公司为主,大多不像发达地区那样普及双休、公积金、社保——发达地区的双休可能是名存实亡,但郑州直接告诉你单休,这是最大的不同。

3、住房环境对外来人口实在不友好,热门小区的房源被中介垄断,基本上没有房东直租,毕业生如果没有家庭的支持,很难挺过刚毕业的那几年。规范的中介很少,霸王条款比比皆是,甚至有很多做不了多久就倒闭卷钱跑了——前两年外省有不少跑路的,其实郑州也有很多,只是不属于热点城市,人们不关心而已。

总而言之,郑州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们并不友好,这也是很多毕业生不得不去外省就业的主要原因。

郑州现在就是在等一个机会,一个互联网之外的产业机会,而这个机会很多其他城市也在等。在过去的20年中,互联网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然而也可以看到这种爆发式的增长已经到头了,今后就是平稳发展。可以预期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会有其他产业出现爆发式增长,然而作为一个小老百姓,我无法预料是哪个产业,不过希望郑州能够抓住。

郑州现在要做的就是练好内功,抓紧时间提升郑大、农大、工大、轻大、中原工学院等高校的实力,搞好市内的住房租赁市场,加强对不规范企业的整顿,然后耐心等待下一个风口的到来。没有必要与其他城市在硬实力上杠,只要这个城市宜居宜业、拥有了强大的科研实力,城市实力早晚都会上来。

郑州有东风,目前国家对河南的发展很重视,之前严厉的土地政策也有松动的迹象,一定要趁这段时间把高校建设好,该占地的占地、该批钱的批钱,也许政策几年后会有较大变动,这种机遇一旦失去就永不再来了。

7

世界企业500强榜单里,河南只有一家,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由几家传统的能源型企业重组而来,规模是有,但没什么太高的科技含量;

“中国企业500强”榜单里,河南共有10家企业上榜,其中郑州2家,分别是郑州宇通企业集团与建业控股有限公司;一家是传统的客车生产厂家,一家是本土的房地产企业;都不是科技类型的企业;

最具新经济风向的中国独角兽100强里,没有一家是郑州的乃至河南的,也就是说在新经济领域里,河南及郑州并不占优势;

一个城市能否吸引人才,最主要的就是看当地有没有能提供高薪酬、高福利的工作机会,说白了比拼的就是当地有没有高科技企业,或者是代表新经济的企业;

虽然郑州在2018年迈入了10000亿GDP大关,但支撑经济的核心依然是传统的房地产业、物流业、商业贸易及消费零售业,真正能提供高工资的新兴科技企业很少,产业规模也非常有限;

富士康虽然给郑州带来了巨大的外贸收入,安排了数量庞大的就业人口,但并没有给郑州带来很多高薪的就业岗位;

郑州未来的产业升级,以及对新经济、高科技企业的招商引进还任重道远,郑州高校的规模不算小,但质量(211一家、985零家)还需要更大、更快的提升;否则,郑州依然很难吸引到顶尖的人才;

8

如果没有吴一指,或许郑州可以抗过去产业升级的阵痛。但是,在吴一指的胡作非为下,郑州市城中村全拆了,产业没有升级起来,房价倒是呼呼的涨了好几倍,加上这两年结构性改革,企业已经死了一大批了,剩下没死的,也在高租金,高税收,高成本的圈子里等死。

个人认为中央把徐立毅书记调到郑州可能就是想好好发展一下郑州。近来的住改商整改,近期看可能会伤及一部分民众的利益,但是长远来看,会释放出来几十万套商品房,同时可以进一步降低商业地产的库存率。

如果这两步奏效,那么郑州市房地产将在一定周期内进入下降通道,房地产降温可以有效的降低租房价格,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和降低人才留郑成本,从而进入一个正循环当中。教育改革目前已经在实施了,很可能几年内实现教育的扁平化与差异化,降低民众教育成本,这也是进入正循环的一个有效环节。

9

郑州的问题不是人才流失严重,而是吸引不来人才。

笔者以亲身的经历回答这一问题。

研究生期间河南同学总共有8人,最后回到郑州的只有我一人,而我还是由于女朋友在这里才过来的。之前对郑州一无所知,因为我本身是信阳人,距离武汉而言相对更近。

从17年毕业的时候到目前为止,在此期间已经生活了两年。郑州发展的短板已经严重的被人才所限制,高等教育的欠缺,优质的企业不肯来,互联网产业发展不动,金融业主要以保险和银行为主,好的风投公司不会过来,本地的投资企业多是国有企业或者依托于大企业发展的金融公司。

国家中心城市的郑州,目前在政府服务方面眼严重落后,对待人才,对待企业不够重视。虽然已经发布智汇郑州,人才不同也能够领导。但是相对于快速发展城市而言,缺人才,缺少先进的管理理念。薪资较高的行业主要集中国有企业,房地产,金融行业,公务员,教师薪资低到令人发指,可以理解,拿着这么低的薪资,要想让公务员把事情办好也太苛刻了。

自然环境太差,郑州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脏乱差的城市,除了东区有些大城市的样子,老城区实在是没法看。可能这是先天的自然环境所限,但是周边的城市,西安,成都非常的干净。

人文环境落后。郑州人是地道的河南人,充满了刻苦奋斗的精神,挣钱之余还是挣钱,生活压力太大。从建筑来看,紧凑型的建筑为主,绿化还有放松的地方比较缺乏。

综上所述,郑州需要尽快提升人文环境,加快建设好的营商环境,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喜欢请关注@老胡律师

10

在河南推行的“强省会”战略下,郑州尽享全省的资源、人口、产业、政策等支持,郑州这些年的发展确实十分迅速,2018年郑州GDP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0143.32亿元,成为全国第16个“万亿俱乐部”成员。

郑州人才流失严重?不知道是否有具体数据支撑?据我的了解,郑州的人口吸引力还是挺强的。2018年郑州常住人口突破1000万,达到1013.6万,相比前年增加了25.5万,增量排名全国第7,因此郑州并非是一座人口流失严重的城市。

当然,人口吸引力强不代表人才吸引力就强,其实郑州乃至整个河南,都缺少985、211高校,因此每年都有很多河南的高材生跑到外省读书,说郑州人才流失也不为过。

目前郑州经济发展虽快,但相当一部分是依靠巨大的固投来实现的,郑州的产业结构偏传统,它的信息、金融、高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等很多方面与一线乃至新一线城市仍有不少的差距,一旦固投增速放缓,郑州经济高速增长也将难以为继,因此郑州的人口吸引力虽强,但人才吸引力未必就强。当然,在河南省进一步推行“强省会”战略,再加上郑州被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的背景下,郑州未来经济仍有望保持良好发展,相信未来它能够留住乃至吸引更多的人才。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李靓蕾会原谅王力宏吗

2021-12-30 1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