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如果我是一位没有实权的皇帝,权力在太后手里,我要怎么收回实权?

电脑版   2020-11-26 08:23  

如果我是一位没有实权的皇帝,权力在太后手里,我要怎么收回实权?:你好,我是调侃历史幻苦君。是皇帝,没有实权,权力在太后手里(可能是你亲娘,也可能不是。

1

你好,我是调侃历史幻苦君。

是皇帝,没有实权,权力在太后手里(可能是你亲娘,也可能不是。)

要把权力收回来:

1,你多少也得有点亲信吧,可以在宫中内外勾结,最重要是宫里必须有个大太监配合你,悄悄的给太后送个没阉或者没阉干净的太监,当然得布置的非常巧妙和偶然才可以,太后闲了很长时间啦,大权在握,志得意满,这一放松警惕,就难免考虑享受一把,学学武则天左拥右抱的,你找个合适的机会,抓太监于凤床之上,利益交换,保护住太后的体面,把自己的权力要回来,皆大欢喜。



2,先装两年傻,最好是那种听话,没想法,喜欢花天酒地的那种表现,太后一看,好家伙,这孩子半傻不精的,真听话,让人放心。你别直接出面,安排人悄悄的给太后下毒,太后一死,随便找个人,把罪名往他身上一扣,你是皇上,谁敢不听你的?恭喜恭喜,权力斗争,就是你死我活的,没办法后退半步。



3,看看能不能逐渐亲信的御林军军官,或者在京城禁军中安插你的外戚势力,太后也不能什么都跟你逆着来吧,只要你的亲信掌握了京城三分之一左右的兵力,你就可以考虑兵变啦。找机会把太后扣住,制造宫廷大乱,太后如果听话就软禁,不听话,哼哼,事后还是随便安个借口算啦。



4,跟边将勾结,制造敌军大举入侵的假消息,自己御驾亲征掌握军权,也可以搞个大的会猎嘛,太后一个老娘们就不一定参与啦,把随行的军队掌握在自己手里。

5,感觉风险太大的话,你就跑跑步,少找点女人,把太后熬走吧。

2

成王败寇,作为皇权统治者,是不能讲个人私情太多的,如果想收回实权,最简单最直接最凶狠的办法,杀死太后!!!这是君王夺权最现实的问题,不然就老老实实等吧!

3

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做个乖宝宝,然后把太后熬死,别无他法了,

历史上跟掌权太后夺权成功的,好像只有秦昭襄王和秦始皇了,其他要么被太后废了杀了,要么是熬死太后的。

但是,当时的昭襄王母亲秦宣太后和秦始皇赵姬的权力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汉武帝牛不牛?面对窦太后,也只能做傀儡,等窦太后去世了,才开始掌权。

武则天做太后时,李显想夺权,加强韦氏的权力,结果武则天就废了他,

而惠帝刘盈想夺权,结果呢?同治皇帝想夺权,结果呢?光绪想夺权,结果呢?

太后掌权,一般都有强大的外戚支持,还有朝臣的支持,这种情况下,皇帝就显得势单力薄了。

而且,掌权太后比权臣更难对付,皇帝面对权臣,通常也是坐等熬死权臣,何况太后呢?

很多人不懂权力,认为杀了太后就能夺权,先不谈杀人用不用承担责任,就是你杀了太后就能夺权,是不是想的太简单了?

光绪、同治杀了慈禧就能夺权?汉献帝杀了曹操就能夺权?

权力是什么?是支持你的三品以上的臣子有多少,如果大家都支持太后,那太后就掌握实权,支持大臣,大臣就是权臣。

说杀了太后、权臣就能夺权,是不是以为,原本支持太后、权臣的大臣,当太后、权臣死了,就能支持皇帝了?哪能这么简单?

何况,杀了太后,你的合法性哪里来呢?

所以,当太后掌握实权,就不要瞎想了,老老实实做傀儡,不要想着反抗了,等太后去世了,你再掌权吧!

要知道,大臣都不傻,知道怎么站队,知道他们的命运在谁手里。

4

皇帝和太后,在封建社会是两个非常常见的博弈点,演绎了数千年。可以说,中国封建王朝是以秦王嬴政成功而开启,而以光绪帝失败来告终。至于皇帝如何收回实权,窃以为有以下几步。

一:韬光养晦

韬光养晦应该是无权皇帝即位时首先要做的,将自己的弱点示人,给自己保存一定发展的空间。太后盯着的时候养养鸟,玩玩蹴鞠;没人时,努力学习治国之策,考察治国良材,增强自身实力,毕竟打铁还需自身硬。

例如,康熙皇帝和鳌拜。虽然鳌拜不是太后,但是实权在握。明里康熙皇帝显得无能为力,暗地里却训练死士,以求一击即中。万万不能像光绪帝和慈禧太后那样,明知手里无兵无权,却大张旗鼓,推行变法,硬碰硬,最终惨淡收场。

二、欲擒故纵

虽然说皇帝无权,但是相对来说他还是有一定的话语权,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做一些有利于自己的事。

例如,秦王嬴政在掌权前,太后如果想提拔嫪毐为侯,秦王完全可以顺势提拔李斯为御史。利用这种并不是非常显眼的职位,一步步地安插一些自己人,便于最后夺权。

三、非敌即友

无权皇帝想夺权,靠自己一个人肯定是不行,必须联合一切可以利用的各方力量。其实,秦王嬴政的夺取实权的案例完全可以作为后世皇帝的教科书。

秦始皇首先联合太后,收拾了权相吕不韦,顺便也充实了自身的实力,再逐步利用自己皇帝的优势,将太后和嫪毐一网打尽,最终成就了千古一帝之名。

结语

皇帝与太后博弈,最忌的就是急功近利,锋芒毕露,一般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纵观世之明君,在夺权的道路上,无一不是步步为营,最终成就千秋霸业。

5

皇帝想从太后手中收回权力,那有两个办法。

一、等

正常情况下没有太后会将手中的权力顺利交给皇帝的,特别是掌握了实权的那一种。汉武帝早期,权力握在窦太后手中,严格来说窦太后到汉武帝时期应该被称为太皇太后了。宋仁宗时期,权力在刘娥手中。不管是汉武帝还是宋仁宗他们都没有正面对抗,他们统一选择一种方式,那就是等。

拼时间,因为太后的年龄肯定比皇帝大的多,从理论上来说皇帝肯定活的比他们长,所以此时皇帝要做的事情就是留心观察有用之人,隐而不发,好好保养自己的身体,最终大权还是会落到自己手中的。

再比如像武则天,虽然她一位让这个儿子当,一会让那个儿子当,最终还是让位给了儿子。

不过也有失败的,比如刘邦死后,吕后掌权,当时的皇帝是汉惠帝刘盈。吕后将自己的对手戚夫人弄成人猪的样子放在瓮中让刘盈看,结果把刘盈吓的精神崩溃,最终死在吕后之前。

二、夺

夺位最成功的自然是秦始皇,秦始皇利用他母亲与大阴人 嫪毐私通,然后嫪毐谋反想废掉自己的国君之位,在这个时候,秦始皇敏锐地抓住了吕不韦与嫪毐之间的不同利益,让吕不韦带兵去平定 嫪毐之乱,然后趁机夺回其母亲掌握的宫中之权。没有赵姬的加持,吕不韦的朝廷大权也只能旁落。

所以秦始皇能有大作为可以说没有嫪毐之乱,或许还要推迟一些时间。

当然也有夺失败的,比如光绪皇帝想夺慈禧的大权,发动变法。光绪皇帝没有抓住慈禧内部的核心人物,只是皇帝与太后对绝,当然光绪会大败,最终被幽禁。

结语:

在古代天下本来就是男女共掌的,而不是皇帝独掌的。这个帝字的本意也是与女性有关的。所以有些人觉得为什么还会出现太后干政的现象,从更高的层次去看,那是很正常的现象。

不过自从姓氏的确立之后,男权就牢牢掌握了主动权,所以当女性当权时,社会舆论就会觉得怪怪的。

6

这要看太后是啥态度,等皇帝长大后,愿不愿意归政。再看太后外戚势力强不强大,若是皇帝成年,太后还不还政,那只有兵变能解决了。

寻找和太后不和的人当盟友

即使太后掌握实权,肯定也有和太后不和的大臣,平时观察太后不喜欢谁,谁不喜欢太后,日后会有用。宫中的宦官要用好,能有大用。虽然身边有很多人会是太后的人,但是总能找到机会密谋,比如汉桓帝在厕所里密谋,上个厕所,总不能还盯着吧。只有有人和太后不和,与其结为盟友,伺机夺权。



靠自己的外戚与太后对抗

太后能掌权,朝中自然有大臣支持,并且自己的外戚势力强大。皇帝大婚后,便有了皇后家族的支持,培养自己的外戚势力与太后对抗。提拔其他人太后可能会阻止,但是提拔皇后娘家人也算是名正言顺。这个时候太后就会感受到皇帝要夺权了,所以对太后一定要恭敬,保持良好表面关系。



一定要有可用之兵

不说兵权,但是手里一定要有一些可用的手下,几十人到几百人足以,不用太多。或者能和京城内某位将军联系上,愿意追随皇帝废除太后。就比如康熙除鳌拜,用的就是一些练摔跤的少年侍卫,所以人手不用太多,但是得有。若是有可靠的将军最好,没有的话,就不要强求,免得事发,被太后知道。



借机兵变

宦官势力,再加上支持皇帝的一些人马,联络和太后不和,支持皇帝的将军与大臣,以外出打猎或者祭祀为理由,带领大臣们外出,外出的时候动手,把支持太后的主要大臣诛杀,回宫后圈禁太后。或者以宴会为由,请太后和大臣们一起赴宴,直接把太后和支持太后的大臣拿下。

一定要有几百人是支持皇帝的,才能最终发动兵变。所以要攒这几百人是需要谋划的,一定要可靠,可以像康熙那样找个借口找一帮少年陪自己,有了最基本的力量,就好办事了。

7

为人君当思虑审慎,经达权变,临机决断,谋定而后动,切不可学那高贵乡公曹髦辈,逞一时匹夫之怒,血溅五步而身死业消;亦不可学汉惠帝刘盈、清光绪帝载湉等辈,性格懦弱,临大事而不决,不但一事无成,反倒落得个千载笑名。

这就是司马光为何要作《资治通鉴》的原因,“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宋元之际史学家胡三省说:“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其实这也是我们今人读史的原因之一,正如唐太宗所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作为自己今后行动的借鉴,从而少走一些弯路。如果只是为了读故事,那还不如去读小说,至少小说没那么艰涩。

因此说借古鉴今,从自身能力和所处环境的实际出发,是从母权外戚手中夺回实权的最好途径。

以下结合史实,谈一下如果一位皇帝没有实权,权力在太后手里,皇帝要怎么收回实权。

一、联合阉宦,铲除外戚势力,孤立太后

皇帝没有实权,庙堂内外,全被太后及其宗族势力所控制,这时候皇帝如果要与之硬碰硬,无疑是以卵击石,自寻死路,像东汉的汉质帝刘缵,不过是骂了梁冀一句:“此真跋扈将军也”,便被梁冀一口鸩酒药死了。

皇帝被孤立,内无可信任之能臣,外无可依仗之宿将,唯有时刻随伺在御驾前的太监堪载重任,以东汉为例,汉和帝、汉桓帝无不是借助宦官的势力从而铲除了外戚势力,从而收回了实权,真正做到了君临天下。

当然,如果你是一位明君,掌权之后如何处置宦官势力,则是你亲政之后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了。

二、制造舆论,联合百官诤言施压,要求太后还权于君

这适用于比较贤德开明无多大野心的太后。当初先帝晏驾时太子尚年幼,太后不得不担负起处理国家大事“垂帘听政”的重任,等到新皇帝长大成人,到了亲政的年龄,如果太后还不放权,那新皇帝可以制造舆论,联合百官诤言给太后施压,一般情况下,太后会退居幕后,还政于君。

当然,这有一定风险。因为一般情况下女人心是海底针,太后也是一样,新皇帝和大臣们不一定能揣测出太后的真实想法。像东汉安帝时的大贤后邓绥,按理说她够贤德吧,可是汉安帝已经26岁了,她还在把持着朝政。汉安帝暗中示意郎中杜根上奏太后,说皇帝业已成年,应当亲政。邓绥闻奏大怒,命令用布袋将杜根蒙头盖脸套起,用棍棒击杀,然后抛尸城外。所以没摸透太后真实态度之前,这一招轻易不能使用。

三、做个温良恭俭让的乖宝宝,等太后伏惟尚飨后,亲政就顺理成章

这是最和平也最保险的法子。虽然等待的时间最是让人难熬,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谁叫先帝福祚太短了呢,谁叫你登基时还在玩泥巴呢。历史上许多皇帝采取的都是这个办法,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宋哲宗赵煦,还记得《天龙八部》里那个被压抑的太久,面对着垂危的老太后(太皇太后)而丝毫不感到悲伤的皇帝么?

四、暗中蓄力,瞅准时机,发动宫廷政变,夺回实权

这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家庭伦常惨剧,但这种激烈的方式往往又是最凑效的。太后掌权,一般都意味着外戚势力的膨胀,他们笼络爪牙,打击异己,时间愈长,枝蔓愈广,如不能快刀斩乱麻,则会成为痼瘤,甚至是王朝倾覆的征兆。像神龙政变中的唐中宗李显,便是把握住了武则天病笃的时机,一举发动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同时又彻底铲除武氏宗族的势力,李唐的江山才得以延续下去。

总结:以上四种方式是常规方式。至于其它的手段,则要皇帝你根据自身的条件,因时因地因事以制宜。总之经权达变,谋虑周全是应有之义,切不可逞一时匹夫之怒,需知“忍”字诀乃无上法宝。

8

肯定先清楚大臣们都是哪一派的,都有啥实力,自己一人肯定不行呀。

第一目标就是军权。

有实力,权力,而不是地位。

太后能执政,靠的不是她是太后,是她背后都有哪些人,这叫虎口拔牙。

如果只是杀掉太后解决不了问题呀,权力还是没收回。

拿到军权,剩下的都不是问题了。

本来就是皇帝,名正言顺谁能不服气

9

首先,你要具备当皇帝的能力。要有胸怀大略的思想。爱民如子的仁慈。如果处理国事都比太后差的远。你得到实权,你也治理不了国家。老百姓也得不到好处。这是收回权利的前提。

简单说说怎样收回实权。

太后有实权这肯定后面有人支持!那么要解破这个局,就得从各方面入手。这个不能急,要稳扎稳打的实施计划。

首先要建立起一支情报机构。就是“克格勃”机构。这样你就信息畅通,对太后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

再从军队入手。把军队的指挥官找个非常好的理由撤掉。换上忠诚你的人。使军权转移到你的手里。有了军权就成功一大半了。

在私下要建立起一支“敢死队”。秘密训练。个个武艺高强。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到关键时刻会有用场。尤其是皇家卫队要换成你的人。这是关系到生命的大事。

对于朝中大臣 ,要各个击破。对于贪污腐败的要抓典型。严肃处理。杀一儆百!要建立起威望来。对一些人要施舍恩惠。使那些在太后和你之间摇摆不定的人,对你建立起信心!

万事俱备你就可以下圣旨。让太后靠边站。哪位大臣不服,立马拿下!

权利斗争,就得用非常手段。搞不好就会成为阶下囚。

最后问你一句。太后是你亲妈吗?如果是,应该先找他谈谈。让她放权。她不肯放权你再采取行动。


10

太后是谁?那是你亲妈!

太后可不是一般人,没有意外情况的话,那可是皇帝亲妈-----你这个没有实权皇帝的亲妈。(慈禧和光绪是个例。)


你妈当家不行吗?!当年你妈多不容易啊,“上厅堂下厨房,斗小三打流氓”。后宫三千佳丽,那个是省油的灯啊。(吕太后还被戚夫人欺负过。慈禧还向慈安献媚过。)要不是你妈拴住了你爹的心,并将你养大成人,你那有机会当皇帝啊!俗话说得好,“子以母贵,母以子贵。”你要跟你妈“共富贵”,你要给你妈尽孝!

跟你妈夺权?无论输赢,你都是不孝,都是不懂事。让你妈生气,让天下人看笑话。你看看有几个皇帝跟亲妈夺权成功的?嬴稷当年掌权,也是亲妈宣太后在其成人后放水,他才掌权。


你要做的,就是孝顺。你妈说啥就是啥,除非违背原则的问题,你就跟你妈争一争。争不过,你就一哭二闹三上吊。拿不吃饭,威胁你妈。你妈肯定会哄你,不过,你妈就是认错,也就是一句“再不吃饭,我就把饭都喂猪了”!

等你妈觉得你长大了,她自己玩够了,肯定会让你掌权的。你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当好孝子,做好本职工作,慢慢熬就好了。

(文|勇战王聊历史)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李靓蕾会原谅王力宏吗

2021-12-30 1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