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唐诗中哪篇诗让你感觉身临其境?

电脑版   2020-11-26 08:17  

唐诗中哪篇诗让你感觉身临其境?:问:唐诗中哪篇诗作让你感觉身临其境?答:《凉州词》其一: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

问:唐诗中哪篇诗作让你感觉身临其境?

答:

《凉州词》其一: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王翰

唐朝以后,边塞诗绝矣!用最昂扬的姿态描写最沉重的话题,唯唐一朝!

上图为出土的夜光杯

老一套,先聊聊诗的白话意思。

第一句:开篇描绘的是一场五光十色、呼之欲出的盛宴——甘甜爽口的葡萄美酒斟满晶莹剔透的夜光杯,推杯换盏,觥筹交错,把酒高歌……瞬间把人带到边陲凉州军营大帐的豪饮之中,如同身临其境。

上图为敦煌地标——反弹琵琶

第二句:一种解释是,刚刚举杯不久,马上传来琵琶的催促(古时琵琶多半是在马背上弹奏的,不同于今),前方传来军情,我们即将要出发;另一种解释是,酒宴上歌姬们弹起欢快急促的琵琶助兴催饮。结合全诗意境,我个人更倾向于第一种解释。这是转折之笔,画风微变,目光由军营大帐琳琅满目的酒宴之中,转至帐外,也为后续做好铺垫。

第三句:由于琵琶声的催促,将士们的心情亦随之大变,热闹欢快变成了紧张激昂。烘托出了军人们的无奈——看来这酒是无法再喝下去了。虽然军令如山,但面对生死未卜的前方战事,催者自顾催,饮者却自顾饮,假使没有倒在杀敌荡寇的战场之上,而是醉倒在了这沙场之上,还请诸公莫要取笑啊。作战之前饮壮行之酒,自古有之……此句即将牵引出最后一句,吸引人们不得不继续读下去。

第四句:古往今来,在刀光剑影的搏杀中,在金戈铁马的铿锵中,在鸣金击鼓的回响里,有几个良人回到故乡?

全诗即悲凉沉郁,又雄壮豪迈。读罢后,洗心涤魄,荡气回肠,余音绕梁三日而不绝。《唐诗别裁集》云此诗:故作豪放之词,然悲感已极。明代学者王世贞更言其为唐代七绝压卷之作!

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再到唐朝,历代帝王都未放弃经营西域,国防战略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觉得是因为西域有太多的好东西:葡萄酒、夜光杯、千金裘、汗血马、木琵琶……蛮人垂涎天朝之博,汉人遥望西域之奇,历来攻占杀伐不断。在此环境之下,诞生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边塞诗人,如王翰、王之涣、王昌龄、王维、岑参、高适、李颀等,唐以后,国力渐衰,斗志不再,遂边塞诗亦绝矣!

2

骅骝骏马驰骋疆场快意人生——铁血男儿梦

唐诗一直影响着中国文学的走向,后世很多诗人都是在唐诗的基础上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唐诗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通过信手拈来一些看似普通的事物或普通的风景,却能营造出一种唯美的意境被后人津津乐道。

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的诗句真是太多了:“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描述酒后的酣畅淋漓;“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描述冬日中的慵懒,余味无穷;“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令人感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再看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叶扁舟,人在船上,感受风在呼啸,潮在涌起等等举不胜举。

令我有强烈身临其境之感的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古诗作品《出塞二首其一》,诗文如下: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这首诗抒写自信、进取、开拓为特征的传统尚武精神,风格刚健、清新。

字面意思:将军骑着刚刚装上用白玉装饰马鞍的战马出征,到战斗结束的时候天已经很晚,战场上只留下寒冷的月光。城头上催战的鼓声仍在旷野上回荡,刀鞘里的钢刀血迹还没有干。二十八个字就把将士们的英雄气概,胜利者的骄傲神态,生动地描绘了出来。这首诗描写胜利不在于字面,而在于构成一种气氛,把将军的飒爽英姿,得胜而归的风貌写了出来。还有一层诗文中隐藏的意思,那就是刚刚结束的战斗是激烈地殊死对抗,战斗十分的血腥残酷。“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将士们刚刚经历过的惨烈战斗场面跃然纸上。

“骅骝骏马”是再好不过的马了,还要给它配上华美的白玉鞍桥,可以想见这马上将军的威风;这样英武的将军手持“金刀”奋战沙场,身披月色,鏖战而归。这样风度轩昂、勇武不凡、充满自信的将军,既是诗人心目中矢志抗敌、无时无刻不意欲拼搏战场的心灵写照,也是每个血性男儿的梦想。这是坚定的爱国者从耿耿赤心发出的雄壮的呐喊,这种精神在一代一代传承。

3

唐诗中很多的詩都会让你身临其境,这个是唐诗的魅力所在,无论是写景的还是抒情的,都能让你情景交融,感同身受。

我本人对唐代"詩仙"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非常的有感受,深深的理解了大詩人的离别之情,为什么是这样呢?

李白与孟浩然交往的时候,李白刚出四川,血气方刚,年轻气盛,眼中的世界那样的辉煌炫丽。而孟浩然比李白大了十几岁,当时已经是名扬天下,詩出名门了。老朋友要去繁华的扬州了,李白的心情百感交加,既有对好友能够去扬州的羨慕,又有难以割舍的离别感情,还有对于能去好地方的欢快,字里行间处处都表达出李白和孟浩然的深厚感情,读后我也如同身临其境。詩中这样写到: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在春光明媚的烟花三月,老朋友在黄鹤楼辞行。李白看着船越来越远,已经消失在了很远的地方,只能看到长江一泻千里的流向天边,李白还不肯回去在伫立久望,表明了对好友离别难以割舍的深厚感情。

4

在浩瀚如海洋般的唐诗中,让人能产生出有如"身临其境"感觉的优秀诗篇俯拾皆是。诸如王维的《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月下独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七言《绝句》……等等。

而在这些描写得十分逼真,形象而细腻的唐诗中,最使人能产生出有如"身临其境"般感觉的作品,农夫还是首推杜甫的七言《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七言绝句,不独语言精炼,可以说一句七言的短句就是一幅逼真而清新的画面,四句诗就勾画出了四个不同格调的风景画。

诗的首句"两个黄鹂",和第二句中的"一行白鹭"不仅对仗十分工整,一横一纵展开了一幅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尤其一个"鸣"字最为传神,拟人化的手法运用,使黄鹂更加生动活泼。:翠柳的绿,和青天的蓝,更使画面色彩显得十分逼真,形象。

第三句,诗人坐在临窗的桌前,凝神望着窗外,可以清晰地看到岷山终年不化的积雪,而大门外的滔滔江水中則停泊着来自万里之遥的东方的船只……

说实话,古往今来,农夫读过的诗歌也不算太少,而象杜甫这首七言《绝句》之语言凝炼,画面逼真,形象的优秀诗篇,还是绝无仅有。不知各位文友的感觉是如何的呢?

5

唐诗万首,名诗留传,身临其境,感受非凡。神童骆宾王,七岁出口成诗《咏鹅》,亲切、真实、简捷、欢快、生动、传神,成为千古佳话。古人爱鹅、写鹅、养鹅、赞鹅之人不少,王羲之便是其中之一,他与他爱鹅、换鹅、养鹅的故事,更是众人皆知,传为美谈,鹅池、鹅字、鹅画尽有,把名人书家的热爱生活的真实写照与故事,展现在人们面前,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6

读懂了,有人生阅历都可身临其境。

7

山居秋暝

[ 唐 ]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8

我20岁从插队的农村招工进厂到铸造段搞翻砂冶炼。尽管后来当过段长、分厂的厂长、公司监事会的主席,从事那10年的翻砂冶炼工作,工作场景深深的、永远的烙印在我的脑海中,终身难忘。所以李白那首《秋浦歌》的诗,是我曾经工作中的真实写照。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郝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李白这首诗生动描绘了古代冶炼工人劳动场面和豪迈气概。开头两句写冶炼时炉火通红,火花飞浅的景象,接着写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唱着劳动号子的乐观精神。我空余时间,每读一次这首诗,都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9

唐诗中让我有身临其境之感的诗篇有不少。比如:

柳宗元《江雪》中那空寂无人白茫一片天地里只有孤独寂寞的钓翁的画面,让我感同身受。有些时侯我真的感受相当强烈,不知是世界抛弃了我,还是我远离了这个世界,内心的孤独难以言表,甚至无限膨胀,仿佛裹挟了整个世界,挥之不去,持续发酵;

杜甫《登高》中在重阳节登高的杜甫,拖着那因多年疾病加颠沛流离而疲惫不堪的身体,看着萧萧落下的秋叶和滚滚东流的长江,想起潦倒的人生际遇,感极而悲不禁老泪纵横。真让我感慨万千;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更是有特别的魅力,船早已看不见了却还傻傻地呆看,没想到洒脱不羁的李白还这么深情款款,实在难得。不仅让我感动更让我深思;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旷世呐喊,震铄古今,撼动心灵。宏阔广袤的空间,加上悠远绵延的时间,把这壮志未酬的忧愤渲染得多么悲怆,把那知遇难逢的孤独表达得多么苍凉。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10

王维《使至塞上》,让我感觉身临其境。

诗的全文是: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首诗是王维奉命去河西节度使府慰问将士途中作的,讲述了途中的所见所感。

苏轼评价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是的,王维的很多诗,画面感极强。比如这首《使至塞上》,读起来画面感铺面而来,仿佛置身其中。

当我读到“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时,感觉自己正乘做着一辆单车,摇摇晃晃,走在去边关慰问守边将士的路上。经过一路的颠簸,我过了居延(位于今内蒙古额济纳旗)。

接着读到“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时,我觉得自己就像飞蓬一样,飘零出了汉朝的边塞,天空中北归的大雁在自由翱翔,我凄凉的心情更加怅惘。

再读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时,我感觉自己好像置身于无边无际的沙漠中,看到远处一缕白色的狼烟直直升向天空,长长的河水静静向前流淌着,圆圆的落日低垂到水面上,水天相接,心中不由感叹道:好一幅静谧的落日美景啊!

最后读到“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时,我好想感觉自己一路欣赏着塞外美景,走到萧关(故址今宁夏固原东南),遇到了一对飞奔的侦查骑兵,他们告诉我都护大人已经在燕然山(今内蒙古杭爱山),等着我了。

(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李靓蕾会原谅王力宏吗

2021-12-30 1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