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如何理解 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内在价值?

电脑版   2020-11-26 08:10  

如何理解: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内在价值?大家好,欢迎大家进入教育领域圈子,近期我将对于教育本质的深入思考做系列分享,关于相关文章,大

1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不能因为没有达到承认年龄,就否定其自身的价值,被当作大人的附属,不参考其意愿。

2

幼儿、儿童阶段的奇怪思想

幼教行业有个共性问题:孩子好教,家长难教。

儿童阶段有个共性问题:写作业让大人很崩溃。

  • 幼儿到儿童的阶段性自身内在价值是什么?

作为成年人我们常常说孩子聪明或者笨,基本都是现在自己角度看孩子,按照自己理解的标准评判聪明与否。其实,说到底就是用自己跟孩子比。

比的什么呢?比的知识储备。

比的结果往往是孩子不如自己。这不是废话嘛?十岁不到的儿童知识储备当然比不上成年人了啊。

只不过大多数人不明白一点,知识多不等于聪明,聪明不等于知识多。这跟儿童期的自身内在价值有什么关系呢?

关系就在于知识和聪明上。知识是前人经验的积累,聪明是个体发展的状态呈现。儿童往往知识不足,所以需要大量的学习和身体成长才能进入社会,这是人类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使然。

聪明却是儿童阶段独有的价值。一个人聪明或者后来被成为智慧,那一定是儿童时期有良好的智力和身体发展。很少甚至可以说没有见到过那个人到30岁突然变的很聪明或者智慧。聪明到底是什么呢?

通常认为聪明由勇气、好奇以及实践组成。在儿童时代,这三者是常见的,成人后往往消磨殆尽。比如在儿童时代通常不会知道什么是害怕,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孩子总是写作业拖拖拉拉,这不是他不害怕,而是他不知道为什么要害怕,因为他清楚的知道最后总要做完,总要有人催,所以能玩一下是一下,其实就是大人在为孩子兜底。好奇更是儿童时代的杀手锏。这个阶段大人总是告诫孩子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玩,他却偏偏要做要玩,好奇心驱使他去尝试,根本不去想后果。这一点其实真的很可贵。成人做事往往前怕狼后怕虎,总想着代价。其实,如果搞清楚要不要做,从心上想清楚,符合天理,自己做了应该做的,是理所应当,不需要怕狼怕虎。实践就更珍贵了。儿童时代往往是想到就试,在尝试中长大。成人因为试错成本高昂,所以在实践方面基本无法更儿童阶段相比。

  • 所以,儿童阶段的自身内在价值是什么?就是,勇气、好奇与实践。

3

孩子不同年龄只不过是心智的不同,但孩子都很聪明欧,不要小瞧宝贝们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李靓蕾会原谅王力宏吗

2021-12-30 1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