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康熙四十七年,废了太子胤礽,为什么又要在四十八年复立胤礽为太子?

电脑版   2020-11-26 07:47  

康熙四十七年,废了太子胤礽,为什么又要在四十八年复立胤礽为太子?: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黜之后,康熙皇帝玄烨确实有一点后悔。根据实录和相关资料记载显示,康

1

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黜之后,康熙皇帝玄烨确实有一点后悔。根据实录和相关资料记载显示,康熙坐立不安而且睡眠质量堪忧。 有一次,康熙梦见了祖母孝庄太后和死去的皇后赫舍里氏,醒来后思念两位亲人,也可惜太子。此时,胤礽已经因为窥视君父行踪和狂悖不堪被关了禁闭。康熙就把儿子叫过来,说了很多话。胤礽痛苦流涕,承认自己确实有过,也洗刷了谋逆之心的嫌疑。

自此,两个人的关系改善了。以至于康熙需要每天召见太子胤礽谈心,才能情绪稍加平复。由此可见,康熙确实对胤礽还是不错的,一度寄予厚望,有着不同于其他儿子的感情。胤礽第一次被废,有康熙的因素,也有其他皇子告黑状的因素。人毕竟是人,耳根子一软,加上胤礽当了三十多年太子,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多种因素之下,就成了大罪。

康熙明白这一点,而且也看到了老八,老十四和老四摩拳擦掌,朝廷局势顿时又分为几派,互相倾轧,暗流涌动,自然看到嫡长子胤礽其实还是温顺孝敬的,自己判断失误了。于是,就决定复立胤礽,一来弥补自己冤枉儿子的过失,二来也是安抚群臣结党派系的隐患。不过,想法很好,事实却并非如此,复立太子导致形势更加严峻,争夺有增无减。即便是大阿哥胤偍所谓巫蛊之术构陷胤礽被查出来,也没有挽留太子的命运。关于太子的黑材料和流言蜚语愈发多,最终还是二次被废了。

胤礽再次做太子后,如同惊弓之鸟,行为差错太多,周围的眼睛也太多,没有错也被逼的有错了,第二次被废纯粹是诸人斗争的牺牲品了。胤礽合法地做了两次太子,在历史上还是独一无二的。

秦右史,原创通俗历史,专注民间文化。2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先说结论:康熙复立胤礽其实是无奈之举。

康熙在废掉胤礽之后,其余儿子们开始觉得自己有希望了。一直都在进行的夺储之争愈发热烈起来,导致发生了一大堆的事儿。比如大阿哥胤褆就曾向康熙讨令诛杀废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揭发大阿哥胤褆曾用压胜之术诅咒胤礽;大阿哥自己当太子无望,就向康熙说有相面人张明德说老八胤禩有帝王之相,应该立老八为太子,结果适得其反,导致康熙对胤禩印象大大变坏;老八胤禩知道张明德曾经说过要刺杀胤礽的话却不揭发;种种事件都在告诉康熙,其余的儿子们为了这个太子之位,已经丝毫不讲兄弟之情,只想置胤礽于死地了。

可是此时的康熙对哪个儿子都不满意,他不满意胤礽,同样不满意其余的人。但是,也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几个儿子为了夺储都不惜动用暗杀厌胜这种兄弟相残的法子。在他心目中,他是想要各位皇子表现出自己的能力,而不是打击对手。

为此,康熙特意发出警告,不许其他阿哥谋夺太子之位。可是他的警告全然无效。各位皇子该活动的还是活动,胤禩甚至联合朝中大臣强行推选自己当太子。

康熙觉得大阿哥心太狠,八阿哥太会作秀,他都不喜欢。为了平息诸皇子因为争夺储位而大打出手的现状,康熙决定复立胤礽。他在想,也许胤礽经过这次被废,说不定会有所改变。

现在再来回答这个问题:康熙废掉胤礽之后,诸子相争愈来愈烈,康熙无奈只得复立太子,但是他对大阿哥和八阿哥的钻营储位都不满意,其余皇子也看不上眼,再加上对胤礽还抱有希望,对死去的皇后还有愧疚之意,于是就复立了胤礽。

感谢阅读,敬请关注!

3

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肆恶虐众,暴戾淫乱,朕包容二十年矣。似此不孝不仁,太祖、太宗、世祖所缔造,朕所治平之天下,断不可付此人!——《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本就屡屡犯错、大失圣心的太子胤礽,似乎真就被魇镇所害,开始在作死的边缘反复试探。殴打侮辱王公大臣、截下蒙古王公进献给康熙的骏马,甚至还不止一次的窥探康熙皇帝的生活起居。

再加上官方文献不便记载之太子胤礽的“男风”癖好,同康熙妃嫔的荒唐关系,终于让康熙皇帝忍无可忍,等不到返回京城便召集诸位皇子、王公大臣,公开宣布了废黜太子胤礽的决定。

只是,胤礽毕竟是康熙皇帝最为钟爱的皇子,而且已然身居储位长达30余年,这突然的变故势必会让已经56岁的康熙皇帝承受不住,出现了轻微的脑中风,一病不起。

根据《康熙朝起居注册》的记载:自太子被废,康熙皇帝“无日不流涕”,甚至连续六日“未尝安寝,涕泣不已”。但康熙皇帝对太子胤礽的失望依然未改,始终处在“不胜愤懑”的震怒状态。甚至在太子胤礽一度出现“忽似疯癫,备作异状,几至自尽”的可怜模样时,康熙皇帝依然没有具体的心疼表现。

很显然,初废太子时,康熙皇帝就已经对其彻底失望,彻底断绝了让其继位的可能。

可仅在太子被废的次月,康熙皇帝的心思便开始动摇,一再为胤礽的荒唐表现寻找客观理由,甚至还把已经崩逝多年的孝庄太后和孝诚仁皇后搬了出来。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康熙皇帝将胤礽所有的罪行开释并将其复立为太子。

看到这里,疑问出现了:

步入晚年的康熙皇帝虽然倦于政事、标榜仁政,做过很多对不起其“千古一帝”称号的荒唐事,但此时的康熙皇帝绝不昏聩,其英明睿智甚至较之青壮年时期更甚。那么,英明如康熙皇帝,明明已经对太子胤礽彻底失望,为何还会将其再度复立,继续给自己添堵呢?

这就是康熙皇帝的英明之处,就是康熙皇帝帝王心术的集中体现!

首先,“九子夺嫡”的混乱局面让康熙皇帝不得不这样做

其实,废黜太子胤礽会带来何种后果,康熙皇帝并不是不清楚,要不然他也不会包容胤礽长达20年之久。只是,诸位皇子对于储位争夺的激烈、残忍、无情程度却让康熙皇帝万万没有料到。

从皇长子胤禔“如诛允礽,不必出皇父手”的奏请,到皇八子胤禩背后隐藏的强大党羽势力,再到皇三子胤祉彻底引爆“喇嘛魇镇太子案”,让本就因为废黜太子而“无日不流涕”的康熙皇帝大受冲击,甚至出现了轻度脑中风。

在康熙皇帝随后对皇八子胤禩的处置中,皇九子胤禟、皇十四子胤禵甚至“携带锁铐,亲自随行,以示同患之意”,胤禵更是同康熙皇帝发生了正面冲突,惹得康熙皇帝非要抽刀砍了这个不孝子。

总之,太子胤礽的被废让朝局登时进入前所未有的混乱局面,让康熙皇帝内心烦忧到了极点。再加上此时的康熙皇帝已经病倒,这都让其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慌张。于是,如何尽快控制这混乱局面就成了康熙皇帝必须首先解决的头等大事。

如何才能控制朝局?斩断诸位皇子对储位的争夺!

如何才能斩断储位争夺?尽快择立太子!

可如果重新选择太子就又会出现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其余皇子们会不会服气,会不会认可,会不会暂时放弃夺嫡之争?

除了废太子胤礽是“嫡出皇子”外,其余皇子虽然出身高低不同,但却同属“庶出皇子”,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线,拥有几乎完全相等的夺嫡机会。也就是说,除了废太子胤礽,康熙皇帝册立哪位皇子都会引起其它皇子的不满和不服,根本就谈不上压制混乱局面,甚至可能会引发新的、更为严重的夺嫡形势。

所以,废太子胤礽仍然是储君的最佳人选。至于废太子胤礽的罪行,康熙皇帝说他没罪,说他“行事颠倒、乃为鬼物所凭、魇镇所害”,谁还敢说个“不”字?

再者,“议举新太子”让康熙皇帝看到了新的皇权威胁

当然,康熙皇帝对于自己“复立太子”的决定能不能服众,也是心存疑虑,毕竟当初废除太子胤礽时,康熙皇帝给出了“朕所治平之天下,断不可付此人”的断言。如果擅自将废太子胤礽复立,岂不是自己打脸吗?

于是,康熙皇帝在数次表达对废太子胤礽的不舍和关心后,在明确给出废太子胤礽是被魇镇所害才会行事狂悖的态度以后,下发了一道“议举新太子”的谕旨。康熙皇帝的意图很明显,那就是希望朝臣们能给自己一个台阶,复立废太子胤礽为储君。

但大学士马齐、刑部尚书阿灵阿、左都御史揆叙甚至连已经退休的老臣佟国维都错误领会了康熙皇帝的意图;或者早就暗中结党,想要趁机将皇八子胤禩推倒皇储位置;总之,“议举新太子”出现了一边倒的结果,皇八子胤禩成为了满堂朝臣一致认可的新任储君。

甚至,在康熙皇帝明确表达“胤禩未更事,且罹罪,其母亦微贱,宜别举”的态度后,朝臣们的推举结果依然没改变。

事情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再是朝臣错会上意,或者不给康熙皇帝面子的问题了,而是一股强大的党羽势力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康熙皇帝的皇权权威。对于康熙皇帝而言,对于任何一位帝王而言,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底线。

更何况,皇八子胤禩背后的势力如此强大,不管哪位庶出皇子成为新任储君,都做不安稳,甚至会直接引发宫廷政变。有鉴于此,康熙皇帝也只能暂时复立废太子胤礽,暂时压制这种不利局面,为自己赢得打压“八爷党”势力的时间。也就是说,一定程度上讲,康熙皇帝复立胤礽乃系一招“缓兵之计”,无奈之举。

最重要的是,康熙皇帝必须明确自己的绝对权威

除了上述两方面的考虑外,“议举新太子”事件中倍感挫败的康熙皇帝,必须通过某件事来重新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说白了,康熙皇帝必须用实际行动证明:有些事,朕虽然给出过“一唯公议,绝无偏私”的态度,但最终决定权和最终解释权仍旧掌握在朕一人之手。

也就是说,就算康熙皇帝果真有心立皇八子胤禩为新任储君,康熙皇帝也断断不会顺应朝臣所请,反倒会主动舍弃皇八子胤禩。更何况,“柔奸性成,妄蓄大志,党羽相结”的皇八子胤禩本就不是康熙皇帝中意的储君人选。

那么,康熙皇帝该如何才能让所有人都知道,自己才是大清王朝绝对的一把手,权威不容任何人质疑和挑战呢?

反其道而行之,册立一位让所有人都不会同意的皇子为皇储,就能证明康熙皇帝的绝对权威。

于是,被康熙皇帝彻底打成一位废人,彻底失去地位和声望的废太子胤礽就成了康熙皇帝树立权威的最有效工具。

后记

不知是雍正皇帝后来删改,还是历史真相本就如此,在太子胤礽首次被废的过程中,唯有当时的皇四子胤禛“性量过人、深知大义、屡在朕前为胤礽保奏”,甚至被康熙皇帝评价为“居心行事,洵是伟人”。或许,早在这个时候,康熙皇帝便已经认定皇位继承人的最终人选。

不管如何,康熙皇帝复立太子胤礽都并非出自真心打算,而是鉴于当前局势做出的理性决定。事实证明,“九子夺嫡”虽然惨烈,但在康熙皇帝的有效控制下,到底没有发展成为兵戎相见的宫廷血案。这就是康熙皇帝的英明,其帝王心术,可见一斑!

参考文献:《康熙朝起居注册》、《清实录·圣祖实录》、《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大义觉迷录》

4

1、实际上两废太子都是康熙巩固自己的皇位, 一废太子是太子势力加强,已经威胁到康熙, 二立太子是康熙给争皇位的儿子们立个靶子,挑起儿子之间的矛盾,自己稳坐钓鱼台。

2、二废太子是因为经过一废太子后,太子极没安全感,所以想尽早登基为帝,这也犯了康熙的大忌。

5

我认为主要的还是废除太子容易引起夺嫡之争更加凶猛。可以说康熙是个好父亲,他共有22个儿子。康熙中期到晚期,皇子们大都成年了,且大都十分优秀。胤仁2岁被立为太子,系嫡出,其母是顺治帝顾命大臣索尼的孙女,康熙朝大学士索额图之女,康熙与其十分恩爱,生下儿子即难产而死。


6

复立,是为了避免其他儿子为了夺嫡自相残杀,好比100万放在那,有主人,没人敢抢,没有主人,必定乱成一锅粥。

7

挡箭牌,保护老四

8

康熙是清朝最重感情的皇帝,这点表现很多地方,以下只说几个地方。

1、太子被废2次,都没有处死太子。太子可是忤逆大罪啊,换了其他皇帝,凌迟都不为过。

2、幽禁十三,很多人认为是十三不当言论造成。我却认为是在保护十三,十三的性格在当时九子夺嫡中,很容易被暗算,致杀头大罪,皇帝以小事为由,幽禁起来,加以保护,以保全他的命。同时也为了保证老四的安全,十三出事,老四必拼命去保,一定也会被牵连。

3、相比其他清朝皇帝,康熙爷的文字狱算是最少的了。

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康熙才是真正清王朝最贤明的皇帝。雍正太狠,乾隆昏庸,其他的都无大的建树。

9

原因有两个:

1:康熙这个人重感情,毕竟是三十年的太子,而且是自己的儿子!选举新太子时,而且那么多人保他,譬如张廷玉、胤禛等!在给他一次机会,也算做到仁至义尽!

2:当时阿哥们力争太子之位,大臣们也是闹得人心惶惶,为了稳住当时局面,采取的措施

10

谢邀,原因大致有二:其一,避免诸子夺嫡,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其二,老二作为康熙用心培养的后继之君,为了培养老二,老爷子可以说是花大力气的,不想半生心血一朝付于流水。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李靓蕾会原谅王力宏吗

2021-12-30 1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