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事业单位工人身份的副科级干部能不能提拔为实职干部?

电脑版   2020-11-26 07:19  

事业单位工人身份的副科级干部能不能提拔为实职干部?:“工聘干”现象,在2002年10月21日之前,在机关和事业单位都大量存在,当时规定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含成人

1

“工聘干”现象,在2002年10月21日之前,在机关和事业单位都大量存在,当时规定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含成人学历)的工人,单位根据条件可以聘任为干部。但公务员队伍及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于2002年10月21日已经叫停了。而其它事业单位自《关于事业单位实施聘用制度的意见》(国发【2002】35)号文件出台后,仍允许工聘干。

但事业单位实施聘用制以后,岗位设置也发生了变化。现设置岗位分三类: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有岗位空缺时,不同岗位之间原则上是可以转换的。但目前为止,在管理岗位转向专业技术岗位方面还缺乏可操作的办法。你说的情况应该是从工勤技能岗位转换到管理岗位八级岗(相当于副科级)。

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岗位界限,在许多省市都规定了不同的竞聘办法,如:2012年10月9日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下发《河南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转岗竞聘实施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工勤技能人员首次竞聘管理岗位或专业技术岗位,原则上应距国家规定的所竞聘岗位法定退休年龄满10年以上,且在本单位中层副职及以下岗位进行竞聘,首次不得竞聘担负领导职责的管理岗位。根据《意见》,转岗人员要具有所竞聘管理岗位要求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乡镇事业单位可以放宽到中专(中技),在本单位工作满三年以上,且近三年年度考核均被确定为合格及以上等次。并对工勤人员转岗竞聘管理岗位的等级也作出详细规定,如竞聘六级管理岗位,应在工勤技能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以上等。

这种做法的本意是为了打破身份界限,搞活用人机制。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效果不尽人意。虽然政府一再出台相关规范来堵塞漏洞,仍难解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地方干脆停止的这种做法。但已经聘了的,只要到退休年龄时,在现聘岗位上满十年,就可以享受干部侍遇。但2014年10月1日起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后,这种退休后的岗位待遇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此前已经“工聘干”人员,仍按原政策执行,不影响提拔为实职干部。

2

事业单位工人身份的副科级干部.........这是什么岗位?恕我见识浅薄,真的从来没见到过这样的称呼。

工人岗一般是分为6级,从普通级到技术工一级,也就是以前的高级技师,那已经是最高级别的了。在聘的高级技师可享受副高(高级工程师、高级会计师、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同等待遇,已经是干部待遇了。但一个事业单位,很难出一个高级技师。

而管理岗,从办事员开始,科员主办,再到副科、正科、副处.....一直到正厅,是8级。也有分的更细的。

工人岗就是工人岗,管理岗就是管理岗,两边都有很严格的界限。当然了,工人岗的员工也可以借调到管理岗进行一些管理工作,这在事业单位并不少见;而一些干部职称的员工,因为某些原因,也在基层车间干着工人岗的活,这种现象也是存在的,但这个干部,也只是局限于最基本的管理职称,是不可能给你提到副科级的,也就是说,除非你到管理岗,才有可能给你提到副科。

我理解的是,你所说的这个副科,只是相对应一种专业职称,享受副科的待遇,而不是这个级别!

所以,如果你一直在工人岗干活,你就只能享受这个副科待遇,但不可能给你突然调到某个科室、部门当实职的副科长,副主任。

——————分割线————

看了很多网友的回复,我也特地问了我们公司的人事部门,有没有这样的事(小编的单位是某大型央企),同事很明确的告诉我,这样的情况根本不可能存在,最起码,在央企和国企是不可能存在。工人身份要想转成管理岗,不是不可以,但必须得有机会,得有岗位招聘,有最起码的任职条件得符合才行,然后在人事系统里给你更改。而且,一般的管理岗想要成为副科级实职干部,同样需要招聘、审核才可以,甭管这个招聘是不是走形式,但程序是一定要走的!而且,工人里也不可能有副科级之说,个别的有这个待遇。当然,要是其他的企业是不是有这样的情况存在,她也不清楚了,但即使有,也是属于企业内部自行实施的,上级管理单位是不会承认这样的事。

3

工人身份的副科级以上干部政策规定

工人身份的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是2006年之前,组织部门提拔任用的以工代干人员。机构改革之后,国家要求不得混编混岗,工人不得提拔为副科级以上干部。这是硬性规定,因此,工人身份的人员,不再进入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岗位,但按照“老人老办法”的规定,之前已经提拔的工人身份的领导,依然可以保留在领导岗位,只是职务上没有了晋升的机会。

副科级以上岗位,还有副主任科员,等同于副科级,主任科员,等同于科级,副处级以上还有调研员等非实职职务。那么副主任科员等级别,能不能进行到管理班子任实职呢,答案是可以。只要是不改变职务级别,不变相提升,那么同级别的领导岗位与非领导岗位是可以互通的。

一些副科级或者所有的股级事业单位,工人身份的人员同样可以在不提拔为副科级的情况下,以股级以下的身份提拔到管理岗位,进入领导班子,成为所谓的实职干部。

工人不能担任副科级以上领导岗位,不能参公,技术等级提升范围窄、提升困难,可供就业的渠道有限,工资待遇、福利相比同等条件下的干部身份的人员也有差别,最主要的是前途渺茫,晋升无望。事业单位的工人还会存在一段时间,而行政机关的工勤编制呈消亡趋势,前景很不乐观。

选择工人身份进入行政事业单位的人要考虑清楚,尤其是复转军人。入行须谨慎,稳定误终生!前路漫漫,还要努力奋斗!

4

这是一个有历史延续的问题,只能笼统说了,基本还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

1.历史上曾经可以的,所以已经从工人身份聘任为管理干部的,那就是管理干部了。一般不会再下岗,因为不符合实际嘛。

2.现在基本很难,我国对干部管理都是身份管理的。工人身份和干部身份之间还是有比较多的身份障碍。基本上,只有干部才能担任体制内管理岗位实职。所以现在就很难操作,如果提拔为科级实职,更多的情况也是管理工人队伍,例如后勤(后勤很多时候也是事业编制的)。

3.事业单位采用聘任制后,原则上大家身份都一样了,是“聘任制”的事业编。但由于事业单位存在了很长时间,不同时间段呢的政策变化也比较多,因此各种原有身份之间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的发挥员工积极性是个挺难的问题。据我所知,不同单位具体操作夜很不相同。

目前各个单位采取的基本还是偏人性化的政策,尊重既成事实的居多。同时单位也是愿意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毕竟人才哪个单位都需要的。

5

小编翻阅了很多资料发现,随着机构改革,不论是事业单位还是行政部门,工人身份都是不可以提拔为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关于这点是有明确规定的。在2007年聘干身份停止后,工人是不能提拔任用,如果说早在之前已经被提拔的,则不变可以保留在管理岗位任职。按照“老人老办法”的相关规定,行政部门以及参公事业单位中的聘干任用,要退出。如果是担任非领导职务,那么是可以享受其待遇,只是不能再晋升了。

其实不管是哪个单位工人,都是不能成为参公人员,哪怕你是在行政部门享受了车补的工勤人员,甚至是管理岗工人,都没有参公资格。

编制属性其实很大一定程度上就觉得了你的晋升方式,行政编走提拔也就是副科,正科往上升,事业编则是职称陆续初级、中级、高级这样升。只要不改变职务级别,不变相提升,同级别领导岗位与非领导岗位是可以互通的

工人是不能担任副科级以上领导岗位的,前面讲了也不能参公,这缘由工人岗工种简单要提升起来其实也相当困难,而且不难看出行政机关的工勤编制前景也实属不乐观

要知道很多部队转业回来,属于工勤人员,无法担任领导职务,晋升太狭窄,所以很多人都选择备考公务员,改变自己的晋升模式。当然也有工人借调到管理岗进行管理工作,不过这在事业单位很少见,不过即使如此也只能给予最基本管理职称,并不能给你提到副科级。

关注我,了解更多资讯

6

你这个提问存在两个问题。

首先,不存在工人身份的副科级干部,干部就是干部,工人就是工人,不可能混为一谈,弄出一个副科级工人身份的干部,混编混岗使用。领导岗位必须要求干部身份,工人不能直接转干,因此也不可能提拔到领导岗位。哪怕是工勤人员转到了管理岗,也只是享受待遇,在人事档案中显示的依然是工人身份,不会直接变干部。

其次,事业单位管理岗位没有实职虚职之分,提拔了副科即八级职员,就是副科级领导职务,是当然的实职,不存在再转实职的说法。

弄清楚了这两个关节,再来分析题主的问题就明可多了。很明显,题主是以前的以工代干或聘干身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机关事业单位的确存在以工代干、聘高的现象,一部分工人身份的人员通过这种形式逐步转换身份,走上领导岗位。这部分人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此前在组织人事部门备过案,进行过身份过渡转换的,按照”老人老办法”继续保留岗位和待遇,没有转换身份的,在此前的清理中都要求退出领导岗位,保留级别和待遇。题主工人身份的副科,应该就是清理的对象,只能享受副科的待遇,不能担任实职领导。这是硬性规定,不可能突破。

工勤岗位逐步缩减是大势。行政工勤目前已经采取”只出不进 退一减一”的方式在控制,预料未来不久就会消失,退出历史舞台。事业工勤由于需要承担部分复转军人安置等职责,暂时不会取消,但会在总盘内进行限额管理,整体趋减是方向。事业工勤可以转岗,享受相应的待遇,但无论怎么转在身份没有改变之前,工勤人员不能转干,不能参公,不能提拔到副科级以上领导岗位的事实不能改变。

如果有机会选择工勤岗,务必要谨慎,想清楚个中关节再做决定。

7

事业单位除参公事业单位外,一般无行政级别。所谓的副科级与行政级别副科级有本质上的不同。

改革后的企事业单位实行全员聘用制,己经不存在干部身份和工人身份,只是在一些地区的事业单位在女同志退休年令上还在执行工人50岁,干部55岁的规定。

所谓的工人身份并不影响在企事业单位任职,中层干部一般也是单位聘任制,一般三年左右,并不存在终身制。

8

你说的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下面就给你详细分析一下。

1.事业单位有哪些身份?

事业单位有两种身份,一种是干部身份,一种是工人身份,干部身份又分为管理岗和专技岗,干部身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可以提拔为副科级领导,工人身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可以提拔为副科级领导。

2.除了事业干部以外,什么人还可以提拔为实职副科级干部?

除了事业干部以外,公务员也可以提拔为实职副科级干部。

公务员的发展路线就是,从科员到副科级干部,然后再到正科级干部,即使不走职务晋升的路子,他们的工资也会随着年限慢慢的晋升为副科级工资或正科级工资。

3.事业单位工人身份和干部身份分别怎么发展?

事业单位工人身份工作人员不能提拔为副科级干部,那么他们的发展路线就是走经济发展的路子,或者想办法成为比较重要的部门负责人,这对于自己以后实现经济的增长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

我认识一个事业单位工人身份的工作人员,他就在家里开了个超市,平时由家人负责看管,业余时间他才去那里看一下,他的超市经营的非常红火,他的年收入远远超过普通事业单位干部身份的工作人员,可以说同事们非常羡慕他。

事业单位干部身份的工作人员有两种岗位,一个是管理岗,一个是专技岗,这两种岗位都可以走提拔为副科级领导的路子,专技岗也可以走职称晋升的路子,至于选择走哪一条路,要根据你的性格和爱好来确定。

总之,你所说的工人身份提拔为副科级领导的情况是不存在的,如果你想了解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晋升的有关问题可以私信我。

欢迎从评论区发表你的观点。

作者:写作匠,资深体制内成长导师,用工匠精神专注分享体制生存底层套路。

9

问题本身就有问题,题主这个问题的就是“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啊”!

工人身份本就不在干部晋升通道内,也没法成为副科级干部,因此也无法提拔为实职干部。

简单说一下事业单位的岗位、编制划分。

以往事业单位是按照编制划分的,通过考试或者公务员调转进入事业单位的,往往具备干部身份,而事业单位中工勤编、专技编一般不具备干部身份,是工人身份。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推进,到目前为止已经改革改制完成,现在已经不按身份和编制划分了,全部按照对应岗位进行划分。改革、改制的时候进行过转岗考试,工勤、专技编制人员通过考试进入相应的管理岗,会在档案内加入一张转岗录用登记表(具体各地区名称各异,主要是为了证明合规转岗)

再来说一下事业单位各岗位的晋升通道

管理岗是按照职级并行的方式,走领导干部晋升通道,一般提拔任职时需核实档案中的三龄两历,其中工作经历中有入职转岗的相关材料,符合干部提拔任职规定才能进入后续程序。

专技岗和工勤岗均是走职称聘任,专技岗按照工作岗位和工作职责,本人考取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后,单位视情况予以聘任。工勤岗走的是职业技能晋升通道,也是先考证,再聘任。需要注意的是,二者聘任的基础是需要有证,但即便有证也不见得能够聘任,需要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包括岗位空缺、编制标准等等客观因素。

因此,转岗必须有前提(考试),除此之外无法转岗(即无法更改身份),各岗位有各自晋升通道,依次晋升、逐级提拔。

10

通过调研十几个省、市得出的结论。事业单位实行了聘用制度和岗位设置管理后,已经不区分身份,三类岗位:工勤岗位、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在有岗位空缺的情况下,可以转岗聘用,例如,工勤岗位人员转岗到管理岗位时,按照管理岗位待遇兑现工资,上任职满满10年且退休时在该管理岗位上,退休时按照管理岗位兑现退休待遇;当然工勤岗位也可以转岗到专业技术岗位,需具有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证书;还有例外的,就想去当个大国工匠,具有操作特长的,也可以从管理岗位转到工勤岗位,兑现工勤岗位待遇等等。三类岗位可以互转,目的是激活事业单位用人体制,让有才能有有特长的人员流动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让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充满活力,激发职工创造性和积极性。特别强调的是,事业单位转岗不改变人员身份,就是说工勤人员转岗到管理岗位或者专业技术岗位,其身份不变,同理,管理岗位人员转岗到工勤岗位,也不改变身份,因为,不以身份管理了,只看岗位,正是因为打破了身份界限、搁置身份才得以实现了转岗聘用。

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不应该称呼科员、副科、正科、副处等,因为这是公务员的行政级别称呼,事业单位准确称呼为九级、八级、七级、六级等职员,共计10个级别。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有时还称呼领导干部,是因为事业单位领导成员在管理、选拔让任用上个公务员一样适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及普通四级管理岗位按照干部权限进行管理。

以上调研答复,来自北京市人社局、成都市人社局、济南市人社局、杭州市人社局等。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李靓蕾会原谅王力宏吗

2021-12-30 1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