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每天早上磨磨唧唧,怎么办,太难了?
电脑版 2020-11-26 07:13
小孩子每天早上磨磨唧唧,怎么办,太难了?:听说你家孩子早上也爱赖床?大概所有妈妈都曾经梦想:每天早上能温柔地呼唤孩子起床,再给孩子一个轻轻的亲吻,接着
听说你家孩子早上也爱赖床?
大概所有妈妈都曾经梦想:每天早上能温柔地呼唤孩子起床,再给孩子一个轻轻的亲吻,接着孩子快乐地从被窝里起来……一切温馨而快乐。
但现实是,妈妈喊了一次,孩子只“嗯”了一声;妈妈回头从厨房出来,发现房间没动静了,拿着锅铲气冲冲地跑进房间,一把掀起了孩子的被子,一副拍苍蝇的姿势吼叫后,孩子才慢吞吞地从床上爬起来;走进洗手间的孩子也不会让人省心,老半天还不见出来,妈妈忍不住走进洗手间一看,孩子竟然还站在洗嗽盆前发呆,“快点快点!”妈妈心想“谁在拖拉孩子面前沉默,谁一定就已经是心如死灰……”当妈妈以为孩子已经穿好鞋袜背好书包,一回头孩子不见了,大喊后才发现,孩子临出门“粑粑君”突然降临……终于赶到校车点,却沮丧地眼睁睁看着校车远离;妈妈只好立即赶回家,把孩子甩上自行车的尾巴,急匆匆地在熙攘的车流中追逐……一边踩单车一边劝:“你明天能不能早点起床啊?真的气晕了……”孩子无辜地回应:“妈妈你能不能不要那么凶啦?狂风暴雨对小树苗的成长不好……”
多少家庭的泣血写照啊?不是爸妈太凶,而是孩子真的太“拖”了!
?孩子拖拉的真正原因:对时间无概念,缺乏时间管理能力
我们设想一下,在原始森林里,原始人总是长时间地躺着或坐着,因为食物缺乏,他们要保持体力。只有当肚子饥饿时,生理驱动才让原始人从草堆床上爬起来走出山洞寻找食物,他们不太理会天上的太阳已经在哪里,也没必要理会。因为原始人的活动除了打猎、睡觉就是生孩子,这是他们生存和繁衍的三项基本技能。所以我们现在的人,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多多少少还保留着拖拉磨蹭的特征,在自制力弱的小孩身上更为明显。
日本行动科学专家石田淳也说,孩子的拖拉是因为他们缺乏时间管理的能力,和个性无关。意思是说,所有年幼孩子都普遍地有拖拉磨蹭的表现。孩子缺乏时间管理能力,其实与年幼孩子对时间无概念有关。
?我们看看孩子有关“时间概念”的发展就不难发现:
3岁前,孩子对“时间”毫无概念,“时间乱套”现象严重:“我刚刚上厕所花了3天啊”,“妈妈后天已经送给我一个玩具”;
4岁,开始有接近正确的、但会跟具体事情相关的时间概念:“下午就是哥哥放学时”,“晚上就是月亮出来的时候”;
5岁,对日历和时钟开始感兴趣,有时会问“今天星期几啊?”,“现在几点?”;
6岁,基本能分清今天、明天和后天;上午和下午的区别;能初步懂得看时间。
时间,看不见摸不着,对孩子来说过于抽象,所以便决定了年幼孩子对时间无概念、缺乏时间管理的能力。
孩子们拖拉不愿起床,其实是跟父母从小没有对孩子培养时间概念有关。相比之下,我们身边一些即使已经上小学的孩子,对时间常常还是“懵”的,他们当然也不懂得守时和时间管理了。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已经上幼儿园甚至学龄期,有拖拉严重、毫无时间概念的现象,那么就要耐心给孩子建立“时间概念”做起。
?即当父母面对拖拖拉拉不愿起床的孩子,可以这样做:
1、送给孩子一个闹钟
平时跟孩子约定每天起床的时间和出门时间,让孩子调好闹钟。一开始时,你别奢望孩子一听到闹钟就能起床,因为来自原始社会的基因力量不是“纸糊”的。这时父母可以学习美国妈妈对小婴儿的做法,提醒孩子:“起床闹钟响了哦,我们还有20分钟就要出门了。”鉴于年幼孩子缺乏抽象思维,父母可以用形象图像标示的闹钟替代只有时针分针和黑点的闹钟,或者当闹钟响时,闹钟上会有跳动的卡通模型等。另外,父母还可以在孩子从起床到洗嗽再到穿衣服鞋袜,分阶段地提醒时间,比如“现在已经过了多少时间,刷牙你用了多少时间,你还有多少分钟就要出门……”
2、把责任归还孩子
我们很多孩子常常不能起床的其中的一些原因,是因为父母“包揽过多”导致。为什么呢?“我不起床妈妈很紧张,她总能在最后时刻把我叫醒”,“我起床是爸爸的事情,我不用着急”……所以适当把责任归还给孩子吧。
有位妈妈是这样做的,她让女儿每晚睡前调好闹钟,跟孩子定好出门时间点,并且常常明确地告诉女儿:“我7:30分就必须出门,你如果不能跟上我的步伐,那么我就只能把你锁在家里。”孩子同意了这样的约定。但是孩子有一次还是违反了跟妈妈的约定,当小女话还在床上像小兔子那样蜷缩着时,这位妈妈就“咚”一声反锁了房子的门……孩子被吓醒了,从次再也没违反过起床约定。
有些父母会通过让孩子为自己的拖拉承担后果的方式教育孩子。有一位爸爸提前跟老师约定,在不伤害孩子的前提下,给予拖拉孩子适当的惩罚。在跟老师约定好之后,第二天早上,这位爸爸像往常那样给孩子提醒了时间,但孩子还是很磨蹭,回到学校时已经迟到了半小时。老师取消了孩子作为当天早操小老师的资格,还公开批评。后来孩子在起床上变的自觉。
孩子的行为驱动有两种,一种是“恐惧型”驱动,另一种是“快乐型”驱动。上面两个父母的故事都是“恐惧型”驱动。同样地,我们一些拖拉的成年人,常常也是因为怕迟到被上司批评而在最后一刻从床上起来的。“快乐型”驱动,就是憧憬接下来的美好而起床,比如周末孩子要去动物园,因为想象着动物园的美好而自觉起床了。但是到了孩子起床上学,更多的是采用“恐惧型”驱动。建议父母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类型。
除此之外,父母还要在孩子的大脑养成这种观念:“如果我拖拉不起床而迟到,我便……”而不是“如果我起床迟到,妈妈会……”,把起床的操心交还给孩子。
所以,孩子拖拉是小事,也是大事,父母要做好正确的对待!
虽然我家孩子还没上幼儿园,可是我真见过好多孩子墨迹的,我把我知道的经验分享给你,你可以试试哈。
放任他墨迹,让他迟到。前提是家里得有闲人陪着。让他墨迹,墨迹完了再上学,跟老师打好招呼,对孩子给予适当的批评。
让他自己认识到错误。家长一点都不要管,忍着,不要生气。自己做自己的,做完了就出门。家里闲着的人陪着去学校。老师批评完回来家长再认真帮他分析。
奖励机制早起不墨迹了就奖励小红花,攒够小红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奖励。
这个是我同学给她家孩子用的,据说挺管用。现在比以前好多了。
孩子对奖励是有荣誉感的,物质刺激有时候适当用一下也没事儿。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改变孩子的作息,早睡,早起,早起做些运动,让孩子精神起来。
有时候是觉睡不够才会浑身很懒惰。所以务必要早睡。给孩子养成早睡的习惯。并且睡眠环境的温度湿度要适宜,提高孩子睡眠质量。起来才能有精神。
即便是周末也不要打破规律,保持跟平时一样的作息。
起来先去楼下溜一圈,可以什么都不用做,穿上衣服就下楼。人精神了,自然做事就利索了。
以上几种方法,可以试一下,不管什么,贵在坚持,习惯养成很容易,改掉坏习惯很难。
3看看这个孩子是哪种情况。
一,起床慢。
那么家里作息规律吗?孩子觉够不够?如果作息规律,孩子就是单纯爱赖床,那没啥客气的,到点儿不起就拎起来。
二,穿衣洗漱吃饭等动作慢。
家长是不是慢性子?平时有没有锻炼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还有家长要求孩子的时候,不要唠唠叨叨,总是重复,尤其是反复说自己的担心。
三,孩子不愿意出门。
不愿意上学,或者去幼儿园。粘着大人,能拖就拖。
孩子可能在集体里情绪体验不佳,不一定是老师同学不好,也可能是家里更有安全感。
多夸同学和老师,学校的环境,甚至上学路上的小美好。经常夸,每天夸,家长的情绪会影响孩子。
41、习惯改变需要一个过程,不急不躁。
2、家长做出表率,不拖拉。
3、头天晚上睡前跟孩子沟通好第二天早上的起床步骤。
4、在墙上贴个跟踪表,记录一个月的起床表现。适当奖励孩子的进步。
分享
2021-12-31 09:58:46
2021-12-30 14:01:01
2021-12-29 14:07:51
2021-04-17 12:18:10
2021-02-19 09: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