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德国为什么必须攻打苏联?

电脑版   2020-11-26 06:54  

德国为什么必须攻打苏联?:德国为什么必须攻打苏联?很简单,因为希特勒想打。希特勒在1920年代,还未拿得德国执政权之前,就指明了德国必须攻打苏联的:-攻打,

1

德国为什么必须攻打苏联?

很简单,因为希特勒想打。


希特勒在1920年代,还未拿得德国执政权之前,就指明了德国必须攻打苏联的“历史必然”和“文化意义”。

当时,德国的年轻人们都很相信他。

对,今儿葭明通从文化意义上说说这件事,一家之见,很不成熟。

在希特勒的名著《我的奋斗》中,希特勒说的很明白,他和他的纳粹党要建立的是“德意志第三帝国”。

何谓“德意志第三帝国”?

有德意志第三帝国,就会有德意志第一帝国,德意志第二帝国。

在希特勒的口中,德意志第一帝国就是“神圣罗马帝国”,又称“日耳曼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


注意,这个“日耳曼民族的罗马帝国”并不是希特勒胡乱生造出来的词语,而是自1512年起,神圣罗马帝国的正式官方名称,经过教皇承认的合法国名。

说实话,当年莱茵河以东地区的那一群群部落之所以可以聚合成强大民族日耳曼民族,原因固然有很多,简直可以写上十本书。

但在神圣罗马帝国之前加上“日耳曼民族的”这六个字,无疑对于日耳曼人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骄傲一直产生着强心剂的作用。

众所周知,从公元前44年就建立的横跨欧洲、亚洲、非洲三大洲的罗马帝国一开始和日耳曼人没有一丁点关系,那时候还没有德意志(日耳曼)民族呢!

日耳曼民族和罗马帝国发生关系要到一千年之后。

对,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虽然不是日耳曼人直接灭亡的,但西罗马帝国的衰弱确实是日耳曼人连绵两百年的大迁移造成的。

在当时罗马公民的眼中,有三大野蛮民族,分别是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和凯尔特人。

当年的日耳曼民族大迁移就好比现如今的落后地区难民侵入,势不可挡。历史的重复,细思极恐。

所谓的第一罗马帝国其实和罗马帝国也并没有直接传承的合法关系。

罗马败落,套用中国的一句话,“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原来的罗马土地上,欧洲冒出了众多的德意志邦国。

然后是一个契机。

公元911年因为东法兰克王国国王无子嗣而亡,德意志公爵们公推了一个人做了国王。国家体制也从王国改成了帝国,并且改名为日耳曼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

这正是德意志第一帝国的由来。

从国名也看得出来,那些德意志公爵们试图恢复罗马的荣光,重建德意志人的罗马帝国。

这怎么可能呢?三大蛮族呢?又不是你日耳曼一家。

不几年,莫斯科大公国大公伊凡三世迎娶了东罗马帝国末代皇帝的侄女索菲娅。

因为这桩婚姻,莫斯科大公国宣称由俄罗斯合法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正统,还将东罗马的国教引入了俄罗斯,逼迫俄罗斯人信仰,现在俄罗斯已经变成了东正教的中心。

谁得到了罗马帝国的正统?谁主宰了罗马帝国后的人类文明?这在希特勒心里很重要,在日耳曼人心中也很重要。

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嘛!

由此,希特勒就疯狂宣传日耳曼人才是上帝选定的“主宰民族”,因为日耳曼人曾经是罗马帝国的主人啊!

为了主宰民族主宰全世界,必须扩展德意志人的“生存空间”,为了德意志人的生存空间,必须再来一次条顿武士(中世纪德意志武士集团)式样的大进军。以消灭落后民族。再次主宰世界。

然后,希特勒又抬出了俾斯麦。他告诉德国人民说:“俾斯麦建立的德意志帝国正是第二神圣帝国”。


俾斯麦原来是普鲁士王国的首相,他发动普法战争打败法国之后,统一了四分五裂的日耳曼人,建立了德意志帝国。紧接着纵横捭阖,建立了欧洲霸权,远征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很是威风。

威风了很多年,直到德国迎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惨败!

日耳曼人的荣光不再。

现在希特勒宣称他要重振日耳曼人的荣光,建立神圣的第三帝国。

他差一点就成功了。

欧洲被他尽收入了囊中,非洲也被隆美尔横扫一空,全部成了德国的势力范围。


要知道,罗马帝国是横跨亚洲、欧洲、非洲三大洲的帝国。

政治家的吹牛是要上税的,毕竟多少人听到了你的许诺,信了他的许诺,才跟随他,支持他。

光吹牛不干活,政治家的政治生命就会很危险。

希特勒必须进攻俄罗斯,以踏上亚洲的土地,况且,俄罗斯一直认为他们得了罗马帝国的真传,在希特勒眼中也属为可恨。

于是,希特勒指定了巴巴罗萨计划,惨败。

以上只是从文化意义上回答此问题。

经济意义以及和日本政治联盟的政治意义,被回答就不多言了,因为是常识。

2

因为当时的纳粹德国比较穷酸,需要用苏打。


作为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最惨烈且影响最为深远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所未有的姿态颠覆了传统世界格局,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走向。

在二战中,苏德战争作为最惨烈的一部分,也直接决定了二战的胜利进程。而苏德战争的爆发,起于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大举进攻苏联。

在这场异常惨烈的战争中,苏德双方都拿出了鱼死网破的姿态,德国甚至在东线保持80%以上的军事力量,对于消灭苏联始终是志在必得的姿态。

而事实也证明,俄国能打败拿破仑,自然也能拖垮希特勒,纳粹德国最终也在苏联的顽强反击下盛极而衰最终轰然崩塌。

那么,有拿破仑兵败沙俄的前车之鉴,为何希特勒还要执意重蹈覆辙呢?静夜史认为根本原因在于纳粹德国本就是为反苏而生,而且先下手为强是纳粹德国的最好续命方式。


从希特勒的发迹历程来看,虽然他早在1923年就导演了啤酒馆暴动,投身到了轰轰烈烈的革命事业中,但希特勒真正修成正果却是在10年后的1932年。

而在希特勒上台后再到1939年二战爆发,德国在希特勒的带领下,其蜕变速度堪比火箭。这其中除了德国经济实力本身就很强、一战后裁军又保持了大量的军事骨干力量,更重要的因素在于希特勒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

虽然也是一战的战胜国,但美国并没有实现主导欧洲的目标,于是美国开始支持希特勒,而希特勒也利用德国民众对凡尔赛体系的愤怒疯狂造势,纳粹德国迅速崛起。

纳粹德国的崛起,向西可遏制英法等传统列强,向东则可以阻挡苏联向欧洲的无产阶级革命输出。


而希特勒作为美国的提线木偶,自然不甘心为人作嫁,所以希特勒在疯狂笼络民众,推动纳粹德国崛起的同时,也在不断寻求独立自主的历程。

而希特勒的主要操作,就是高调反共,并在1936年和日本意大利结成了反共同盟。

这一操作极大地迷惑了英法等国。毕竟苏联作为意识形态的宿敌,是“人人得而诛之”的存在,如果纳粹德国拼命反共反苏,那么英法等国不介意默许纳粹德国一路向东,甚至不惜牺牲掉盟友的利益。于是英法的绥靖政策越来越夸张,纳粹德国也越来越膨胀。

对于希特勒而言,反苏不仅能迷惑英法,更能得到土地资源等巨大收益,更重要的是,纳粹德国想要称霸欧洲,就必须将苏联彻底打垮,所以苏德两国必有一战。


但进攻苏联前,德国需要有一个稳定的西欧后方,于是在苏联接连被英法拒之门外的情况下,纳粹德国与苏联在1939年8月23日秘密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协定》,划定了两国在东欧的实际范围。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二战爆发,最后苏联于9月17日出兵寇松线以东的波兰东部,波兰第四次被瓜分。而后纳粹德国横扫西欧,苏联则成为纳粹德国的后勤基地。

对于希特勒的一系列操作,斯大林自然是洞若观火。所以在纳粹德国横扫西欧的同时,苏联也开始在东欧疯狂扩张,陆续夺走了芬兰的萨拉、贝柴摩、卡累利阿地峡,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等地,并强行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并入版图,如此将苏联国界现平均向西推进200~300公里,建立了所谓的东方战线。


苏联的“趁火打劫”极大地挑战了希特勒的底线,尤其是夺走比萨拉比亚地区,直接得罪罗马尼亚,而罗马尼亚又是纳粹德国的石油产地,所以希特勒怒不可遏,苏德两国的蛮多也逐渐激化。

对于纳粹德国而言,苏联是称霸欧洲的最后目标,但苏联明显也有平推纳粹德国进而将红旗插遍欧洲的野心,所以德国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只能先下手为强。

由于海空军力量的薄弱,德国在浅浅的英吉利海峡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惨败,但是面对苏联的咄咄逼人,德国只能扔下英国,大军掉头向东和苏联做最后的决战。

所以,纳粹德国打苏联,既有生存的需要,迷惑敌人的考量,更有先下手为强的紧迫。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3

这个非常清楚,斯大林和希特勒都明白他们两个一个是右翼法西斯,一个是共产党,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意识形态国家,两国最终的对手和敌人都是对方。西方国家也在想尽办法让这两个国家对撞。在准备战争和战争开始阶段,他们两人都非常清楚,如果过早交手就上了西方国家的当,所以采取了一系列外交行动避免直接打仗。希特勒要报英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仇,以此团结国内人心,集聚力量。苏联也没有准备好,内外都有一系列困难,所以最后妥协,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有效期十年。该条约的《秘密议定书》约定了,两国实力的分界线,就是波罗的维斯瓦河,东面归苏联,西门归德国。有了这个条约,两国都知道暂时两国不会打仗,都各自先对付自己的紧迫目标。但是两国最终会有一仗。德国对付的是法国,比利时,等西欧和北欧国家。苏联打的是芬兰,拉脱维亚,等波罗的海三国。都打的很困难。希特勒本来不想和世界头号强国英国为敌,想达成和英国达成和平协议,可是英国和丘吉尔不想承认德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一定要和德国打到底,就把战争无限拖延下来。希特勒心理越来越焦躁,如果和英国消耗的差不多了,苏联就会做大,最终苏联会出兵西面,消灭法西斯国家,坐收鱼人之利。所以才不得不两面作战,在西面依靠大西洋放线防守,向东面对苏联突然袭击。而在斯大林看来,苏德之战应该不会这么快就到来,毕竟德国在这个时候开辟和苏联打战争,是非常不理性的,是兵家大忌,也是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的原因。所以尽管有种种情报,斯大林始终不相信希特勒会这么蠢,敢于两线开战。可是希特勒是疯子,不计后果力排众议,坚持对苏联开战,也打了苏联一个措手不及。其实开战半年后希特勒就明白了,他才发现苏联远比他想像的强大,T34坦克比他知道的先进,工业生产能力也更强。他反而认为自己是对的,如果现在不打,以后苏联更强大,更没有办法打了。所以希特勒是战略错误,失败早就埋下了。德国军队一系列战术胜利和成功,最终只是给世界和德国带来灾难和分裂。历史表明而决定欧洲大陆局面的,始终是俄国和德国,一次大战,二次打仗都是俄国和英国法国结盟对付德国,分裂德国以后,苏联才是最强大的。而统一的德国,就把俄国人堵在了波兰的西面,对欧洲影响大大降低了。

4

无论是苏联准备好了主动打德国,还是德国趁苏联没有准备好主动跳进这个坑,苏德之间的一场大战和二战一样是不可避免的。虽然“巴巴罗萨”计划充满理想性,但苏联入侵德国的“大雷雨”计划同样也是箭在弦上。




希特勒一直以来,就有为日耳曼民族拓展生存空间这个终极目标。要实现目标,就必须清除一切阻挡目标实现的障碍。苏联当然也是障碍之一,谁都知道苏德必有一战,只是德国不想重走两线作战的老路,所以与斯大林签订了带有同盟条约性质的互不侵犯条约,希特勒准备解决完其它地方,最后再与苏联摊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只是双方的缓兵之计而已。

当然苏联也有自己的盘算,同沙俄一样,就是要不断地扩大自己的领士和势力范围。苏联在与德国瓜分波兰之后,到1940年11月,斯大林提出了在保加利亚驻军、自由进出黑海海峡、与德国共同主宰罗马尼亚等巴尔干国家的事务,一系列苏联势力范围继续西扩的要求。孰不知这却坚定了希特勒提前侵苏的决心。



1941年,英德之间的战事进入拉锯战。此时希特勒再想像对待波兰、比利时、法国那样轻松拿下英国,已经不可能了。而且据说当时斯大林也早谋划了进攻德国的“大雷雨计划”。

索科洛夫的《二战秘密档案》提过大雷雨计划,斯大林之所以调集重兵于苏德边境,决不是因为他预见到希特勒随时可能东进,否则的话,他绝不会在德国不宣而战时显得手足无措,而是因为他另有打算。




他觉得希特勒在西线与法英开战将为苏联提供机会。谁都知道,两线作战乃兵家之大忌,何况法国、英国绝非西欧弱国,而是实力不俗的大国。按照斯大林的原来估计,希特勒不可能在西线速胜,更大的可能陷于西线泥潭而无力自拔。

所以,斯大林积极备战、囤重兵于苏德边境,为的是,一旦希特勒陷入西线泥潭,苏联就可以借机大举出兵。基于这样的判断和目的,即便在希特勒迅速拿下法国并开始进攻英国后,斯大林仍然不相信希特勒会在没有打败英国之前就挥师东进。为此,1941年3月,苏联最高统率部制定了“西线扩张战略计划”,明确决定“6月12日开始进攻”德国,但由于准备不够,只得推迟。




在希特勒的计划里是打败法军,英国就投降了。但在法国投降后,英国丘吉尔拒不投降,并且谈判无效。而德国海军除了潜艇以外,实力很薄弱。法国海军由于英国的弩炮计划,被严重的损坏。短时间建立海军是不可能的,德国因此缺乏登陆手段,希特勒判定光凭轰炸很难让英国屈服。

与此同时美国的敌意不断增加,对英国的支持越来越刻骨,炉边谈话,大西洋宪章等等。美国的站队越发明显,希特勒必须赶在美国行动之前结束战争。

况且这时的德国,战前资源储备已经接近枯竭,必须寻找新的能源,罗马尼亚的石油在苏联轰炸机范围内,很不稳定,粮食也趋于紧张。高加索的油田,乌克兰的小麦都是德国所需要的。再加上那个“大雷雨计划”。

种种情形促使希特勒决定调整战略,提前进攻苏联。





希特勒决心已下,在德英战争毫无进展的情况下,他在1941年6月22日,实施“巴巴罗萨”计划,突然发动侵苏战争。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侵权删

5

对于纳粹德国来说,它当然没有必要一定要在击败英国之前去打苏联。发起对苏联的战争,绝对是希特勒骄狂过头的表现,进攻苏联使得德国从此开始走向失败,这也是历史学家们几乎是一致的看法。

苏联和德国之间确实是水火难容,必有一战,但是什么时候开战,这是需要斟酌的。对于德国来说,在彻底解决了英国之后再对苏联开战,当然是最理想的。这一点,希特勒也不会看不出来。

可是,由于英国依靠着海军和空军挫败了德国的“海狮计划”,使得彻底击败英国一时难以实现,而希特勒又对自己的实力估计过高,所以才会贸然对苏联开战。

对于德国来说,当时最佳的选择应该是:派出足够的兵力到非洲,占领苏伊士运河以及直布罗陀海峡,把整个地中海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里,获取足够的石油资源。在这样的前提下,再去考虑如何对付苏联与美国。这对于德国来说,战争的结局肯定会与历史进程有显著的不同。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李靓蕾会原谅王力宏吗

2021-12-30 1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