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投资基金时常犯的错误是什么?

电脑版   2020-11-26 06:29  

投资基金时常犯的错误是什么?:股神巴菲特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曾说,投资者面临的最大问题,甚至最大敌手,可能就是他们自己。在投资市场中,绝大多数投资者:

1

股神巴菲特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曾说,投资者面临的最大问题,甚至最大敌手,可能就是他们自己。在投资市场中,绝大多数投资者都无法战胜人性的弱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多数投资者容易犯下的基金投资错误。

错误1:过于关注基金的短期业绩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只基金是否能够走进我们的投资视野,基金经理的投资业绩和排名往往是我们最优先考虑的因素。很多初入门的投资者往往会过于看重基金近段时间的表现,却很少关注基金近六个月、一年、三年或者更长时间的表现。很明显,这样的做法就让我们很难看出一个基金出色的表现到底是短期的“超常行为”,还是长期高水准的“稳定发挥”。

当然,想要知道一只基金是不是值得我们投资,最好是对该基金的长期表现有清楚了解。  

错误2:买卖基金太频繁 首先是持有基金时间太短很难把握市场的趋势和操作时机。即便是在不断上扬的牛市行情中,也常会出现一定幅度的市场回调,不少投资者就在当时认为的所谓“高位”赎回,但市场调整很快结束,并再次上升,此时投资者不得不在更高的价格上进行申购。 其次,即使正确地把握了交易时机,赚取的差价可能也不足以弥补频繁操作产生的交易费用。以股票基金为例,赎回费一般为0.5%,赎回后再买回来的申购费通常要1.5%,也就是说,在进行波段操作时,只有在确保差价超过2%才有赚。

另外,不容忽略的是短线频繁申购赎回要考虑资金的时间成本。目前,多数股票型基金赎回的资金需要3个工作日才能到账,往往是这边资金还没有到账,那边市场短期的趋势已经发生了变化。

错误3:不能考虑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而盲目投资 每个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都是不一样的。在进行基金投资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力。在理财的投资组合上其实有一条非常简单易行的“投资100法则”,即“理财投资组合中风险资产比例=100-年龄”,100减去你的年龄,就是你适用于投资基金股票等风险资产的比例。例如一个30岁的人,可以将70%的资产投资于股票及此类基金上;到了60岁,这类资产的比例就应当降到40%以下了。

错误4:基金投资买“老”不如买“新” 在投资基金的过程中,人们常常对于买新基金还是老基金争论不休。事实上,投资者判断一个基金是不是有投资价值,并不能仅仅根据这只基金运作的时间长短。 如果我们能够结合实际的市场情况来看待买新基金还是老基金可能会更有意义。比如,从选时角度来说,在股市持续上涨阶段,新基金的表现往往不如老基金。新基金从发行到建仓需要几个月,将错过部分涨幅,仓位较高的老基金能吃到更多的涨幅。而在市场下跌过程中,由于新基金的仓位一般较老基金低,跌幅也会较老基金小。所以,比较成熟的投资者会更倾向于股市持续上涨时,可以考虑首选老基金;一旦行情处于高位方向不明,就可首选新基金。

2

投资基金就是一个正常的投资行为,在资本市场上,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犯这些错误。因为资本市场会让一个人的贪婪和恐惧放到最大。下面我列举一下投资者最容易犯的几个错误,给大家提醒,希望对你有帮助。


只看收益率

为什么这些第三方的基金销售公司或者银行、券商的人给你推荐的基金都是从收益率开始的呢?××基金是明星基金经理,管理过的××基金,3个月收益30%,另外2只基金也都超过了15%,要买尽快,晚了就没有优惠了。这样的套路你不可能没听过,这些基金销售方打出的广告,也绝大部分会告诉你,这些基金最近收益率表现怎么样,你看完也会觉得心很心动,但是他们从来不会告诉你,他们是在什么条件下取得这个收益率,承担了多少风险,同期市场的收益率怎么样?

举个例子,2014年,沪深300涨幅51.66%,同期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率20.14%。如果宣传的基金是在2015年宣传的,可能就会说跑赢了绝大部分同类基金,年收益达到35%,但是对方不会告诉你,基金没跑赢市场,也不会告诉你,这只基金是承担了多少风险才取得的这个收益。

买基金的时候,看收益没有问题,但是请你多想一下,取得这个收益,承担了多少风险。比如你希望能赚20%,但是基金不能亏损超过20%,结果你买的是高风险的基金,历史回撤最高达40%,那基金亏损的时候你就很难受了。选择基金的时候,选择风险和收益合适自身需求的基金,不要利欲熏心,这样只会得不偿失。


亏损就出场

这一方面无论是投资什么品种都会好出现的。正是因为在选择的时候没有了解清楚情况,一旦投资基金出现亏损,心里也没底,如果继续亏损,投资者割肉离场的概率是很高的,赔了夫人又折兵说的就是这些同志。

1、任何浮动收益的投资都会出现亏损,关键是这个亏损你能不能承受得住。比如你买的是稳健型的股票基金,历史最大回撤可能在15%,那即使出现10%的亏损,你还是有预期的,只要你选择这只基金的理由没变,下跌反而是加仓的好机会,可以通过定投或者分批购买降低成本。

2、亏损的时候,需要重新检视这只基金的情况。当初选择这只基金的理由有没有改变,市场环境可能要怎么走,是否需要准备些现金进行补仓,这些都是要考虑的。如果你只看有收益率,选到了一只好基金,但是你却在亏损的时候割肉离场了,你反而错过了更好的投资机会。所以亏损的时候先应该理智的分析,再做决定。


投资基金品种单一

很多投资者选择基金的时候,通常只会选择一类型的基金,而不是对整个基金进行多样化的配置,这样会导致在市场波动较大的时候,基金组合出现很高的回撤,不便于长期投资。合理的投资方式,应该是根据自己的阶段,进行基金组合,降低组合风险,提高风险收益比。

美国晨星曾做过一个假设的投资组合:基金个数从1 到30 不等,同时更换组合中的基金品种,然后分别计算每个组合五年的标准差。高风险的基金组合通常收益和损失较大,但是较少的基金数目也可以获得较低的波幅。当组合增加到7 只基金以后,波动程度没有随着个数的增加出现明显的下降。

引用我之前一篇文章的一段话,说明为什么要进行组合,为什么要降低风险。

一般来说单一基金购买大部分都是单一类别的资产,除了部分混合基金可能会涉及两类资产以外,比如股票基金,80%以上的资产都是股票。单一的资产很容易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出现明显的波动。而投资最主要的两点,一就是不要亏损,二就是复利。巴菲特也曾经说过,投资最重要的三件事是: 不要亏损,不要亏损,记住前两条。

结语

其实投资者会犯的错误还有很多,但是个人觉得没有以上三点重要,如果你也有投资方面的陋习,在没有改正之前,你是很难稳定的赚钱的。即使2014年你碰巧赚钱了,2015年会让你连本带利的吐出来。投资是条修行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投资面前,我也是小学生,这里抛砖引玉,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以上观点,供你参考。

3

买基金常犯的错误是是冲动、跟风、恐惧和贪婪。

面对诱惑,就是这样的。我2007年起在广发基金便接触了大量的基金客户,交流的印象很是深刻。2011年起担任中国银河政策首席策略之后,与很多基金公司的客户有过交流。应该说,十年来,人们买基金所犯的错误基本都是一样的。

(1)高位跟风,因贪婪而冲动

最典型的莫过2007年三季度的基金申购了。当时不少基金的募集规模动辄数百亿。基金公司为了控制规模,不得不采取按比例配售的措施。如果20%配售的话,意思是:一客户申购了500万的基金,只能有100万成功申购。事后这些人挣钱了吗?股市5000-6000点买的基金,接下来就是一年的大熊市,上证跌到1664,很多基金亏了50%以上。

(2)低位应恐惧而跟风抛售,不敢买入

在大盘1664那一天,据说某前五大基金公司,全国几百万客户里,只有一个客户申购基金了。为什么?这么低点,买进去以后都是赚钱的,为什么没有人买?是因为大家都恐惧了。

(3)低点不敢定投,甚至停了原有的定投

接着第二点说的,低点往往不敢买入了,甚至停了原有的定投。从而丧失地位布局的机会。

(4)高点定投,不舍得卖出

与第二第三相对应的,是高点反而买入。尤其是定投,本来是用来降低成本的。结果呢?低点时候终止了,没买;高点的时候反而买了,成本没有降低,反而是高的。高点不卖出,反而买入,违背了定投的基本原则。

(5)买基金,还有一个就是买上一年业绩好的,这是一个误区。基金经理往往是因为某一年走极端,业绩好,难以持续。我们要买那种过去业绩稳健的,每一年排名都能在前1/3的,这才是最好的基金经理。去年第一名,今年倒数第一名,这种不能要。

我们中阅资本在考察基金经理的时候,对业绩稳健性要求是非常高的。当然,这是建立在强大的研究支持的基础之上的。

4

其实有的时候投资基金的误区还是蛮多的,随便就可以举出一些例子。

例如,有些人把基金和股票混为一谈,认为基金净值越低,就越便宜,越应该买,但基金净值低并不代表背后投向的股票的价格便宜,挑基金和选股票也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请;

还有一些人觉得购买基金数量越多越好,能够达到分散风险的效果。首先如果只是单一市场投资,系统性风险是没法分散,再有就是可能会因为风格类似,或者持仓行业相似,导致相关性比较高,加大潜在的投资风险;

另外有些人认为无论基金的优劣,只要能够坚持定投,无论市场走势或者基金本身的因素,都可以盈利。但是这恰恰忽略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基金的好坏。基于定投,可能我们能够在基金的亏损下回本,但却可能花费相当长的时间,也许补仓可以盈利,但如果基金本身存在质量问题,我们的亏损有可能会被扩大。

所以我们也在帮用户筛选优质的基金,并且根据市场进行动态的调整。有兴趣可以来听我们的直播课。

5

“高买低卖”是很多人投资基金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一支基金唯有近段时间涨的特别好才会引起我们的注意,但是当我们刚进去没多久,行情往往就走到头了,稍微跌一段时间,很多人就割肉出局了。

还有一个常犯的错误就是“广撒网”,看到首页推荐的基金挺好,顺手就买了,朋友推荐的认为也不错,顺手也买了,最后有可能几万块的资金买了几十支基金,每一个都没投多少,每天此消彼长,到头来没赚到什么钱,普通人拿个10万左右买基金,挑三到五支基金即可,太多了完全没必要。

买基金一定要耐的住寂寞,震荡的时候是我们积累份额最好的时候,大热的基金尽量不要去凑热闹,往往等你感觉到热的时候,行情离结束也就不远了,轻仓杀进去赚不到钱,重仓杀进去,万一碰上回调,只能哑巴吃黄连,

6

常见的错误有以下几种:

a.把基金当股票买。把股票的操作方法简单的移植到基金上,这个问题很严重。股票和基金是两个差别很大的产品。

b.忽视费率。基金有申购费、管理费、托管费、赎回费等费用。加起来不容忽视,尤其是对短期操作的用户来说,目前股票、混合类基金都设置有惩罚性赎回费,短期内赎回可能面临一次性1.5%的强制性赎回费用,所以买卖之前需要多多了解产品特征。

c.只看净值买基金。选择基金应该通过多维度来选择,基金的历史业绩并不能代表未来的走势

d.定投不坚持。定投的优势在于分散投资,其核心精神就是投资于一个长期的平均收益。如果在表现平平的时候就过早退出很难挣钱。如果选择定投,最好坚持到牛市。

以上几点,可以供投资者参考。

7

错误一 过于关注基金的短期业绩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只基金是否能够走进我们的投资视野,基金经理的投资业绩和排名往往是我们最优先考虑的因素。很多初入门的投资者往往会过于看重基金近段时间的表现,却很少关注基金近六个月、一年、或者更长时间的表现。很明显,这样的做法就让我们很难看出一个基金出色的表现到底是短期的“超常行为”,还是长期高水准的“稳定发挥”。想要知道一只基金是不是值得我们投资,最好是对该基金的长期表现有清楚了解。

错误二 不能考虑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而盲目投资

每个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都是不一样的。在进行基金投资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力。在理财的投资组合上其实有一条非常简单易行的“投资100法则”,即“理财投资组合中风险资产比例=100-年龄”,100减去你的年龄,就是你适用于投资基金股票等风险资产的比例。例如一个30岁的人,可以将70%的资产投资于股票及此类基金上;到了60岁,这类资产的比例就应当降到40%以下了。其实,我们构建养老金投资组合时也应该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决定我们将多少钱配置在风险更高的股票类基金上。

错误三 净值比较低的基金更具投资价值

首先,基金是否具有投资价值关键是看基金未来的成长性如何。不能单纯以基金现时净值高低来选择某只基金,投资者应从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能力、团队的专业素养、过往的业绩和基金未来的增值潜力等线索去判断基金是否具有投资价值。

其次,不能认为基金净值低,同样的金额可以购买更多地份额,投资回报就一定更高。投资基金应该看它的实际回报率,同样是2万元,投资一只8毛钱的基金和投资一只1.8元的基金,如果一年的回报率都是20%的话,那么你一年后获得的收益也都是4000元。同样,如果市场下跌,所有的基金都将承受风险,并不是净值高的基金就跌得更快。

错误四基金投资买“老”不如买“新”

在投资基金的过程中,人们常常对于买新基金还是老基金争论不休。事实上,小编认为这可能是个伪问题。投资者判断一个基金是不是有投资价值,并不能仅仅根据这只基金运作的时间长短。

如果我们能够结合实际的市场情况来看待买新基金还是老基金可能会更有意义。比如,从选时角度来说,在股市持续上涨阶段,新基金的表现往往不如老基金。新基金从发行到建仓需要几个月,将错过部分涨幅,仓位较高的老基金能吃到更多的涨幅。而在市场下跌过程中,由于新基金的仓位一般较老基金低,跌幅也会较老基金小。所以,比较成熟的投资者会更倾向于股市持续上涨时,可以考虑首选老基金;一旦行情处于高位方向不明,就可首选新基金。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李靓蕾会原谅王力宏吗

2021-12-30 1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