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为什么有些上海人在上海说上海话时会冷不丁蹦出一句普通话来?

电脑版   2020-11-26 06:20  

为什么有些上海人在上海说上海话时会冷不丁蹦出一句普通话来?:正宗讲全套上海话不多,一般都讲的是洋浜腔,为啥了,因为上海是国际大都是,流动人口多,造成了

1

正宗讲全套上海话不多,一般都讲的是洋浜腔,为啥了,因为上海是国际大都是,流动人口多,造成了各地方语混合,所以现在上海话中一般都带着些普通话,怕外地朋友听不懂。

2

1、和词汇量有关。上海是现代化大都市,海纳百川,全国各地,世界各地的人都聚集在上海。各种母语,各种方言汇集,普通话是被大家选择互相交流的主语,上海话被提及的频率一步步降低。上海话已经渐渐丧失创造新词汇的能力,一些新事物、新概念、新讲法只能从普通话转译过去,上海话词汇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需求。

2、和语境有关。有些词,有些句子,有些意思,用上海话表达特别别扭,特别深奥。为了讲的更顺口,表达的更明白,让听者更容易理解,所以会从上海话转到普通话。

3、掌握上海话的人群数量逐渐减少。随着外地人口的不断“入侵”,上海土著居民的不断减少,以及上海各大教育体系在校内对普通话的全面推广与普及,普通话已经完全取代上海话,成为上海第一语言。



3

上海这地方本没有上海话,是宁波人与苏南人交汇融合才产生的上海话,词汇语调都有两地的痕迹,上海话被公认的是市中心地段原卢湾黄浦静安区域,南市闸北区苏北腔重一些,而且郊区的本地话(苏南话)却不被认为是上海话。四十多年来,原市中心的居民大都动迁至外环外至郊环之间。大量的新上海人进入,上海的语言进入了新的孕育期,以普通话为基础的各地方语言再次交汇,孩子的幼儿园开始的普通话更打下了基础,原上海话已经成了少数语种,上海话不如闽南语,粤语那样的环境深厚(千年以上),上海才一百五十多年,人口占比太低(本地农民并不认可所为正宗的上海话,他们认为本地话才是上海话),造成真正想传承“上海话”的人口持续下降。

4

这种情况很常见,大致是语境和词汇量的原因。上海话作为一种本地语言,有很多词只能读,不一定能写,或者用文字翻译,不能音译。比如“来赛”、“结棍”、“老卵”不是骂人话,甚至是赞美,意思是因为有本事而很张扬,但表面上听起来有些粗俗,所以用普通话“挺有本事”更舒服。还有“搓气”,一般口语里有些偏女性化,所以用普通话“讨厌”代替。

另外,上海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地方,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非常多,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大环境里,上海人和非本地人交流的时候也会友善的夹杂普通话,这也是上海人不排外的体现吧。


5

我们身为是上海人,应该要发扬广大我们上海的文化,要让我们的下一代也要在家里说上海话,不要让我们的上海话文化丢失。

6

这不是够格的上海人,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七十岁以下的上海人都不能讲全套上海话。有些三四十岁的聪明的上海青年,譬如上海电视台天天出镜的小张律师,听上去上海话蛮流利了,但她不得不夹花普通话来顺暢地表达,原因也是碰不到像我头脑口齿仍很清晰的土生土长的本地耄耋老头,来纠正她个别的错音字,如判断、协助(还有好些一时想不起,但一听就知),等等。我年轻时从里弄,街道,直至单位,因口齿清楚,声音醇亮,一直为群众读报,一口上海话。后来在广播室带领全厂早请示晚汇报,我的上海话快溜,因为工人们急于离厂去赶轮渡。

7

作为个上海人回答一下吧!

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很多上海人已经不会说上海话了,同时一些新出名词没有标准的上海话发音,对于这些词有些年轻人可能不知道如何去处理。

如果用一句话解释这种现象,就是上海本土方言在逐步的没落。

上海这20~30年来一直是大力推广普通话,导致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很多中小学生几乎只会普通话,而不会说上海话。当然,如果家里都是上海人的话,小朋友听上海话是没问题的,但你要他们说,就是一口洋泾浜。

上海话同字不同音

这些年轻人长大后,虽然能很快学会上海话,但是对于一些用词发音已经没办法正确掌握,有些音不是从小习惯说的话不太好发。

此外,上海话同一个字可能会有多种发音,在不同场合或者接不同的词语发音是不一样的,就比如2这个数字来说:

单纯作为数字2时,读作“两”,如果是作为十位数数字,比如12、22、32等,读作“尼”,比如12就是“十尼”,而在22里,两个2的发音都不同,读作“涅尼”,在打牌时2又称读作“烂污泥”。

你看,这里面还是挺复杂的,有些上海人对本土方言很陌生的情况下,对这些词语可能就只能用普通话来说了。目前有数据统计,6-20岁的上海人群体有近8成无法熟练说出标准上海话。

部分词语无标准上海话

社会是在发展的,同时语言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会同步产生一些新的词语,但由于普通话的推广导致上海话对于一部分新词语无法及时消化,最终导致没有准确的发音。

然后就会出现题主中所说的现象,有些词语可能就只能开国语来说了,这种现象其实已经挺普遍,就我自己有时候部分词语也是用普通话来说,而不是上海话 。

不过你要让我具体举例,我倒一时也举不出,但平时说话真的遇上一些相关词语时必定拿普通话说。


Lscssh科技官观点:

综上所述,归根结底其实就一个原因,因为普通话的大力推到导致上海本土方言开始没落,很多词语不少年轻人都无法用上海话来正确表达,遇上一些多音词时根本分不清该怎么用上海话中的哪个音表达。

近年来上海有一些舆论提倡学生说上海话,只是可惜已经晚了,而且真正执行上也得不到落实。


感谢阅读,给点个赞鼓励下呗,欢迎关注【Lscssh科技官】,谢谢~~

8

上海己经不是上海人的上海,上海孩子在学校都是说普通话,回家后,如果父母不刻意的用上海话和他交流,时间一长,自然就淡忘了,而成年人在工作单位,社交圈子里也经常会用到普通话,时间久了,也就混着说了

9

这是有两个原因的

1)其实很多上海人现在讲普通话比上海话多,是时不时的冒出一句上海话。这是上海人尊重异乡人的表现,怕对方听不懂。即便是婆婆妈妈,也会尽可能的用浓重的上海口音将普通话

2)上海话的语系中是缺少很多发音的。但是新的词汇不会照顾上海话的。比如“人民币”,因为上海话中没有“ri”音,所以拍大家听不懂,一定要用到这个词时多数会用普通话。否则就会用“钞票”“分”“青皮”“橘子皮”来替代。

10

因为现在外来人口多,前几年商场公共场合都提倡请说普通话,现在很多单位的管理层也都是外地的在一起开会,说上海话他们听不懂,所以在公司开会也只允许说普通话。所以现在习惯了上海人要看人说话。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李靓蕾会原谅王力宏吗

2021-12-30 1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