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古代丝绸之路是如何衰落的?

电脑版   2020-11-26 06:14  

古代丝绸之路是如何衰落的?:说起丝绸之路,我们都会想起张骞通西域的大汉雄风,忆想起大唐长安城的万国风采。而似乎从唐之后,丝绸之路慢慢失去了往日的光环:-

1

说起丝绸之路,我们都会想起张骞通西域的大汉雄风,忆想起大唐长安城的万国风采。

而似乎从唐之后,丝绸之路慢慢失去了往日的光环。

丝绸之路图

确实如此,唐以后,国家的经济政治中心东移南迁,再加上西北地区的战乱,使得为丝路直接服务的北方地区经济大受打击。

随着关中和长安的没落,丝绸之路失去了它往日的繁荣。中国历史上两个强大的大一统王朝西汉和唐朝均建都于长安,这两个王朝的强大使得中央政府有能力经营丝绸之路,国家能够把大量的物资集中到经济中心——长安,并通过丝绸之路对外输出。同时,大量的外国商品和人员也在汉文化的影响下云集长安。相比之下,在关中盆地以外建都的朝代,丝绸之路的交通和贸易都相对衰落。

丝绸之路衰落的因素有很多,除了政治经济重心转移之外,其他的自然方面的因素也不可忽视。研究表明,由于历史时期气候的变化,史料记载唐以后黄河流域的丝绸生产几乎陷于停顿,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辉煌渐渐成为历史。

到宋代中央政府已无力控制西域,西北陆上丝绸之路就此衰落,与此同时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兴起。

元朝建立后,摧毁了以往林立政权在丝绸之路上沿线的腐朽统治及其设立的大量关卡,使得丝绸之路的通行比以往各个朝代都要方便和畅通一些。不过这个时期穿梭于丝绸之路的人们,大多是以宗教信仰及其他文化交流为使命的人们,而不再是以商人为主导了。

诸如马可?波罗和长春真人的游记就体现了这一点。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西北丝绸之路的衰落。

宋元明清时期,仍有不少商队行走在丝绸古道上,但他们携带的主要货物已经换成茶,交易对象是西北少数民族,回程的货物变成了马——这是以农耕文明为主的汉族与西北游牧民族间的茶马互市。此时的丝路古道,虽然依然是唐风汉雨沐浴过的地方,但是已经失去了汉唐时期的万国风情了。

此外,当丝绸之路的历史步入14世纪——又有学者称其为“明清小冰期”的开端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欧大陆进入了逐渐寒冷的历史时期。西域地区一些生态环境脆弱地区逐渐不再适合当时人类居住。西北丝绸之路的东段也近乎荒废,而西域各古国大多已不复存在,仅留下座座散落于流沙之中的座座古城遗迹依然见证着丝路曾经的辉煌。

丝路余辉

2

古代的丝绸之路实际上并没有衰落。

当然,在过去数十年间,传统观点都认为随着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欧亚大陆的内陆贸易被迫让位于运输成本低廉的海洋贸易,丝绸之路就此衰亡。

“丝绸之路衰亡论”在近些年遭到许多全球史、中央欧亚史及南亚史学者的挑战。例如,南亚史家Jos Gommans曾经统计估算,18世纪中期莫卧儿帝国的商人向北方俄罗斯等国输送的纺织品、马匹贸易量,与同期英国和荷兰东印度公司通过孟加拉出口到欧洲货物量相比,数据竟然是后者的3倍多。

换言之,虽然东、西长距离贸易受到海洋贸易影响(即便在古代,长途贸易也是难以为继的),但是南、北方向以及区域性贸易仍然存在,甚至比过去还要兴旺。

过去的学者之所以会得出16世纪以后丝绸之路衰亡的错误结论,是因为他们普遍忽略了当时出现的两个重要变化:

1、苏菲主义(Sufism)在欧亚大陆的广泛传播。正如我们所知,当时的欧亚大陆存在许多伊斯兰政权,如奥斯曼帝国、萨法维帝国与莫卧儿帝国,还有克里米亚鞑靼汗国、布哈拉汗国、希瓦汗国以及叶尔羌汗国,这就导致自苏菲派的僧侣和商人能够基于共同的宗教信仰,展开频繁的贸易交流。例如,奥斯曼土耳其史学者Kemal H. Karpat曾注意到,自16世纪以后,有许多来自中亚布哈拉、喀什噶尔、希瓦、浩罕的香客为去麦加朝圣,而先行前往博斯布鲁斯海峡东岸的于斯屈达尔短暂定居,这些活动都使得跨区域贸易网络逐渐扩大。

2、欧亚大陆各地都出现政府在通过军事征服增加领土的过程中,促进商业发展的现象。这一点在1756-1759年间,准噶尔、回部被纳入清朝版图的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当时清朝为联络新疆的伯克们,将白银、土地、燕齐、市场提供给他们,这些都促进了地方农业、工矿业、畜牧业的发展,其生产出的产品,直接服务于中亚市场。

因此,丝绸之路衰落的论调其实是违背史实的。

3

一般所说的丝绸之路,指的是欧洲、西亚、中亚等地区的商人,从西域经敦煌进入河西走廊,到达汉唐时代的中国首都长安的贸易线路,唐代是丝绸之路最繁荣的时代,其标志就是丝路的最重要的中转站——敦煌的繁荣,靠着丝路商业贸易的支撑,敦煌成为经济繁荣之地,创造出了像莫高窟这样的不可思议的艺术成就。光是莫高窟的修建所需的庞大的人力物力,就表明丝绸之路是多么的发达。

当我们身临其境的见到莫高窟的第一感觉就是,古人何来如此庞大的人力物力在这个荒凉之地创造出如此的艺术奇迹?


一般认为丝绸之路大约从宋代开始衰落,主要的原因是西夏的崛起,河西走廊成为西夏的势力范围,由于西夏长期和宋朝、金朝对峙,基本上阻断了大规模的商业贸易,特别是丝绸之路上的官方贸易,为了打击宋朝和金朝,西夏基本上关闭了西域、中亚诸国对中原王朝的朝贡贸易,使得从这一时期,中国史书中对丝绸之路的相关记载开始越来越少。


西夏的疆域以宁夏和河西走廊为两大重心,宁夏是其政治中心,河西走廊是其经济重心。

但西夏对丝绸之路的阻断,主要是官方贸易,体现在正史上就是朝贡的消失,但民间的贸易还是很发达的,西夏时代,民间的丝绸之路的贸易的利润仍然更不错,事实上,莫高窟在西夏时代仍然在不停地新修洞窟,绘制壁画,也说明了丝路贸易仍然可以给敦煌提供大量的资金。丝绸之路在宋代并没有真正的衰落。


莫高窟旁边的榆林窟,有大量的西夏时代的造像和壁画


丝绸之路的真正衰落,是从明代开始的,而且其原因还不是因为中国本身的问题,而是因为西亚形势的变化,欧洲跟中国陆路的贸易,最重要的通道是从巴尔干半岛经土耳其、伊朗到西域,然后从河西走廊抵达中原,在这条贸易线上,最有动力的欧洲人,他们对中国的商品需求最迫切,但15世纪后奥斯曼帝国的崛起,控制了从巴尔干半岛到土耳其的东西方之间的交通要道,从这时起,伊斯兰世界与基督教世界的对立,造成了丝绸之路成了一条非常危险和困难的商路。


奥斯曼帝国的出现,使得丝绸之路的贸易变得很困难,而且欧洲与奥斯曼帝国的对抗导致商人们通过奥斯曼帝国控制的风险很大,欧洲商人都不愿意再走这条路。而是宁愿进行技术革新,提高造船业和海上航行能力的,最终在15世纪末,开启了所谓的“地理大发现”,开发出从欧洲绕开奥斯曼帝国,从海上抵达中国东南沿海的商路,从此大航海时代来临,东西方贸易迎来全新的时代,丝绸之路才彻底衰落了。所以丝绸之路的衰落,也就是最近五、六百年的事情,不是千年哈!

4

历史变迁中,丝绸之路由盛到衰是诸多因素构成的,其中内在原因是中国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性与西方对丝路商品需求的减少,外在因素是中西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中国长期以来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商品交换的需求较低,对外贸易主要是为满足统治阶级的需求。明清时期,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外国商人来华贸易朝贡,皇帝也往往以天朝上国自居,对外赏赐远远超出外国使者上贡物品价值,而不是与之平等贸易。丝绸之路上的丝绸、茶叶、陶器、大黄、豆蔻等商品是中国家庭式作坊生产出的原材料或半成品,随着西方工业化发展,这些商品难以满足西方日益提高的商品质量要求。陆上丝绸之路于唐朝中后期开始衰落。自安史之乱后,唐朝陷入藩镇割据局面,陇右河西地区(主要在甘肃一带)遭到吐蕃攻陷,陇右河西线因此中断,唐朝多取道回鹘,李德裕曾上书言到:“自艰难已后,河陇尽陷吐蕃,若通安息北庭,需取回鹘路去。” 唐代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到了宋代,北方战火不断,西北地区在辽、西夏、吐蕃等多个政权的控制下,局势复杂,丝路往来常常受阻。元代疆域辽阔,中央政府也积极建设陆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有所发展,但是西北地区的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相互敌对,又阻断了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明代以后,北方长期受到蒙古族威胁。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曾派吏部员外郎陈诚多次出使西域,史学家谢国桢认为:“其功不减于和(郑和)”,是明王朝与西域交流的顶峰时期。此后帖木儿帝国与明王朝关系疏远,明王朝对西域政策转为消极保守,丝路贸易也受到严格限制。海上丝绸之路除了陆上丝绸之路外,海上丝绸之路自宋代起得到大力发展,但是到了明代也衰落下去。宋代经济重心南移,中西海上往来逐渐频繁,相比较陆上运输来说,海上运输载货量大,安全性高,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超越了陆上丝绸之路。元政府鼓励中外贸易,在广州设立了市舶使专管外贸,并建立了多条海上通道, “广州通海夷道”就是当时重要的国际航运路线。明朝初年,朱元璋定下“不需寸板下海”的祖训。明成祖时期,海禁较为松弛,郑和下西洋也发生在这个时期,但是其目的是为了彰显天子威仪,招使臣来华朝贡,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作用已经弱化。此后,倭寇来犯,明朝政府开始闭关锁国,加上西方新航路的开辟和美洲新大陆的发现,也使得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性不复当年,最终衰落下去。总体来看,丝绸之路是受政治、经济、文化影响而形成的国际交流通道,也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时代变迁中,丝绸之路的外部安全稳定得不到保障,内在驱动力又不断减弱,这种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使丝绸之路最终衰落下去。

5

谢谢邀请。丝绸之路的环境变迁和古文明消失,固然与气候变干、降水量减少、冰川融水萎缩、河流断流、水系改道等自然因素的波动有关,但土地的过度开垦、水资源和生物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天然植被的破坏,以及盛唐以后民族纷争不断、战火摧残农业、灌溉兴废等人为因素,是这里古文明消失的主导原因。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后,随着地理环境的变化和政治、宗教形势的演变,不断有一些新的道路被开通,也有一些道路的走向有的变化,或被废弃。从中国历史的发展来看,汉代开辟的这条丝绸之路时,因为政治对立、民族矛盾乃至战争而一度中断。文明的发展、势力的扩张,商业民族的活跃,草原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依存关系,使得东西方的精神与物质的文化交往 ,两千多年来从末断绝。

东汉末年,中原战乱频发,秩序混乱,前来贸易的西域商胡也经常受到袭击。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大乱,不少大家族和有文化的士人纷纷迁居河西以避战乱,促使中西交往的通道河西走廊的文化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隋朝统一南北,隋炀帝时,让黄门侍郎裴矩往来于张掖、敦煌之间,通过西域商胡,联络各国首领。

进入唐代,民族的进步融合,疆域的更广阔开拓,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的整合,使得唐王朝凝聚了极大的力量,生产发展,商业繁华,文化昌盛并以博大的胸怀大量接受外来文化,使之融合到中国文化的整体当中,唐朝的两京长安和洛阳,以及丝绸之路上的一些大城市如凉州,都纷纷呈现出国际都市的风貌。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借助唐朝强大的政治力量,中原文明也传入西方,深浅不等地影响了西方各国。

6

丝绸之路,是每个中国人从小就耳熟能详的名字。但我们熟悉的丝绸之路,往往是以公元前139年西汉张骞凿空为起点,把我们中国当做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发起者和参与者,仿佛没有张骞凿空,丝绸之路就无从谈起似的。

错了。我们习以为常的这种思维,是对丝绸之路这个概念的狭窄化和浅薄化。

实际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于空间而言,我们更应该把它看做广阔的一大片。这一大片,以世界史舞台上举足轻重的一个名词——中央欧亚——为主体,把中国西域、南亚次大陆、阿拉伯半岛、地中海沿岸等地域都囊括进来。于时间而言,它就是沟通几千年来全世界最重要的亚欧大陆的东方与西方的必经之路,用《丝绸之路》封面那句恰如其分的宣传语来说,是“两千年来始终主宰人类文明的世界十字路口”,也就是说,既远在张骞凿空之前,也一直绵延至今。

所以题目问到的丝绸之路的衰落,我认为可以把地理大发现当做一个标志,从那以后,丝绸之路对世界文明史的影响暂时告一段落。毕竟在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在西班牙和葡萄牙崛起成为世界的霸主之后,整个世界的中心从欧亚大陆转移到了海洋航线上,世界再也不仅仅局限在欧亚大陆这一个舞台,世界变大了,新大陆和非洲终于也加入了这场人类文明的主赛场。从这个角度来说,丝绸之路不再像从前那么重要,直到又一个新的时代到来,它才重新让人们认识到它的意义所在,那就要到二十世纪了。

如今,丝绸之路又重新回到国际政治的中心舞台。毕竟那里是孕育了几乎所有世界性宗教的地方,一切国际冲突都可以在那里找到最开始的源头,要解决大问题,还是得从那里下手。

7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thumb_url": "ae9300039b7ac4b766198

1.商路两侧政权的更迭,尤其是对商路的强有力控制与否决定了商路的通畅与否。

下图是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图(图片来源见水印),作为中国东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的河西走廊的控制与否决定了丝路的畅通与否。自张骞通西域后,在汉朝的强有力的控制下,开启了丝绸之路。后王莽时期中断,东汉班超时复又打通,路上丝绸之路就在断断续续中逐渐走向繁荣,至唐朝达到巅峰。而安史之乱后,唐朝为应付内乱,撤出了安西四镇,至此唐朝失去了对通往中亚的商路的控制,五代十国至宋均未能恢复对河西走廊的控制。

陆路的不通,以及造船及航海技术的发展,使同时开启于汉朝的海上丝绸之路得到迅速的发展,尤其是宋朝时期,泉州和广州成为当时世界闻名的大港口,到明朝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使海上贸易达到空前繁荣,随着统治者政策的日趋封闭,直至闭关锁国,丝路走向衰亡。

2.统治者的政策决定了丝路的繁荣与否。

在汉武帝时打通西域,启动丝绸之后,海上丝绸之路也随后开启。唐朝时的开放政策也使丝绸之路的繁荣走向巅峰。宋朝时,因无力控制西域,只好转向海上,海上丝绸之路就此走向繁荣。而明朝自郑和下西洋后,政策开始收缩,贸易开始大规模畏缩,至有倭寇犯边,海禁日严。清朝时则闭关锁国,彻底断绝了大规模的贸易,至此丝路彻底衰落。不过到当代,丝绸之路开始重启,辉煌可待。

9

一朝君子一朝臣,爷爷下世有孙孙。社会进步又倒退,有钱就能倒流水。家國天下有兴亡,人类社会有弱强。熟想立于不败地,绞尽脑汁都枉想。一切新生事物出现,有弊有利,有始有终,总而言之:循环有规律,什么都須顺其自然,什么都不能抗拒,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10

古代丝绸之路的衰落有很多原因:

一、小冰河世纪的到来,这个的到来使很多人口都南迁,沿途更加艰难,更难获得补给!

二、本土商人地位低,除非迫不得已,越来越少的人这么拼命!一两代人积攒够了就不做了!

三、政策不支持,自唐代以后,开始还可以通过贸易获得利润,但是后来,国家觉的你挣得多使劲征税,外国人来华又没有税!

四、政府打击,差不多就是打击的意思了!外国人来华只要拿出几块特异的东西,说一堆没啥用的赞美词,政府就送各种政策各种赠品!人家只要自己来,走着我们开通的路,不需要我们了!

五、没有利润、最明显的就是明朝强迫的高买低卖亏空了国库,让老百姓为国家面子买单!很难获得利润,就更没人做了!

浅见之谈!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李靓蕾会原谅王力宏吗

2021-12-30 1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