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为什么国企里面有调研员和巡视员这样的岗位?

电脑版   2020-11-26 06:02  

为什么国企里面有调研员和巡视员这样的岗位?我在铁路局上班,我们单位很多老领导快退休了局级的领导安排巡视员职务,段级领导安排调研员职务,而且待遇上跟一把

1

这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国企普遍存在政事不分、政企不分的情况。名义上企业,实际上全部按行政化模式管理,设置行政级别,因此在任免通知中职务后面往往都会标注级别。电视剧《大江大河》中有个细节,主角宋运辉因为技术出色被厂里任命为新设备中心和销售部主任,一肩挑,厂长在会上宣布决定后加了句“副处级”,直接定了级别。由此可见当时干部任免的相对随意性。这是特殊年代特殊的处理方式。

后来全国推进改革,提倡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很多年龄大的国企领导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被要求从岗位退下来,退居二线。由于他们都是由组织部任免的干部,退下来按规定必须要给予妥善安排,回到行政事业机关不现实,当时行政事业单位也在改革,清理超职超编人员,把国企干部“回炉”行政事业单位不符合改革初衷,在企业又不能担任领导职务,于是变相采用行政事业单位领导退二线的方式处理,将这些退二线的国企领导改任非领导职务,任命为调研员、巡视员、主任科员,由此形成企业干部挂行政职务的普遍现象,看着尴尬,却真实存在。

这项政策一直延续到2000年以后。2006年公务员法实施后,全国各地开始清理类似行为,国企领导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归口管理,比如地市级,国企领导班子成员仍由组织部考察任免,变为由市委市政府管理的企业领导,但不再允许国企干部直接挂行政职务,比如调研员、处级干部。特别是经过2014年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三超”(超职超编超岗)专项整治,国企干部行政化的现象几乎绝迹,不再有挂机关干部非领导职务。

但是,在2019年新公务员法实施前,也就是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之前,不排除极少数国企仍有领导挂调研员、巡视员头衔的可能,这可能有两种情况:

第一,部分地区可能采取了”老人老办法”方式处理,对于部分临近退休的国企干部不再作调整,在其退休自然核销原任职务,避免了因干部调整占职占编的麻烦。

第二,部分国企领导挂非领导职务,实际上职务不在企业,而是在行政机关,比如挂投资促进局调研员,但为了管理国有平台公司比如经投、国投、城投等需要,在报备组织部门同意后仍由其兼任企业老总,给人以企业有行政职务的假象。这是地方出于经济管理需要变通使用干部的一种方式,至今仍在沿用。

除此之外,国企基本不可能有兼任或挂任行政职务的可能。国企正在去行政化,尽管道路荆棘,但趋势明显,因此不太可能允许国企再开倒车,回到过去的老路上来,这不利于政府的管理,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在公务员实行职务与职级并行后,可能性更小。

2

一、调研员和巡视员不是岗位,而是一种非领导性职务

目前来说,公务员中的领导职级分别是:国级(正副)省部级(正副)厅局级(正副)县处级(正副)乡科级(正副)。而非领导职务有以下:巡视员(正副)调研员(正副)主任科员(正副)

调研员和巡视员本身也是领导,他们要么是之前干过领导,要么是快要退休不做领导了,要么是犯过什么错误,没有实际权力了,但享受的待遇却和原来领导职务的待遇是一模一样的。

二、为什么会有调研员和巡视员这样的职务

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干部管理办法和现在的办法是不一样的,在各种改革的推进之下,必然会有很多原来的领导跟不上改革的步伐,你让他做领导,只能把企业待到沟里去,但你又不能降低他的各种待遇,毕竟他们原来也是走正规程序做到领导岗位的。

为了妥善安排这一批人,就有了调研员和巡视员这样的职务,各种待遇和原来的领导职位没有区别,但在国企也是领导,只不过没有实际权利而已,基本上很多会议也都会叫上这些人,而这些人也就是走个过场罢了,不给别人添麻烦。

这类人其实是蛮爽的,工作本身并不累,但待遇却很不错,他们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可以自己整个兼职做做,赚点外快也不错。

三、不要小瞧这帮人,更不要得罪这帮人

千万不要有养闲人的想法,更不要因此而瞧不上这帮人,这帮人大部分之前都是做过实权领导的,有一定的政治资源。你要是得罪了他们,他们有很多资源可以用来搞你。所以,对待这些人一定要尊重,毕竟人家以前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3

国企里面有调研员和巡视员岗位,这主要还是因为国企长期以来都是政企不分,形成了一个历史产物,而且直到现在国企中政企都还没有完全分开,很多时候都还是上半身行政化,下半身企业化。

之所以还存在这种状况,其实很大程度与国企本身的性质有关。由于国企资产属于国有,这就需要有人代表政府部门去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而从政府进入国企的人,其身份当然是公务员,其人事只能归口组织部管理。

所以国企高层管理者,这个身份始终难以改变,毕竟他是代表同级政府来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一旦真的企业化失去这个身份,则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也就失去了国有的监管。

因此无论是中央国企还是地方国企,都是从同级政府部门中派人管国企。所以很多央企都是副部级领导负责管理,也有少数厅级领导负责,而地方国企也是一样,派厅级、处级或科级干部去负责管理。这才使得国企里的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书记往往是行政人员,其人事也是由同级组织部管理。

政企分开,在1978年便提出来了,尽管国企改革还在向纵深推进,但这个问题一直到现在都还没有真正得到彻底解决,使得国企形成上半身行政化下半身企业化,这种结合体的管理模式。

而国企里的调研员和巡视员岗位,其实就是给国企高层管理者,从领导岗位退下来之后的一种过渡处理,是对这些人的一种照顾安排,当然这也是参照政府领导人员退职之后的做法!

不过随着国企改革的继续深入推进,国企这种特有现象肯定会得到有效解决处理,而现在这也许只是一种过渡处理的方式而已,可能算是“老人老办法”解决,相信未来国企里将不再有这种岗位了。

好了,我就简单的分析到这里,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你帮助。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若有兴趣,可以关注【视职场】,将会带给你更多的职场知识,帮助你解决职场困惑。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发表你的看法与观点!

【视职场】青云计划获奖者,优质职场创作者,一个有着20余年职场生涯的老司机,专注分享职场知识,解决职场困惑,建构职场关系。
~~~分享职场知识,快乐职场人生,感谢你点、评、分、转、收!

4

只拿钱,不做事,也做不了主,混一个待遇的职位。换到私人企业,这样没用的人早TM的滚蛋了。

5

谢邀!

养闲人的说法并不准确。

尽管是特殊时期的做法,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健全和完善,已经成为了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发挥了应有的积极作用,我们试着分析下:

治理结构

金字塔式管理架构,决定了越往上走,职位越少,虽然这是集中的体现,却从客观上导致了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1、某个阶段,竞争上位大过努力工作,影响工作;

2、人无完人,但职位有限,必然打击一部分人的积极性;

3、有人会因为上升无望而懈怠工作,影响整体的进展;

4、一部分专业、威望高的人,因为多方面考虑没有成功上位,引起一部分人或者一个小圈子的懈怠、消极等,对工作甚至局面稳定造成影响;

5、有人专业能力突出,管理能力一般,从专业领域已经无法给予激励和褒奖,积极性会消磨。

激励机制

在我们这样一个传统底蕴深厚的国家,职务上升的褒奖胜过一切,就像“升职加薪”这样的说法在职场的流行一样,一顶闪耀的帽子带来的荣耀,在某种程度上,胜过几千块钱带来的欣喜。

1、调研员、巡视员等非领导职务,在现行体制下带来了级别的光环,作为一种褒奖、肯定,对于局内人而言,提供了领导职务之外的一个备选项;

2、领导职务有限,非领导职务的加入,事实上,有效的缓解了上述治理结构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

3、人各有志,有人擅长管理、有人专攻技术,但是能够在职务上给予提升和褒奖,就是一种鼓励百花齐放的机制,让大家都能够朝着更高的目标的努力;

4、抛开以上因素,有句老话叫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对于那些兢兢业业奋斗多年,却因为机遇等方面原因而无法走向更高的人,这种机制算一种安慰和褒奖。

专业力量

体制内外,我们经常能听到“外行领导内行”的说法,表示对领导专业方面的质疑和不忿,而非领导职务的设立,可以非常轻松的解决这样的问题。

给予一些在专业领导,或者特殊方面有造化的人非领导职务,能够把他们上升到一定高度,给予肯定和褒奖,让他们站在更高的层次和视角来,贡献自己在专业方面的力量,扬长避短,属于非常有效的人才使用。

监督体系

当然,一直都有专业的监督体系的存在,但是非领导职务的存在,可以让监督和审视的力量更好的发挥作用。

1、级别相同,看到、听到的东西就会更多、更细、更及时,或者提出建议、或者给予意见、或者收集信息,总能提供一些不同视角的东西;

2、一定层级的人,都会因为职位或者威信、能力而又自己的圈子和人脉,搜集掌握信息的同时,也传递一些或司空见惯、或不同寻常的东西,既是一种若有若无的提醒,也是一种卧榻之侧的监督;

3、职务与非职务毕竟有别,那么有没有可能没有成功上位的人,会因为心有不甘,带着放大镜来看领导,这种监督,一方面可以为上级提供充分的信息,另一方面也在侧面提醒很多人在盯着你。

维护稳定

安定团结的局面并非一句空话,任何发展都需要环境,尤其是齐心协力的环境,而非领导职务就是一座桥梁,在领导和基层之间起到很好的缓冲、润滑、磨合的作用。

1、每个圈子都不缺人,每个领导周围都有人,每人捧场也不会成为领导,当然靠天线吃饭的除外;

2、圈子之所以成为圈子,其实代表了一定的观点和利益,他们都是有诉求,有取舍的人;

3、非领导职务的调研员、巡视员同样团结了一批人、带领着一批人,哪怕是隐性的。反过来说,把这些能够团结和代领人,有威信和能力的人通过非领导职务的方式团结起来,本身就代表了一定的倾向,而他们也清楚他们为什么成为这个非领导职务的人;

4、需要的时候,他们出面就是一种意味,毕竟这个级别也是金字塔式的稀缺物,来之不易,当然珍惜,珍惜就要付出......

防止意外

这个除了上面谈到的监督体系,还有就是单位领导职务人员的意外,比如身体意外、比如窝案等,一下子可能群龙无首,这个时候非领导职务人员就可能临时挑起大梁,成为中流砥柱。

虽然说,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界限严格,但是到了一定层级,转换可能也就是一句话一份文件的事儿,非常时期非常办法。

毕竟,他们长期在此,熟悉情况,比别的人能够更迅速的找到症结,维护稳定团结的局面不是?


写在最后

闲人,是个中性词。从来没有一直都闲的人,尤其是有职务的,不管是领导职务还是非领导职务,只是他忙的时候你不一定知道而已。

有的是功劳,不为人知,但是组织知道、领导知道;有的是苦劳,有人知道,有人不知道,或者大家都知道;有的是人劳,因为曾经关键时刻的一次付出,成就了自己......

6

这是企业行政化的体现。目前,很多央企正在着手解决“总部机关化”的问题,其中一条措施就是将“巡视员”改为“咨询”。

7

国企设调研员,巡视员起源于八十年代初,是干部制度改革的产物,因为改革开放的需要,国家急需要一批优秀的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干部进入领导岗位,取代老龄化文化程度低的工农干部,这批干部已参加工作30多年,50多岁,即不能退休,又不适应干部“四化”条件,改任调研员,巡视员,统一称为干部退二线。

此项政策沿袭至今,中途岗位设置定义不断修改但级别待遇一至不变,现在又称为非领导职务干部,成了一种领导干部的政治待遇,和当初的领导干部退二线大同小异。

8

同感!铁路内部的调研员,巡视员都是原单位被搁浅的高层领导,距离退休还有几年,又没有适合职位者都弄去区段办事处给他一个名份,保留原级别待遇称为调研员。

9

这样也是没错的,因为到了一定年龄但又没有职务的空缺所以安排一个这样的有级别但非领导岗位的职务,这样的方式在单位里司空见惯,不必大惊小怪


10

还有各种关系,回聘外单位退休人员,都该清理,给大学生流出岗位,什么不做,每天就是像养老院一样,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李靓蕾会原谅王力宏吗

2021-12-30 1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