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为什么上了一定年纪的,很多人看到寺庙都不愿进去?

电脑版   2020-11-26 05:54  

为什么上了一定年纪的,很多人看到寺庙都不愿进去?最近接触过几个人,每次到风景点,看到一座寺庙,本想进去看看,可他们就远远看一下,不愿进庙参观,这是为什

1

我现在就是一个远远看下寺庙,一般不进去参拜的人。

为什么不进寺庙里面去呢?

一是看得多了。著名的寺庙如五台山上的寺庙、陕西扶风法门寺、河南洛阳白马寺、青海西宁塔尔寺、甘肃甘南拉卜楞寺、西藏拉萨大昭寺等都去过。寺庙内的陈设大同小异,没有新鲜的东西。

二是对佛教不感兴趣,与佛无缘。我既不信佛,如何去虔心拜佛。

三是好多地方的寺庙已经不像宗教场所了,倒是个生意场。据说有些寺庙是由人承包的。我在农村有个远房亲戚,好像就有一个度牒,他没事就到寺庙里去赚钱了,家里妻儿老小一大群人就靠他养活呢。

过去,到寺庙参观时,也被导游和僧人忽悠过,化了大钱买高香。佛祖的声誉也被一些钻进钱眼、浑身铜臭的不孝弟子玷污了。有些寺庙的香烟燎绕之中,有阿堵物的味道。

吃一堑长一智,所以也就敬而远之了。

2

这个和上了年纪无关吧,也许和个人信仰或者感官有关,人到了一定年龄,总会趋向某种信仰模式,这种信仰模式不一定是信奉什么教义,因为不管什么教义也不过是一个固定的人群在一个理论圈子里的自我心灵上的安慰和救赎。寺庙里的各种佛像设置其实并不会让人感觉舒适,第一,佛像大都高大无比,不是很高大的,也是位置放置在很高的地方,人进寺庙都是以仰视的姿态,无形中给人一种压迫感,在心理上形成一种自我渺小的既视感。第二,佛像的眼神,或威严,或怒视,或慈祥,但基本都是做成和你对视或者轻咪状,在心理上给人一种不敢正视感。宗教的神圣感也是心理学的范畴。至于为什么有人愿意进,有人不愿意进,我想也在于本人对这种环境的自我感受吧,感觉到不舒适,甚至强烈的压迫感的,肯定是不愿意去感受了。

3

谢谢邀请!

题主在问这道题时是设置了前提的,那就是——每次到风景点,本想进去看看,可他们就远远看一看不愿进去参观,这是为什么呢?

我是一名皈依三宝的俗家弟子,同时也是位上了年纪的人,完全可以理解这些来到景区见到寺庙本想进去看看,但最后又决定不入内的内在原因。

可以肯定,这些老人心中是有佛的,而且见到寺院他们内心也很想进去,在佛前上柱香、在功德箱中放些香火钱。最后之所以压抑了自己亲近佛的愿望选择了敬而远之,极有可能是早些年在外旅游时进入寺庙被所谓的“高香”给坑过,心中留下了较深的阴影。有些老人则是道听途说了解了一些有关寺庙的负面消息。所以现在同样在景点看到寺庙,这种阴影便条件反射般的出现在脑海中促其产生抗拒心理。

我们知道,佛是神圣的所以才让人景仰;寺院是清靜的所以才使人亲近。寺院是道场、佛界是净土。但却因为功利而又浮躁的社会使其蒙尘。有些急功近利而又“不畏因果”之人,穷其各种手段借“佛”生财。他们或承包宗教场所的场地,或干脆与地方联手新建寺庙,使寺院这种清静的修行道场变成喧嚣的赚钱的市场。借信众尤其是老年人对佛的“迷信”采用诱导式的心理攻势,使其在不明不白的迷惑状态下掏钱。名为“供养三宝”,实则是肥了私人的腰包。这其中也不乏一些盯上这块“蛋糕”的地方政府,他们用权力的魔棒将名山、名寺圈为景区。高门票、高消费大掏香客的荷包。富了地方、加了政绩。种种“未法时代”的怪象,既抹黑了佛教的形象又寒了不少虔诚的佛教信众的心。

好在国家及时出手, 2015年4月,国家宗教局、统战部、公安部、文物管理局、旅游局、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整治违法违规设立功德箱等借教敛财问题专项工作的通知》。这项整治工作整整持续了三年,大大涤荡了宗教活动场所的污泥浊水,净化了宗教活动场所的大环境,还了宗教活动场所一片蓝天……

之所以到现在还会出现老年人来到景区寺院想进又不敢进的情况,主要还是因为老人胆小怕事,正所谓“江湖越老,胆子越小″。他们内心对佛是敬畏的,尤其害怕在寺院内招惹是非,特別是曾经被坑过的老年人。有着强烈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畏惧心结。今天借回答这道题的机会我想告诉信佛的老兄弟、老姐妹们,经过强力整治后的寺院再也不是几年前可以“藏污纳垢”的场所,大家也不用再担心被坑、被骗。对此,我有着切身体会——

2010年,我与老伴带着姐姐到广西旅游,在桂林的七星岩景区一座寺庙内,我们跟在一个旅游团后面听导游讲解,中途导游请了一位“出家人”出来“指点迷津”,那位“出家人”没说上二句便将手指向我让我跟他到一个小房间内,先是云山雾罩的说了一通“禅理”,然后就说我是个有大福报的人要在佛前为我上一柱祈福香。我问他要多少钱?他便说钱越多、福越大!我说出门没带什么现金,他指着桌上的一台刷卡机说:没关系,可以刷卡。那一年我刚皈依三宝,对出家人是很敬重的。但眼前的场景让我心头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最后我掏出钱包取出八百块钱告诉他就给这么多了!他也没过多勉强,只是说了几句祝福的好话便将我送了出来。后来,随着对佛教的逐步了解,参访过的寺院越来越多,面聆高僧开示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才知道大部分的寺院都是弘法利生的正法道场,大部分出家人也是慈悲为怀、主张正行正信。所以,我现在旅游每到一地都必然会去当地的名寺古刹参访礼佛,每一次走进名寺古刹,心境就特别的空明、安祥,似乎是远离故乡的游子回到家中的感觉。对名利的欲望越来越淡薄、心境越来越平和、身体状况较十年前也有了大幅改善……

4

如今的寺庙完全变样了,过去的寺庙允许任何人都可以进去磕头,不要你一分钱,寺庙的经济来源是有钱的大户在下赞助,有专人负责财务财产管理,很严格的!如果佛爷、神仙看钱说事,那完全违背佛教基本原则了!

5

寺庙。是人的精神寄托!上了一定年纪,已经看清人世间只有自已拼博趕上好的时代是唯一。任何虚幻的信仰都是白雲,只有相信国家,共产党才是唯一。

近三十年寺庙建设突飞猛进,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多普及最广的时期。从乡镇到大中城市都建了很多寺庙,也吸收了很多出家人和职业出家人。为什么呢?一是官员为了保官榮升,二是富了的人求平安,积德行善财畗永存。出权出资修建寺庙。

对广大百姓只有依靠国家,依靠共产党过普通人的生活无非份之想。其实中國的老百姓最简单,最容易满足。上班工作,下地种田,一日三歺平平静静过好每一天。靠自己靠国家其它都是浮云!进寺庙也不是不可以,看看,信仰依懒是不存在的。

6

如果是个皈依的佛教徒,到了寺庙门口不进去这好像说不过去。如果天天路过或住在附近不进去是有可能的,不然千里迢迢来到寺庙与佛擦肩而过这说不过去。我想修行的过程是,闻道 见道 知道。先是听说,再是去庙里感受,其次是了解并按规律修行(持戒)。您如果到达了第三种状态,也就是说以心修佛。那佛已经在你心里了,出家在家恐怕都一样。但就是这第三种状态最难逾越,前两种状态可以让您心生欢喜,保持内心平静。而第三种是个常态,每天祈福烧香的人。大多会见庙烧香,无所谓庙的大小或是否出于商业目的,因为佛是一样的,拜佛 佛是主体。如果您觉得这庙灵验,那庙不行。这本身就是不对的,当然以上说的这些都是对皈依的弟子或有佛缘的居士所言。作为俗世凡人随性就好,正所谓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你只要踏入佛境,就已经是与我佛有缘了。进不进去佛都会保佑你,正所谓:无缘大慈 同体大悲~

7

每个人的缘分都不一样,这跟年龄没有关系,有福缘的人看了各种佛像的慈悲面容会心生慈悲、会亲近。但是业障深重的人看到佛像却会心生恐惧、会远离。慈悲的人走到哪里都更容易遇到热心人,好心人,相反,业障深重的人更容易遇到让自己不开心的人或事物。

佛法讲的是一切事物的缘起,真相,行住坐卧,无一不是法。有人虽未入佛门,但心有慈悲,热心助人,这样的人也是菩萨。

8

跟年龄没关系,和信仰有关系!

9

七八十岁的老人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受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唯物主义教育,对于那些形形色色的宗教唯心主义完全不能接受。

10

过寺庙不入,或与年龄无关。是悟道或是不屑。

寺庙者,所谓神之殿堂也,无论其巍峨或鄙陋,无非是形和像而已,人之敬畏的非是法相尊严,而是心灵的寄托。那些假以神道而行欺世盗名者比比皆是,此类人是恶人中的恶人,是伪善之流,他们是在折腾了人的肉体之后,又要在心灵里注入漫生的毒菌,让人欲罢不能。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只要你静下心来,体会或感悟天道的意志,才能明了人为什么而活,不在于以什么形式而活,而是内心的清明,也就不会拘泥古板。最近,对那个台湾的漫画家,那个已经半只脚跨入灵界的人,做出剃度出家,实为不解。修行在于自身,至今思考周星驰的那部《济公》电影,感觉在令人发笑的同时,实给人以启迪,那就是即便是屠夫与娼妓也可以悟出天道,这不就是人们挂在嘴边的那句话:“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吗?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李靓蕾会原谅王力宏吗

2021-12-30 1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