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小事

回鹘有着怎样的经济文化?和中原地区有着怎样的来往

电脑版   2018-12-26 12:24  

  从646年回纥汗国建立,到840年汗国灭亡的近200年里,通过助唐平定安史之乱、抵御吐蕃对西域的进攻、和亲、马绢贸易等方式,回纥和唐王朝保持着相当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往来,从而成为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之一,促进了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唐代回纥发展概述及与唐政府的特殊关系

  回纥是铁勒的一支,是维吾尔族的直系祖先,该部自称为“Uyghur”。回纥在汉文史籍中的最早称呼为袁纥(亦作韦纥)和乌护(亦作乌纥)。其中袁纥为漠北铁勒中的一部,乌护为天山附近铁勒一部。7世纪初,袁纥改称回纥,并以时健为君长,建牙于色愣格河,形成了最初的政权。隋末唐初,时健子菩萨立为君长,隶于突厥。630年东突厥汗国灭亡后,回纥又附属于随之建立的薛延陀汗国。至菩萨子吐迷度时期,乘薛延陀汗国与唐交恶的时机,吐迷度联合回纥各部共攻之,并于646年灭了薛延陀汗国。回纥称霸于漠北,吐迷度自立为可汗,建立回纥汗国。此后,被回纥统一的漠北铁勒各部也都逐渐被称作回纥或自认为回纥。

  从646年到681年是回纥汗国发展的第一个兴盛期,汗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各部中的威望和在唐朝的影响均大大增加,疆域“以碛为限,大抵北诸蕃悉隶之”。永隆中,东突厥开始了声势浩大的复国运动。从682年开始,回纥人逐渐分裂为南北两大部分,其中主体部分向北退缩到原居地色愣格河流域和土拉河以北地区,在突厥碑文中统称为九姓乌护。由于东突厥第二汗国阻绝了他们与唐朝之间的往来,所以在汉文史籍中几乎没有关于他们的报道,但在突厥文碑铭中留下了关于他们的信息。以可汗家族为主的部分则向南迁移到甘州和凉州一带,其王统一直未断。727年,可汗承宗等人受凉州都督的诬告,流配致死,承宗族子护输杀凉州都督,断绝了唐朝通往西域的通道。在唐军打击下,护输率军北投突厥,“退保乌德山”,回纥汗国屈服于东突厥统治。开元末,护输死,子骨力裴罗继立,揭开了回纥汗国历史的新篇章。

回鹘有着怎样的经济文化?和中原地区有着怎样的来往

  乘东突厥内乱,骨力裴罗遂联合拔悉密、葛逻禄等部,在745年灭了东突厥汗国。回纥汗国第二次复兴,统一漠北。骨力裴罗自称为骨咄禄毗伽阙可汗。唐朝因其解除了东突厥的威胁,封其为骨咄禄毗伽阙怀仁可汗,建牙于乌德山(杭爱山支系)、昆河(鄂尔浑河)之间,最盛时回纥控地“东极室韦(今额尔古纳河一带),西金山(今阿尔泰山),南控大漠,尽得古匈奴地”。

  745年,骨力裴罗死,子默延啜立。759年,默延啜死,次子移地建即位,号牟羽可汗。780年左右,牟羽可汗被宰相顿莫贺击杀,揭开了回纥汗国统治者内乱的序幕。从780年到840年间,更迭了十位可汗。在内乱不断的同时,汗国内部又连年自然灾害。788年改回纥为回鹘。840年,回鹘大将引辖戛斯十万骑破回鹘城,汗国瓦解。回鹘各部南下或西迁,进入河套、华北、甘凉、天山和葱岭一带。

  从唐政府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来看,回纥与唐政府的关系具有相当的特殊性,这是双方长期友好合作关系的突出体现。回纥与唐特殊关系的确立开始于贞观三年(629年),回纥“始来朝,献方物”,双方正式建交。646年,回纥联合诸部,配合唐军灭薛延陀汗国,建立了回纥汗国,并遣使告唐;“延陀不事大国,以自取亡,其下骇鸟散,不知所之。今各有分地,愿归命天子,请置唐官。”唐太宗受其所请,亲至灵武会见使者,并正式在回纥各部设置府州,“府置都督,州置刺史,府州皆置长史。”“以唐官官之,凡数千人”。唐政府又根据回纥所请,在回纥以南、突厥以北开辟了一条大驿道,名“参天至尊道”,沿途分设驿站,供应来往使臣和官员。每岁回纥各部贡貂皮,以充租赋。骨力裴罗复国后,遣使入贡,唐朝封他为奉义王,后又册封为怀仁可汗。从而真正确立了直至8世纪末的双方和好并相互支持的特殊关系。

  回纥与唐政府间的特殊关系首先表现为回纥助唐平定安史之乱,抵御吐蕃对西域的进攻。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由于中央政府实力不足,唐政府不得不对外借兵平叛。作为唐朝的邻国,回纥并未利用这一纷乱形势,拓宇唐疆,而是应唐政府之请,先后于756年、757年、762年三次派大军助唐平叛,收复长安、洛阳、河北等地,对唐有社稷再造之功。作为回报,唐政府除大加赏赐外,还规定以唐绢买回纥马,开始了双方间长期进行的绢马贸易。除了助唐平定安史之乱外,回纥还在唐政府的支持下,联合安西、北庭两都护府,共同抵御吐蕃对西域的进攻,一度重开安史之乱后被吐蕃切断的东西陆路交通。

回鹘有着怎样的经济文化?和中原地区有着怎样的来往

  回纥与唐政府间的特殊关系又表现为双方间的和亲关系。和亲始于“安史之乱”,首先由回纥公主嫁给唐朝宗室。756年,葛勒可汗把自己的女儿嫁于唐朝敦煌王。此后的数十年里唐朝则先后有6位公主和亲回鹃,即宁国公主、小宁国公主、崇徽公主、咸安公主、寿安公主等。其中宁国公主、咸安公主、太和公主是皇帝的女儿,其他公主是宗室女、以及唐朝的大臣仆固怀恩的女儿(被封为公主)。回鹘再次称臣于唐朝。突出体现了双方间的独特关系。和亲在客观上加强了回纥的内向力,促进了回纥与唐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

  回鹘可汗把女儿嫁给唐朝敦煌郡王李承寀为妃,《资治通鉴》:“敦煌王承寀至回纥牙帐,回纥可汗以女妻之。”《旧唐书》:“册回纥可汗女为毗伽公主”“炖煌王承寀自回纥使还,拜宗正卿;纳回纥公主为妃”“遣故邠王男承采,封为炖煌王,将军石定番,使于回纥,以修好征兵。及至其牙,可汗以女嫁于承采”。

  唐朝公主嫁给回鹘可汗作可敦(可汗的妻子),回鹘可汗起身接受册命,说自己是唐朝皇帝的半个儿子,可汗与唐朝公主接受回鹘人的朝拜,《旧唐书》:“可汗乃起奉诏,便受册命。翼日,册公主为可敦”“时回纥可汗喜于和亲,其礼甚恭,上言:“昔为兄弟,今为子婿,半子也。”又詈辱吐蕃使者。”“虏先设大舆曲扆,前设小座,相者引公主升舆,回纥九姓相分负其舆,随日右转于庭者九,公主乃降舆升楼,与可汗俱东向坐。自此臣下朝谒,并拜可敦。”

  回纥与唐政府间的特殊关系还表现为双方相互信任的心理。与中原王朝和其它少数民族关系相比,回纥与唐政府间相互信任的心理是非常强烈和浓厚的,双方一再将相互关系说成是甥舅关系,就是这种心理的反映。正是双方间这种长期友好合作的特殊关系,使得回纥成为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之一。

  到了宋朝,回鹘还因为曾经与唐朝的联姻关系,而称宋朝为舅,《宋史·回鹘传》说:“先是,唐朝继以公主下嫁,故回鹘世称中朝为舅,中朝每赐答诏,亦曰外甥。五代之后皆因之。”喀喇汗王朝可汗称宋朝皇帝为“汉家阿舅大官家”(《宋史·于阗传》)。

回鹘有着怎样的经济文化?和中原地区有着怎样的来往

  《松漠纪闻》记载:“回鹘自唐末浸微,本朝盛时,有入居秦川为熟户者。女未嫁者先与汉人通,有生数子年近三十始能配其种类。媒妁来议者,父母则曰,吾女尝与某人某人昵,以多为胜,风俗皆然。今亦有目微深而髯不虬者,盖与汉儿通而生也。”

  二、回纥与摩尼教的在华传播

  摩尼教是公元3世纪(240年前后)由波斯人摩尼创立的宗教。在中国又称明教、魔教、牟尼教等。摩尼初在巴比伦传教,后因祆教徒反对,他被处死,四散后东来之教徒传教于河中、印度和中国。在3世纪下半叶,盛行于帕提亚地区,而且已经传入中亚粟特地区。

  根据宋代释志磐所撰《佛祖统纪》卷39的记载:“延载元年(694年)……波斯国人拂多诞(摩尼教教职)持二宗经伪教来朝”,摩尼教始入中国。此外,《册府元龟》卷971《外臣部·朝贡四》中的下述这段话:“(开元七年)六月,大食国、吐火罗国、康国、南天竺国遣使朝贡。其吐火罗国支汗那王帝赊上表献解天文人大慕:-其人智慧幽深,问无不知。伏乞天恩,唤取慕,亲问臣等事意及诸教法,知其人有如此之艺能。望请令其供奉,并置一法堂,依本教供奉。”也反映了摩尼教传入中国的情况。但由于已在汉人社会建立根基的佛教徒的反对,以及中原统治者历来对域外文明的鄙夷心理,使摩尼教在中原的传教活动受到限制。唐政府于732年下令禁传,只许侨民信仰。中国史籍称该教曰“伪”,即反映了不愿承认其合法性的心态。

  摩尼教能够在中国再兴,并获得较为广泛的传播,主要依靠了回纥势力。据《九姓回鹘毗伽可汗碑》六、七、八行中相关记载,回纥助唐平定安史之乱时,762年牟羽可汗在洛阳受西胡摩尼法师教化,改信摩尼教。763年牟羽可汗归国时带回四个摩尼教法师,并逐步促使回纥人普遍信奉摩尼教。由于唐与回纥的特殊关系,768年,唐应回纥可汗之请,允许居留长安的回纥摩尼信徒建大云光明寺传教。771年,唐政府又应回纥之请,在荆、扬、洪、越等州立大云光明寺。807年,洛阳、太原也置摩尼寺。于是两京之外,北自太原,南至南昌、绍兴(后至岭南)都有摩尼寺。正是因为回纥人的作用,摩尼教成为唐代外来宗教中除佛教外流行最广的宗教。恰恰也正是因为这一因素,又使唐代摩尼教的传播在几十年后基本陷于绝境。

回鹘有着怎样的经济文化?和中原地区有着怎样的来往

  840年,回鹘人与唐王朝的关系恶化;842年唐封闭荆、扬、洪、越等州的摩尼寺;843年又将长安、洛阳、太原的摩尼寺产全部没收,摩尼或被处死,或被发配。唐武宗会昌五年(845)灭佛时,摩尼教亦遭严重打击。

  尽管此后摩尼教在中原的传播并未完全停止,但已基本衰落,远逊于公元8世纪60年代至9世纪40年代。这说明唐代摩尼教的在华传播并没有坚实的社会基础,只是得益并依靠于回纥与唐王朝的密切关系,并随这一关系的变化而盛衰。

  三、唐代回纥与中原地区的贸易及丝绸的外传

  唐代回纥与中原间的“互市贸易”主要有绢马互市和茶马互市两种形式。绢马贸易是唐与回纥间经济联系的主要形式,始于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时回纥帮助唐朝平叛有功,唐代宗因此优待回纥,实行了绢马贸易,回纥每年给唐朝十万匹马,唐朝给回纥缣帛一百余万匹。平均每匹马换10匹缣帛。后来唐朝经常欠着回纥的卖马钱(缣帛丝绢)不给,“岁负马价”。绢马贸易是回纥获得丝绢的主要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